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协同育人的下沉治理机制构建——基于“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课程的行动研究.pdf
《校家社协同育人的下沉治理机制构建——基于“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课程的行动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家社协同育人的下沉治理机制构建——基于“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课程的行动研究.pdf(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 38 卷第 3 期2024 年 6 月摇北摇 京摇 教摇 育摇 学摇 院摇 学摇 报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Vol.38 No.3摇 Jun.2024收稿日期:2024-04-30基金项目:北京联合大学服务首都和学校高质量发展项目“首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下沉治理机制研究冶(SK30202303);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冶规划课题“多方协作式培养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行动研究冶(3101-0059)作者简介:阮琳燕,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师教育、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育社会学研究,E-mail:;李晓琦,北京市中
2、关村第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教育博士,主要从事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张以瑾,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主任,副编审,主要从事新闻学、教育社会学研究;通信作者:王曦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社会情感能力、校园欺凌研究,E-mail:xiyingw DOI:10.16398/ki.jbjieissn1008-228x.2024.03.007校家社协同育人的下沉治理机制构建 基于“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冶课程的行动研究阮琳燕1,李晓琦2,张以瑾3,王曦影4(1.北京联合大学 师范学院,北京 100011;2.北京市中关村第四小学,北京 100098;3.中国教育
3、报刊社 数据中心,北京 100088;4.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摘摇 要: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学校教育逐渐重视发展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如何协同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系统提升需要持之以恒的实践研究。以北京市的一所小学为个案,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和大学小学(U-S)合作模式,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下沉治理机制,其运作机理为“外部支持冶助力“自我成长冶,建构逻辑为“自上而下冶保证“自下而上冶,家长参与契机是“自发志愿冶联合“等待机会冶。能够支持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系统提升的校家社协同育人下沉治理机制是一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足鼎立冶与
4、“彼此成就冶的共生关系,具有“共存共在冶与“共融共通冶的特点,需要将发展儿童社会情感能力深度融合于学校教育的课程活动、校园文化、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治理结构等各个面向。关键词:儿童社会情感能力;校家社协同育人;行动研究中图分类号:G459摇 摇 摇 文献标识码:A摇 摇 摇 文章编号:1008-228X(2024)03-0049-11摇 摇 随着国家“三孩冶政策的颁布,面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成长议题,面对高度内卷的社会复杂情境,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认知、管理情绪并与他人交往合作进而为一生的成长奠基,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是该社会现象在学术脉络中的聚焦呈现。从 2021
5、 年 4 月开始,北京市 S 小学实践团队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曦影教授团队、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阮琳燕博士团队,共同开发并实施了“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冶校本课程。在此过程中,本团队意识到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不能局限于学校教育情境,必须连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真实场景,为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全面提升设计系统化的支持路径,因此需要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这与 2023 年 1 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颁布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2023 年意见冶)强调“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冶的政策导向不谋而合。因此,本研究基于该课程的行动研究,归纳出支持儿童
