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指南(试行).doc
《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指南(试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指南(试行).doc(7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总 则 1 为适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求,加快工程前期工作进度,规范工程设计,确保工程设计质量,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和《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等有关规程规范,结合我省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特点和实际,特编制《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主要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重点和基本要求,统一报告编制格式和章节内容。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类型的划分。按供水形式划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大类,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依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表1.0.3,按供水规模可分为Ⅰ-Ⅴ型供水工程。 3 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资质的要求。对于Ⅰ—Ⅲ型供水工程,承担设计任务及其相应的勘察、试验、研究工作的单位,必须具有水利工程(或相关专项)或市政行业(给水工程)乙级或乙级以上设计资质;对于Ⅳ—Ⅴ型供水工程,承担设计任务及其相应的勘察、试验、研究工作的单位,必须具有水利工程(或相关专项)或市政行业(给水工程)丙级或丙级以上设计资质。 4 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依据及重点。应贯彻执行《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该规范没有规定的,可采用类似规范。在认真进行调查、勘察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就工程的供水范围、规模、水源、总体布置、水处理工艺、主要建(构)筑物及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使农饮工程达到水源可靠、方案可行、造价经济,确保工程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报告文字应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图纸完整、规范。 5 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要求: 1)分析供水区供水现状,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根据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文件,确定工程任务和设计具体内容。 2)分析区域水资源情况,择优选取供水水源,论证水源水量、保证率和水质的可靠性,并确定主要水文和水文地质等参数和成果。 3)查明输水线路、建(构)筑物主要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建(构)筑物设计要求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等参数。 4)合理确定供水范围,分析其现状年和设计水平年的社会经济指标、采用合理的预测方法和用水定额,分析预测设计用水量,确定工程供水规模。根据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选定各建(构)筑物特征水位、特征参数、运行方式,明确提出运行要求。 5)论证供水方式,确定供水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合理选择净水工艺和相应的净水设施,通过分析计算,确定管道、建(构)筑物结构形式、尺寸及基础处理措施.供水水源、供水方式、管线布置、净水工艺及建(构)筑物设计应有必要的方案比较,有分析论证和明确的结论意见。 6)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组织、施工总体布置、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案、施工计划、工期安排等。 7)对工程占地、水源保护以及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水土流失问题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恢复或保护措施及方案。 