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doc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doc(12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初步设计方案 xx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六月 目录 1 项目总体概述6 1。1 项目名称6 1.2 项目建设单位6 1。3 项目建设背景6 1。4 项目实施范围7 1.4.1 地域范围7 1。4.2 管理内容7 1。4。3 管理对象8 1.5 项目建设周期8 1。6 项目建设目标8 1。7 项目建设原则9 1.8 项目建设依据9 1。9 术语和定义11 2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12 2。1 传统城市管理的主要问题12 2。1。1 城市管理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导致出现问题多方推诿或重复处置12 2。1。2 城市管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导致无法实现多部门协同联动13 2。1.3 城市管理缺少有效监管手段,导致问题发现不及时甚至产生严重后果13 2。1。4 城市管理方式粗放,导致问题处置不到位,部门工作效率低下13 2。1。5 城市管理监督评价缺位,导致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不高14 2。2 数字城管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14 2。2。1 城市管理相对高位的体制不健全,是新模式首先应解决的问题14 2。2.2 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体系不合理,无法形成监管分离的管理模式14 2。2.3 城市管理“指挥手册"形式化,无法指挥协调多部门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15 2.2.4 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队伍非专业化,严重影响信息采集与问题处理核实质量15 2。2.5 城市管理业务流程未理顺,严重制约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效率16 2。3 建设数字城管是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有效载体16 2。3。1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16 2。3.2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转变政府职能、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手段16 2.3.3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改善城市宜居环境的科学途径17 2。3.4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监测城市运行体征、辅助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17 3 项目需求分析17 3。1 系统架构的需求分析17 3。2 组织机构的需求分析18 3。3 城管信息采集员队伍的需求分析18 3。4 基础数据的需求分析18 3。5 编码标准化的需求分析19 3。6 网络环境建设要求19 3。7 硬件平台建设要求19 3.8 软件平台建设要求20 3。9 12319呼叫中心建设要求20 3。10 移动终端的需求分析21 3。11 办公场地的需求分析21 3.12 资源整合需求分析22 4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设计23 4.1 总体架构设计23 4.2 组织机构设计25 4.2。1xx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25 4。2。2 区级指挥中心岗位设置27 4。3 工作机制设计28 4。4 业务流程设计28 4.5 指挥手册设计29 4。6 评价体系设计31 4。6。1 三级考评机制31 4。6.2 考核评价内容31 4。6.3 考核评价机制32 4。7 信息采集设计32 5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系统设计34 5。1 系统设计原则34 5.2 采用关键技术35 5。2.1 计算机网络技术35 5。2。2 移动通信技术35 5.2。3 计算机集成技术35 5。2.4 空间信息技术35 5。2.5 数据库技术36 5.2。6 智能客户端技术36 5。2。7 协同处理技术36 5。3 系统总体设计37 5。3.1 基础平台层38 5。3。2 数据资源层38 5。3。3 业务支撑层38 5。3。4 应用系统层38 5。3。5 用户层39 5。3。6 标准规范体系39 5。3。7 安全及保障体系39 5.4 系统性能设计要求39 5.5 数据库设计要求40 5。6 核心业务系统设计41 5。6.1 核心应用子系统总体设计41 5。6。2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45 5。6。3 监督受理子系统49 5。6。4 协同工作子系统53 5.6。5 地理编码子系统66 5.6。6 监督指挥子系统79 5。6。7 综合评价子系统81 5。6。8 应用维护子系统88 5。6。9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93 5。6.10 数据交换子系统108 5。7 拓展应用系统设计114 5。7.1 视频监控子系统114 5.7.2 领导移动督办子系统116 5。7。3 业务短信子系统117 5.7。4 信息发布子系统118 5.7。5 人员车辆GPS管理子系统120 5.7。6 实景影像子系统121 6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景影像普查124 6.1 设计标准124 6。2 普查数据管理要求124 6。3 数据普查范围124 6.4 数据普查技术方案125 6。4.1 技术路线125 6。4.2 主要工作内容126 6.4。3 标准规范编制127 6。4。4 可测量实景影像127 6.4。5 网格划分129 6。4.6 部件与地理编码普查132 6。4。7 部件图集与手册编制158 6。4。8 网格划分图集编制159 6。4。9 电子地图修测159 6。4。10 城管数据管理软件159 6。4。11 城管PDA接口软件160 6。5 数据库建设160 6。5。1 数据库架构设计160 6.5.2 业务系统数据库设计162 6。5。3 GIS数据库设计164 6。5。4 核心数据库设计166 7 运行环境设计168 7.1 运行环境总体设计168 7。1.1 建设内容168 7。1。2 网络总体框架168 7.2 数据中心建设170 7。2.1 设计概述170 7。2。2 数据中心需求分析171 7.2。3 承载需求分析172 7.2。4 云平台部署说明177 7。2。5 云平台的安全保障体系178 7。2。6 云计算部署的优势185 7。2。7 政府数据中心迁移规划(二期)186 7。3 呼叫中心系统188 7。3。1 项目需求分析189 7。3.2 呼叫中心功能189 7。3。3 系统架构192 7。3。4 容量要求192 7。4 监督指挥中心建设192 7。4.1 大屏幕显示系统192 7.4.2 监督指挥大厅建设204 7。4.3 监督指挥中心机房建设205 7。5 视频监控系统207 7。5。1 需求设计207 7。5。2 网络视频监控架构设计208 7.5。3 业务控制/媒体交换层设计208 7.5.4 前端接入层设计209 7。5.5 用户访问层209 7.6 视频会商系统210 7。6.1 视频会商系统组网需求210 7。6。2 系统设计原则211 7。6.3 系统组网方案描述213 7。6。4 系统会议功能216 7。7 终端系统建设220 7.7。1 终端系统综述220 7。7.2 3G无线图传系统221 7.8 系统软件222 7。8.1 操作系统222 7。8.2 数据库平台222 7。8。3 地理信息平台222 7.8。4 中间件平台223 8 项目实施保障225 8。1 项目实施机构225 8.1。