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特征、趋势与影响.pdf
《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特征、趋势与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特征、趋势与影响.pdf(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 38 卷第 1 期2024 年 2 月摇北摇 京摇 教摇 育摇 学摇 院摇 学摇 报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Vol.38 No.1摇 Feb.2024收稿日期:2023-11-27作者简介:周宇香,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人口统计、婚姻生育研究。E-mail:xyz_DOI:10.16398/ki.jbjieissn1008-228x.2024.01.003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特征、趋势与影响周宇香(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摘摇 要:结合历年人口、教育宏观统计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人口变化特征及
2、其对基础教育学龄人口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 20202050 年我国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目前学前教育学位需求高峰已过,但 20112017 年的出生堆积使得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正迎来学位需求高峰;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在20202050 年主要呈现下降趋势,到 2035 年后基础教育学龄人口规模只有当前五成左右的水平;当前基础教育学龄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和规模增大,向城镇地区、东部沿海地区集中趋势明显,20202050 年基础教育在学(园)人口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30 年后学前教育在园人口和小学在学人口的城镇化率均超 80%,初中在学人口城镇化率超 90%,基础教育进入以城镇教育为
3、主体的时代。基于此,建议建立学位需求的动态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建立人口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协同机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关键词:人口变化;学龄人口;人口预测;基础教育中图分类号:G40-052摇 摇 摇 文献标识码:A摇 摇 摇 文章编号:1008-228X(2024)01-0016-10一、问题提出摇 摇 教育的发展需要以一定的人口基础为支撑,人口的规模和结构深刻影响着教育供给和教育资源布局。目前,中国已进入“生育率持续走低、人口老龄化急速加剧、城市化不断加速、人口流动更加增强冶1的人口新常态时期。出生人口下降和人口流动对我国基础教育学龄人口的规模和分布产生重大影响,对教育公
4、共服务均衡供给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妥善化解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与学龄人口变化之间的矛盾,使教育资源更好地顺应新时期人口结构的变化是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一定数量、质量和结构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人口变化始终是影响社会运行的关键因素,2也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基本变量。目前已有研究主要探讨人口数量、结构变化对教育的影响。在数量影响方面,有研究指出人口数量会直接影响教育需求量,并与教育规模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3出生人数的增加会给教育发展带来巨大压力,4而生育水平下降对教育的影响则更为复杂。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5 年我国学前年龄人口持续下降,5义务教育阶段学
5、龄人口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6-7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人口变化滞后于义务教育阶段。在结构变化方面,已有研究集中于分析人口迁移分布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的高流动率对公共教育服务的影响。研究者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的分布实际上是对教育需求的空间再分布,学龄人口的高流动性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的教育资源配置都会产生剧烈冲击,8-9未来一段时间内,在教师资源总量过剩的情况下,城镇教师需求增加,同时农村学校又存在“超编又缺人冶的结构性矛盾,10-11因此,如何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成为未来我国教育发展的一大挑战。学龄人口变化研究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步骤。因此,本研