8)工程管理设计原则为保证运行管理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确定管理用房及设施,研究管理运行机制,结合工程管理需要,购置必要的监测设施。 9)编制初步设计概算,拟定资金筹措方案。 10)进行项目财务分析,分析预测供水成本和供水水价。 6 本指南适用于集中式供水工程,其中,Ⅰ—Ⅲ型(千吨万人以上)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应遵照本《指南》进行编制,Ⅳ—Ⅴ型供水工程参照本《指南》执行. 7 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格式应按照“附录A 初步设计编制格式”要求编写。 70 1 综合说明 1.1 绪言 简述工程地理位置、前期工作成果、初步设计编制依据和过程;简述供水区社会经济状况,供水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2 项目区概况 简述工程建设的自然条件、水资源条件,水文及工程地质的主要结论。 1.3 工程规模 简述工程的供水范围、对象,需水量预测和工程供水规模以及工程水源。 1.4 工程布置 概述工程总体布置情况,包括供水方式、高程(明确高程系选择)距离关系、水厂位置,净水工艺流程、配水管网布置等. 1.5 施工组织设计 简述施工组织设计。 1。6 工程管理 简述工程建设和建后管理主体及模式。 1。7 简述主要工程量,设计概算和水价。 表1。1××县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特性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值 备注 一 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1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 2 设计年限 a 3 供水规模 m3/d 4 年供水量 104m3/a 5 供水受益行政村数 个 列出村名 6 供水受益居民人数 人 7 受益学校师生人数 人 分别列出受益学校名称及师生人数 8 居民生活用水定额 L/人·d 9 人均综合用水量 L/人·d 10 最小服务水头 M 11 时变化系数K时 12 日变化系数K日 13 设计概算投资 万元 14 人均投资 元/人 概算投资/水平年供水受益人口 15 人均管网长度 m/人 输配水管长度/水平年供水受益人口 二 主要工程及设备 根据具体工程填写 1 取水工程 如管井数量、井房面积、取水泵站及主要设备等数量和型号尺寸等。 2 输水工程 输水管道管径、管材及长度等. 3 净水厂 水厂占地面积、各个构建筑物尺寸、数量或面积,水厂主要设备型号及数量,输电线路长度等。 4 配水工程 调节构筑物数量、容积;管网长度及管径、管材以及闸阀及水表数量(是否有加压泵)、消火栓数量等。 5 入户工程 管道长度,水栓、闸阀及水龙头、水表数量等。 三 工程概算 1 建筑工程费 万元 2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费 万元 3 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费 万元 4 临时工程 万元 5 独立费用 万元 6 基本预备费 万元 7 总概算 万元 其中:中央投资 万元 省级投资 万元 地方配套 万元 市及以下各级财政配套资金 四 水价分析 1 供水成本 元/m3 2 建议水价 元/m3 3 供水盈亏平衡点 m3/d 附工程地理位置图。 2 项目区概况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简述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说明供水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区域供水规划,阐述解决供水问题的思路和措施,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区自然概况 简述项目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等情况。 2。2 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说明项目区的行政区划、社会经济状况,居民人均年纯收入等。 2。3 供水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供水区供水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供水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包括项目区总人口、已解决人口、待解决人口及分布情况、不安全饮水类型、水源水量、水质、保证率,设施、设备完好程度、管网损漏、净水工艺、改扩建可能性等情况以及运行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供水区存在的供水问题,阐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5 区域供水规划及项目供水范围 说明本区域内解决供水问题的思路和措施,主要包括区域供水范围的划定、实施供水规划的计划安排、现有和拟建供水工程简况、受益范围以及本工程的供水范围和供水对象.本工程供水范围应依据区域供水规划、供水规模、水源条件、地形特点、运行管理、工程投资效益等分析合理确定.