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新标准).doc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新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新标准).doc(2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Q/KH $$$$$$$$$$$$$$$$企业标准 Q/ KH G 07。00—2013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 依据GB/T 19022-2003 /ISO 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年$月$$日发布 $$$$年$月$$日实施 $$$$$$$$$$$$$$$$$$$$$$发布 目 录 前言………………………………………………………………………………………………………1 公司概况………………………………………………………………………………………………2 颁布令……………………………………………………………………………………………………3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4 1 范围……………………………………………………………………………………………………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5 3 总则……………………………………………………………………………………………………5 3。1 术语和定义…………………………………………………………………………………………5 3。2 职责…………………………………………………………………………………………………7 3.3计量法制要求………………………………………………………………………………………7 3.4 技术能力要求………………………………………………………………………………………7 4总要求………………………………………………………………………………………………8 5管理职责………………………………………………………………………………………………8 6 资源管理 ……………………………………………………………………………………………12 6.1人力资源…………………………………………………………………………………………12 6。2信息资源…………………………………………………………………………………………14 6.3物资资源…………………………………………………………………………………………16 6。4外部供方…………………………………………………………………………………………17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17 7。1计量确认…………………………………………………………………………………………17 7。2测量过程…………………………………………………………………………………………18 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20 8体系分析和改进…………………………………………… ………………………………………20 8.1总则………………………………………………………………………………………………20 8。2审核和监视………………………………………………………………………………………21 8。3不合格控制………………………………………………………………………………………22 8.4改进………………………………………………………………………………………………23 附录1 公司行政组织机构图…………………………………………………………………………24 附录2 测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25 附录3 测量管理体系技术组织机构图………………………………………………………………26 附录4生产工艺流程图……………………………………………………………………… ………27 附录5 测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28 附录6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更改记录…………………………………………………………………30 前 言 为了保证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能满足顾客和相关法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加强对测量管理的运作领导,依据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测量管理 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及CMS04—2010《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为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第一层纲领性文件,各项计量工作的管理均应符合本标准要求,也是对外提供计量保证的承诺性文件。 为保证测量管理体系的全面贯彻实施和有效运行,公司全体员工必须认真遵守并执行本标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并有权利和义务及时提出手册中的不适宜处和相应的改进措施。 本标准选用的测量管理体系过程基本覆盖了计量法制、技术能力和GB/T 19022-2003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中规定的要求,但本公司暂无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 不适用“计量人员”条款规定的内容要求;本公司暂无建立用于计量检定的最高计量标准器,不适用“计量标准”条款规定的内容要求;本公司不涉及测量设备制造和修理、零售商品销售的各类过程,不适用“特定要求"条款规定的内容要求。 1 公 司 概 况 2 颁 布 令 为提高公司的计量、质量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实施测量管理体系,加强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控制,以更大程度地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求,并能确保公司经营和其他管理活动适应日常经济活动的需求,根据本公司的管理实践,特编写本《测量管理体系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本公司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深入贯彻实施GB/T 19022—2003 /ISO 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加快与国际计量规则接轨。 本标准依据GB/T 19022—2003 /ISO 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要求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编写,阐明了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要求,是公司一切计量活动必须遵循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计量管理的准则,全体员工都要认真学习、严格贯彻执行。 本标准由浙江科海仪表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科海仪表有限公司质检部归口. 本标准由浙江科海仪表有限公司质检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审核人: 本标准于年月日发布,自年月日起实施,现为第A版、第0次修改。 