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4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XX县XX镇XX学校 备 课 簿 班 别 六年(2)班 科 目 数 学 科 任课老师 X X X 2009 至 2010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第一单元是“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学习中,经历由“面”到“体”的学习过程,第二单元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在第三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3)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4).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4、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班情、学情分析 1、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7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全班的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属于中等,优等生较少。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错误大多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确实不够扎实,理解水平低,思维不够活跃。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遵守校纪班规。 三、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 2、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 3、重视学法指导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 4、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并进行“一帮一”结队的活动,师生共同帮助他们提高。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科教学进度计划 周 别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数 备注 1 2.21~2.27 一、圆柱和圆锥 1、面的旋转 2、圆柱的表面积 3 2 2.28~3.6 3、圆柱的体积 4 3 3.7~3.13 4、圆锥的体积 4 4 3.14~3.20 5、练习一 单元测试 4 5 3.21~3.27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1、变化的量 2、正比例 4 6 3.28~4.3 3、画一画 4、反比例(一) 4 7 4.4~4.10 4、反比例(二) 5、观察与探究 3 清明节 8 4.11~4.17 6、图形的放缩 7、比例尺 4 9 4.18~4.24 8、练习二 单元测试 4 10 4.25~5.1 整理与复习 期中考试 期中考劳动节 11 5.2~5.8 总复习 一、整数 1、整数 2、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 3、常见的量 4 12 5.9~5.15 二、数的运算 1、运算的意义 2、估算 13 5.16~5.22 3、计算与应用 4、运算律 4 14 5.23~5.29 三、代数初步 1、用字母表示数 2、方程 4 15 5.30~6.5 3、正比例、反比例 4、探索规律 3 庆六一 16 6.6~6.12 四、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 2、线与角 3、平面图形 4、立体图形 4 17 6.13~6.19 五、图形与测量、变换、位置 六、统计与概率 七、解决问题的策略 3 端午节放假 18 6.20~6.26 毕业测试 19 20 21 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 单元教学内容: 面的旋转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 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 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 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4、 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5、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本单元主要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参与实践活动。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主要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第一个活动体现的内容是“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教材将此课题目定为“面的旋转”的原因。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教材还提供了若干由面旋转成体的练习。 2.重视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教材重视学生操作活动的安排,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如“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说明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并呈现了两种操作的方法:一种是把圆柱形纸盒剪开,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另一种是用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再如本单元的最后专门安排了一个“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实践活动,先让学生用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一张横着卷成一个圆柱形,另一张竖着卷成一个圆柱形,研究两个圆柱体积的大小;然后组织学生将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裁开,把变化形状后的纸再卷成圆柱形,研究圆柱体积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深化对圆柱表面积、体积的认识,并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合情推理时常用的方法。教材重视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圆柱的体积”教学时,教材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由于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直柱体,而且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由此可以产生猜想: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也可能是“底面积×高”。在形成猜想后,教材再引导学生“验证说明”自己的猜想。在“圆锥的体积”教学时,教材继续渗透类比的思想,再次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另外,教材还注意转化、化曲为直等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在验证说明“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时,引导学生把圆柱切割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进行研究,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教材在编排练习时,选择了来自于现实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鼓励学生计算薯片盒的包装纸的大小、通风管需要的铁皮的面积、压路机压路的面积等,由于实际情形变化比较多,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后,教材鼓励学生计算水桶的容积、圆木的体积、圆锥形小麦堆的体积、铅锤的质量等。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使学生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情感和态度。 课时安排:12课时 内容 课时数 1、面的旋转 1 2、圆柱的表面积 2 3、圆柱的体积 3 4、圆锥的体积 3 5、练习一 3 课题 1、面的旋转 第1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圆锥的特征。(P2~5页)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准备 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活动 活动一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 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 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活动二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 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 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 学生体验:线动成面 活动三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 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 2——3(球) 3——4(圆锥) 4——2(圆台) 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二、探索新知 1、找一找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2、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3、认一认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 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两 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 或者圆锥?再和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 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的。 