说明本次工程的任务、范围确定的合理性. 表2。1 ××× 供水范围内受益情况一览表 镇(村)名称 受益村庄 公共建筑 村镇企业 备注 人数 规划内核定的饮水不安全人数 学校及 其它 人数 职工 人数 年产值 人 人 个 人 人 万元 ××镇 ××行政村 自然村1 …… 自然村n ××行政村 自然村1 …… 乡镇政府所在地 合 计 注:本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工程建设条件 3.1 区域水资源概况 简叙项目区水资源特性,区域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情况、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说明流域内及邻近流域水文站、地下水观测井(相邻参证井)的分布及其测验、观测情况、资料年限、可靠程度,说明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及泉水等水资源情况。 3。2 地质情况 3。2。1 区域地质 简述区域地质状况,明确工程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确定是否进行抗震设计。 3。2.2 工程地质 1 概述厂址、输水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形、地层岩性,河床及两岸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岩体风化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2 评价选定厂(站)址及输水线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岩土质量分类或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的意见。 3。3 建筑材料 说明主要建筑材料的来源、数量、质量、运输、开采和储存条件. 3。4 对外交通、通讯情况 3。5 组织机构及配套资金落实情况 3。6 群众参与情况 包括项目区群众对项目的需求,是否愿意投工投劳以及对预测水价的承受能力等。 4 设计依据及原则 4.1 设计依据 1 项目所在县(市、区)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 2 涉及该项目供水范围、饮水不安全人口等有关成果(项目应列入供水工程规划)。 3 相关的规范、规程。 4。2 设计原则 1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村镇居民安全饮用水的可持续。保证水源、工程、管理运行的可持续性。 2 以解决生活供水为重点,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 3 认真调查供水区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供水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宜改造则改造,能集中则集中,需延伸管网则延伸。 4 综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情况,合理、适度确定用水标准和供水规模。以解决当前群众饮水需要为主,同时兼顾长远发展的需要。 5 以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构或卫生防疫部门为依托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稍水质检验和监测。 5 工程规模 主要内容:论证分析供水范围、对象的水量、水质要求,合理选用生活用水定额,时变化系数,日变化系数,确定取水工程、加压泵站、输水管道、净(配)水厂规模。 集中供水工程的供水规模,应计算供水范围内最高日用水量.需水量预测应充分考虑已有供水设施的利用和群众的用水习惯,实事求是地反映对水量的需求,避免采用定额过高,导致设计规模与实际差距过大,造成投资过大、成本过高和难以正常运转。 5.1 供水范围、供水对象及设计年限 1 在第2。5节(区域供水规划及供水范围)分析基础上,简述本工程的设计供水范围,包括供水受益区的行政村名称(如需扩大供水范围,不在规划范围的村庄及人口应予说明)、受益的学校名称、个数以及学生、教职工人数等,供水受益的其它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情况。 2 设计年限宜为10—15a,可分期实施。 5。2 需水量预测 村镇供水水量包括村镇居民生活用水量、村镇企业用水量、集体或专业户饲养畜禽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水厂自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用水量等。应重点说明需水量预测的方法及指标的确定. 1 居民生活用水量 1)合理确定居民生活用水量重要性 居民生活用水量是确定工程供水规模的重要依据。目前实际运行的大多数规模水厂其供水量均远小于设计规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入户率较低、居民人均用水量小以及部分区域大量村民进城务工等。供水规模脱离实际,造成初期投资过大、后期运行成本较高等难题,因此,各地务必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计算居民生活用水量。 