签字: 2013年2月25日 3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为有效实施测量管理体系,强化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控制管理,为公司生产过程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以不断提高产品的检验检测水平,使公司的生产经营、质量、计量和其他管理活动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特任命 $$$ 同志为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授权履行如下职责: 1) 宣传贯彻国家有关计量法律法规,主持实施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 2) 审核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和各部门的质量分目标; 3) 审核测量管理体系手册和程序文件; 4) 审核测量管理体系覆盖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各项计量职能; 5) 每年定期组织管理评审、策划内部审核,并及时向总经理报告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6) 就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代表公司与顾客、供方、认证机构的各项联络工作; 7)对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 签字: $$$$年$$月$$日 4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 1、范围 本标准对公司测量设备、测量过程、计量确认等各项计量管理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严格参照GB/T 19022—2003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要求的各项条款进行撰写,并结合公司实际,进一步对各项条款进行了展开和阐述。 本标准覆盖的部门包括:质检部、生产部、技术部、供应部、销售部、办公室,其中质检部为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归口管理部门。 本标准可作为顾客等第二方对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审核时的依据;也可作为本公司对测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以及第三方进行确认和评审的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GB/T 19022-2003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GB/T 19001—2008 idt ISO9001:20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名词及定义》 JJF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总则 3。1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所涉及到的名词术语,如无特殊说明,均以GB/T19022–2003 /ISO 10012:2003标准及其引用GB/T 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标准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在手册描述过程中还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相关计量规章中所采用的某些术语。 3。1。1 测量管理体系 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要素。 5 3.1.2 测量过程 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3.1。3 测量设备 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其它的组合. 3.1.4 计量确认 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 注:计量确认一般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修理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记。 3.1。5 测量设备的检定 查明和确认测量设备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和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3.1。6 校准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3.1。7 溯源性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3.1。8 测量不确定度 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3.1。9 强制检定 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法定计量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机构,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并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测量设备,实行定点定期的一种检定。 3.1。10 周期检定 按时间间隔和规定程序,对测量设备定期进行的一种后续检定。 3。1.11关键测量过程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并且需要重点控制的测量过程、测量设备的检定和校准过程等。 3。1。12 关键测量设备 6 关键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测量设备。 3.2职责 3。2.1 质检部负责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归口管理,负责本标准的制定、修改和实施监督。 3。2.2 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负责按本标准的要求开展各项具体工作。 3。3 计量法制要求 3.3.1 总则 本公司按照GB/T 19022-2003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的要求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并且充分考虑到顾客,特别是外部顾客的测量要求. 3。3.2 计量单位 公司从事下列活动,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a) 制发公文、统计报表; b) 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 c) 制定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 d) 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 e) 国家规定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 3.3。3计量人员 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公司目前没有开展测量设备的检定工作,无计量检定人员,本条款予以删减。 3.3.4计量标准 本公司目前没有建立最高计量标准,本条款予以删减。 