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整理).doc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整理).doc(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阳光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样品中Fe2O3(样品中杂质高温下不分解也不参加反应)的质量分数,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应先挤压鼓气球持续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 (2)A装置的作用是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C装置中的现象是 ; (3)反应前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为5g,完全反应后C装置增加了1.35g,则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 ; (4)若省去D装置,则实验所测定的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比实际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红看到这段话后非常感兴趣,她和同学们一起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 ; 实验二: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CO32-不存在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往生成物中滴加稀盐酸 ▲ 生成物中没有CO32- (2)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 ▲ 性; [表达]由实验探究和资料的查找,同学们知道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氧气,请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 907班的科学课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徐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书】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徐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徐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 【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① 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② 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4.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他们想进一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四位同学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小明:可能是个偶然现象。 小东:可能是浑浊液体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了。 小花: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红: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OH-离子较多,使酚酞试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OH-离子变少,酚酞试液又变无色。 (1)对小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除偶然现象。他们的方法是: 。 (2)小花认为小东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予了否定,小花的理由是 。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花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 实验步骤 设计目的 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滴入酚酞试液,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4)对小红的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进行证明,其中一种如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相应结果或结论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镁和相同质量的热水振荡,各滴加数滴酚酞试液。一支保持温度不变,另一支自然冷却。 保持温度不变的红色不消失,自然冷却的红色消失。 5.小杰和小敬学习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后,知道碳与氧气反应能够生成CO或CO2。于是两人联想到木炭粉与氧化铜发生的反应可能有: 2CuO + C ==== 2Cu + CO2↑ ① CuO + C ==== Cu + CO ② 他们想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请你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产物有三种可能: (1)产物是铜和一氧化碳;(2)产物是铜和二氧化碳;(3)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 (1)检验产物中是否有C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检验产物中是否存在CO,两人查找了资料:CO的特征反应是CO能使某种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液变蓝。 [实验与结论] 设计的实验装置(见右图) 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A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 ②B中黄色试纸变蓝 ③C中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有Cu生成 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 ③有CO2生成 [反思与评价] ①实验结束时,为防止铜被氧化,必须先停止加热,待铜冷却后再将试管口的胶塞取下,因此若没有B安全瓶,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滤,上述装置C后应添加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交流] 如果用右图装置代替左图中的A装置,这样既可以排尽试管中的空气,又能将反应的气体产物都“赶”出来,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思奇同学在妈妈买回的某食品包装内发现有一包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思奇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放在窗台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思奇同学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 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猜想 ; (3)取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内,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价,一起猜想。 思奇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小聪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 (4)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下表) 实验方案(或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和结论 ① ②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CO2气体产生,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假设: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有CO2气体产生。 (2)设计方案:使绿色植物在避光的黑暗处发生呼吸作用,检验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3)查阅资料: 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②绿色植物呼吸作用过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实验: 操作步骤 简 答 ①将各装置按上图所示连接好并装入化学试剂。C中放入绿色植物 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 ▲ ②往A的导管口缓缓连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 D装置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5)结论与讨论: ①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 ▲ 和 ▲ 。 ②如果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多方面的。请你从实验条件控制上找出可能的两个原因。 一是 ▲ ; 二是 ▲ 。 