6、究拟结合历次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1译人口抽样调查、教育统计等数据,分析人口变化过程中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摇 第 1 期摇 摇 周宇香: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特征、趋势与影响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合理规划教育资源、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研究依据。二、当前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特征摇 摇(一)我国出生人口在波动中下降,人口流动家庭化,基础教育学龄人口流动规模增速明显1980 年 9 月,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 年 9月,中共十二大把实行计划生育确立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 12 月该
7、国策写入宪法。计划生育政策压缩了人们的生育空间,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降低了家庭的生育意愿,这使得我国总和生育率自 1990 年代开始下降至更替水平以下(Total Fertility Rate,TFR2郾 1)后一路走低。虽然 2013 年单独两孩政策、2016 年全面两孩政策、2021 年三孩政策接连出台,给育龄人群提供了更大的生育空间,但都没能有效遏制生育率下降的趋势。2022 年 1译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初步测算显示,2021 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已下滑至 1郾 08。生育率持续下滑导致我国出生人口规模在波动中下降,人口增长态势不断减缓。如图 1 所示,我国出生人口在 1990 年前后经历了
8、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个人口出生高峰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112017 年间,由于 1980 年代末至 1990 年代初出生的女性进入生育旺盛期,导致该时期的育龄妇女人数达到高峰,叠加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该时期我国出现一定的出生人口堆积。但生育势能释放后,出生人口规模快速回落,2022 年降至 955郾 75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后该数据统计的最低值。三十年间积攒的人口衰减势能在 2022 年得到显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该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郾 6%,这是我国人口近 61 年来出现的首次负增长。虽然我国各地区出生率都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
9、差异较大:20102020 年东部地区淤出生率下降幅度小,由于该区域生育水平低,出生人口规模也较小;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出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出生人口规模相对较大;东北地区出生人口规模小,人口负增长明显。9图 1摇 19502022 年我国出生人口规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根据历年年末总人口数据及出生率推算于摇 摇 在人口流动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和户籍制度的改革,人口流动速度加快、流动规模增大,人口向沿海地区、大城市及周边都市圈、区域内中心城区集中态势明显,流动模式则从个人流动进入家庭化流动。基础教育学龄人口流动速度加快、规模增加,向城镇地区、东部沿海地区集中。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
10、20 年,基础教育学龄流动人口规模 4511 万人,占该年龄段人口比例为71淤于中国国家统计局 2011 年将中国大陆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区域。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东北地区包括吉林、黑龙江、辽宁。https:/ 年 11 月 21 日查询。北摇 京摇 教摇 育摇 学摇 院摇 学摇 报2024 年摇21郾 27%;而 2010 年基础教育学龄流动人口只有1905 万人,占该年龄段人口比例的 1
11、0郾 74%。2020 年基础教育学龄流动人口规模比 2010 年增长 2606 万人,年均增速达 10郾 05%,高于总流动人口 6郾 08%的增速。基础教育学龄流动人口主要分布于城市地区,2020 年处于城镇地区的基础教育流动学龄人口占比高达 89郾 74%,可见我国基础教育学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自农村流向城镇或城镇间相互流动。教育部数据也显示(图2),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总量呈加快增长的趋势。2020 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人数达 1430 万 人,占 义 务 教 育 阶 段 在 校 生 的11郾 32%,比 2009 年增长 433 万人,年均增速达 3郾 33%。图 2摇