3.3.5强制检定 公司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医疗卫生并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测量设备应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质检部负责按计划规定的时间间隔,联系相关检定/校准机构实施检定或校准,并保留好相关证书. 3.3。6 特定要求 公司不涉及测量设备制造和修理、零售商品销售的各类过程,本条款予以删减. 3。4 技术能力要求 体系的计量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应满足顾客、公司生产经营和法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 7 3。4.1 检测能力 本公司的计量检测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 a)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满足过程控制、产品监视等环节中对于测量的要求; b) 通过加强测量和生产环境的管理,满足生产、测试环境对于测量的要求; c)为加强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和安全生产等过程中对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控制,公司除配备相适宜的测量、监控设备来满足预期使用要求外,同时需对测量过程分别从人员管理和制度规范两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如: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制定相关的测量过程控制规范来规范操作。 3。4。2 检测水平 公司的计量检测水平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a) 采用尽可能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和测量设备以满足生产、经营和管理对计量检测的要求; b) 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测量管理体系和计量检测数据. 4、总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由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成。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体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合格后投入使用,体系应按照公司制定的程序更改. 5、管理职责 5.1 计量职能 公司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相关人员和各职能部门的计量职能,总经理确保必要的资源以建立和保持计量职能.质检部负责建立体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测量管理体系相关人员和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计量职能、职责权限规定如下: 5.1。1 总经理: 1)确保建立和保持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2) 批准并颁布测量管理体系手册和程序文件; 3) 任命管理者代表,以文件的形式规定其职责、权限; 4) 批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目标和各部门分目标; 5) 主持管理评审,确保评审体系所需的必要资源; 6) 批准测量管理体系覆盖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各项计量职能; 8 7)宣传并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规。 5。1。2 管理者代表: 1) 宣传贯彻国家有关计量的法律、法规,主持实施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 2) 审核测量管理体系总质量目标和各部门的质量分目标; 3) 审核测量管理体系手册和程序文件; 4) 审核测量管理体系覆盖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各项计量职能; 5) 每年定期组织管理评审、策划内部审核,并及时向总经理报告测量体系运行情况; 6) 就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事项代表公司与顾客、供方、认证机构的联络; 7)对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 5.1。3 质检部: 1) 宣传和贯彻计量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公司内部计量执法监督管理、处理计量纠纷等工作; 2) 协助管理者代表负责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3) 负责编制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并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 4) 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监督和管理计量目标的实施; 5) 配合办公室做好测量体系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评价; 6) 负责内部顾客满意度调查、汇总、分析和评定工作; 7) 负责关键测量过程的实施和监视工作; 8) 负责建立公司测量设备台帐,负责测量设备的贮存、发放、标记和封印管理,测量数据与记录的分析、统计与管理,计量资料搜集、建档管理; 9) 做好测量设备的量值溯源工作,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可靠; 10) 负责不合格(测量过程、测量设备等)的处置和管理; 11) 参与对合格供方的选择和评价;负责测量设备委外服务方的管理,对服务方进行选择和评价; 12) 负责对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环节中,关键测量过程的识别、控制和实现,并对关键测量过程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 13) 负责组织测量体系的日常监视,一旦发现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并进行跟踪验证; 14) 负责收集、保存产品质量检验和试验的记录。 5.1.4 生产部: 9 1)贯彻本部门的计量分目标,对本部门分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统计,并向质检部汇报统计结果; 2) 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确定计量检测点,协助质检部制定产品检测及工艺控制用测量设备配备要求; 3)配合计量管理人员做好各项计量管理工作; 4) 负责生产工序控制以及生产过程的测量和监控; 5)负责一般产品实现的过程策划,并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协助质检部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关键测量过程的识别、控制和实现。 6)负责管理公司能源消耗,并保证电表的正常运作和准确性; 7)负责生产设备、特种设备和电动移动工具的安全检测和日常管理工作,建立特种设备、电动移动工具管理台帐,并归档保存相关资料。 5.1。