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与地区分布 一、 世界人口增长(课本P4~5) 1、人口发展趋势:人口不断增长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⑴时间特点: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原因是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 ⑵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 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 历史时期 人类的生产劳动 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 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 主要靠采集和狩猎 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 获取食物、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 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 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 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科学技术发展快,改造自然的能力变强,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二、人口增长模式(课本P5~7):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1、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取决于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正负值均可)、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死亡率 ) 出生率 死亡率 概念 指某地在一个时期(通常一年)出生人数与该时期平均总人口之比,它反映了人口的出生水平 指某地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平均总人口之比,它反映人口死亡的强度 影响 因素 环境污染、生产力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生育政策、生育观念、婚姻制度、宗教因素、政治因素、传统习俗、社会风气等 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等 2、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类型及特点 构成 类型 特征 判断方法 类型 及 特点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均﹥30‰ 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10‰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10﹤‰ 阶段 原始低增长阶段(I) 高增长阶段(II) 增长下降阶段(III) 低增长阶段(IV) 模式 高高低 高低高(过度) 高低高(过渡) 低低低(三低) 原始型 传统型 传统型 现代型 出现 时间 农业社会时期 工业化初期,发达国家大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已经进入。经济不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处于该阶段 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进入。现在许多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处于该阶段。 70年代中期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 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丰收和平年,人口增加;灾荒、战争以及瘟疫流行年,人口减少 生产力极大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水平进步,死亡率下降 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和家庭观念变化、社会保险、福利事业的发展、国家人口政策等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达。 典型 分布 地区 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原始群体,如热带原始森林的土著居民。 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经济发展缓慢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仍处于这个阶段。 经济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处于这个阶段 德、英、法等发达国家 中国---计划生育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世界人口增长95%来自发展中国家,世 界人口增长处于增长下降阶段。 非洲:高增长阶段---过度模式 亚洲、拉丁美洲 :增长下降阶段---过度模式 欧洲、北美、大洋洲:低增长阶段---三低模式 发达国家的人口现状 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人口增长的特点 时间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步入现代型 20世纪70年代以前 20世纪70年代以后 人口增长速度 缓慢 快 趋于缓慢 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完善,生育观念的转变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人口死亡率下降 很多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 问题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人口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影响 劳动力不足, 青壮年和社会负担过重。 会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生活水平低。 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实行计划生育;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以上)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一、人口的迁移 1、定义: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变更----居住地改变或者户籍改变;时间范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 空间位置变化----跨越一定的行政界限。 3、 人口迁移的类型(课本P11~P13) 3.1不同时期、地区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第二次 世界大战 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迁入地区 经济发展快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3.2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时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大批迁入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当代 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支边等)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 东部——西北和东北 沿海——内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 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农村——城市 3.3人口迁移效应 对迁入地区 积极 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 消极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对迁出地区 积极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消极 人才外流 其它效应 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促进人口迁移的决定因素 主要因素(课本P13~14) 举例 1、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收入、生活条件, 其中经济因素起重要作用 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吸引人口迁入 2、 政治因素:战争、宗教、变革、政策、政治中心变更 我国历史上的移民戍边 3、 社会文化因素:教育求学、宗教信仰、民族 越来越多的学生去海外求学 4、 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爱尔兰水灾引发饥荒,许多农户迁往美国 5、 其它因素:人的心理和生理,性别年龄,家庭和婚姻,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距离等 因与外国人结婚,迁居到国外青年比少年和老年迁移的比重更大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课本P17) 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警戒值,不确定性,相对确定)。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数量。全球为110亿,我国为16亿。 影响因素 1、自然资源;2、科技发展水平;3、人类文化水平等 二、地球上适合养多少人(课本P19)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和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虚拟值,不确定性,相对确定) 影响 因素 ⑴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正相关); ⑵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 ⑶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 ⑷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反相关) 意义 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实现 措施 世界:发展中国家要尽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后质量的平等权利 各国、各地区: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三、活动 1.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评估依据是耕地资源,因为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资料。 2.我国人口与耕地资源,人口与水资源关系特别紧张. 3.改善我国人口与环境问题必须贯彻执行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现实,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⑴我国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但人均少,利用水平和开发技术低,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资源相对短缺; 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进入现代型,但人口基数大,年净增人口数量大 ⑶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 实战演练: 1.