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试行)..docx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试行)..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附件4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系列技术指南之四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试行)34前 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和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快对水质较好湖泊的保护,避免众多水质较好湖泊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印发了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推进规划实施,指导各地开展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湖滨生态环境保护,指导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综合示范主题等相关科研成果基础上,特制定本指南。本指南还可用
2、于指导其他类型湖泊以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为目标的湖滨带生态修复建设.本指南以湖滨带生态功能保护为核心,提出湖滨带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生态修复总体设计、生态修复工艺、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维护管理、投资估算、生态环境效益评估等方面的技术方法。本指南有助于指导各地开展湖滨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湖滨生态环境,减少入湖污染负荷,为维护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提供保障。本指南为指导性文件,各地可参考本指南提出的湖滨带生态修复共性保护措施及技术方法,根据本地湖泊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特征,参考与之对应的保护措施和技术方法。本指南为首次发布.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规划财务司组织制订.本指南主要
3、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目 录1总则11.1适用范围11。2规范性引用文件11。3术语和定义12湖滨带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32。1湖滨带调查范围32.2湖滨带生境调查32。3湖滨带生物调查42。4湖滨带现状类型划分52。5湖滨带生态环境问题诊断52.6湖滨带调查结果表达63湖滨带生态修复总体设计73.1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73。2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总体原则73.3湖滨带生态功能定位及区划83.4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目标和指标103。5全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整体设计要求114湖滨带生态修复工艺144.1生态修复模式设计144。2湖滨带基底修复19
4、4。3湖滨带群落配置设计324。4景观设计345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维护管理355.1总体要求355。2管理经费与机制355。3工程生态环境监测355.4植物群落管理355.5工程设施维护管理365。6人为活动管理366投资估算376.1投资估算组成376。2建筑工程主要费用计算377工程生态环境效益评估407。1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评估407.2水体净化效益评估407。3水土保持与护岸效益401总则1.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水质较好湖泊湖滨带的生态修复工程,水库库滨带及其他类型湖泊湖滨带的生态修复可以参考使用。1.2 规范性引用文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5、(GB 502862013)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 3792007)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JTS 1541-2011)1.3 术语和定义1.3.1 湖滨带湖滨带又称湖滨水陆交错带,是湖泊流域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带,其核心范围是最高水位线和最低水位线之间的水位变幅区,依据湖泊水-陆生态系统的作用特征,其范围可分别向陆向和水向辐射一定的距离.1.3.2 生态修复通过人为改变和切断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程,减轻负荷压力,调整、配置和优化系统内部及其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过程,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演化,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6、。