5技术部: 1)贯彻本部门的计量分目标,对本部门分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统计,并向质检部汇报统计结果; 2) 根据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客户要求,对产品检验试验、生产中的测量要求进行识别,明确产品关键测量控制项目,并协助质检部进行关键测量过程的识别、控制和实现; 3)负责新产品和工艺设计控制,确保新产品和工艺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计量需求。 5。1。6车间 1)宣传并贯彻计量法律法规和公司计量管理制度,协助质检部对公司计量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2) 根据需要提出添置、更新测量设备计划; 3)负责保持测量确认标识的完整,配合质检部完成周期检定计划,做好各项计量统计工作; 4)负责产品制造过程计量数据准确性的确认和监督管理; 5)协助质检部调查处理计量事故;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计量工作任务。 5。1。7供应部: 1)贯彻本部门的计量分目标,对本部门分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统计,并向质检部汇报统计结果; 2) 按相关部门提出的具体要求,采购所需的测量设备和原材料,并对供方进行选择和评价. 5.1.8销售部(售后服务部): 10 1)贯彻本部门的计量分目标,对本部门分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统计,并向质检部汇报统计结果; 2)了解并确认外部顾客的测量要求,并将其及时反馈到质检部; 3) 做好外部顾客的满意度调查和统计工作,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4)加强产品售后服务过程中对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控制,确保配备相适宜的测量设备来满足顾客的预期使用要求。 5.1。9办公室: 1) 贯彻本部门的计量分目标,对本部门分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统计,并向质检部汇报统计结果; 2)负责公司各部门人员的配备和能力考核; 3)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并组织实施,保持相应记录; 4)负责各种内、外部培训(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相关知识培训),保存教育培训记录和获得相应资质的人员证书,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5)负责公司环境、安全、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监视和测量要求; 6) 负责公司的能源统计工作。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 a) 将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 销售部和质检部应将顾客的测量要求(包括产品标准的要求、客户合同和相关技术图纸的要求)转化为产品生产过程和检验过程中的计量要求. b) 测量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 ① 测量、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② 配备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测量设备; ③ 原材料严格进行检验,满足产品生产要求; ④ 编制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科学适用的相关技术文件,如:测量方法、检验规程、自校方法等; ⑤ 确保测量环境条件满足要求。 c) 能证明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 销售部和质检部应主动征集顾客的意见和建议,掌握顾客的测量要求,并对顾客的测量要求转换为计量要求进行确认和评审。 11 5。3计量方针、质量目标 本公司计量方针: 测量能力满足需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降低能源物料消耗,确保经济效益提高. 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 a) A类测量设备受检率达100%,B类测量设备受检率达95%以上; b) A类测量设备周检合格率达95%以上; c) 关键测量过程受控率100%; d) 不合格及时纠正率达100%(包括:不合格测量设备和不合格体系). 为更好地实现测量管理体系总体质量目标,各职能部门按照总目标要求并结合部门职责分别制定了部门质量分目标(详见《年度计量目标分解考核表》)。每年由质检部负责对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和各部门分目标的定期检查和统计,并向管理者代表汇报执行情况。 5。4 管理评审 5.4.1管理评审可单独进行,也可纳入公司其他体系管理评审同时进行。总经理负责体系管理评审工作,质检部组织实施与管理评审有关的工作. 通过建立、实施并保持《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并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体系,切实解决测量工作的重大问题,确保体系持续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管理评审包括评价测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计量方针和目标。 5。4。2管理评审的结果一般以“管理评审报告"等文件方式在公司内发布,各部门按照“管理评审报告"提出的改进计划进行实施,质检部协助管理者代表对改进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包括改进测量过程和评审质量目标,并记录所有的评审结果和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完成情况。 5.4。3管理评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两次评审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大于12个月.当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公司领导层或内部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公司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等不受时间限制,由总经理决定即时进行管理评审。 5。4。4 相关支持性文件 Q/KH G07.17—2013《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6、资源管理 6。1 人力资源 12 6.1。1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及职能部门负责识别和配备测量体系相关人力资源,办公室负责测量体系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考核等工作的管理。 6.1.2 与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主要人员包括: 1)管理者代表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2)测量体系管理人员(包括内审员、计量管理员等); 3)关键测量过程操作人员; 4)测量设备使用、调试、维修人员. 6.1.3人员的职责 6。1.3。