1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导小组225 8.1.2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226 8.2 项目实施内容226 8.2。1 项目进度226 8。2。2 项目培训229 8.2.3 项目验收229 8。2。4 项目运维229 8.3 项目数据更新与共享机制229 8。4 项目保障措施230 8。4。1 项目保障总体要求230 8.4。2 项目保障服务支持231 9 项目效益分析237 9。1 社会效益分析237 9。1。1 数字化城市管理建立了城市管理的实时、长效机制237 9。1。2 数字化城市管理再造了城市管理流程,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237 9.1。3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全过程的有机结合237 9。1。4 数字化城市管理使管理对象显性化、数字化238 9.1.5 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了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238 9。2 经济效益分析238 10 风险分析、管理及风险规避239 10.1 风险分析239 10。2 风险管理240 10。2。1 监督机构240 10.2.2 长期的合作关系240 10.2。3 项目全过程的监督240 10。3 风险规避241 74 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建设方案 1 项目总体概述 1.1 项目名称 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项目 1.2 项目建设单位 xx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1.3 项目建设背景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以下简称数字城管)是运用现代信息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整合管理资源,再造管理流程,实现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城市管理新模式。2005年以来住建部在全国开展试点和推广,目前已经有300多个城市建成数字城管系统并投入应用。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以下简称住建部)于2005年7月、2006年11月、2007年7月先后在北京市、扬州市、成都市召开了现场会,先后公布了三批试点城市,积累经验,为全面推广数字化城管模式奠定基础。目前,全国已有近三百个城市(城区)开展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在试点城市的带动下,已经呈现了全面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良好态势. 为加快推进我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分别于2011年7月、12月在福州市举办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培训班,并于2011年11月2日颁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若干意见》(闽建城 [2011]14号),要求“2012年底前,全省设区市完成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投入运行或试运行,2013年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2013年底前,福州、厦门、xx、漳州、龙岩、莆田六市所属各县完成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投入运行或试运行,2014年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2014年底前,全省所有市县全面完成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投入运行或试运行,2015年全面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 xx市委、市政府对实施“数字城管”高度重视.2010年3月,xx市党政代表团赴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考察报告提出“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探索网格化城市管理思路,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反馈及时、解决迅速、监督有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市委徐钢书记在xx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报告指出:“整合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大力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加快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争取建成覆盖中心城区的数字化城管平台”。 市政府黄少萍市长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报告指出:“要强化环湾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城市管理综合考评和行政执法,建设数字化城管平台。” 为加快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颁发了《关于印发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编制了《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由市城管办具体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 今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又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对推进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1.4 项目实施范围 1.4.1 地域范围 xx市“数字城管”项目实施范围为市建成区161.5平方公里: 1.4.2 管理内容 xx市“数字城管"管理内容,包括城市管理部件、事件以及当地市民关心的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其中,城市管理部件、事件依据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 214-2007),部件有七大类(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以及本地的扩展部件类),事件有六大类(包括市容环境类、宣传广告类、施工管理类、突发事件类、街面秩序类以及本地的扩展事件类)。 1.4.3 管理对象 按照xx市“一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考评、四级网络”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将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开发区和公安局、民政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公用事业局、行政执法局、交通运输委员会、水利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卫生局、环境保护局、信息化局、市电业局、市移动、市电信、市联通等部门和单位作为履行城市管理的职能部门(单位),并作为处置城市管理的责任主体,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考核评价体系。 