2)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的选取 依据集聚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用水习惯等要素,将我省农村乡(村)镇划分为乡村、集镇和建制镇三种规模.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的选取应结合乡(村)镇规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水资源状况,统筹考虑。不同地域、不同乡(村)镇规模的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见表5.1. 3)居民生活用水量计算 居民生活用水量宜依据乡(村)镇规模,选用不同生活用水定额,分别计算用水量。不同规模居民生活用水量计算,应按《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3。1.2条中的公式(3。1。2-1),(3.1。2-2)计算,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应根据本地上年统计年报确定;根据发展规划,集镇区可适当考虑人口机械增长;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可按表5。1适当选取。 2 村镇企业和专业户饲养畜禽用水量 应根据供水范围内的村镇企业和专业户饲养禽畜的用水现状、近5年的发展计划以及水源充沛程度分析确定是否纳入供水范围。农村饮水工程,主要以解决人畜饮用水安全为主,对于增加工程投资较少,又有利于发展村镇经济、增加就业和农民增收的企业或饲养业,可适当考虑解决其用水问题,增加的工程投资应按有关规定按供水量由企业分摊投资或自筹解决.具体计列可参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3。1.4和3.1。5条规定,并结合当地实际确定用水量。 表5。1 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 单位:L/(人·d) 适用条件 乡 村 集 镇 建制镇 淮北平原区 45-50 50—60 60—70 江淮丘陵区 50—55 55-65 70—85 沿江圩区 50-55 60—65 70-90 皖西山区 45—50 60—65 65-75 皖南山区 50-60 60-65 65—80 注:①本表所列用水量包括了居民散养畜禽用水量、散用汽车和拖拉机用水量、家庭小作坊生产用水量. ②淮河平原区包括:宿州、亳州、淮北、阜阳,蚌埠市的五河县、固镇县、怀远县、怀上区,淮南市的凤台县、潘集区、毛集区。 江淮丘陵区包括:滁州、合肥,六安市的金安区、裕安区、寿县、霍邱县以及叶集实验区,淮南的八公山区、大通区、田家庵区及谢家集区,蚌埠市的龙子湖区、禹会区、蚌山区。 沿江圩区包括:芜湖、铜陵、马鞍山,安庆市的大观区、迎江区、宜秀区、望江县、怀宁县、枞阳县, 皖西山区包括:六安市的金寨、霍山,安庆市的岳西县、潜山县、宿松县、太湖县及桐城市。 皖南山区包括:黄山、池州、宣城。 ③取值时,应对各村镇居民的用水现状、用水条件、供水方式、经济条件、用水习惯、发展潜力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综合考虑以下情况:村庄一般比镇区低;定时供水比全日供水低;发展潜力小取较低值;制水成本高取较低值;村内有其他清洁水源便于使用时取较低值.调查分析与本表有出入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3 公共建筑用水量 公共建筑用水量应根据公共建筑性质、规模及用水定额确定。条件较好的村镇,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确定公共建筑用水定额;条件一般或较差的村镇,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折减。 1)缺乏资料时,公共建筑用水量可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5%-20%估算,其中:村庄为5%—10%,集镇为10%—15%,建制镇为10%—20%。 2)有学校的村庄、集镇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①村庄:有学校的村庄,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5%-10%计列,或按在校师生人数乘以用水定额(10—15L/人·日);无学校的村庄,暂不计算公共建筑用水量. ② 集镇:一般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10%-20%计列,有学校的宜取较高值,无学校的宜取较低值。 4 消防用水量 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农村防火规范》(GB 50039-2010)的有关规定确定。允许短时间间断供水的村镇,当上述用水量之和高于消防用水量时,确定供水规模可不单列消防用水量。 5 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 经济条件好或规模较大的镇可根据需要适当考虑,其余镇、村可不计此项。 