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岳麓版.doc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岳麓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岳麓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夏(约前2070--前1600)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商(前1600--前1046)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王权+神权 西周(前1046--前771) 分封制 实质:授民授疆土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 秦 (1) 统一的基础:A.群雄割据 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 一: 时间:前221年; (3)确 立: A. “皇帝”: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 (4) 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影 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度,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汉武帝集权措施: 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 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宋 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隋唐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 明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清 军机处 (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设立军机处: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1.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2.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4.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秦汉:三公制度 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 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 清朝又设军机处 5.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 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 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 隋唐 承前启后,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 道州县三级 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级 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 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 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 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1)积极作用: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爱琴文明 1.克里特文明:王宫建筑、象形文字 2.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尚武好战 黑暗时代:300年 城邦时代 1.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 2.城邦殖民 原 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 影 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 政治类型: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1.发展历程 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 贵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 民主制:前594年梭伦改革将雅典政治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2.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 3.实质:城邦居民内部的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 4.评价: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了这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 社会不估的暴力机器。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一、政制发展 1. 共和制 (1)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 (2)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2. 帝制 (1)元 首 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 (2)君主统治: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 二、法律制度 1.《十二铜表法》 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了贵族利益。 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 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查士丁尼法典》 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政体 君主立宪 总统共和 民主共和 共和制(专制) 特点 责任内阁 三权分立 过程曲折 专制、军国主义 纲领文件 《权利法案》 《1788宪法》 《人权宣言》 —— 领导者 —— 杰斐逊 —— 俾斯麦 元首 女王 总统 总统 总统 实权掌握者 首相 总统 总统 宰相 英国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1215年《大宪章》:给王权设定了界限 2.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3.1688光荣革命 4.1689《权利法案》 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 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成为第一任首相 2.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3.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从多数党中选出 三、民主化趋势:1832年议会改革法,扩大的选举范围,确保资产阶级民主正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美国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背景:松散的州际联盟弊端暴露 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宪法》 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制原则 发展:1789年制定出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 二、联邦制的巩固 1. 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政体为资产阶级总统共和制,但州权主义观念仍很活跃。 2. 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巩固了联邦的统一。 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美国的两党有其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 3.两党操纵着美国生活的政治选举。 法国 一、共和国的建立 1.法国大革命 ①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②1791年9月,制宪议会颁布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2.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792年9月,国民大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二、政体的曲折发展 1.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3.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1875年1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共和国,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 德国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1.统一的背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意志境内各地经济连成一体 2.统一的方式:王朝战争 3.统一的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4.统一的意义:结束割据局面,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特点 1.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帝国宪法正式颁布 2.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三、“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1. 一战后,德意志帝国覆灭 2. 1919年8月,魏玛共和国建立(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3. 20世纪30年代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的总统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项目 英君主立宪制 美总统制 法总统制 德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民选(任期四年,可连任两届) 选举(任期七年,可连任)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任期制 终身制 国家元首实权 无 有 有 有 政府首脑 内阁首相 总统 内阁部长 宰相 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产生 总统任命 总统任命 皇帝任命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议会 皇帝 行政权 内阁首相 总统 总统和内阁 皇帝与宰相 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 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 总统与议会互相制约 总统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立法机构 议会 国会 议会 帝国议会、联邦议会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一、鸦片战争 1.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扭转贸易逆差 2.经过:1839年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A、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C、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战争,1860年攻入北京,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4、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思想:官员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奕訢、张之洞等人发起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 二、太平天国运动 一、运动的兴起 1. 背景:人祸(外国侵略者及清政府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天灾(自然灾害) 2. 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3. 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 二、太平天国的全盛(1856年) 1. 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与清政府对峙) 2. 北伐西征(军事全盛) 3. 《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建立四同社会 评价:进步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一没有安定的环境,最主要是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三、天国的衰败 1.