1.3.3 湖滨带自然化率湖滨带范围内未经人工破坏的区域或经人工修复且符合自然生态要求的区域面积占湖滨带总面积的比例。1.3.4 水体生境水体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由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综合形成的,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1.3.5 基底湖滨带基底是生态系统发育与存在的载体,包括底质、地形、地貌等。1.3.6 护岸(坡)为保护湖区的岸坡,防止水流、波浪侵蚀而构筑的建(构)筑物。1.3.7 消浪潜坝潜没于湖泊常水位以下,防止或减缓波浪对湖泊岸线侵蚀而构筑的建(构)筑物。2 湖滨带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湖滨带生态环境调查的目的是甄别湖滨生态退化因子及其作用强度
7、,为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提供依据.2.1 湖滨带调查范围湖滨带调查范围:包括整个湖滨带范围,根据湖滨带外围实际情况,可向陆向和水向纵深适当外延2001000 m.2.2 湖滨带生境调查湖滨带生境调查因子包括湖滨带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污染源,水文、水质、底质等.2.2.1 地形对项目区地形需进行工程测量,一般要求进行地形图和断面测量。地形测图比例一般采用为1:20001:5000(研究阶段)、1:5001:2000(设计阶段),对于地形复杂、有重要构筑设施的区域,测图比例宜进一步加大。地形测图除一般常规要求外,还应标明现有植被的分布区域、各种污染源位置以及进入湖滨带的河流、沟渠底高程及水流向,必要
8、时还应专门进行雨、污水通道测绘。断面测量比例一般采用竖向1:1001:200、横向1:5001:2000,断面一般垂直于岸线,断面间距一般为2001000m(研究阶段)、20200m(设计阶段),若湖滨带横断面变化较大区域宜缩小间距,此外,必要时还须进行河道、沟渠纵断面测量。2.2.2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重点调查湖滨带内村落、农田、鱼塘、码头、旅游点、水利工程设施等用地情况,土地利用应根据湖滨带外围人类活动压力适当向湖滨带外围扩展5002000m.2.2.3 污染源及人类对湖滨带干扰活动污染源重点调查湖滨带内工业、生活、农田、养殖、旅游等污染,同时,还需调查湖滨带外围水土流失以及进入湖滨带内的径
9、流污染、管道排污情况等。调查湖滨带内植物资源利用、放牧、采砂等人类干扰活动。2.2.4 水文水文重点调查进入湖滨带内的河流、沟渠等径流水量情况等,湖泊水位季节性变化,风浪特征,岸坡侵蚀及岸线稳定性等,调研区域降雨、蒸发、洪水等情况.2.2.5 水质、底质水质、底质理化特征调查应包含所有二级类型湖滨带(参见2。4),并分别在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无植物的敞水区进行布点监测,水质重点调查总氮、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COD、透明度(或浊度)、溶解氧等指标,底质重点调查淤泥厚度、含水率、总氮、总磷、有机质等指标,调查方法参考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2.3 湖滨带生物调查湖滨带生物调查应
10、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展开,一般保护湖滨带内植被、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水鸟、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通常以湖滨带内植被调查为主,主要调查乔木、灌木、陆生草本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等。采用陆生水生断面调查,每个植被类型区分别布点调查植物种类、生物量、盖度等指标。调查时需同时记录保护物种及外来物种入侵情况,湖滨带生物调查方法参考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2.4 湖滨带现状类型划分湖滨带的类型可以依据生态特征、生态功能等进行划分.本指南一级分类主要依据地貌特征进行划分,二级分类主要依据生境、现状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划分.2.4.1 一级分类根据湖滨带地貌将湖滨带划分为缓坡型湖滨带与
