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doc
《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doc(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 摘要:建筑是人类按照实用原则,在对自然界加工改造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实体,同时又是在这个加 工改造中,运用了美的规律,注入了审美思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本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发展阶段 及类型,并且从建筑平面、屋顶、色彩、整体布局等方面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特征;色彩;韵律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存了大量的文化艺术瑰宝,反映了人们审美方面的需求,同时,古代建筑又象征着阶级社会的法权。中国建筑是东方最为显著的独立的工程技术,与西方建筑比较起来,也是极其特殊的。许多建筑物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丰碑,而且是艺术的大宗遗产。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般规律的美学门类,是研究建筑领域中美学问题的科学。古典美学家把建 筑列入艺术部类的首位,建筑和绘画、雕塑合称为三大造型艺术。建筑艺术的特征具有象征性、功能性、地区性、时空交汇性、技术性。建筑使用者在实用过程中获得美感、得到享受。 人们对建筑的美学感受是全身心的,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 视角对建筑加以审美判断。中国建筑的美学特征除了呈现在结构方面,还表现在屋顶、色彩和匀称的平面布置等方面。 1 中国建筑的发展阶段及类型中国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格。 中国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商周到秦汉,这一阶 段是建筑的萌芽与成长期,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魏 晋隋唐到宋朝是中国建筑逐步发展至成熟的阶段,唐代的成 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的阶段, 明至清前期是第三个高潮。这三个阶段分别以秦汉、隋唐、明 清时期的建筑为代表。中国的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等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 牌坊、碑碣、华表等建筑小品。它们有着共同的发展历程,但 在时代、地域和类型风格上又有着不同之处。 2 中国古建筑的美学特征 2.1 独特的木结构建筑 中国古建筑与欧洲及印度、伊斯兰等古建筑不同,它主要 是木骨架结构的砖石建筑,而没有采用砖石承重墙式的结构, 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发展方向是以木构架为主要 的结构方式。这与应用物质材料和技术结构相关,结构不但 具有工程技术的意义,并因其巧妙的组合而显现出独特的结 构美和装饰美,表现出建筑美的内容。尤其木结构体系,它本 身的复杂与精微是砖石结构建筑所无法比拟的,也充分体现 了中国人的智慧。木结构形式的建筑在节约材料、劳动和施 工时间方面,比石建筑优越。中国建筑发展木结构的体系,主 要原因就是在技术上突破了木结构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要 求的局限,在设计思想上确认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是最合理和 最完善的,所以中国建筑是最节省的建筑。 2.2 建筑平面丰富的空间序列 中国的古建筑有两种不同的人工环境:一种是宅院式建 筑群,表现出理性而规整的布局;一种是与山水等自然景观相 结合的园林式建筑,它的构图是自由的。任何一种建筑形式, 布局中程序的安排都是建筑创意的核心。因此布局中程序的 安排是中国古建筑设计艺术的灵魂,由于它们控制人在建筑 群中运动时所得到的感受,景象大小强弱次序的安排就成为 了表达完美意念的重要手段,不管哪种展开方式都形成抑扬 顿挫,有前序、高潮、尾声的空间序列。不管哪种构图方式,都 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体现 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宅院式建筑群在设计 上多采取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平面形式,常采用中轴对称的 严谨构图方式,以十字轴线展开如坛庙建筑;宫殿和民居建筑 是在南北向的纵轴线上安排主要的建筑,在东西横向轴线上 安排次要的建筑。这种组合方式,扩大了建筑的实用空间,并 且大大地加强了整个建筑群体的稳固性;在审美上,创造出具 有中国本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形象的美,显示出均衡、对称、协调、典雅、庄重的美感。用围墙和围廊围合成封闭式的整体 空间,展现出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空间感,象征着我国古代 有条不紊的人间秩序。 园林建筑多以迂回曲折的轴线展开布局,采取不规则、不对称的布局,趣味盎然、返璞归真,并呈现出接近自然的模拟 状态。环境空间的构成手法灵活多变,曲径通幽,疏密得宜,柳暗花明,令人目不暇接。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常采用借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布置、组织空间,创造和扩大空间。