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2.重建领导核心 3.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⑴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⑵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3)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三、中日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 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A、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形成侵略朝鲜、夺取东北、占领中国、征服世界的扩张政策。B、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以“朝鲜改革案”纠缠。 2、过程:丰岛海战—黄海决战 1894年 3、结果:《马关条约》 1895 4、影响:A、《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深入内地;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被迫大举外债。B、宣告洋务运动破产,中华民族危机严重。C、极大刺激西方列强。“三国干涉还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始军事改革。E、中国各界救亡图存。 二、义和团运动 1、起因:A、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B、19世纪末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 2、口号:“扶清灭洋” 3、清政府政策:镇压—招抚—镇压 4、影响:义和团体现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推动了清政府的改革。 四、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A、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B、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 2、过程:A、1900年,列强组织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B、慈禧太后携光绪逃往西安,发布“剿匪谕旨”。 3、结果: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 4、影响:《辛丑条约》是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重苦难,使馆区成为侵华大本营。 五、辛亥革命 一、背景: 1、社会背景: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2、组织基础:A、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标志兴起。 B、同盟会 1905东京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思想基础: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发展为三民主义 B、舆论上:与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展开论战。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展开。 4、武装上:1911年黄花岗起义最为著名。由于缺乏建立根据地的思想,没有形成坚强统一的领导而失败,但是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 二、爆发:武昌起义 1911年 1、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先发难。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国号“中华民国”,政体“五族共和”。 2、影响:武昌起义使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三、高潮: 1、中华民国建立: A、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B、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C、名义上为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真正统一。 2、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260多年的清王朝统治结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四、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大权在握;立宪党和旧官僚的支持。 五、意义: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创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六、 五四运动 背景: 1、一战后,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民族矛盾:1918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根本原因:阶级矛盾。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过程:1、爆发: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游行 2、高潮:上海 “三罢” 3、初步胜利:A 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B 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C 释放被捕学生。 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进步。 历史意义:1.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3.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马克思主义 1、产生原因: A、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贫富分化明显,工人阶级生活悲惨。B、一些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认为资本主义不是公正、合理的社会,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 2、代表: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 3、《共产党宣言》 1848年 内容:①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③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④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的原则。 4、意义:《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起来。 二、巴黎公社 1、1871年3月18日凌晨,革命开始。 2、措施:A、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职人员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人民可监督罢免。B、维护劳动者利益。C、用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实行义务教育。 3、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权 4、意义:英勇斗争和首创精神,为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 5、教训及启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彻底消灭资产阶级残余势力,防止资产阶级势力的反扑;无产阶级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建立广泛的同盟;无产阶级缺乏一个统一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处于上升时期,不具备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 三、俄国十月革命 背景:19世纪60年代,俄国自上而下改革,推进工业化,但不彻底;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一战使俄国落后腐朽充分暴露,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过程:1、二月革命;2、《四月提纲》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3、七月事件;4、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平法令》宣布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土地法令》宣布立即无偿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及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 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成功的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它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南陈北李(南方陈独秀 北方李大钊)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大会还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 ②1922年,中共二大,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中国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③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922—1923。领导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大罢工为结束。教训:必须团结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 1、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 A 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大会对俄三民主义重新解释,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B 北伐失败: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干涉中国革命,并在革命队伍里寻找新的代理人。 C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D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国民大革命运动失败。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①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②井冈山的斗争: A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鄂边秋收起义。 B 1927年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正确道路的开端,中国革命的从此发生了转变。 ③长征: A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北上长征。 B 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D 《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4、西安事变 (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国民党内部分化。 (2)爆发: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事变,扣留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解决:中共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确定了联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4)意义: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族抗战打下基础。 5、国共合作抗日(1937——1945) (1)、日本侵华罪行:A、全面侵华,残暴统治,制造系列惨案B、实行以华制华:建立伪政权,推行“治安肃正运动”等C、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政策、三光政策。 (2)、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两大战场 A、抗战开始后,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大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 B、1938,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主要战场。。 C、国民党政策重心趋向反共。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溶共、限共、防共、反共”方针,制造皖南事变。 