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3笔记整理.doc
《政治必修3笔记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必修3笔记整理.doc(1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政治必修3笔记整理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一 文化与社会一、体味文化(一)文化“万花筒”1、文化现象的普遍性: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2、文化现象的特殊性:文化生活各具特色(1)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文化生活。(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含义: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注意: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
2、会实践的产物。注意: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2)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表现:通过日常生活的实践和言行来表现。(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三)文化的力量1、文化的外延(1)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2)文化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的实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这种影
3、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二、文化与经济、政治(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文化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1)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而文化又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2)一定的
4、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的发展的作用也不同。第一: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第二: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障碍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3)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2)文化关系到国家安全:随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
5、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我国应如何应对: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二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感受文化影响(一)文化影响面面观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影响人的哪些方面)(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
6、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影响因素: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交往方式的差异通过使用的语言、符号、行为举止等体现出来(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思维方式在实践、认识活动中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对实践、认识活动有反作用(二)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1)人们在一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潜移默化虚无飘渺(2)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
7、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潜移默化消积被动为什么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陶冶情操。2、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1)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三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二、文化塑造人生(一)丰富精神世界1、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了我
8、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二)增强精神力量1、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不仅有利与个人也有利于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精神力量。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鼓舞着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1)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2)过程:渐进性、长期性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2、人全面发展的表现
9、: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3、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1、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2、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1)民族节日 A、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10、财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二)透视文化多样性1、文化具有多样性世界文化是有不同民族、不用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文化具有共性的原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文化具有个性的原因: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三
11、)尊重文化多样性1、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原因)(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民族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3、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意义: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
12、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强调交流)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2)人口迁徙(3)教育(4)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传媒及其发展 (1)传媒的含义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这些传播的媒介,就是传媒。 (2)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传媒真
13、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2)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3)优点(成为文化传播主要手段的原因)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1、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作用中华文化的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的传入,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2、对待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
14、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四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从传统习俗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多样性和继承性都是文化的基本属性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5、2、传统文化的作用(1)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传统文化对国家与个人的作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3、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16、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一)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联系与区别) (1)联系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区别: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如何处理文化与发展的关系?(1)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2)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
17、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
18、育在文化传承中重要作用 (1)教育的特点: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教育通过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五 文化创新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文化创
19、新的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3、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影响(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人类在实践中创造文化。离开实践,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分的条件。(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2、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0、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基本使命是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2、当代中国文化创造着的使命和职责(1)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2)做法: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21、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二、文化创新的途径1.文化创新的途径(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认识: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
22、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吃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做法(怎样进行文化交流、借鉴、融合):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是,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四个主义。克服的错误倾向 A、要把握好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守旧主义”一味固守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虚无主义”则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B、要把握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民族虚无
23、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封闭主义”则拒绝接受任何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以上两种错误倾向都不利于文化的创新,必须予以克服,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汕头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坚持的正确方向 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2、在文化创新中,我们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1)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 必修 笔记 整理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