1 专职计量管理人员: 1)负责全公司的具体计量管理工作,对各部门的计量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协调解决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 负责测量设备的统一管理,包括测量设备台帐的编制、测量设备周期检定/校准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3) 负责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相关文件、记录表单的管理; 4) 负责测量设备入库验收、发放、流转、报废过程的管理; 5)负责对不合格测量设备的处理,组织不合格原因的分析、溯源和对不合格/潜在不合格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并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 6.1。3.2兼职计量管理人员: 1)在专职计量管理员和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本部门的计量管理工作; 2)负责本部门计量记录的编制和管理; 3)不定期进行计量巡检,检查本部门的测量设备的完好情况,包括标识的完好和有效性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质检部,并采取相应措施。 6.1。3.3测量体系内审员: 1) 取得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资格证书,且证书在有效期内; 2) 熟悉国家有关的计量法律法规、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手册和程序文件; 3) 熟悉和掌握测量设备工作原理及测量基本知识; 4) 负责计量知识的宣贯,指导公司内部员工的各项计量工作; 5) 掌握产品和测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国际、国家标准要求; 6)负责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现场检查,填写审核检查表,开具不符合项报告,并对各不符合项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确保不符合得到有效解决。 6.1。3.4 关键测量过程操作人员: 13 1) 熟悉关键测量过程的产品工艺要求和检验、测试方法,确保过程有效,以得到有效数据,并归档保存原始测试数据和记录表单; 2) 明确测量过程的关键控制指标和相关的技术文件要求; 3) 经过内部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上岗资格; 4) 掌握相关测量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负责所使用测量设备的日常管理,确保其完好并在有效期内. 6。1.4能力和培训 办公室每年应根据各相关部门的要求,及时编制测量管理相关的培训计划,并纳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中。应就测量管理体系相关人员的培训要求、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和培训时间等具体安排做出规定。 需要外培的测量体系管理人员和其他国家要求送外培训的人员,由办公室负责编制培训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落实培训经费,在不影响正常生产情况下安排好受训时间。所有外培人员的培训合格证书、考试成绩均由办公室保存,作为人员培训的有效证据。 办公室应利用文件发布、内部审核或迎接外部审核等机会对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进行计量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使有关人员对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和要求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通过以上各种方式的培训教育,增强全体测量体系管理人员,包括与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各部门人员的计量意识和对确保本公司产品质量的责任意识. 6.1。5 测量体系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测量体系人员的监督、考核和评价管理由办公室负责(形式不限,可通过不定期的考试方式来实现),考核和评价结果由办公室纳入总体考核结果。若需要使用未经培训的人员完成某项工作时,有关部门应对这些临时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有效监督,以确保其工作质量。 6.1.6相关支持性文件 Q/KH G07.05-2013 《测量管理体系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6.2 信息资源 6。2.1 程序 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以及相关外来文件控制应做到: 1) 文件发布前得到授权人批准或确认,确保文件规定的要求是充分的,规定的措施、方法和步骤是适宜的; 14 2) 文件在执行过程中应适时进行评审,如发现文件不适用或需要补充或修改时允许进行变更,但必须经过原批准人员或其授权人重新批准; 3) 文件经过修改,在修改过的文件上可采用版本号、换页、斜体字等方式表明文件现行修订状态,防止误用; 4) 与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部门和场所,应采用现行有效的有关文件,确保得到正确贯彻和实施; 5) 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内容描述应清晰,便于使用人员理解和执行; 6) 技术标准的更改应经质检部识别、审核,确认有效的版本后方可使用; 7) 测量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也应通过使用部门确认,确保有效性,防止误用过时失效的文件; 8)在工作现场使用或存放的文件必须是现行有效的。 6。2.2 软件 1) 各部门在测量过程和结果计算中所用的软件应形成文件,文件必须经过识别,并保证使用现场是受控版本,确保持续使用的适宜性。 2) 软件开发后和投入使用之前,应组织人员对其有效性进行测试(软件测试包括检查计算机病毒、程序检查和测量结果重复性检查等),确认后方可使用。 3) 测量软件纳入台账管理,建立清单。 6.2.3 记录 对于测量管理体系记录管理的具体要求,应按程序文件《测量管理体系记录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6。2.3。1 记录 测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通用性记录表格,直接引用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记录格式,新编制的记录采用《测量管理体系记录控制程序》中规定的方法统一编号。 a) 记录的贮存与保护 1) 与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记录由各职能部门统一归档管理,管理过程中注意按填写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列,需要时进行装订,确保记录不丢失、不受潮、不损坏,保证记录的完整性; 2) 各种记录保存期、存放地点应在“测量管理体系记录清单”上做出规定。 b) 记录的处置 记录到了规定保存期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由各部门自行销毁。需要长期保存的记录由办公室负责归档管理。 15 6.2。3.2 相关支持性文件 Q/KH G07.02-2013 《测量管理体系记录控制程序》 6.2.4 标识 质检部应清楚地标识体系中所用的测量设备,保证车间生产现场和相关部门的测量设备具有计量确认标识,测量标识的管理按《测量设备确认标识控制程序》执行.