6、社会情感能力系统提升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以期为更多学校及地区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路径和理论架构。2023 年意见具有全局性生态思维,不仅对教师的校家社协同育人能力提出了更专业的要求,也对教育者如何理解人的学习,如何发展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基本认知和方式,以及学校组织的协同理念和制度设计提出了更具挑战的要求。北摇 京摇 教摇 育摇 学摇 院摇 学摇 报2024 年摇据此,支持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系统提升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迫在眉睫,这本质上是政策转化与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冶下沉治理机制建设。一、文献综述摇 摇(一)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基本概念与国别发展比较21 世纪之初,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Em
7、otionalLearning,SEL)兴起于西方国家,主要是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校园危机和西方社会青少年普遍存在的社会情感荒芜现象;美国的学术、社会和情感学习联合组织(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Social,and Emotional Learning,CASEL)界定了社会情感学习的五组核心能力 自我意识、社会意识、自我管理、关系技能、负责任地决策,具体是指个体在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建立社会关系、履行社会义务、完成社会工作而进行的情感领域的学习活动,其主要内容指向从 事 这 些 活 动 所 必 备 的 情 感 行 为 和 情 感技能。12
8、011 年,北京师范大学毛亚庆教授团队与项目省的专家团队承担了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社会情感学习与学校管理改进冶项目,开启了我国关于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和实践。该项目以国外社会情感学习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他人认知、他人管理、集体认知和集体管理的维度进行了本土化建构,并在西部地区进行了大面积应用推广,为学生、教师、校长和学校,以及家长和家庭分别提供了社会情感能力的教育、培训和方案支持。2该项目团队还运用多重中介效应分析,强调了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对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3近五年来,华东师范大学袁振国教授团队引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
9、onomic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社会情感与能力理论框架,对苏州市、济南市 10 岁和 15 岁的学生进行了大规模数据测评。4-5OECD 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冶 框架借鉴了大五人格框架(BigFive Model),主要包括任务能力(尽责性)、情绪调节(情绪稳定性)、协作能力(宜人性)、开放能力(开放性)和交往能力(外向性)等五大维度,每个维度又分别包含三个或者四个子能力。袁振国教授团队的研究侧重某地区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横截面实证数据,并与国际数据进行比对。毛亚庆教授团队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合作则在全国多个城市、乡村开展中小学生社会情感学习的
10、实践与研究,目前已经出版了系列丛书(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系列资源),包括 16 年级教材、教师课堂教学指导手册、校长指导手册、学校氛围指导手册、家庭活动指导手册等。本研究还通过分析哈佛研究生院“生态取向社会情感学习(Ecological Approaches to SocialEmotional Learning,EASEL)实验室冶关于美国社会情感学习和 OECD 社会情感与能力这两个概念框架的关联,进一步梳理两者之间的共性和差异。CASEL 的社会情感学习框架在强调个体自我认知发展的同时,更加强调个体与社群的联系,概念框架的建构具有社会生态理论取向。OECD 的社会与情感
11、能力则相对注重个体心理的指标发展,概念框架的建构侧重人格心理学取向。(二)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理论取向、发展阶段与功能边界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情感能力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练习,不仅需要学校教育展开基于证据的实践,也需要在家庭和社区教育中有所体现。6家长参与跟儿童的责任心发展和合作能力呈正相关。7通过梳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相关文献,我们可以透视协同育人机制及其具体实践路径能够从哪些维度为儿童发展提供全面支持。首先,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理论取向。哈肯作为协同学的创始人提出,协同学是让系统各部分之间互相协作,实现自组织,使整个系统形成新的结构和特征。821 世纪初期,国外已有研究表明校家社三方协同能够对学生学业成就
12、产生影响。9校家社如何协同育人?国外主要有两种理论取向。其一,嵌套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各种层级的生态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多重和相互依赖的影响,其模型为同心圆的形状。10其二,交叠影响理论。爱普斯坦提出的社会组织视角将学校、家庭和社区的相互影响的部分叠加起来,确定了移动影响范围的外部结构和儿童与其他家庭、学校和社区的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内部结构。11此外,家校合作还能重构家05摇 第 3 期摇 摇 阮琳燕,等:校家社协同育人的下沉治理机制构建庭的社会资本,具有结构取向和关系取向两种合作取向。12其次,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发展阶段。从言语表达方式和中国知网出现相关学术用语的时间线索来看,我