11、陡坡型湖滨带2种一级类型.缓坡型湖滨带平均坡度小于20,初级生产者一般以高等植物为主;陡坡型湖滨带平均坡度大于20,初级生产者往往以附生生物为主的低等生物为主.2.4.2 二级分类根据湖滨带的生境及土地利用类型,又可将湖滨带进一步划分二级类型。主要包括滩地型、农田型、房基型、河口型、鱼塘型、自然山地型、路基型和堤防型湖滨带等。2.5 湖滨带生态环境问题诊断在湖滨带污染现状、生境、生物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收集的湖滨带自然、社会经济等资料,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诊断与评估(表1).表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湖滨带退化因素分析与生态环境问题诊断表序号压力生物生境植被鸟类底
12、栖动物鱼类水质底质基底物理结构1人为因素1。1农田1.2鱼塘1。3村落1.4旅游1.5植物资源利用1.6挖沙采石1。7外围污染1.8人工水位调控1.92自然因素2。1洪水2.2水量减少2。3风浪侵蚀2.43复合因素3。1外来物种入侵3。2+表示重度影响,+表示中度影响,+表示轻度影响,表示无影响.2.6 湖滨带调查结果表达测量调查成果需提供地形图、土地利用图、植被类型图、水质分布图、底质分布图、多年水位过程线图、风玫瑰图等。评估成果应包括湖滨带类型及分布、湖滨带退化关键因子、湖滨带自然化率、植被物种数、修复区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等现状数值.3 湖滨带生态修复总体设计 3.1 湖滨带生态修复
13、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设计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湖滨带生态修复总体设计,包括湖滨带生态功能定位、生态修复目标和设计原则的确定、整体设计、分区修复设计等。(2)湖滨带分区生态修复工艺设计,主要对基底修复与群落配置的工艺进行设计。(3)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的维护管理,主要包括工程区基底修复设施维护、湖滨植物群落维护等.3.2 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总体原则(1)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湖滨带生态修复应符合湖滨地质发育特点,遵循湖滨带水陆生态系统的作用及演化规律,充分发挥自然恢复的能力。(2)保护优先的原则湖滨带生态修复应注意对湖滨带自然状态良好区域的保护,避免对其进行人工干预或干扰。(3
14、)生态功能保护为主的原则坚持以湖滨带生态功能保护为主,避免利用湖滨带对流域污水进行处理净化.(4)生境改善先行的原则依据生境决定生态系统的原理,控制湖滨带内及外围污染源,恢复湖滨生境,为湖滨带生态修复创造条件。(5)整体设计、分阶段修复的原则全湖湖滨带生态修复应进行整体设计,充分考虑湖滨带与全湖泊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同时与流域污染及生态工程相衔接,将生态修复分阶段设计,以适应湖滨生态自然演变的规律.(6)以本土物种为主的原则湖滨带生态修复应充分利用本土物种进行生态修复。3.3 湖滨带生态功能定位及区划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应从全湖出发,重点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净化、水土保持与护岸等生态功能,同
15、时尽量兼顾景观美学价值、经济价值等。根据湖滨带生态功能定位,结合湖滨带历史特征、现状特征,对湖滨带要实现的主体功能进行划分。每个区域除一种主体功能外,还可划分多种非主体功能。具有多种生态功能的,主体功能优先划定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3.3.1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划分湖滨带作为重要的生态交错带,其干湿交替变化造成了湖滨栖息地和植被斑块的多样性和时间变化性,产生一些依赖这种生境的特有物种,增加了湖滨带边缘种的丰富度。具有保护脆弱栖息地、增强栖息地连通性、改善栖息地质量、增加物种丰富度的功能。同时,湖滨带作为湖泊鱼类、鸟类、底栖动物等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对湖泊敞水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6、可以将以下区域划定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1)湖滨坡度较缓、变幅带较宽的区域;2)湖滨地形变化丰富、湖湾发育度高的区域;3)水鸟、鱼类、两栖和爬行动物类比较丰富的区域。根据保护的对象,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可进一步细化为湖泊鱼类栖息地、湖泊底栖动物栖息地、水鸟栖息地、植被、两栖和爬行动物栖息地、小型哺乳动物栖息地等保护区域;湖滨生境复杂的区域也可以单独划定,如河口湿地区、特殊湖湾区。3.3.2 水质净化功能区划分湖滨带是湖泊的“天然生态屏障,其水-土壤(沉积物)植物系统的过滤、渗透、吸收、滞留、沉积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具有控制、减少来自湖泊流域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的功能.同时,湖滨带也可以通过营养