如右图,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分别属于( ) A.“三低”模式和过渡模式 B.“高低高”模式和过渡模式 C.“三低”模式和“高高低”模式 D.“高高低”模式和过渡模式 2.日本和荷兰等国合理人口容量较高的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少自然灾害 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一、 城市形态(补充) 城市形态 团块状 组团状 条带状或放射状 影响因素 市中心吸引作用 平原地区 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山地、河流阻隔 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 河谷地区 地域形态 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 城市由几片组成,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各片互不相连 城市地域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 主要优点 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 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 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主要缺点 易造成城市污染 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 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一方向,且运距长 城市距离 成都、合肥、华盛顿 重庆、上海浦东新区 洛阳、西宁、宜昌、兰州、延安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功能分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相互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 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 ③建筑物高大稠密; 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课本P25~26) 功能区 形态特征 区位选择 原因 商业区 点状、条状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交通便捷、市场广阔 工业区 集聚成片 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减少对城区的污染,保护环境;交通便利,降低成本 住宅区 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建筑质量上出现高、低级住宅区的分化,高、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高级住 宅区 城市外缘地势高的地方,与文化区相联系 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人口素质高 低级住 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便于工人上下班;收入低,文化教育程度低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补充) 典型模式 特点 举例 同心圆模式 由5个同心圆组成,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功能区为少市中心呈同心圆状 成都 扇形模式 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 沈阳 多核心模式 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的核心 淄博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课本P27~28,图2-1-10) 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地租(①地租高低决定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付租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影响: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地租次高的道路相交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形成工业区 其他因素 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和宗教; 历史因素:早期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行政原因: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等 四、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2、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 大城市—50-100万人口; 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 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3、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 影响因素 影响 表现 资源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提供丰富物质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丰富城市用地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条件 城市为服务区内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一定规模 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3、中心地理论:就整个区域而言,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是由一级套一级的网络相互嵌套而成。 (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 (2)是市场原则的作用; (3) 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4、 城市服务范围六边形嵌套模式可以用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5、 不同规模城市功能服务差异 城市 城市等级 城市数目 城市距离 服务范围 服务种类 大城市 高 少 远 大 多 小城市 低 多 近 小 少 ★第二节 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课本P32~P33) 概念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主要标志 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动 力 农村推力 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城市拉力 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利 主要原因 经济发展不均衡 意义 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1、城市化的阶段特点 发展阶段 特征 出现问题 发展新趋势 国家和地区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极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发展中国家 加速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70%以上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国家类型 起步 时间 目前 速度 城市化 水平 城市人口 比重 所处阶段 原因 发达国家 早 慢 高 高 (70%以上) 后期成熟阶段 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农业现代化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 发展中国家 晚 速度加快 低 低 (不到40%) 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 民族独立运动胜利经济迅速发展 §郊区城市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扩散的过程。 逆城市化:由于城市人口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生活质量下降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本P37~38)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不利影响 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水质、水量,水循环;影响土壤质量;影响大气水热状况, 2、 城市环境问题(课本P37) 1)城市环境问题:环境质量下降 类型 污染来源 大气污染 ①城市居民燃烧煤炭排出的烟尘;②工矿企业排放的烟尘;③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噪音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生产、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2)城市交通问题:交通拥挤,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 3)城市住宅问题:住房紧张,存在贫民窟、棚户区 4)城市社会问题:失业率高,就业困难、种族歧视和社会争端等 2、 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 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 2)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个功能分区的关系。 3、 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 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是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5、具体措施 污染类型 危害 整治措施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 危害人体健康、污染土壤、破坏水质和生物,腐蚀建筑物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绿化隔离带 水体污染 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水生生物生长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噪声污染 >50分贝破坏生活环境,影响人体健康 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 固体废弃物污染 影响人体健康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绿化隔离带 交通拥挤, 居住条件差 交通拥堵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住房紧张,质量低劣;影响环境质量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 增加就业难度, 扩大失业队伍 造成贫困、内城衰落、社会治安等问题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社会问题突出 低价昂贵、就业困难、犯罪率高 综合整治 实战演炼 1、形成该国家这种城乡人口结构的根本原因是 (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进入城市而造成的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高中地理 必修 第一章 第二 知识点 总结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