13、国关于校家社的研究可以归纳出历经了家校沟通、家校共育、家校合作、家校矛盾、家校社“三位一体冶/协同育人、校家社协同育人等六个阶段。13-19前四个阶段主要强调家庭和学校之间需要通过更专业、细致的沟通才能实现家校共同育人;而后两个阶段则将家校共育的视野拓宽至整个社会范畴,把家庭和学校都视为社会的一个部分,具有结构功能主义的思维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在 2023 年意见印发后,学校被放置于三个主体的首位,进一步强调了学校在人的群体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20强化了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主导功能。最后,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功能边界。2023 年意见明确表明,学校教育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社会(区)教育有效
14、服务全面育人的支持下才能更好地保证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并不具备学校教育的正规性和系统性,21有学者在对社会生态系统进行幼小衔接生态的本土化理论建构过程中,就明确将学校教育界定为校家社协同的主导力量。22新形势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特点是育人对象从在校学生转向所有社会成员,育人目标从工具性回归教育的初心,育人重心从只注重儿童青少年教育转向注重终身教育,育人方式从无序合作转向有序协调。23以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和实践注重共同体建设和智能技术的支持,24但三种教育类型之间的内容边界和实施路径具有模糊性。据此,有学者基于跨界革新实验室的方法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将“家
15、校社冶界定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代理人;25也有学者提出坚持划界与互融,把握“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冶 原则。26在“双减冶政策下,还需要对家长进行数字化赋能,创建 学 生 成 长 共 同 体,创 新 社 区 小 先 生 制等。27-29此外,有学者还建构了师范生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能力结构与培养路径,以此应对“学校是主导,教师是主体冶的实践要求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最紧缺的是拥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家庭教育工作者冶的实际困境。30(三)文献述评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促进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系统提升,既受到国外研究和实践的启发,也是对本土实践遇到现实瓶颈的反思总结。CASEL 官方网
16、站直接提供了支持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系统化实施方案,整合了学生居住和学习的所有重要场景,包括教室、学校、家庭及其养育者、社区、学区和政策。6目前国内两大团队关于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与实践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改进及其实证研究,较少开展基于个案学校的校家社深度协同行动研究。已有对校家社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涉及微观层面制度设计的策略与作用、宏观层面机制建构的理念与设想,但相对缺少中观层面的学校教育主导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具象化路径和下沉治理的机制研究。本研究是对校家社协同育人参与主体、共学课程、教具资源、合作路径、效果评估等各个面向的综合性行动研究,强调共创、共享与共生。更重要
17、的是,本研究基于我国国情,在借鉴学校家庭社会嵌套理论和交叠影响理论的基础上,扎根本土学校教育实践,探索“最后一公里冶的校家社协同育人下沉治理机制,以支持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系统提升。本研究的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强调“四位一体冶的概念框架,包括自我认知与管理、同理心与人际关系技能、集体意识与行动、做出友好选择四个核心能力。具体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认识和悦纳自己,学会辨识情绪并自我管理;具有同理心,能够理解他人情绪、想法及行为,知道如何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集体和社会意识,能够理解集体与个人、助人与利己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行动之前了解和分析后果,做出对自己和他人都友好的选择。与此同时,性别平
18、等教育和性教育是本研究较为前沿的关注点和研究点,预防校园欺凌是本研究比较重要的出发点和切入点。二、研究设计与过程摇 摇(一)行动研究范式的选择本研究是一项整合了实证研究的行动研究,既具有学术研究“求真严谨冶的态度和方法,也具15北摇 京摇 教摇 育摇 学摇 院摇 学摇 报2024 年摇有行动研究“求善求美冶的价值取向,31希望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真实场景中促进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系统提升。因此,本研究遵循行动研究螺旋式递进的研究设计,每轮行动研究均包括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行动评估改进等四个阶段,并将反思贯穿行动研究全过程。32(二)个案学校的选择依据S 小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
19、2003 年,是北京市第一所为社区配套的小学,兼具本土化创新与国际化视野的办学基因。学校坚持“儿童站在正中央冶的教育哲学理念,倡导“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都能带来改变冶的教育行动理念,始终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绪感受,将促进学生自我成长与学会合作以面对不确定未来视为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可以说,S 小学本身就具有发展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行动逻辑。大学研究团队与 S 小学实践团队在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方面达成高度共识,决定共同开发并实施相关校本课程和系列活动,开展基于实证数据支撑的行动研究。(三)行动研究的阶段及流程团队自 2021 年 4 月 19 日正式启动,计划开发与实施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小