8、水煤气是重要的气体燃料,某水煤气样品可能含有CO2、CO和H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水煤气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一:(1)将该水煤气样品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2. 实验二:(2)为了证明该水煤气样品中含有CO,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 请回答: A中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硬质玻璃管内的黑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张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密,做了如下图的改进:则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可以肯定该水煤气样品中一定含有CO。 9.宁波市实验中学课外实验小组一学生从资料上获悉:FeCl3溶液对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由于FeCl3的水溶液中含有Fe3+、Cl-,于是,她对“到底是FeCl3溶液中的哪种微粒对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展开了探究,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3+; 猜想二: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 请你写出FeCl3溶液催化过氧化氢(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并帮助她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盛有5 mL5%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HCl,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无明显现象 (2) 向盛有5 mL5%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1) ,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0、丙烷(C3H8)作为广州亚奥运会火炬使用的燃料,其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实验中学课外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如下装置(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对丙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的气体进行 (1)经分析,丙烷燃烧后的气体可能含有C0、C02和H 2 O。 (2)将上述装置按一定顺序连接完整,使之尽可能检测出丙烷燃烧后的产物。你设计的连接顺序为:燃烧后的气体 →B→D。 (3)该小组的同学按台理的连接顺序进行检测.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部分现象如下: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分析可知,丙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的气体为 。 (4)A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11.某学生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要测定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取样品10克,得到如下两组致据: 反应前 完全反应后 A组 玻璃管和氧化铜的质量共42.5克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共40.9克 B组 U形管和其中物质的质量共180.0克 U形管和其中物质的质量共182.3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实验安全,在点燃酒精灯前一步的实验步骤是 . (2)不应选择 组的实验数据来计算样品中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原因是 . (3)若要使两组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一样,应将D装置连接在上图中的 位置(用装置编号表示),并请写出在D中的液体名称 . 12.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重要原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他们在课外活动时对“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资料]常温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假 设]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设计实验] (1)小雨同学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他认为,若紫色石蕊试液变 ▲ 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2)小涛同学认为小雨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小涛同学用紫色石蕊试液将白色滤纸染成紫色,干燥后做成三朵紫色的小花,然后按图示进行实验,在(I)、(Ⅱ)、(Ⅲ)中分别观察到变色和不变色的两种现象。 小涛同学认为,若 ▲ 和 ▲ (填序号)中的紫色小花变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交流与反思] (3)小明同学对小涛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其理由是 ▲ 。三位同学讨论后补充了一个实验,使探究活动获得了成功,你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是 ▲ 。(简述实验步骤和现象) [结 论]通过上述实验得出: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13.夏天快到了,衣服上常会留下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等。现在市场上出售一种“污渍爆炸盐”,宣称“含天然活性氧,能在瞬间去除洗衣粉难以除去的多种顽固污渍”。小强同学对这种“污渍爆炸盐”的化学成分非常感兴趣,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探究。主要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污渍爆炸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2)查阅相关资料。资料主要信息如下: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广泛应用的主要洗涤助剂之一。 (3)猜想。“污渍爆炸盐”的主要化学成分可能是过碳酸钠。 (4)设计与实验。小强同学设计的主要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请你运用初中所学知识,帮助小强同学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序号 主要操作步骤 主要实验现象 操作目的 ① 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 ▲ (黑色固体);在分液漏斗a中加入新配制的“污渍爆炸盐”的饱和水溶液;在分液漏斗b中加入 ▲ 。 ② 打开分液漏斗a的活塞,放出适量溶液后,关闭活塞。 生成大量无色气体。 然后 ▲ 。 ▲ 。 验证生成气体的成分。 第②步操作得到的结论: ▲ 。 ③ 待②步反应停止后,打开分液漏斗b的活塞,放出适量溶液后,关闭活塞。 生成大量无色气体。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 。 ▲ 。 验证生成气体的成分。 第③步操作得到的结论: ▲ 。 (5)实验的初步结论 小强认为:“污渍爆炸盐”溶于水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污渍爆炸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过碳酸钠。 14.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 蒸发 混合物溶解(NaCl溶液中含少量Na2CO3 溶液 沉淀A 固体物质B 过量氯化钙溶液 (1) 写出沉淀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2) 加入CaCl2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 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有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请写出固体物品B的成分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 同学们继续探究后又提出了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既能除去杂质Na2CO3,又能有效的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 +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1)装置②的作用是: ; (2)装置③的作用是: ; (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0.25 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 g;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 g。则该样品的纯度为 。 16、自上海发生毒馒头事件后,小英妈妈自己动手制作馒头。