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等。这些手法都是为了丰富空间美的感受,并创造出艺术 意境。正如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说:“大中见小,小中见大,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 字也”。 2.3 飞动的屋顶 中国建筑的立面构成与西方建筑在组成上大体相似,即 上为屋顶,中为屋身,下为台基。但中国建筑的这三者并非三 位一体不可分割。有时这三者可以独立发展,自成一体,形成 新的建筑形式。单独的台基为坛,没有屋身的建筑成为亭或 榭。同时,他们在结合方式上还可以做不断重复,台基多层重 复并加栏杆,屋顶多层重复形成层层出檐,由此构成丰富的轮 廓线,取得强烈的节奏感。 程式化的建筑屋顶体现了木构架体系条件下的使用功 能、技术做法和审美形象的和谐统一。屋顶的设计,在中国建 筑中受到格外重视,以此来概括整座房屋。木结构建筑不易 增大建筑体量,而屋顶在设计上却可以发挥这一效果。同时, 屋顶又是人们视线的焦点,从远景看,它可以构成城市的天际 轮廓线,给人以优美和柔和的感觉;从近景看,它可以赋予整 个建筑一种性格特征。屋顶的特点则是出檐远,富有装饰性 的构件斗拱且屋面呈曲线,它具有保护构件的作用,取得较大 的体量和更多的变化。屋顶与坡顶、正脊和翘起飞檐的柔美 曲线,使得它成为中国建筑最突出的形式特色。白宗华认为, 中国建筑有的飞檐起到了动态的作用,具有飞动之美。《诗· 小雅·斯干》中写到:“如 思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羽军斯 飞”,这些诗句是以鸟的飞势来形容中国古代屋檐的飞动之 美。建筑物原本是静止的,而这种飞动之美,化静态为动态, 显得轻盈俏丽,翩翩欲飞,给人们以极大的美感。 2.4 色彩在建筑中的表现 中国古代建筑的用色方面极为大胆,惯用大面积的原色 ---黄、红、青、绿、蓝、黑、白。在木料的表面涂上油漆,是为 了防腐的实用目的,因其色彩分配得当,所以又起到美观的艺 术效果。中国建筑色彩的分配是非常慎重的,并且在鲜明色 彩的对比与调和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檐下阴影掩映部分, 主要色彩多为“冷色”,如青蓝碧绿;柱和墙壁则以红色为主, 与檐下幽冷的冷色正相反,加强阴影部分的对比。在山青水 秀、四季长青的南方,房屋色彩受气候、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影 响,多用白墙、灰瓦和黑、墨绿等颜色的梁柱,形成了与环境相 调和、秀丽淡雅的格调。 除审美外,中国古建筑在色彩上的使用还受到封建社会 中等级制度的限制。自西周“明贵贱,辨等级”以来,色彩严格 分成等级:金、黄、赤、绿、青、蓝、黑、白、灰。宫殿建筑用金、 黄、赤色;官邸用绿、青、蓝色;而民舍只能用黑、白、灰色。我 们目前一般所见到的是清代的宫殿、庙宇建筑,用黄色的琉璃 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的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再衬以 白色石台基,各部分轮廓鲜明,使建筑物更加显得富丽堂皇。 建筑上使用这样强烈鲜明的色彩而又得到如此完美的效果, 在世界建筑上是少有的。 2.5 整体布局体现的节奏和韵律美 节奏与韵律,如果抽象为艺术的形式美法则,那就是有关 时间的一种效应,这种艺术效应用在建筑上,就是把建筑作为 一种象征时间的艺术对象。它具有与音乐一样的艺术效果, “建筑是一种冻结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是德国大诗 人歌德的名言,因为“建筑所引起的心情很接近音乐的效果”。 希腊帕特神庙殿堂全部用优良的大理石和黄金、象牙造成,不 用水泥和钉子,它的这种结合使得建筑天衣无缝,可谓尽善尽 美,在美术史上被称为“世界美术的王冠”。人们每天瞻仰这 样完美无缺的艺术品,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然养 成健全的人格。这种建筑有音乐一样的效果。 中国古建筑在造型艺术上所体现出来的节奏和韵律美, 给予人心的涵养与陶冶以极大的影响。中国的组群建筑在平 面布置上是用一些简单的基本单位组成相对复杂的群体结 构,房间以间为单位,若干间并连成一座房屋,几座房屋沿基 地周边布置,共同围成庭院。形式上严格对称但也仍有变化, 在多样变化中保持统一的风貌。小至宅院,大至宫苑都有其 核心部位,越是重要的建筑,就必须有重重的院落为前奏,在人的行进中逐层展开,主次分明,相互呼应。如音乐一样,从正门到最后一座庭院,显示出序幕、高潮和尾声,气韵生动,韵律和谐。叔本华在《艺术特征论》中曾这样说:“如果从平面 看,它是阁楼、廊楼、阁廊的排列,这就是音乐中的3/4拍子; 从垂直方向看,它又是台、栏、柱、望板的叠起,这很类似于音 乐节奏中的4/4拍子。”这种节奏感和韵律美称之为音乐美。中国建筑空间的组合和音乐一样,是一个乐章接着一个乐章,有乐律地出现,它常用不同形状、大小、敞闭的对比,阴暗和虚实等不同,步步引入,直到景色全部呈现,达到观景高潮以后 再逐步收敛而结束,这种和谐而完美的连续性空间序列,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 3 结语 中国建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伴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中国建筑的构思、美学价值、丰富的文化是无价之宝,它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丰富我们的视线。近代以来直到今天,作为国人,在中国建筑传统的土壤上,建筑师们应吸收、借鉴并使之发扬光大-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建筑 造物 艺术 美学 特征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