12、20092020 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数据来源:历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摇 摇(二)基础教育学龄人口规模变化滞后出生人口,近期义务教育阶段迎来学位需求小高峰出生率地区变化差异一般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的变化差异,由于目前异地高考政策实施省份少,且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分流四成高中在校生,因此高中阶段人口受人口流动影响相对较少,为考察人口变化对基础教育学龄人口的影响,在参考有关法律及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考察3 14 周岁的基础教育学龄人口。3 5 岁为学前教育学龄,6 11 岁为小学学龄,12 14 岁为初中学龄。512出生人口对学龄人口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和
13、梯次推移性,出生到入学存在时间差,出生人口规模的变化会在一段时间后,依次影响教育各阶段学龄人口。由图 1 和图 3 可知,总体上我国基础教育人口规模在 2000年后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特征,这与 1990 年代出生人口规模下降和 2010 年后出生人口规模短暂上升紧密相关。从不同教育阶段看,20002010 年我国出生人口规模变化趋于平缓,最先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人口,学前教育人口规模在这一时间段变化幅度较小;20112017 年出生人口规模的上升也最早影响到学前教育学龄人口,2020 年该年龄段人口达高峰 5288 万人。但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累积的生育势能释放后出生的人口进入学前教育阶段,我国就结
14、束了短暂的学前教育学位需求高峰,2021 年学前教育学龄人口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为5170 万人。20002010 年,小学学龄人口和初中学龄人口变化仍受到 1990 年代后期出生人口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但 2010 年后这一变化由于 20002010 年出生人口变化幅度小也趋于平缓。受20112017 年的出生堆积影响,近几年义务教育阶段迎来学位需求小高峰。2021 年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分别为10 843万人和 5199 万人,比 2010年增长了 2337 万人和 519 万人,比 2015 年则增长了 1767 万人和 1014 万人。(三)受出生率地区变化差异和学龄人口流动方向影响,基
15、础教育在学(园)人口区域增减分化,城镇、东部地区在学人口占比持续增加出生率地区变化差异和学龄人口流动方向影响基础教育在学(园)人口的城乡分布,城镇在学人口占比持续增加。基础教育在学(园)人口的城镇化率高于各阶段学龄人口,如 2020 年学前教育、81摇 第 1 期摇 摇 周宇香: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特征、趋势与影响小学、初中学龄人口的城镇化率分别为 63郾 98%、60郾 50%、58郾 25%,而该年份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在学(园)人口的城镇化率分别达到了 78郾 68%、77郾 15%、87郾 02%。因此考察当前基础教育各阶段人口城镇化水平和预测未来基础教育各阶段人口城镇化率,使用在学
16、(园)人口数据更合适。历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显示,在城乡分布上,2000 年城镇学前教育在园人口占比 48郾 18%,2010 年这一比例增至 59郾 22%,2010 年后增长速度加快,2021年达到80郾 92%,年均增长率为 2郾 62%。小学在学人口城镇化率在2000 年仅为34郾 65%,2010 年增至46郾 18%,2010 年后年均增速也加快,2021 年达79郾 15%;城镇初中在学人口占比在 2000 年也只有44郾 41%,初中在学人口城镇化率在 20002010 年上升较快,2010 年上升至 66郾 16%,2010 年后增速下降,2021 年为87郾 85%。图 3摇
17、 20002021 年基础教育学龄人口规模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分年龄性别人口推算摇 摇 出生率地区变化差异和学龄人口流动方向也影响基础教育在学(园)人口的地区分布,各阶段在学(园)人口向东部地区集中趋势明显。如表 1所示,2021 年东部地区学前教育在园人口占比40郾 39%,在所有地区中占比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区(29郾 18%)、中部地区(26郾 73%),东北地区占比最低,为 3郾 70%。与 2013 年相比,东部地区在学(园)人口占比增长 1郾 10%,西部地区占比增长了 1郾 56%,中部地区则下降了 1郾 64%,东北地区下降了 1郾
18、02%。义务教育阶段在学人口地区分布特征与学前教育类似,2021 年东部地区小学在学人口、初中在学人口占比分别为 38郾 93%、37郾 21%,属于占比最高的区域,比 2013 年增加了3郾 54%和 3郾 16%,东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在学人口占比上升明显。从在学(园)人口增幅看,20132021 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在学人 口 规 模 增 幅 分 别 为 26郾 84%、16郾 23%、30郾 34%,东北地区在学(园)人口下降明显,增幅为-3郾 21%;20132021 年东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在学人口增幅较大,东部小学在学人口规模增表 1摇 20132021 年基础教育在学(园
