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强化路径.pdf
《新时代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强化路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强化路径.pdf(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DOI:10.13931/ki.bjfuss.2022218新时代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强化路径马文涛1,胡 建2(1.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新时代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指导,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利益立场,立足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利于指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路径,有利于把美丽中国建设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有利于统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与清洁美丽世界建设。新时代实现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的存续和强化,必须
2、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坚持用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关键词:生态文明;民生福祉;人民至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116(2024)-01-0001-10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to Improve Peoples Well-Being:Generating Logic,Value Impli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PathMa Wentao1,Hu Jian2(1.Scho
3、ol of Marxism,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637009,P.R.China;2.School of Marxism,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engdu,611130,P.R.China)Abstract: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is guided by the Marxist Thought on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man and nature,continues
4、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carries forward the peoplesinterest posi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and bases on thepractical needs of solving promin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at harm peoples health.In general,it isconducive to constructin
5、g the modernization with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mapping out adevelopment path that meets the peoples needs for a better life,translating the building of a beautifulChina into conscious action by all the people,and coordinating the building of a beautiful China and aclean and beautiful world.
6、To maintain and strengthe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mprove peoples well-being in the new era,we must firmly establish the green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at clear waters and lush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cultivate and promote socialist ecological culture,adhere to the strictestsystem and th
7、e strictest rule of law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persist in jointly building aglob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peoples livelihood and well-being;the people first;man and naturecoexist in harmony收稿日期:2022-10-2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建设的历程与经验研究”
8、(21XKS002)、四川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3RKX0373)。第一作者:马文涛,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Email:zzzz_地址:637009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 23 卷 第 1 期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Vol.23 No.12024 年 3 月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Mar.2024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善和优化自身与自然关系过程中,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的物质产品、精
9、神产品和制度产品的总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129民生福祉指人民群众幸福美满的生活状态,即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社会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成果。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再到 2018 年 5 月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二十大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从以往的学术探讨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11,始
10、终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宗旨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有效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1 版,这是新的历史方位下党和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的深刻阐释和全新注解。鉴于此,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新时代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和强化路径,是当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议题。目前,国内学界关于生态文明和民生福祉的研究文献已经非常丰富,且在二者的相关研究中,都有
11、将彼此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探讨。在生态文明研究层面,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鲜明的人民性36,人民本位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话语创新417。在民生福祉层面,有学者认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保障548,增进民生福祉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610,因此,生态文明与民生福祉存在密切的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文明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前提条件,民生福祉是生态文明的价值追求。但从现有文献看,直接以“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为题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而且更多的是聚焦生态文明与民生福祉的关系研究,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即指在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过
12、程中,以深层次、多元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当前,我们有必要追问新时代生态文明对民生福祉何以增进、有何价值等“元问题”,并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的强化路径,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生态动力、筑牢民生之基。一、新时代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的生成逻辑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理论认知、文化赓续、执政理念传承和现实需要的结果。换言之,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按照其客观的历史场域来定向,其生成和发展呈现出清晰的发生学脉络。(一)理论认知: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
13、自然关系的思想。”12-3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指导思想,也是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的思想源泉。恩格斯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7410也就是说,人虽然是高级的理想动物,但不容争辩的是,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也始终坚持人具有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观点,主张构建将人的价值和自然的价值紧密结合的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8240。如果对自然进行盲目的控制和征服,最终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失衡,人类必然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也是“纸上谈兵”。因此,人与
14、自然的和谐关系既是人及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也是人及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生态文明才能有效增进民生福祉。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进程中,持续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与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结合、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化、时代化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传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指出“要了解大自然的规律,在认识的过程中,去改造和利用它”994,为我们党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奠定了基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结合时代发展和实践要求,不断深化对
15、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 2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3 卷创新,形成底蕴深厚、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又一次“飞跃”,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精神指引和前进动力,也将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提质供能。(二)文化赓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
16、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21 版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民为邦本”的思想精华,不仅“同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也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熏染作用,更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较为直接的精神养料和文化沃土。首先,“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思索天、地、人是否“共生”或者“同体”是中国古代先哲们探究人与自然问题的集中体现,“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道家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规律所在,天道就是人道,二者不可分离,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085,强调人与自然具有内在关联性,包含着天、地、人受同一
17、客观规律支配的朴素认识。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把天人关系看作内在关系,认为天完全由人来彰显。例如张载所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1184,王阳明所谓“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是一体”12208,都是在说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存在,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性。由此可见,“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强调人与自然在本体论层面上的同一性,为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最基本的根据。其次,“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点定位。如何体恤和保障民生也是古人时常探索的重大问题。古代先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对平民百姓的重要性,透露出一种朴素的以生态保障民生,进而维护统治稳定的民生思想与
18、政治情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138,充分肯定了自然界所具有的民生价值。以“民为邦本”的民生思想体察生态实况,同时也是以“仁民而爱物”的生态理念生动诠释民生强国之道。鉴于此,“民为邦本”充分体现了古人与自然一体化生存的生态智慧和民生思想,这对新时代协调民生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促进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三)党的执政理念传承: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利益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句
19、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1453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理解沟通”,始终将人民利益立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这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向导。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兴修水利、治理水患是保证农业增产和造福人民的大事。特别对重大水患灾害,毛泽东同志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制定规划并组织实施抢险救灾事宜,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表达出中国共产党根治水患、造福人民的巨大决心和勇气。同时,毛泽东同志坚信,“绿化祖国”有助于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自然条件,有助于美化人民
20、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他指出:“要在一切能够植树造林的地方都要植树造林,逐步绿化我们的国家,美化中国人民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1552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葳蕤向前的应然和必然,并从理论和实践上证实了保护生态环境对保障人民生活质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邓小平同志充分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危害和弊端,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强调“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1620。江泽民同志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
21、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生活秩序,他认为“如果环境保护搞不好,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就会受到影响”17,因此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18295。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依据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特别强调:“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都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一定要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9170(四)现实需要: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2、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 第 1 期马文涛等:新时代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强化路径3现实问题”2074。建设生态文明,关系民生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现阶段,许多国家仍处于“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对自身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正如恩格斯所提到的:“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7275-276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也曾缺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足够重视,出现了以生态效益换取经济效益,最终造成国土之伤、民生之痛。例如2004 年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和 2005 年浙江东阳画水镇化工污染事故
23、,环境污染不仅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是引发恶性群体事件,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此类案件一直告诫我们: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和严重,违背人民群众的本原诉求,将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必须处理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指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环境越来越珍贵。”2125毋庸置疑,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将无
24、从谈起,由此酿造的不满情绪会随着生态问题日益加重而愈加强烈,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突破口,对人民群众、子孙后代的生态权益和发展利益严肃审慎、高度负责,清醒地认识到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拒防生态危机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217。二、新时代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的价值意蕴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有利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利于指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正确途径,有利于把美丽中国建设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有利于统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与清洁美丽世界
25、建设。(一)有利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既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建设布局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的认识深化和发展,因此有利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第一,提升人与自然关系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意味着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和谐。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类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要在信息革命和工业文明的更高起点上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毋庸置疑,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也是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内在要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生态 文明 增进 民生 福祉 生成 逻辑 价值 意蕴 强化 路径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