1.5 项目建设周期 按照福建省住建厅的文件精神,xx市计划率先于2012年12月底前在一期80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在一期建设基础上,拓展地域范围和管理内容,计划于2013年底前将数字化城市管理覆盖至161.5平方公里范围. 1.6 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由临时突击型向长效管理型转变,由“小城管"到“大城管"转变,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程建成“数字xx"的示范工程。 (1)建设资源共享,构筑一个统一的综合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已建的政府公共资源(包括基础地形图、电子政务网络、视频监控资源等),构建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对城市部件进行系统编码和精确定位,实现城市管理信息的准确采集、网络传输和实时管理,同时开放系统平台空间相关地名标注与修改权限及操作终端,方便今后的日常管理与更新,实现智能化数字城市共享平台。 (2)统一建设标准,拓展应用范围。统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标准,包括电子地图、遥感影像图、单元网格区划、事件部件编码、信息交换和接口等标准,使该系统具备扩展覆盖到其他部门和管理领域的功能. (3)加强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快速、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 (4)实行指挥、监督、执行适度分离,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形成统一指挥、监督有力、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1.7 项目建设原则 1、以人为本、为民办实事的原则 把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优美、洁净、舒适、有序的人居环境作为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便利度、舒适度。 2、提升效能、全面协同的原则 城市管理面广量大,实现城市管理中问题的发现和处置的高效、敏捷,必须强化统筹协调、各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与技术创新相匹配的互动机制,优化城市管理流程,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运转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优质的公共服务。 3、统一标准、整合资源的原则 参照相关行业标准,统一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能,避免重复投资建设。 4、科学实用、信息共享的原则 结合xx市实际情况,突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注重创新、注重实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益。实现技术数据共用、信息共享.系统预留接口,方便升级换代. 5、先进性和成熟性原则 用科学的方法进行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和开发,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选择先进、成熟的技术和产品进行建设。 1.8 项目建设依据 n 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建城[2009]119号) n 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 213—2005) n 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 214—2007) n 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CJ/T 215-2005) n 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2010) n 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CJ/T293—2008) n 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绩效评价》(CJ/T292-2008) n 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监管案件立案、处置与结案》(CJ/T315—2009) n 国家住房和城乡住建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事件、部件信息采集标准(征求意见稿)》 n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若干意见》(闽建城 [2011]14号) n 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11]133号) n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编码》(GB/T2260) n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 n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 11714) n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 n 《地名标牌》(GB 17733。1) n 《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 18521) n 《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10114) n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 103) n 《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 18726-2002 ) n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8567—1988 ) n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 9385-1988 ) n 《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 18726—2002) n 《安全技术防范规范工程技术规范》 (GB/T75—94) n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n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n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n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n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GTB856) n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 1.9 术语和定义 网格 grid:一种地理数据模型,即将地理信息表示成一系列的按行列排列的同一大小的网格单元,每一网格单元由其地理坐标来表示,如1平方米或1平方公里. 单元网格 basic grid: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所定义的基本管理单位,指在城市的1/500或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根据实际城市市政监管工作的需要,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的、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的闭合图形。 