19、)人口增幅及区域占比/%区域20132021 年在学(园)人口增幅2013 年在学(园)人口占比2021 年在学(园)人口占比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学前教育小学初中东部26.8426.6923.4939.2935.3934.0540.3938.9337.21中部16.238.6117.3628.3729.7328.2026.7328.0429.28西部30.3413.021.8727.6229.6031.8229.1829.0528.67东北-3.21-13.11-7.824.725.285.943.703.994.84摇 摇 数据来源:20132021 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91北摇
20、京摇 教摇 育摇 学摇 院摇 学摇 报2024 年摇加 26郾 69%,初中阶段增加 23郾 49%,但东北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在学人口也处于下降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东部地区本地人口生育水平较低,因此,东部地区基础教育在学(园)人口增长与人口流动密切相关。三、人口预测方法及预测参数设置摇 摇 由上文分析可见,若出生人口仍维持当前的下降趋势,未来我国基础教育学龄人口规模将进一步降低;若出生人口出现回升的特征,那么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在该特征出现后也会在一段时间内回升。基于这一判断,本研究使用人口预测法,结合 2020 年全国第七次普查人口数据,设定不同的预测参数来观测 20212050 年我国基础教
21、育学龄人口规模变化趋势。需要指出的是,人口预测回答的是“如果,那么冶 的问题,“如果冶往往是一种定性的认识或预判,未必与未来的人口发展实际情况相吻合,故“那么冶所得到的结论只是方向性的判断。本研究人口预测采用的是经典的队列要素法,需要设定的参数包括总和生育率、生育模式、出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出生性别比、死亡模式、净迁移人口等。由上述对基础教育学龄人口的变化情况分析可见,全国学龄人口变化主要取决于出生人口变化引起的自然变化。因此,对于未来全国学龄人口变化而言,其趋势亦取决于出生人口规模变化。所以,考察学龄人口变化的“不同情景冶主要在于如何差别设定总和生育率参数。本研究在总和生育率上设定以下低、中
22、、高三种方案。2020 年总和生育率为 1郾 30,2021 年 1译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总和生育率降至 1郾 08,因此低方案设定我国总和生育率自 1郾 08 线性降至 2030 年的1郾 00 后保持至 2050 年,这一极低生育率设定下的预测结果能对未来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起到参照和警示作用。事实上针对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的生育研究表明,人口一旦陷入低生育率状态就如掉入“陷阱冶13,较长时期内很难通过政策杠杆有效地刺激其回升。中方案则将 2020年的生育水平作为参考,设定我国总和生育率自 2021 年的 1郾 08 线性递增至 2030 年的 1郾 30后保持至 2050 年不变。有研究
23、使用生存率回推法发现,20142016 年期间我国总和生育率曾波 动 上 升 至 1郾 80,2018 年 回 落 到 1郾 50 以下。14高方案则将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总和生育率波动情况作为参考,假设在有效生育政策刺激的情况下,我国总和生育率自 2021 年的1郾 08 线性递增至 2030 年的 1郾 50 后,再线性递增至 2050 年的 1郾 80。以上三种方案均假设未来 30 年生育模式保持 2020 年的生育模式不变。在性别比设定上,以2020 年全国出生性别比 111郾 25 为基数,到 2030年按线性插值递减降到 105 后保持不变。笔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水
24、平的提高,特别是随之而来的人口性别观念意识的变化,未来人口出生性别比应回落到基本正常的水平范围,出生性别比参数设计在不同方案中相同。0岁平均预期寿命设定上,中国统计年鉴 2022显示,2020 年我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为 80郾 88 岁,男性为 75郾 37 岁。按照联合国预期寿命步长法的经验值,假设平均预期寿命以中等的速度发展,男性人口 0 岁预期寿命达到 75 岁后年均增长为0郾 2 岁,女性人口 0 岁预期寿命达到 80 岁后年均增长为 0郾 1 岁,死亡模式与寇尔德曼模型生命表的西区模式一致,预期寿命和死亡模式在所有方案中的设定保持不变。国际迁移在本研究中设定为 0。四、2020205
25、0 年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摇 摇(一)人口再生产的周期性使得 20202050年出生人口出现一定的上升波动,但出生人口规模下降的趋势很难扭转受不同程度生育率变化的影响,我国出生人口在未来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如图 4 所示,在20202030 年,如果总和生育率维持当前的极低水平,出生人口则会持续减少,生育率上升会使得出生人口规模增加,增加程度取决于生育率的提升程度,2025 年低、中、高方案的出生人口分别为862 万人、978 万人、1052 万人,2030 年三种方案出生人口分别为 744 万人、968 万人、1116 万人。20112017 年的出生队列进入生育旺盛期后会导致 203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教育 学龄 人口 变化 特征 趋势 影响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