2、 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 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地面的直径和高。 3、想一想,连一连。 四、课堂总结 由学生说一说圆柱、圆锥的特征 五、布置作业 应用题 2、圆柱的表面积 课题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 1课时(总第2 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P6~8,试一试)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 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准备 圆柱体的瓶子、剪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 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 (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 长×宽 =底面周长×高,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 == C × 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得出结论: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三、巩固练习 填空 1、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 )形,也可能是( )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 2、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 四、课堂总结 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2、如何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五、作业布置 课题 表面积的计算 练习课 第2课时(总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及解决有关问题。(P8~9)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说说计算方法 二、实际应用 求压路的面积是求什么? 说自己的想法, 独立解答。 三、实践活动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在运用圆柱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应该注意什么?(特别注意弄清物体有几个底面) 五、作业布置 3、圆柱的体积 课题 体积的计算 第 1 课时(总第 4 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P10~11)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目标 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准备 圆柱体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新 1.求右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厘米; (2)d=4分米; (3)C=6.28米。 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2.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出: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3.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探索新知 1.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我们能不能根据圆柱的底面可以像 上面说的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 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3.公式推导。 (1)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 (2)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切拼转化) (3)探索求圆柱体积的公式。 (4)讨论并得出结果。 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相等。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 (5)小结。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4.教学算一算 小结: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不知道底面积,只知道半径r,通过什么途径求出圆柱的体积?如果知道d呢?知道C呢?知道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指出:这节课,我们通过转化,把圆柱体切拼转化成长方体。 五、作业布置 课题 圆柱的容积 第 2课时(总第 5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体容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 2.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 圆柱形水桶一对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提问:怎样求圆柱体的体积。 2.求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12平方分米,高5分米。 (2)底面直径10厘米,高6厘米。 (3)底面周长6.28分米,高4分米。 二、探索新知 1.引新。 出示圆柱形水桶教具,指出:这个圆柱水桶能盛水的体积,就叫做这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圆柱体的容积”。 2.举例练习 (1)出示题目。 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学生读题后解答。 3.小结 求圆柱体的容积可以用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去求,但有关长度必须是从里面量得的数据。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全课 (1)计算时要统一单位。 (2)求圆柱体容器的数据要从里面量。 五、作业布置 课题 练习课 第 3课时(总第 6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体积(或容积)计算及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 2.说一说计算圆柱体积需要几个条件,可以是什么? 3.算一算下列各圆柱体积。 (1)底面积是35平方厘米,高10厘米。 (2)底面半径5分米,高6分米。 (3)底面直径是80厘米,高15厘米。 (4)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5米。 二、专项练习 1.比较练习 2. 体积练习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通过练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4.圆锥的体积 课题 圆锥的体积 第 1课时(总第7课时) 教学内容 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这14~15)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 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提问:(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 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 3、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板书: 4、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5、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6、反馈练习 ①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 ②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 (二)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说说解题方法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 课题 练习课 第2课时(总第8 课时) 教学内容 圆锥体积计算的巩固练习。(P16~17)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计算圆锥体积需要哪些条件? 3.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实际应用 占地面积是求得什么? 三、拓展练习 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1)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2)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五、作业布置 课题 深化练习 第3课时(总第9课时) 教学内容 圆锥体积知识的深化练习。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圆锥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圆锥体积的方法,能熟练应用圆锥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一个圆柱底面积是12.56平方分米,高6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柱底面直径8厘米,高5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 3.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9.42米,高1米,圆锥的体积是多少? 4.一个圆锥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5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 二、引导练习 1.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周长是9.42米,高1.2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40千克,这堆小麦约重多少千克? 引导:(1)这个小麦堆是什么形状?(2)说一说解答思路。(3)请你列式并计算。 2.一个圆锥钢锤,底面直径4厘米,高10厘米,每立方厘米钢重7.8克,这块钢锤约多少克? 引导:(1)你能说一说钢锤的样子吗?(2)说一说解答思路。