社区 community: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城市建成区 urban built area:指城市行政范围经过行政征用的土地、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也包括设置在近郊但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的其他城市建设用地(如机场、铁路编组站、污水处理厂、通讯设施等). 部件components:指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以及其他设施。本标准所指的城市管理部件,主要指城市市政管理的公共区域内的各项地上设施,不包括地下的市政管线和非公共区域内的设施。 事件events:指人的行为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正常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事情和行为的统称。 归属部门responsibility department:指根据城市管理各专业部门职能和“三定”方案规定的职责,对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问题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落实城市管理问题处理的责任单位,即归属部门。 地理编码 geocoding:地理编码是建立地点坐标与地点描述的对应关系的过程。 地点 locality:特定的地方与场所。 地点描述 stated locality:使用规范化语言对地点地理位置进行的陈述. 地点空间数据 locality spacial data:用于实现地理编码的包含标准地点描述和地理坐标的一组地点空间数据。 地名 geographical name:人为赋予的不同地域或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 标准地名 standard geographical name: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经标准化处理,并由有关政府机构按法定的程序和权限批准予以公布使用的地名。 地址 address:地址提供一种关于人、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物体的定位实现,是用来唯一标识特定兴趣点、存取和投递到特定地点、及基于地点定位地理数据的一种实现。 地名标牌 place name plates:在公共场所使用,以标示地理实体专有名称为主题的牌子。 街牌 road name plates:标示较宽街道(明确划分车道和人行便道)名称的地名标牌。 巷牌 lane name plates:标示较窄街道(如巷、胡同、里、弄等)名称的地名标牌. 门牌 household number tablet:标示院落、独立门户名称的地名标牌。注:本标准中也指门牌数据。 楼牌 building number tablet:标示编号楼房名称的地名标牌.注:本标准中也指楼牌数据. 地片 zone:指有地名意义的地理区域。 区片 block:指城镇居民点内部的区域,包括居民小区 2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1 传统城市管理的主要问题 2.1.1 城市管理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导致出现问题多方推诿或重复处置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政府管理工作,需要多部门通力协同配合才能有效解决城市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传统的城市管理存在着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和职能交叉,导致发生了城市管理问题后,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如无利可图则多方推诿,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如有利可图则争相解决问题,造成问题重复处置的后果。只有明确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避免职能交叉混乱,在多部门通力协同配合下,才能有效解决城市管理问题。 2.1.2 城市管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导致无法实现多部门协同联动 城市管理不仅仅是城管(执法)局一个局的职责,传统的城市管理存在着城市管理职能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的问题,部分城市管理问题分别由多个职能部门独立管理,而另外部分城市管理问题由多个部门共同管理,但是各职能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并未实现多部门的协同联动配合解决城市管理问题,造成了城市管理问题解决不力。只有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充分整合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资源,在多部门协同联动配合下,共同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才能实现高效解决问题的结果。 2.1.3 城市管理缺少有效监管手段,导致问题发现不及时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传统的城市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导致问题发现不及时,不仅问题得不到有效及时地解决,甚至可能因问题发现不及时、延误问题解决的最佳时机而产生严重后果。传统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通常是由群众举报或已经发生重大城市管理问题后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媒体报道后,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才根据群众举报和媒体报道的情况去实地处理城市管理问题,如城市某重点路段出现漏水事故,已经造成严重后果情况下,在群众举报或媒体报道后,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才能获取发生问题的相关信息被动地采取行动,这种方法的弊端是多数情况下城市管理问题已经造成严重后果,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才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未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避免产生严重后果。只有及时地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才能避免问题的扩大化而产生严重后果。 2.1.4 城市管理方式粗放,导致问题处置不到位,部门工作效率低下 传统的城市管理存在着管理方式粗放问题,导致城市管理问题处置不到位,各职能部门工作效率低下。传统城市管理方式通常是管理人员开车在大街和主要重点路段流动巡查发现问题,而对于车辆无法进入的小街小巷和社区等城市管理问题经常发生的地点并未实现有效的管理,导致多数城市管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未有效地解决多数城市管理问题,使得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 2.1.5 城市管理监督评价缺位,导致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导致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因为未形成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在对各职能部门处置城市管理问题的工作考核中没有科学合理评价依据和奖惩机制,无法真实地体现出部门实际工作情况,给予应有的奖惩措施,导致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机制,给予各部门合理的奖惩措施,才能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2.2 数字城管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2.2.1 城市管理相对高位的体制不健全,是新模式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数字城管系统是一项涉及到多部门协调的综合性管理平台,项目的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全国各城市开展建设时被称之为“一把手”工程。