测量体系人员应经常注意检查生产现场和本部门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标识状态。 6.2.4.1 相关支持性文件 Q/KH G07。08—2013 《测量设备确认标识控制程序》 6。3 物资资源 6.3。1 测量设备 6。3。1.1公司测量设备包括: 1)生产过程控制的测量设备; 2)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使用的测量设备; 3)监视用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设备连接的记录器/控制器。 在配备测量设备前,质检部会同生产部、技术部对测量设备的测量范围、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等技术特征进行评审,确保其满足预期使用要求. 公司生产现场和相关部门在用的测量设备均需经过有效确认(确认前应确保其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所有测量设备需有相应的确认标识,且在受控和满足需要的测量环境中使用。 关于测量设备的入库验收、领用、发放和搬运、处置等具体管理要求按《测量设备管理控制程序》执行。 6。3。1。2相关支持性文件 Q/KH G07.06—2013《测量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6.3。2 环境条件 1)公司为实现产品质量控制,对体系中的测量过程有效运行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应进行严格控制. 2)质检部负责监督检查各部门的测量环境,各部门对于测量环境应予以监视和记录,并保持相应记录。根据环境条件所进行的修正应有详细的记录,这些记录必须应用于测量结果. 6。3。2。1相关支持性文件 Q/KH G07.03-2013 《检测能力和测量数据管理控制程序》 16 6。4 外部供方 外部供方包括:测量设备供应方和检定/校准、检验测试等服务提供方。 外部供方为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提供的服务包括:测量设备的供应;法定计量机构为公司提供的检定或校准服务;测量设备的委外调整或修理;产品的委托检验;测量体系管理人员的委托培训;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环境的监测服务等。 有关测量管理体系外购产品和外来服务应按《外部供方控制程序》的规定,由质检部、供应部等相关部门对外部供方和外部服务方进行调查、选择、评价并保存有关评价的记录。 6.4.1 相关支持性文件 Q/KH G07。11-2013 《外部供方控制程序》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7。1计量确认 7.1.1 总则 本公司的计量确认工作由质检部归口管理,简单地可概括为: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计量验证→标识。 7。1.1.1 相关支持性文件 Q/KH G07.07-2013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控制程序》 7。1。2 计量确认间隔 本公司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其检定周期严格按有关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法规规定的周期按时检定和送检,其他测量设备可对其检定/校准周期进行适当调整,但必须由质检部进行计量确认间隔评审。对于不合格的测量设备,维修调整后,需重新对其进行计量确认,并评审确认间隔。检定/校准证书由质检部统一保存. 7.1.2。1相关支持性文件 Q/KH G07。09-2013 《测量设备确认间隔控制程序》 7。1。3 设备调整控制 对于有封印要求的测量设备(如对影响设备计量性能的调整装置应进行封印),计量管理员在日常的监督检查中,应抽查这类测量设备的封印有无损伤或破坏等情况,发现问题并查明原因后及时处理. 7.1。4 计量确认过程记录 7。1。4.1 总要求 17 a) 计量确认过程记录应记录日期、执行人员,并由授权人审查批准,以确保记录的正确性,证明测量设备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b) 修改或删除记录,修改或删除人须签名确认; c) 记录的保存期限取决于顾客、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公司计量管理的需要; d) 记录的形式及表格样式,由质检部根据相关要求及实际使用需要进行编制。 7.1。4。2 计量确认过程记录可包括: a)设备制造商、型号规格、出厂编号等唯一性标识; b)完成计量确认的日期和计量确认的结果; c)规定的计量确认间隔; d)计量确认依据的文件(检定规程、校准规范); e)测量设备准确度等级及最大允许误差; f)计量确认时的环境条件和必要的修正说明; g)测量设备功能使用限制; h)计量确认人员姓名; i)复核人员、批准人员姓名; j)校准证书和报告编号(唯一性); k)用于检定/校准的计量标准器名称、型号规格、编号; l)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 m)调整、修改或维修前/后的校准结果。 质检部应保持计量确认过程的记录,这些记录应证明每台测量设备能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的能力。记录的管理详见《测量管理体系记录控制程序》. 7.2 测量过程 7。2。1 总则 质检部和其他相关部门识别、策划、确认和实施本公司测量体系的测量过程,识别并确定测量过程中有决定性影响作用的关键测量过程。对关键测量过程中所用的测量设备、工作环境条件、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和测量方法、记录等要求将在《测量过程设计和实现控制程序》和有关的测量过程控制规范中做出明确规定. 7。2.2 测量过程设计 本公司的关键测量过程的设计已充分考虑到内外部顾客的计量要求,以及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如国家有关计量技术规范、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单位符号等有关规定)要求。 18 公司对所用测量设备及其专用标识、测量方法步骤、测量频次、操作人员的资格和测量过程记录的数据项及填写要求等均作了详细的规定. 公司对上述关键测量过程的设计可确保及时发现测量过程的异常变动,以便查找和分析测量过程失控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7.2。3 测量过程实现 测量过程设计文件经审核批准后,相关部门须严格执行,必须做到: a) 使用经检定/校准合格的测量设备; b) 严格执行相关的作业指导文件或检验文件; c) 明确所要进行的测量要求; d) 确保测量所需环境符合要求; e) 应由有资格的人员实施测量; f) 测量结果须正确、真实,采用规定的记录报告方式; g) 选择相应的复核人员对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进行监视。 对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尽量采用国家标准或在相应的工艺文件或检验规范中做出明确规定。 编制《测量过程设计和实现控制程序》,并规定关键测量过程识别依据、关键测量过程控制要求,减少关键测量过程失效所带来的影响. 测量过程失控的原因应从测量过程受控条件逐一分析: a)通过测量过程各种测量设备的重新检定/校准,确认测量设备是否仍然合格; b)重新验证作业指导书所规定的关键测量过程所使用的测量方法是否有效,测量的频次是否太少; c)检查设计的测量过程参数,如尺寸、压力等测量数据填写是否正确,填写数据是否有误; d)确认使用现场的环境条件,是否满足测量要求; e)操作人员的操作,包括读数和填写记录表-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量 管理体系 手册 新标准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