D、中共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斗争中求团结”、“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击退反共高潮,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胜利意义:A、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D、中国国际地位大为提高,收回台湾。 6、解放战争时期: 和平斗争时期:(1945、8——1946、6)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 武装斗争阶段:(1946、6——1949、9): ①国民党全面进攻;②重点进攻;③1947年6月,中共转入战略反攻。④1948年秋,解放军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⑤4月21日,渡江战役,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从此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 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建立 一、 新中国的建立 1、准备: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事宜。 2、开国大典:1949.10.1 3、性质特色: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4、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目的:为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以替代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内容:A、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B、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C、制定社会主义革命和 设的方针政策。D、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写入宪法。 性质:1954年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A、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巩固革命建设成果。B、反映过渡时期要求,反映建设社会主义的愿望。C、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奠定基础。D、1957年初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宪法确立;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趋于停顿;文革时名存实亡;新时期恢复发展。 意义:A、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B、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C、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1954年宪法确立;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遭到破坏;文革时陷于瘫痪;文革后恢复 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基本组织: 政治协商会议 主要形式: 政治协商。 职能的变化:建国初,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后成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五、民族区域自治 1、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2、法律保障:《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宪法更明确规定。 3、自治区的建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六、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 文革的根本原因:极“左”思潮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平反冤假错案 首要环节 胡耀邦主持 2、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协制度。 3、法制建设加快: A、颁布1982年宪法逐步建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B、1989《行政诉讼法》;1999《行政复议法》。 C、1997年十五大将“以法治国”确定为政治改革重点; 1999年将“以法治国”写入宪法。 基层民主选举 1、地位:直接选举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2、法律保障: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3、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4、意义:贯彻了“依法治国”的精神,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 七、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一国两制 1、九条方针:1981年,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 2、一国两制: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并存,是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3、宪法保障:1982年宪法正式确立;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 二 香港、澳门回归 三、 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 1、1979年,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真正停火 2、三通限制放宽 3、形成“九二共识”:即一个中国 5、提出八项主张 6、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到世界 一、“冷战”的兴起 1、原因:(1)二战结束,美苏失去同盟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2)美国拥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3)美国把苏联看作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遏制苏联。苏联把确保东西部安全作为国家首要利益,扩大在世界的影响。(4)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对立。 2、表现(1)政治: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年,杜鲁门公开宣称与苏联和社会主义对抗,标志冷战正式开始。从此出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2)经济:马歇尔计划:即1948年提出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苏联成立“经互会”对抗。(3)军事:为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控制,1949年成立北约。为对抗北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民主国家成立华约组织。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3、影响: A美苏“冷战“关系压倒其他国际关系,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 B两个超级大国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世界处于毁灭性核战争威胁下。 C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 D两国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破坏世界和平。 4、冷战中的“热战”:侵朝战争、侵越战争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一、欧共体的形成 原因:A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依附美国恢复经济,对抗苏联。 B、50年代,西欧生产力较快发展,要求从美国阴影下走出。 C、各个实力无法与美苏相比,需要联合起来保障安全,发挥作用。 措施:1967年,欧洲煤钢、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加强科技合作。 影响:A西欧经济发展,实力增强;B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C政治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美国霸权地位削弱,调整对欧政策。 三、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1原因:A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追随美国。B冷战后,美国扶植日本,成为反共桥头堡。C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封建因素。D重视科技校阅。E制定经济计划,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发展。 2、水平:1956-1972,国民生产总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3、影响:A 向美国一边倒变为日美为核心的全方位外交;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经济多极化挑战美国霸权。冲击两极格局。 四、 不结盟运动兴起 背景:A二战后,亚非拉掀起民族解放浪潮,诞生新兴国家。 B处于弱势地位,成为争霸战场,要求改变不合理状况 成立:1961年,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宗旨,标志不结盟运动诞生。 主张:不是消极中立而是积极反对殖民、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代替冷战,实行全面裁军。 影响:标志第三世界以独立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加上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恢复,共同构成多极化趋势。 五、新中国外交 1、建国初期: 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三大政策成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成就: (1)第一年与17国建交 (2)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 (3)日内瓦会议:1954年第一次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 (4)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70年代成就: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签订《联合声明》 (4)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 3、、新时期外交 经济交流: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1)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2)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成就: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90年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2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3)维护世界和平 六、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两极格局瓦解 1、1991年“8、19事件”成为解体催化剂。同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2、东欧剧变:向西方靠拢。1990年德国统一。1991经互会和华约解散,苏联在欧体系崩溃。 二、世界局势 1、主流——缓和:两极瓦解,结束两大集团对峙,军事竞赛减弱,总体趋势缓和,和平发展成为主流。 2、并存——动荡 A打破原有力量平衡,民族宗教领土矛盾暴露 B美国力图主导世界,霸权主义恐怖活动威胁和平 C 1999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是北约首次未经联合国授权,向主权国家采取军事行动 三、多极化趋势:一超多强 1、特点: A新的格局尚未形成,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B美国唯一超级大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C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多极趋势日益明显 2、 影响: A有利于抵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B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D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必修 知识点 岳麓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