17、竞争、化感作用等抑制湖泊水华藻类,改善湖体水质。水质净化功能区可分为入湖径流水质净化区和湖泊水质净化区。湖滨外围农田分布面积较大、山体水土流失较重、入湖径流较多、浅层地下径流丰富的区域都可划定为入湖径流净化区;湖滨藻华暴发风险较高的区域可划定为湖泊水质净化区.3.3.3 水土保持与护岸功能区划分湖滨带植被可降低湖滨径流冲刷,减轻水土流失;湖滨带植被的消浪、固岸等作用可以降低风浪对湖岸线的侵蚀强度,提高湖岸的稳定性。水土保持与护岸功能区包括水土保持功能区和护岸功能区。湖滨带内坡度较大、水土流失风险较高的区域划定为水土保持功能区;对岸基不稳、护岸要求较高的区域划定为护岸功能区。3.3.4 景观美学
18、功能区划分湖滨带丰富的空间格局和物种造就了独特而秀丽的湿地景观,可提供人群休闲娱乐,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对景观美学价值较高的区域,可适当选择部分区域划定为休闲娱乐区,但应严格控制休闲娱乐区范围,其面积一般不超过湖滨区域的10%,休闲娱乐功能区也需同时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净化、水土保持与护岸等生态功能。3.3.5 经济价值区划分湖滨带内丰富的植物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使湖滨带具有很高的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对湖滨带内植物资源利用价值高、且生长旺盛的区域,可划定为植物资源利用区;对于良好湖泊,应严格控制植物资源利用区的面积,植物资源利用区域面积一般不超过湖滨带面积的30%。3.4 湖滨带生
19、态修复工程目标和指标湖滨带生态修复的目标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态特征为参考,或相近区域湖泊湖滨带生态特征为参考,重点确定湖滨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净化及护岸(坡)等生态修复目标。根据湖滨带生态修复目标,进一步细化主要修复指标,如表2所示.表1 湖滨带生态修复具体目标和指标设定修复目标修复指标现状值恢复值生物多样性保护湖滨带修复面积(Km2)湖滨带自然化率增加值(%)湖滨带平均宽度(m)景观连通性植被物种数(种)修复区植被盖度(%)植被平均生物量(Kg/m2)生物多样性指数(维纳香浓指数)特殊保护物种(保护物种名称)水质净化径流拦截净化量(m3/年)径流污染物净化率(%).水土保持与护岸稳固岸线长度
20、(Km2)休闲娱乐*经济价值*注:*可半定量或定性描述3.5 全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整体设计要求从湖滨带的生态功能出发,结合水文地质、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现状特征,进行系统考虑,确定全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整体指标参数.3.5.1 湖滨带自然化率遵循现状湖滨带自然化率不降低的原则。对于水功能区划要求为类水体的湖泊,湖滨带自然化率不应低于8590%;对于类的湖泊,湖滨带自然化率不应低于75%85;对于类的湖泊,自然化率不应低于75%80。3.5.2 湖滨带陆向辐射带宽度湖滨带陆向辐射带是湖滨带核心区及整个湖泊的重要保护带。浅水湖泊湖滨带陆向辐射带平均宽度不应小于50 m,深水湖泊湖滨带陆向辐射带平均宽度不
21、应小于30 m。湖滨带陆向辐射带宽度可根据外围汇水区径流量、湖滨带基底坡度和土壤渗透性等进行相应调整。3.5.3 景观连通性湖滨带整体应保持高连通性,防止景观破碎化,每10km被人为建(构)筑物中断(100m)不应超过处,中断处应尽量通过宽度大于30 m的绿色廊道连接。3.5.4 水上建(构)筑物码头、房屋、泵站等水上建(构)筑物设计时应考虑对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水文水质等影响,尽量减少对湖滨带的干扰和破坏,并设计廊道连接被隔断的湖滨带。建(构)筑物应远离环境敏感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特征物种分布区、鱼类及底栖动物栖息地、小型湖湾等环境重要保护区域,距离不应小于20m;现有建(构)筑物对环境重要
22、保护区域造成影响的,应进行拆除和搬迁;建(构)筑物尽量架空小体量建设,以保持湖滨带的自然状态;建(构)筑物及管线应利用植被系统进行遮挡,尽量避免破坏湖滨生态景观。3.5.5 外围污染控制要求为了保持湖滨带生态健康,湖滨带不应承担污水处理的功能,进入湖滨带的水质应控制在低污染水平,并在其自然净化能力范围之内.进入湖滨带的径流污染应按照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控制在相应水质目标内,没有明确要求或水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进入缓坡型湖滨带的径流水质不应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V类;进入陡岸型湖滨带径流水质不应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4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艺4.1 生态修复模式设计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滨 生态 修复 工程技术 指南 试行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