城市管理相对高位的体制不健全,则是新模式首要解决的问题.要建好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首要成立由城市管理“一把手”负责,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主管领导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等各项建设工作进行最终决策和项目建设的高位协调,只有这样才能统一协调调度指挥城市管理的各种资源,进而理顺城市管理业务,运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真正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2.2.2 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体系不合理,无法形成监管分离的管理模式 按照“监管分离”的原则,建设符合城市管理规模和行政管理体制的管理模式,成立独立的监督指挥中心,实现城市管理的监督与管理的职能分离,有效解决“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如果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体系建设不合理,则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管分离的管理模式,就无法真正发挥数字化城管新模式应有的作用。 2.2.3 城市管理“指挥手册”形式化,无法指挥协调多部门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指挥手册是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流程的标准化、纲领性文件,是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营的基准,明确了问题的处置单位、明确了问题的管理单位、明确了问题的处理时限、明确了问题的处理流程、明确了问题的立案标准和问题的结案标准。指挥手册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汇总整理,制定过程应考虑针对不同级别的问题、不同时期的问题、不同区域问题和不同的运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要求,指挥手册在汇总审核完毕后,由领导小组以政府名义正式文件的方式发布.建立一套高位监督、高效指挥的指挥系统,将有利于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提高市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2.2.4 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队伍非专业化,严重影响信息采集与问题处理核实质量 信息采集员队伍在数字城管体系中承担着主动巡逻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实施专项普查等任务,是数字城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如果组建的信息采集员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和专业性太差,将严重影响信息采集和问题处理核实质量。因为信息采集员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的话其上报的问题准确性将会很差,可能出现为了自身的利益乱报或瞒报大量城市管理问题,这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高效运行都将会产生严重影响。同时,当专业部门把案卷处理后需信息采集员核实是否处理完成,信息采集员队伍如果不专业和敬业精神较差时,可能会与专业部门达成一致,把未处理完善的案卷谎报为处理完成,这将使城市管理问题处置质量大打折扣。只有通过市场化运行信息采集外包,成立专业化的信息采集公司,给信息采集员进行专业化的职业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监督激励机制,才能组建出高素质专业化的信息采集员队伍,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高效运行。 2.2.5 城市管理业务流程未理顺,严重制约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效率 按照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环节,理顺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流程,建立闭环的城市管理业务处置流程,保证每个上报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如果城市管理业务流程没有理顺的话,将会出现部分上报的城市管理问题无法顺利地派遣到负责该问题的专业部门处置,城市管理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严重制约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效率与质量.所以理顺城市管理业务流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闭环城市管理业务处置流程,并将“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形成的监督考核的考核评价结果,纳入政府部门绩效考核、行政督查、行政问责等现行有效管理制度,使“数字城管”工作成效与领导工作业绩直接挂钩,是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高效运行的重要内容之一。 2.3 建设数字城管是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有效载体 2.3.1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客观需要,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必要途径,也是有效解决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对于构建和谐xx、“数字xx"以及推进落实xx海西建设“两个加快”战略部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市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整个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城市管理手段却相对滞后,管理方式不够精细,导致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城市运行的效率和城市职能的发挥。为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运行效率、打造文明xx、和谐xx,应以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出发点,积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管理手段,合理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体系,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 2.3.2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转变政府职能、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手段 城市管理是一个城市软生产力的体现.