6 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 一般按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建用水量,集体或专业户饲养畜禽用水量之和的10%—20%计列.村庄取较低值、规模较大的镇区取较高值. 7 水厂自用水量 根据原水水质、净水工艺和净水构筑物(设备)类型确定.采用常规净水工艺的水厂,可按最高日供水量的5%—10%计算;只进行消毒处理的水厂,可不计此项。水厂自用水量不列入供水规模的计算。 8 农村用水变化系数及供水时间 1)全日供水工程的时变化系数Kh,建议按表5.2采用: 表5。2 时变化系数取值表 供水规模(W)(m3/d) W>5000 5000≥W>1000 1000≥W≥200 W<200 全日供水时变化系数Kh 1。6—2.0 1。8-2.2 2。0—2。5 2。3—3.0 2)定时供水工程的时变化系数,可在3。0—4.0范围内取值,日供水时间长、用水人口多的取较低值。 3)日变化系数Kd可在1.3-1.6范围内取值,建议采用Kd=1。5。 4)Ⅰ—Ⅲ型供水工程,应全日供水;条件不具备的Ⅳ-Ⅴ型供水工程,可定时供水. 5.3 供水规模的确定 应根据村镇居民用水的实际情况,考虑现状供水工程已有供水能力,以近期为主兼顾远期发展需要的原则,适度确定供水规模,必要时可考虑分质供水. 按以下原则适度确定供水规模: 1按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2不包括水厂自用水量。 注意:在工程取水、输水与净水的水量计算中,均需考虑水厂自用水量。 3根据实际用水需求列项. 4村镇其它用水量,建筑施工用水量为临时用水,已包括在生活、企业用水和未预见水量中,汽车、拖拉机用水量已包括在生活、公共建筑、企业用水量中,庭院浇灌用水为非日常用水,可错开用水高峰,且从经济合理考虑,不宜在供水规模中单列。 5 对严重缺水地区,供水以解决生活用水为主,一般可不考虑村办和乡镇企业、畜禽用水量。 6联片供水工程,宜分别计算各村、镇的用水量. 7Ⅰ-Ⅲ型供水工程原则上在百位“四舍五入取整数”、Ⅳ—Ⅴ型供水工程原则上在十位“四舍五入取整数”。 表5.3 ××× 供水规模计算表 序号 项 目 计算说明 用水定额 用水量小计 备注 1 居民生活 2 村镇工副业 3 公共建筑 … …… 管网漏失及未预见 合 计 供水规模 人均综合用水量 供水规模/设计人口 6 水源选择 本章内容:对供水范围内及其周边地区可能利用的各种水源进行调查,收集当地水文、现有供水设施及用水情况等资料。重点分析论证工程各种可能水源的水质及不同保证率时的水量,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工程采用的水源方案。 6。1 水源选择的原则和要求 6。1。1 水源选择的原则 1 符合区域水资源规划及相关要求。 2 优质水源优先保证生活用水. 3 当区域现有供水工程水源水量、处理能力能够满足原有及新增用户供水需求,应优先采用现有工程管网延伸方式供水;城市周边地区宜选择市政供水管网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 4 原水水质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标准。 5 应尽量优先选择地表水,其次选用地下水。采用地表水时,应优先选用满足要求且具有一定调蓄能力的水源. 6 利用现有水源作为工程水源时,若改变原水源工程的设计任务,须取得原工程主管部门书面同意。 7 当区域有多种水源供选择时,应对其进行比较后确定。 8 当单一水源无法满足供水要求时,可采取多水源供水。 6.1。2 水源选择的要求 1 水源水量充沛可靠。用地表水作水源时,枯水期流量的保证率应不低于95%;以地下水作水源时,其取水量应小于可开采量。 2 水源水质:地下水水源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的要求;地表水水源水质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要求,或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的要求。 3 水源选择应考虑安全、经济以及便于水源保护等因素。 4 作为工程供水水源,当改变原水源工程设计任务时,应取得原工程主管部门书面同意,并作为初设报告附件。 5 有多处水源可供选择时,应对其水量、水质、投资、运行成本、施工和管理条件等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6。2 水源论证 6.2。1 管网延伸工程 对现有工程进行水质、水压、水量论证。说明现有工程的供水方式、制水能力、富余水量。以及扩大供水范围后是否满足原有及新增用户的供水需求。 6。2。2 地表水水源 分析供水工程各个可能利用的地表水水源情况,对初步选定的地表水源进行径流、泥沙计算(Ⅳ-Ⅴ型供水工程其计算可适当简化或提供已有工程相应的成果资料)。选择频率为95%的典型年,按照典型年的径流日分配流量与供水区日用水量进行供需对比平衡,分析水源的可靠性. 1 工程一般应根据水文基本资料进行径流计算,评价计算结果,确定成果采用值.无实测资料,可采用地区水文手册推荐的相关方法,推求径流成果。对受人类活动(治水,用水)影响较大的实测径流资料应进行还原计算;对影响较小的,可直接引用实测径流代替天然径流。对水库应进行水库径流调节计算. 2 对多泥沙河流应说明泥沙来源、统计和估算悬移质和推移质的特征值,分析论证对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影响。 6。2。3 地下水和泉水水源 地下水作为水源时应查明水源区水文地质条件,且地下水的取水量必须小于允许开采量。 