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劳动报酬:困境与突破.pdf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劳动报酬:困境与突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劳动报酬:困境与突破.pdf(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经济 管理中图分类号:A81,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21(2024)03-0106-10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劳动报酬:困境与突破杨文圣王林玉(天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4)摘要:劳动报酬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状况与变动趋势,发现劳动者在分配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在初次分配中存在“劳动资本”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失衡、制度调节功能偏弱、城乡区域间要素分配不合理,以及收入差距与财产差距的相互强化等困境与风险。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
2、措并举、多维联动,即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融通中优化企业内部劳资分割比例,分区施策探索农村居民提高劳动报酬的不同路径,以税制和立法的完善为劳动报酬提高提供政策执行保障。关键词:劳动报酬;初次分配;再分配;收入差距;共同富裕公平合理的分配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1,这对缩小分配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始终较低,这制约了经济可持续发展,阻碍着共同富裕实践步履。目前,学界关于劳动报酬和国民收入分配的研究主要采用经济学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劳动报酬及
3、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趋势,普遍认为我国劳动报酬占比较低,在路径方面主要关注劳动者议价能力、提高工资水平、取消户籍限制等。从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层面对劳动报酬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较少,因此,对提高劳动报酬占比路径的研究有待向这一领域深化和拓展。本文坚持问题导向,以促进共同富裕为目标,基于我国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占比的变化趋势积极探索优化分配格局的有效路径。一、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探讨劳动报酬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分配制度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并强调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充分展现了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彰显了党带领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定信念。(一)坚持马克思劳
4、动价值论主导地位和按劳分配原则的内在要求马克思认为,资本、土地、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们的价值只是转移到产品中去,并不创造价值,人的活劳动才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正因如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应以“劳动”为唯一尺度,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但是马克思按劳分配原则的充分体现,其理论前提是生产资料由全社会共收稿日期:2024-01-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视域下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研究”(21AKS004)作者简介:杨文圣(1972),男,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林玉(1991),女,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5、。-106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经济 管理同占有,生产力高度发达,商品经济已经消亡。而我国还处于生产力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真正具备马克思按劳分配原则充分实现的前提条件,因此我国通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来分配经济发展成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资本、知识、技术、管理、信息、数据等生产要素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合乎国情、符合实际的。但是也必须承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原则在实践上未得到充分彰显。表现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领域中技术、管理、信息、数据等生产要素所
6、有者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收入大大超过了劳动者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劳动报酬被严重忽视,资本等非劳动性所得占初次分配比重偏高,初次分配中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鉴于现实尚未回应好这个问题,需要通过治理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应有之义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国家、企业、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三者之间的分配所得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本质上就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2,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相互促进推动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对经济平
7、稳运行至关重要。分配不合理不仅会降低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还会直接影响居民消费水平,造成生产过剩,阻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导致经济萎缩,影响社会稳定。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改变落后面貌,政府选择“赶超”目标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为积累大量资金用于工业建设,分配中相对压缩了企业利益和劳动者利益。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合理性,国家也取得一定成就,但在客观上却不可避免地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衡。改革开放后,我国调整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但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增长目标,在实践中依然偏向了积累,初次分配注重向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倾斜,而住户部门收入占比仍然较低,导致劳动者整体消费能力不足,生活
8、质量提高幅度有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资源配置的效率大幅提高,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消费能力明显提升。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但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还亟须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比绝对数字的增长,居民收入占比偏低的收入分配格局尚未有明显的改观,消费动力提升幅度不足,这抑制了经济发展潜能的充分释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深层次改革和强化政策引导,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3。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消费不振引发的需求不足已然成为我国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堵点”之一,因此有必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者报酬,释放居民消费