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xx市城市管理面临着“硬件”需要继续建设完善,“软件"亟待改善提高的要求.城市管理既要保障大规模建设的顺利推进,更要服务于城市功能的整体提升,实现从“监管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助跑我市IT业、服务业等行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2.3.3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改善城市宜居环境的科学途径 当前,随着基础设施容量的不断扩大,市民对城市交通、环境、居住等质量要求日趋增强,对城市管理和动态调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能够增加问题发现的手段(解决手段单一性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及时性问题)、解决部门协调困难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不断满足城市人民生活的需要,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 2.3.4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监测城市运行体征、辅助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 在以往的城市管理中,由于管理部门众多,职能重叠,城市管理决策者获得城市管理信息在时效性和完整性方面有所欠缺,直接影响了领导决策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方面的逐步深入应用,集成GIS、GPS、RS、数据挖掘等多种先进的数字城市技术,实时、动态地统计、分析、监测城市管理运行状况,为领导第一时间、客观翔实地了解到城市管理运行状况,提供全面、准确、有价值的参考数据,辅助各级领导进行科学的决策。 3 项目需求分析 3.1 系统架构的需求分析 根据“一级监督(市)、二级指挥(市、区)、三级考评(市、区、街道)、四级网络(市、区、街道、社区/村委)”的管理模式要求,并根据住建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标准,系统架构的建设将按以下标准建设: 1、市级监督指挥中心建设:市监督指挥中心组织机构建设、市信息采集员队伍建设、基础数据建设、基础网络建设、市级大屏幕系统建设、12319呼叫中心系统建设、软件系统建设等. 2、区级指挥中心建设:区指挥中心组织机构建设、区级大屏幕系统、办公终端等。 3、实现市、区、街道三级考评:(1)市级考评,是市监督指挥中心对市级职能部门以及各区进行考核;(2)区级考评,是区指挥中心对区级职能部门、街道进行考核;市各职能部门和相关责任单位也要对其下属的工作单位进行考核;(3)街道对各社区、村委进行考评。 4、市、区、街道、社区(村委)的四级网络建设:依托xx市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市、区、街道、社区(村委)之间的联络,并建立责任网络体系。 5、应用平台的需求分析:参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2010),根据xx数字城管的建设需求,设计“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基本流程,根据功能需求,合理设计系统的网络构架、软硬件配置.根据信息数据的安全需要进行数据安全备份方案。 3.2 组织机构的需求分析 为了顺利开展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合理的组织机构和高素质的人员配备必不可少。按照国家住建部和省住建厅“高位监督”和“监管分离"要求,明确一个隶属市政府综合部门相对独立的监督和考核部门,成立xx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 xx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在xx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领导下,作为全市监督、指挥、协调、评价各区、各部门城市管理职能的职能部门,下设监督受理科、指挥协调科和综合考评科.各区建立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下设相应的工作部门. 3.3 城管信息采集员队伍的需求分析 作为信息平台主要的信息源、整个流程的问题发现者,城管信息采集员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借鉴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xx市城管信息采集员由市统一采用市场化外包经营,配备“城管通”,实行GPS定位管理,人数根据实施范围进行确定. 3.4 基础数据的需求分析 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基础数据建设包括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单元网格数据库、基于单元网格数据库的管理部件和事件数据库和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城市地理编码数据库。其中,开展城市部件数据普查工作,需覆盖xx市现有建成区161.5平方公里。对部件数据调查结束后,需对部件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数字地图上进行标注,对地形图数据需作必要的处理,根据网格划分标准进行网格划分。此外,结合xx市城市管理需要,建设xx市可量测实景影像数据库. 3.5 编码标准化的需求分析 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数据采集、处理、编码原则,依据住建部发布的行业新标准,结合xx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涉及的内容包括:行政区划编码、城管网格的编码、责任网格的编码、部件编码、事件编码、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理流程和处理时限. 3.6 网络环境建设要求 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网络建设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建设,应充分依托市电子政务外网,符合政府电子政务网络技术规范的要求:网络系统符合国际规范和标准,具有开放性、可靠性、安全性、可互连性、可互操作性和可扩充性,并考虑未来网络的发展与变迁,具有易于扩展、升级和维护的特点.此外,还应充分考虑系统目前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 (1)网络能够提供足够的带宽,满足用户对应用和带宽的基本需要,并保留一定的余量供扩展使用,降低网络传输的延迟;网络应提供丰富的接口形式,以满足各个分、子系统及外部其他系统的接入。 (2)有线网络建设应保证监督指挥中心与专业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网络带宽不少于10M;中心机房连接到监督指挥中心的有线网络带宽不少于100M. (3)无线网络采用3G无线宽带网络,要求保证手机终端能够连通中心机房,能够实时上报城市管理问题,网络带宽要求不少于10Mbps。 (4)由于系统中运行的数据包括核心业务数据、空间信息数据等,应建立规范的网络管理制度和网络运行保障支持体系。 3.7 硬件平台建设要求 硬件平台是应用系统稳定运行的保障,应当具有良好的性能,并具备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服务器集群(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无线应用服务器、备份服务器、磁盘阵列等)、交换设备、负载均衡设备、机柜、安全设备等。系统应具有海量数据存储和管-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化 城市 管理信息系统 初步 设计 建设 方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