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理知识点.doc
《海洋地理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地理知识点.doc(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海洋地理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海洋和海岸带 (1)海底地形 海底主要地形类型 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2)海水温度与盐度 海水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 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 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3)海一气相互作用 海一气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5)海岸与海岸带 海岸类型及其特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洋开发 (1)海洋资源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油气资源、锰结核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潮汐能、波浪能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前景 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2)海洋旅游 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1)海洋自然灾害 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2)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 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海洋权益 (1)海域的划分 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概念 (2)我国海洋国情 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国际海洋秩序 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知识构建】 认识海洋 认识海与洋 认识海岸与海底地形 认识海洋水体 认识海—气相互作用 开发海洋 海岸带的开发 海洋资源的开发 海洋能的开发 海洋空间的开发 保护海洋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维护海洋权益 【学习目标】 1.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具体复习时可将海底地形类型和海岸类型进行对比。 2.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注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 3.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借助地理环境整体性观点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采用比较法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4.分清海洋资源的种类,说出某海域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优势。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简述海洋旅游业等海洋经济开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6.分析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7.运用资料,说出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简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8.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结合钓鱼岛、南沙群岛所属权的问题,阐明中国严正捍卫本国海洋权益的立场,以培养学生的海洋权益意识,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复习重难点】 1、复习重点: 海洋地理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海洋地理和环境保护、必修模块中没有交叉的知识点上,高考对海洋地理的考查重点也应该放在具有海洋地理模块特色的内容上。如海岸带的类型及海岸带的开发和利用问题,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海洋灾害的防治问题等。此外,与海洋地理考点内容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也可以作为复习情景给予足够的关注,如海洋污染问题,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问题等等。 2、复习难点: 海洋地理的考点及内容因与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结合度较高,如海岸带的类型与等高线线地形图的结合,风暴潮、海啸的成因与天气系统、地质作用的结合,海-气相互作用与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关联,海水性质的判读及描述与纬度位置、洋流因素等的结合……这些难点的落实解决也是对必修模块内容的复习巩固,因此,复习时,可结合具体的资料充分分析,化解疑难。 第一章 海底地形与形态 一、海底地形 类型 形成、分布规律及特点 大陆架 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区,深度不足200米,地势平坦。油气、渔业资源丰富 大陆坡 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坡陡。水深在200~4000米 岛弧 与海岸山脉和海沟相伴而生,因为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上升而成。太平洋西岸最为典型 海沟 大洋最深处,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年龄最老。 大洋盆地 面积约占洋底总面积的的一半。 洋中脊(海岭) 分布在海洋底中部,为海洋的生长边界,板块的张裂地带,年龄最轻。 二、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被断裂带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之间则是比较活跃的构造带。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板块运动的方向(边界类型) 对地表的影响 举例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 形成裂谷和海洋、海岭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板块 碰撞、挤压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和高原 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 阿尔卑斯山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 大洋板块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屿与海岸山脉 太平洋西部岛弧、安第斯山脉、 台湾山脉 第二章 海洋水体 一、海水温度: 1. 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影响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洋流、深度 (1)水平方向: a(纬度)低纬度>高纬度(NS方向);全球海水最高温度出现在:西太平洋280 N。 b(洋流)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水温低。 (2)垂直方向:1千米内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千米以下水温差别不大 (3)时间:同一海区,夏季>冬季 二、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1.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总量 世界海洋平均盐度约为3.5%,盐度值最高的是红海4%,最低是波罗的海1% 2.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④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水平方向 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④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 ⑤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 (2)垂直方向: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 (3)时间:夏半年盐度值低;冬半年盐度值高 最高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海区相对封闭;陆地没有淡水汇入。达4.1% 最低海区:波罗的海。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纬度较高,蒸发小;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海区相对封闭。不超过1%。 三、海水运动: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成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成因 作用 波浪 风能形成的风浪;地震波形成的海啸;引潮力形成的潮波 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影响渔业、航运、海岸建筑、石油开采 潮汐 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地球的自转 提供能源、旅游资源、带来灾害 洋流 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 详见洋流的影响 四、洋流 1.定义:洋流是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叫洋流。 2.性质分类: (1)洋流的性质分类:寒流和暖流 流向 水温 暖流 从低纬流向高纬 比到达海区温度高 寒流 从高纬流向地纬 比到达海区温度低 (2)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风海流:在盛行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随风飘动,并推动其下层的海水运动。 盛行风 风海流名称 低纬 信风 东北信风(北半球) 北赤道暖流 东南信风(南半球) 南赤道暖流 中纬西风 盛行西南风(北半球) 北太平洋—阿拉斯加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盛行西北风(南半球) 西风漂流(寒流) 极地东风 极地东北风(北半球) 千岛寒流、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季风(北印度洋)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密度流:由于海水温度、盐度等的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产生水平方向上的梯度力,从而导致海水流动。密度流大都发生在封闭海区和开阔海洋之间。 海峡和运河 表层海水流向(低到高) 底层海水流向(高到低) 直布罗陀海峡 大西洋—>地中海 地中海—>大西洋 苏伊士运河 地中海—>红海 红海—>地中海 曼德海峡 印度洋—>红海 红海—>印度洋 霍尔木兹海峡 印度洋—>波斯湾 波斯湾—>印度洋 卡特加特海峡 波罗的海—>北海 北海—>波罗的海 黑海海峡 黑海—>地中海 地中海—>黑海 补偿流:海水是连续的流体,当某一区域风海流和密度流开始形成时,其出发区的海水就会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或下层的海水便来补充。 海区 补偿流 离岸风 北太平洋东岸 加利福尼亚寒流 东北信风 南太平洋东岸 秘鲁寒流 东南信风 北大西洋东岸 加那利寒流 东北信风 南大西洋东岸 本格拉寒流 东南信风 南印度洋东岸 西澳大利亚寒流 东南信风 北印度洋西岸 索马里寒流 西南季风 3.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海区 洋流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海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顺; 大洋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大洋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大洋东部(大陆西岸)为暖流,大洋西部(大陆东岸)为寒流。 南纬40°附近海区 环球性的西风漂流 北印度洋海区 夏顺冬逆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例①南北半球沙漠气候的形成与寒流的关系; ②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却终年不冻;而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于43°N附近,却有长达近半年的结冰期,这主要是分别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和千岛寒流的影响所致; ③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④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是受加那利寒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的结果。在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弯曲,则是受本格拉寒流和秘鲁寒流影响的结果。 (2)对航运的影响:顺流速度快,逆流速度慢。 (3)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 世界四大渔场及其成因: 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 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海水交汇) (4)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利),扩大污染范围(不利) 五、“海—气”的相互作用 (一)沃克环流 正常年份,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海区,太平洋西部温度高、海面高(雨水多);东部温度低、海面低(雨水少)的状态下形成的。 (二)厄尔尼诺现象 1.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2.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的影响 (1)大陆东岸:变得干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2)大陆西岸:产生暴雨,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山区引发泥石流;抑制冷海水上泛,鱼类因缺乏饵料而大量死亡。 (3)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都比常年偏少。 (三)拉尼娜现象(沃克环流的加强) 1.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异常降低的现象 2.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 (四)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1.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过程: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合的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类型 成因 特点 利用 典型 基岩海岸 海水和波浪侵蚀而成。 