9、潜力。(三)提升分配效能、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马克思指出,社会在分配个人消费品时必须扣除以下几项:“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以及“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4。在制度上,马克思强调对社会总产品进行分配时必须考虑到生产和消费。恩格斯进一步揭示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辩证关系,指出分配对生产和消费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但是,马克思恩格斯都没有对各项扣除的比重表述明确观点,如何分配才能对生产和交换起到积极的促 关于国民经济指标对机构部
10、门的分类,本研究采用了国家统计局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的标准,这里的广义政府部门主要包括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等。企业部门由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组成的部门。住户部门则由城乡居民组成。住户指共享同一生活设施,共同使用部分或全部收入和财产,共同消费住房、食品和其他消费品与服务的常住个人或个人群体,所有住户组成住户部门。省略非营利机构部门。参见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s:/ 2024年第3期经济 管理进作用,就成为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政府采取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劳动者报酬比重较低,而企业为了获得更多利
11、润,更倾向采取粗放型扩大再生产。这种向资本倾斜的初次分配格局虽在短期内有利于吸引各方投资,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5,如果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劳动力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人力成本势必会增加,但反过来讲,企业为了继续在贸易中保持优势,就必然通过各种手段改进生产技术。同时,劳动报酬提高会刺激劳动者不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从而有利于提升创新因素在人力资源中的附加值,推动产业发展由资本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进一步讲,新发展阶段,为了做大做优“经济蛋糕”,必须创新发展马克思
12、主义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理论,科学界定“社会总产品”扣除的比重,为各类企业创新都要留足空间,有效调动劳动者的创造力,合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四)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当前,收入差距较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障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新增价值的分配问题。新增价值是由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出来的,从劳动时间看: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用来满足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工资形式发放给劳动者;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方占有,形成资本的利润来源,这就使得收入分配的核心体现为工资和利润的分配。所以,优化分配关系的核心在于工资水平的调整,即调节
13、市场价值中劳动与资本的分配格局。并且,在收入分配体系中,初次分配是收入分配的初始环节,也是收入差距产生的源头。我国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比例大约为82.68%、17.18%和 0.14%6,这意味着初次分配是居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收入差距过大主要源于初次分配领域分配差距过大。可见,调整初次分配政策,提高劳动报酬及其占比,对缩小分配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起关键性作用。此外,共同富裕的社会必然是中等收入人群占绝大多数的社会。在我国,中低收入人群主要是工薪阶层和农民,他们的收入来源以劳动报酬为主。因此,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巩固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构建共同富裕社会的重要途径。二、国民
14、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劳动报酬比重、困境与原因分析劳动报酬比重是反映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分享状况的关键指标。除了作为劳动要素在市场分配中的回报,宏观层面研究中的劳动报酬一般可等价为居民收入。因此,为全面、准确掌握居民劳动报酬状况,本文基于劳动要素所得的比重,对宏观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住户部门收入及居民收入差距进行统计分析。(一)“劳动资本”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从要素分配看,我国劳动报酬占比长期较低,劳动者在分配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分配所得的环节上尚未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数据显示,虽然同期我国经济总量处于高速和中高速增长阶段,但我国劳动报酬占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15、呈现先下降后小幅波动上升的趋势,20042012年长达 9年间均低于 50%,直到 2021年约调整为51.37%(见图1)。当前我国劳动报酬占比小幅波动上升的背后,反映的是人口红利消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造成的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稀缺关系的变化;同时,新时代以来经济增长模式正经历由投资驱动模式转向消费驱动、创新驱动模式。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党和政府愈加重视民生,加快实施了脱贫攻坚发展战略,并采取措施推进共同富裕。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尽管近年来分配格局有所改善,但现阶段我国劳动报酬占比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的位次仍然较低。美国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例长期保持在60%70%之间,其余主要经济体多数也保持
16、在55%以上水平7。我国资本报酬比重波动较大,产生波动的时间段也与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经济波动的时间相吻合,但资本报酬比重始终保持在30%以上,2021年资本所得占比与1992年相比增加了-108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经济 管理近10%。由图1可知,2017年党的十九大以来资本报酬的比重相对稳定,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和企业的分配关系开始得到有效调节。但整体而言,资本报酬占比仍相对较高,且近年来资本在各领域的介入和周转速度加快、资本财产的快速积累及新创收入呈现的代际传递态势加重了劳资差距,使资本所得份额进一步挤压了劳动报酬占比。再加上市场机制中资本本身就较为强势,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的贡献
17、被资本夺去,这进一步推高了资本报酬比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对劳动、资本等要素的分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分配,现存“劳动资本”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劳动报酬比重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这导致了居民劳动报酬的增长没有与GDP增长同步,初次分配格局长期得不到转变,无法有效调动人民的积极性,限制了社会活力的激发。(二)制度调节功能偏弱,削弱了劳动者在分配中的主体地位从部门间初次分配格局来看,我国住户部门初次分配收入占比长期以来处于较低水平,劳动者在现实分配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实现。住户部门收入占比从1992年的65.5%下滑至2008年历史低点57%(图2),在此期间企业部门收入占比走高,利润