小英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她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调查,小英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商品, 其中,发酵粉与水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你认为该气体是_________。妈妈告诉她所用的白色粉末就是以上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1)【设计实验】小英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发现白色粉末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是_________;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有无色气体产生,小英认为白色粉末是纯碱。 (2)【实验反思】小明同学认为小英同学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白色粉末是纯碱,你若认为小明说法有道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得出结论的原因 。 为了得到鉴别纯碱和小苏打的正确方法,小英继续查找资料,发现它们有下列性质 性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溶解性 20℃时溶解度21.6g,溶解时放热 20℃时溶解度9.8g,溶解时放热 加热 不分解 发生分解反应,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面信息,检验白色粉末的方法之一是:20℃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克该白色粉末,充分溶解后,如果白色固体全部溶解,则为_________。 17.已知某合金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合金粉末中铁、铜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产物NaAlO2溶于水);Fe、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猜 想】猜想1: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 猜想2: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 (填名称)。 猜想3: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 【实验探究】下列实验仅供选择的试剂:10%盐酸、30%NaOH溶液。 实验方案 实现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 ▲ ,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合金中一定含有 ▲ 。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 ,充分反应。 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 合金中一定含有 ▲ 。 18.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后,在实验室找到的一种银白色金属R做如下探究: (1)将金属R投入稀盐酸中,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则该金属R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 ▲ (选填“前面”或“后面”)。 (2)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兴趣小组设计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 你的一种猜想 验证方法 现象 结论 金属R的活动性比铁 ▲ 将金属R投入 ▲ 溶液中 金属R表面有黑色的物质析出 猜想 ▲ (选填“正确”或“错误”) 20.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固体物质。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发现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生成的白色固体物质中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为了探究其原因,他们做了以下工作: [提出问题] 淡黄色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通过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 质 MgO MgCl2 Mg3N2 Mg(NO3)2 MgCO3 Mg(OH)2 颜 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提出猜想] 分析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淡黄色的固体可能是镁与空气中的 ▲ (填写化学式)反应生成的;写出镁条与该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实验探究] 如果让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猜想,你的方案是 ▲ ; [反思与评价] 通过上述探究,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 ▲ 。 19.小强同学在化学氧自救器的说明书中看到“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接触能产生氧气后,对自救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产生了探究欲望。在老师指导下,小强与同学们展开了以下两个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探究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除生成氧气还生成什么其它物质? [老师提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其一是氧气,其二是一种化合物。 [作出猜想]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到底是哪种物质?小强作出了以下三种猜想:①是一种酸; ②是一种碱; ③是一种碳酸盐。 通过对反应物有关的元素组成的分析,小影同学认为猜想▲ (填序号多选)一定是错误的。 [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小强同学的另一个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后的固体 ▲ ▲ 猜想 ▲ (填序号)是正确的,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 ▲ (填名称)。 [交流与讨论](1)小影认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老师指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分也能与超氧化钾(固体)反应生成氧气。小影简述了鉴定氧自救器药罐中生氧剂超氧化钾是否需要更换的简便的化学方法: ▲ 。 20.草酸的化学式为H2C2O4,甲、乙两同学对草酸受热分解及其产物的检验做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 第一种:草酸分解产物是CO2和H2 ; 第二种:草酸分解产物是CO2、CO和H2O ; 第三种:草酸分解产物是 CO2和H2O ;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碱石灰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 【实验设计】(图中铁架台略去)甲同学设计了甲装置,乙同学设计了乙装置。 【实验过程】甲同学按甲装置实验,在给草酸晶体加热后,过一会儿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同学按乙装置实验,观察到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且生成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在干燥管的尖嘴处点火能燃烧,乙同学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燃烧的气体为CO,他的操作是 ▲ ,现象是 ▲ 。 【实验结论】第 ▲ 种猜想是正确的,请写出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 【反思与评价】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有缺陷。由于试管口向下倾斜,而且草酸晶体熔点较低,加热到182℃便开始熔化,因此实验中常会出现熔融的草酸流进导管而影响后续实验。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请你谈谈乙装置优于甲装置之处 ▲ 。(答出一点即可) 21.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1)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来源:学#科#网] (2)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如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等。为减小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开闭情况是 ▲ 。 (3)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 ▲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已知:碳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当碳酸钠全部转变为碳酸氢钠后,生成的碳酸氢钠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现向纯碱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word 初中化学 实验 探究 整理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