地势险峻、坡陡水深、海岸线曲折 天然良港;发展滨海旅游业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 砂质海岸 由砾石、沙子堆积而成 堆积物颗粒较粗,海滩宽阔平坦 海滨浴场 开辟盐场 台湾西侧海岸 淤泥质海岸 河流携带的淤泥沉积而成 堆积物颗粒较细,海岸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分布在大河河口和大型冲积平原沿海地区。 滩涂养殖 开辟盐场 长江入海口附近 生 物 海 岸 红树林 海岸 红树林与泥沼相结合的海岸 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低洼地带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抵御海洋灾害;保护海岸。 广东、广西和海南岛沿岸 珊瑚礁 海岸 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堆积而成 热带基岩海岸边缘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 南沙群岛 2.海—气间的热量交换过程: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且把其中的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长波辐射、潜热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海水水温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就越多。 3.与陆地相比,海洋增温慢,冷却也慢,从而调节的大气温度的变化。 a海洋的气温变化具有滞后性,北半球,二月为海洋最冷月;八月为海洋最热月。 b海洋影响较大的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比较小 c海—气的长期相互作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它们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地球上水热平衡。 第三章 海岸与海岸带 一、海岸类型及其特点 二、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大型海湾周围,已发展成以航运、交通为先导的经济发达的产业区和城市带。较小的海 湾由于具有某种资源优势,可以进行单项开发。具有良好沙滩的海湾,可以开辟为海上浴场; 滩涂资源丰富的海湾可发展海产养殖;海湾为港口提供天然保护,常建有优良港湾。 1.海港建设的区位条件: a水域条件:海阔水深,风平浪静。 b陆域条件:经济腹地广阔;交通便利;陆地平坦开阔。 2.滩涂养殖的条件:充足的阳光;适当的温度;营养丰富 3.开辟盐田的条件:平坦开阔的海滩;有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晴天多<背风坡>或大风天气多) 4.旅游资源开发 三、海平面变化 1. 海平面变化的原因 2.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1)海平面上升会直接淹没一些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 (2)加剧风暴潮、洪涝灾害的威胁,引起海水内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 (3)影响近海渔业资源, (4)破坏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沼泽和湿地等生态系统。 (5)影响城市和港口功能的发挥 3.应对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措施 (1)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 (2)加固海岸防护堤,保护红树林和珊瑚礁海岸; (3)有计划的改变农作物的种类与品种以适应气候变化; (4)通过技术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削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量。 (5)寻求全球合作 (6)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第四章 海洋开发 一、海水水资源的开发 1. 直接利用:在农业利用上,用低盐度海水灌溉农田;在生活利用上,用于洗刷、卫生、消防和游泳;在工业利用上,海水主要用作冷却、制冷、溶剂、还原剂、洗涤、净化。 2.海水淡化是海洋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目前海水淡化因成本较高,尚未普及。中东国家普遍采用海水淡化技术提取海水。 海水淡化厂主要分布在三类地区:一类是沿海干旱、半干旱地区;二类是淡水供应困难的岛屿或矿区;三类是沿海城市。 二、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 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碘等,我国海盐产量世界首位,天津、河北境内的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盐场。 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的原因: ①春秋季晴天多,且春季风力大,蒸发旺盛 ②多淤泥质海岸 ③接近天津盐化工基地,市场广阔 ④技术条件和交通条件优越 三、海洋生物资源:海洋鱼类、海洋藻类、海洋哺乳类、海洋爬行类、海鸟 1.渔场形成的条件: (1)大陆架区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 (2)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处,海水上泛带来营养物质,浮游生物丰富,吸引鱼类; (3)附近有河流汇入,带来丰富的营养,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不是所有渔场具备) 例如:中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形成条件分析 (1)位于东海大陆架,海水较浅,光照强,生物的光合作用强 (2)台湾暖流和沿岸冷海水交汇,饵料丰富 (3)位于长江钱塘江的入海处,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4)南北洄游的鱼群在此形成鱼讯,夏季有墨鱼讯,冬季有带鱼讯 2.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1)存在问题: a由于过度捕捞,部分优质鱼类出现资源危机。有的珍稀物种几乎绝迹; b沿海滩涂围垦和人工填海造陆等,导致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滩涂和沼泽资源减少,引起海洋生物物种种群减少 c海洋污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 (2)对策: a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加强海洋环境; b合理捕捞,限制渔船数量及捕捞量,采取休渔、禁渔措施,捕养结合,由单纯的天然采捕向海洋农牧化转变,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海底矿产资源 1.类型和分布 ①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 其中,世界上海底石油分布于:波斯湾、几内亚湾、北海、墨西哥湾四大地区, 中国主要分布于:渤海、东海、南海等 ②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③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太平洋。 五、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 1.海洋能特点: ①总量大、密度小;②可再生;③污染小,属清洁能源;④时空分布不均;⑤开发困难 2.开发利用的前景: 广阔但需要解决技术上很多难题 六、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1.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和意义: (1)海洋空间利用(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 (2)海洋环境复杂性和特殊性:多变的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的黑暗、低温、缺氧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力大,对工程材料和结构有严格要求,投资高、难度大、风险大 (3)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 (4)意义:对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拓展人类生存空间 七.