20、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冶校本课程并开展系列实证研究。目前已经完成前两轮的行动研究,正在进行第三轮行动研究,且每一轮行动研究各有重点和难点。第一轮行动研究重点:S 小学牵手大学同事,开发并实施社会情感能力校本课程。第一轮行动研究的阶段及流程如表 1、图 1所示。2021 年 4 月 9 月,澄清问题与拟定计划。澄清问题是行动研究的起点,即学校教育在整体推进五育并举之时,尤其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应该培养学生哪种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教师和研究者共同思考的话题。团队聚焦社会情感能力的核心概念并在参考 CASEL 概念框架之后,进行本土化的概念界定;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筛选关于自我认知、预防校园欺凌、性别平
21、等教育和社会情感交往等主题的 10 本绘本作为一年级的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撰写与修改教学设计、制作 PPT 和教具,展开教研磨课,通过说课提出改进教学流程与内容的问题并修改。2021年 9 月,团队向家长发放知情同意书并征得其同意之后,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对一年级 6 个班级的同学实施前测,收集并初步统计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初始水平。2021 年 10 月12 月,团队确认课表排课,教师尝试“一人一课冶的授课模式,团队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整理并保存过程性资料,以每次授课结束后的小组复盘和每月一次的全员复盘为基础改进教学设计并撰写 10 余篇论文,通过对观察要点的分析聚焦13 个
22、论文选题,大学和小学配对合作研究。2022年 1 月,团队对一年级 6 个班级的同学实施后测,收集并初步统计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干预后水平;在反思中发现缺少家长视角。第二轮行动研究重点:团队参与学术对话,收集并分析学生前后测数据与过程性资料。表 1摇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阶段及流程澄清问题(思考学生的身心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什么)拟定计划(一年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实施行动(一年级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研究)评估改进(整理数据与资料,反思家长参与少)第一轮总牵手大学同事2021 年 4 月5 月缘起出发点:如何培养学生应对不确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践落脚点:合作开发社会情感能力校本课程,整合新课标,融合
23、预防校园欺凌、性别平等和全面性教育等2021 年 4 月9 月课程开发:筛选一年级社会情感能力绘本;制定教学目标;撰写教学设计;试讲磨课;教师研训。实证研究:撰写整体研究计划,完成儿童社会情感能力量表、课堂观察表等研究工具的修订和设计2021 年 10 月12 月课程实施:召开项目启动会,整体推进,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大学研究团队深度协同;上课与教研复盘。实证研究:收集量化研究的前测数据和质性研究的课堂观察资料等2022 年 1 月实证研究:收集量化研究的后测数据;整理质性研究资料 20 万字。复盘反思:全体教师研讨会塑造社会情感能力的学校文化;少有家长参与互动,课外 拓 展 无 法 跟踪;
24、需吸纳新成员25摇 第 3 期摇 摇 阮琳燕,等:校家社协同育人的下沉治理机制构建图 1摇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具体流程步骤摇 摇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阶段及流程如表 2 所示。2022 年 1 月,团队在反思复盘中注意到家长几乎没有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因此,拟邀请家长参与一年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2022 年 3 月 8 月,团队开发二年级社会情感能力校本课程,强调制定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并继续实证研究;2022 年 9 月12 月,团队实施二年级社会情感能力校本课程,完成系列论文的撰写并发表,承办或参与学术会议分论坛。2023 年 1 月,团队在
25、持续分析与学术写作的同时,反思到家长参与的形式依然十分单一。学校培养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力受到教育情境的限制。表 2摇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阶段及流程澄清问题(家长几乎不参与)拟定计划(二年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实施行动(二年级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研究)评估改进(分析与写作,反思家长参与形式单一)第二轮总参与学术对话2022 年 1 月反思聚焦:在推进校本课程 的 同 时,注 重 家 长参与。行动改进:增加家长调查问卷,从学生自评、教师和家长他评的角度丰富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评估内容2022 年 3 月8 月课程开发:筛选二年级社会情感能力绘本;制定学习目标;撰写教学设计;试讲磨课;教师研训。实证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家社 协同 育人 下沉 治理 机制 构建 基于 小学生 社会 情感 能力 课程 行动 研究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