18、侵蚀了工资。这说明在我国经济转型初期,确实存在严重而普遍的劳资双方不平等现象,劳动者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缺乏议价权。2008年至2018年住户部门收入占比一度有所回升,企业收入占比有所下滑,这主要得益于劳资关系逐渐改善,企业用工更加规范,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改变、社图2三部门初次分配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占比的变化趋势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年)数据制作。因中国统计年鉴关于三部门初次分配和可支配收入的最早数据从1992年开始,故本表以1992年为起始点进行绘制。图1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占比的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资金流量表最新数据更新至2021年)。-109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
19、24年第3期经济 管理会保险待遇水平提高。2018 年后我国住户部门在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占比有波动,但变化不大,均值为 61.37%,这一比重不仅明显低于1992年,也低于同时期的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时还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比如巴西住户部门收入占比为67.71%。而企业部门收入占比在同时期内有所提高,由 2019 年的25.9%上升至 2021年的28.2%。近年来我国企业部门收入占比上升、住户部门收入占比下降的现象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如政府对企业的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垄断的资本市场中,部分行业对住户部门而言存在进入壁垒;工业化、城镇化、平台经济等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个体经济发展壮大后转为企
20、业,所得收益归为企业收入等等。但从制度根源上看,主要是由于分配制度上的不清晰造成对企业工资支出与利润收入分配比例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弱,致使劳动工资不足以体现劳动贡献,劳动者议价的主体地位也被削弱。值得注意的是,在部门间的再分配格局中,政府部门是主要受益者,而住户部门获益甚微。19922000年,经过再分配调节后的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曾大于初次分配后的收入占比,表明这一时期再分配调节有利于居民收入份额和劳动报酬份额的增加。然而,在2000年后的长时段内,经过再分配后,住户部门、企业部门收入占比都是下降的,这说明,新世纪以来住户部门在再分配中的受益程度仍然有限。尽管 2021 年住户部门经过再分配
21、调节后提高了5%,但仍然无法掩盖我国现行再分配制度调节能力偏弱的事实。究其原因,归根结底在于税制结构不合理。直接税中的个人所得税与财产税产生的收入分配效应较大,但我国实行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导致税收不能充分发挥调结构、促公平的作用。而且我国迟迟未推出调节存量财富差距的遗产税、赠与税、房产税等,税收调节财富差距的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三)城 乡 区 域 间 要 素 分 配 不 合 理,及收入差距与财产差距的相互强化首先,城乡区域间要素分配不均衡影响收入平等。由图3可知,19862008年20余年的时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慢于城镇居民,2008年至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快于
22、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差距也开始持续缩小,从 2.69 倍(2018年)逐步下降至2.45倍(2022年)。但是从增量上看,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依然较大。这说明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农村居民收入虽提高很快,但是城乡区域间要素禀赋的原始分布与配置不合理,特别是资源类生产要素分配不公平,以及城乡二元分割体制、户籍限制、农村土地流转限制、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的非均衡性等依然制约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其次,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是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缩小分配差距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从城乡内部居民收入差距来看,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大于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由表1可知,我国农
23、村居民高低收入比一直以来都高于城镇居民高低收入比,这说明农村内部收入和分配不平等状况更加突出。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资料以平均分配为主,因此可以判断,造成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不是农业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均衡,而是农民收入来源的变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通过非农产业就业所获得的劳动收入成为许多农数据来源:李实、陈基平: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长期变动趋势,社会科学战线 2023年第9期。图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历年官方数据计算得出。-110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经济 管理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不同农村家庭在非农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是农
24、村内部收入差距较大的主要因素。城乡之间及其城乡内部居民收入差距是影响全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我国2020年至2022年基尼系数分别是0.468、0.466、0.467,仍处于高位波动的状态。有研究进一步测算发现,我国城乡间的居民收入差距对全体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贡献最大,农村内部次之,城镇居民的分配差距最小8。更应警惕,由收入差异经过积累增值导致的财产存量差距。发达国家走过的路表明,收入结余促成财产积累,财产通过财产性收入促进收入增长,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相互强化会进一步促使阶层格局固化。尽管“提低、扩中和限高”的政策措施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收入差距,但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直接制约着其财产性收入增长。房
25、产增值、金融理财等均是财产差距与收入差距相互强化的重要推力。根据学者所作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房产在我国居民家庭财产总额中占据主导地位,居民财产增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房产净值增长9。然而我国目前房产税法将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排除在外,使税收调节财产性收入分配的效能无法充分发挥,因房产净值增长引致收入不合理的问题非常严峻。在缺少针对性更强的资本税和财产税来调节财产存量差距的情况下,需警惕因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二者相互强化进一步加剧资本与劳动的群体性分割。三、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实践路径当前,需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统一原则,探讨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的可行路径。(一)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融通中优化企业内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国民收入 分配 格局 中的 劳动报酬 困境 突破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