(3)你认为计算中,要特别注意什么? (4)请你列式并计算结果。 三、深化练习 一个圆柱底面积是314平方厘米,高8厘米,一个圆锥和它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 提问:这道题求圆锥的高,要知道什么条件?圆锥的体积,底面积与圆柱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锥的高?引导学生用方程和算术两种解法,然后比较得出:当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时,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圆柱高是圆锥高的 ;同样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 。 四、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又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5.练习一 课题 基础练习 第1课时( 总第10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表面积与体积,圆锥的体积计算。(P18~19)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圆柱、圆锥的关系,能正确地解答有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础知识。 2.进一步理解圆柱、圆锥的关系,能正确地解答有关问题。 教学准备 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回答下列问题。 (1)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征? (2)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 (3)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4)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系统? 2.算一算。 (1)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8 dm,高5 dm。 ①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各是多少? ②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锥形钢坯,底面半径是20 cm,高是12 cm。 ①这个钢坯的体积是多少? ②将这个钢坯熔铸成与圆锥的底面相等的圆柱,圆柱的高是多少? 二、综合练习 1.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各形体体积。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第2题。 (1)认真审图,弄清图意。 (2)列式计算。 3.第3题。 (1)求纸的大小,实际上是求什么? (2)将计算结果与同学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三、全课总结 你认为在运用圆柱、圆锥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作业布置 课题 深化练习 第2课时( 总第11课时) 教学内容 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直柱体体积计算方法,体积、底面积及高的关系等。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 小黑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算一算。 (1)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16厘米,高是2厘米。 ①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②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2)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25.12分米,高是9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 (1)等底等高时,体积关系。 (2)不等底等高时,体积关系。 (3)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时,高的关系。(4)体积相等,高相等时,底面积的关系。 二、专项练习 1.直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计算下列各体积。 2. 3. 三、全课总结 通过练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课题 圆柱与圆锥的实际应用 第3课时( 总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应用圆柱、圆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解答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解答有关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用圆柱、圆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引导练习 1.一个圆柱形有盖玻璃杯,从里面量底面直径20厘米,高是20厘米,如果满水,可装水多少千克? 引导提问:(1)题目中为什么要说“从里面量”? (2)说一说你的解答思路。 ①先计算容器的容积 ②后计算装水多少千克。 2.要制10节圆柱形铁皮水管,底面直径50厘米,高2米,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引导提问:(1)水管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2)求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实际上是求什么? 3.制100个无盖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40厘米,高50厘米,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引导提问:(1)这种铁皮水桶有什么特点? (2)说一说解答思路。 (3)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一根钢管,外直径是4分米,内直径是3分米,长2.5米,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管重多少千克? 引导提问:(1)说一说这根钢管的形状。 (2)要求钢管重量应先求什么? (3)应该怎样求钢管的体积? 三、综合练习 1. 2. 3. 四、作业布置 1. 2. 第二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 单元教学内容: 变化的量 正比例 画一画 反比例 观察与探究 图形的缩放 比例尺 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 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或者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3、 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实例,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指示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4、 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持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5、 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课时安排:共1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数(节) 1、变化的量 1 2、正比例 2 3、画一画 1 4、反比例 2 5、观察与探究 1 6、图形的缩放 1 7、比例尺 2 8、练习二 2 课题 变化的量 第 1 课时(总第13课时) 教学内容 两种相关联量的变化情况。P24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让学生知道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两种变化的量。 教学难点 根据图表说明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教具准备 直尺,三角板等。 教 学 过 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量的变化情况。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并回答。 1、下表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 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观察后请回答。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 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小结: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6岁和6---10岁是体重的增长高峰。说明这两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 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但体重的增长是随着人的生长规律而确定的。 1、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 活动二: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观察书上统计图: 1、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 3、 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 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 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 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变化的规律吗? 活动三: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 1、蟋蟀1分叫的次数除以7再加3,所得的结果与当时的气温值差不多。 2、如果用 t 表示蟋蟀每分钟叫的次数,你能用公式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全班展示,交流。 教师板书 h = t÷7+3 或 h =+3 3、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两个量之间具-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北师大 六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