海洋旅游资源:我国岸线长,海岸类型多,滨海资源丰富。 1.现状:海滨旅游业发展迅速 2.前景:开拓立体旅游空间,丰富旅游活动内容 第五章 海洋灾害与海洋环境问题 一、海洋自然灾害 类型 成因 危害 应对措施 风暴潮 由强风或气压骤变等强烈天气系统对海面的作用导致水面急剧升降 水位暴涨、堤岸决口、船舶颠覆、农田受淹、房屋被毁 1.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报与监测。 2.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 3.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 海啸 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引起的巨浪 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造成生命财产巨大损失 例:孟加拉湾风暴潮多发且灾害严重的原因:①孟加拉湾地处低纬,飓风频繁;②海岸形状呈口大内小的喇叭口形状;③地势低平开阔;④恒河入海口,河水顶托作用;⑤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发达。 二、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海洋环境污染;二是海洋生态破坏。 (一)海洋环境污染: 1.海洋污染的来源: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 (1)废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退水 (2)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和城市垃圾、船舶废弃物、工程渣土等 (3)油污染:是海洋污染中最常见的一种。石油进入海洋有三种途径:①陆岸排油(海洋上最主要的油污来源)②海上油田开发(钻井平台附近)③ 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 (4)核污染:核电站排出的冷却水及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 2.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1)海洋污染物危害海洋生物,危害渔业生产 (2)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损害人类自身 (3)破坏沿岸景观,影响海滨旅游业 (4)有机物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导致地方性疾病 (二)海洋生态破坏、 1.产生原因: (1)人类生产活动:过度捕捞——造成生物数量减少; 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生态系统 (2)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2.赤潮: (1)概念:浮游生物异常增多,造成海水颜色变化的一种现象 (2)分布:中低纬的沿海地区,尤其是封闭的大陆架。我国发生海区:渤海、东海的长江口海域、舟山群岛、杭州湾、南海的海口湾等。 (3) 原因: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灌溉退水都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等无机盐和有机物,汇入江河,流入海洋,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②中低纬度温度高、光照强,浮游生物易大量繁殖(易发生在夏半年) ③封闭的大陆架海域,海水流动慢,风力微弱,净化速度慢。 (4)危害: ①大面积的赤潮挡住阳光,影响海洋植物光合作用,破坏食物链 ②大量赤潮生物繁殖、死亡、消耗溶解氧,使其他生物因缺氧而死 ③赤潮生物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释放毒素,使其他生物因中毒而死 ④影响海洋旅游业。 3.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1)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向海洋排污和规范海洋开发行为; (2)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排放和倾倒有害废弃物; (3)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 (4)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 (5)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等 (6)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第六章 海洋权益 一、海域的划分 名称 概 念 内水 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包括沿岸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 领海 邻接陆地和内水的一带海域,最宽不超过12海里 毗连区 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宽度不超过24海里 大陆架 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自然延伸超过200海里,则不超过350海里 专属经济区 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领海基线起不超过200海里 公海 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 二、我国海洋国情 1.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1)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大,海洋资源总量丰富 (2)人口对海洋资源与环境压力较大 (3)我国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4)存在海洋划界等问题 (5)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但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小 2.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1)主权意识:海洋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内水及领海主权、海域管辖主权和主权权利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2)资源意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地,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能源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3)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意义:现代海洋资源的开发,属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海洋资源讲课带动和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三、国际海洋秩序 1.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1)真正落实海洋的战略地位 (2)实现海洋的生态、资源、经济、科研、军事等价值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意义 (1)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2)公平分享海洋权益 (3)合作开发和保护海洋 (4)和平利用海洋 (5)实现人类与海洋的共生与协调发展-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洋 地理 知识点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