1 区域地形、地层、地质构造和主要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埋藏条件,富水性,单井出水量等。 2 水源开采层深度,主要含水层岩性特征,地下水类型,单井出水量,各含水层开采量,供水工程项目可开采总量等. 3 供水区域及其周边影响范围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动态变化趋势、开采潜力. 4 地下水资源评价应执行《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GB50027)规定。对于供水规模小,可采用工程类比法借用周边地区现有供水管井作为参证井进行评价。 5 泉水若有长系列观察资料,其流量计算可采用长系列进行分析确定;无资料时,可先通过调查方法估算,并通过实测,复核流量及过程分配。 6。3 水源的确定 1 根据水源水量可靠、水质符合水环境标准、取水方便、便于管理等综合因素以及整体工程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选择工程水源。 2 选定(或因水质原因否定)的水源,应以水质化验报告为基本依据.水源水质化验报告宜包括不同时段(如枯水期、丰水期等)取样化验报告单。地下水源可采用拟建工程附近参照井的水质化验单.水质化验报告应作为初设报告附件。 3 结合我省不同区域水资源状况以及目前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规模水厂的特点,供水水源的选择,淮北平原以中深层地下水为主;江淮丘陵区以中型、小(一)型水库水及河湖水为主;沿江平原区以长江及其支流、湖泊为水源;皖西、皖南山区应以河流、水库、山泉为主要水源. 7 工程总体布置 本章内容:根据水源及供水区范围以及地形、地质等情况,通过对取水工程、输水管线、净(配)水厂位置及配水管网布设等的工程量、施工条件、投资、运行、管理诸方面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选定取水点、净水厂位置、确定输水线路、优选净水工艺及方案,确定配水管网布置,提出科学合理的工程总体方案。 7。1 总体布置原则 1 总体布置根据水源与供水区(范围)之间的空间关系,做到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条件,缩短供水线路,优化建(构)筑物布置,节约土地资源。 2 节约投资原则。工程布置应考虑尽可能与现有工程设施相结合,避免浪费,节约投资。 3 运行经济原则。水源取水方式、线路及建筑物布置应有必要的方案比较,合理采用分区、分压和分质供水,尽可能大的供水范围实现重力供水、减少加压供水范围和供水量,降低运行费用。建(构)筑物位置尽量靠近公路,方便施工和运行管理期交通运输. 7。2 给水系统方案比选 1 根据水源条件、供水范围、建设周期,结合现有给水设施,提出方案进行比较,从技术、经济及耗用能源、主要材料等全面权衡,论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择优选择推荐方案,列出所选方案的系统示意图. 2 给水系统方案选择原则: 1)应充分考虑现有给水设施和构筑物的利用. 2)当用水区地形高差较大时宜采用分压供水。对于远离水厂或局部地形较大的供水区域,可设置加压泵站,采用分区供水. 3)当水源地与供水区域有地形高差可以利用时,应对重力输配水与加压输配水系统进行技术比较,择优选用。 7。3 取水工程布置 在水源选择的基础上,通过取水方式等技术经济比较,提出取水工程方案. 1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型式选择: 1)岸边式取水构筑物:河(库、湖等)岸坡较陡、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岸边有足够水深、水位变幅较小、水质较好。 2)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河(库、湖等)岸边平坦、枯水期水深不足或水质不好,而河(库、湖等)中心有足够水深、水质较好且床体较稳定。 3)缆车或浮船式取水构筑物:水源水位变幅大,但水位涨落速度小于2.0m/h、水流不急、枯水期水深大于1m、冬季无冰凌。 4)低坝式取水构筑物:在推移质不多的山丘区浅水河流中取水。 5)底栏栅式取水构筑物:在大颗粒推移质较多的山丘区浅水河流中取水。 2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型式选择: 1)管井:适用于含水层总厚度大于5m,且底板埋深大于15m. 2)大口井:适用于含水层总厚度5-10m,且底板埋深小于20m。 3)辐射井:适用于含水层有可靠补给、底板埋深小于30m。 4)泉室:有泉水露头,水质良好,水量充足时选用。 3 全省不同分区取水构筑物常见形式选择可参考表7。1。 表7.1 不同分区常见取水构筑物型式 水 源 分 区 地下水 地表水 浅层 中深层 泉水 河流 湖泊 水库 溪流 淮北平原区 ① 沿淮丘陵区 ③、④、⑤ 沿江平原区 ③、④、⑤、⑥ 皖西山区 ② ③、④ ⑦ 皖南山区 ② ③、④ ⑦ 说明:1、地下水取水构筑物:①-管井;②—泉室。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固定式:③—岸边式;④河床式。移动式:⑤-浮船式;⑥—缆车式。⑦—低坝式。 2、表中取水构筑物的选取是依据各地的水资源分布状况,结合统计的近年各地水厂取水型式得出,供参考。在实际选择时,主要应依据水源条件。 7。4 输水线路选择 水源距净水厂距离较远时,对输水线路选线、管径(断面)、条数、管道材料、设置加压泵站级数的方案做技术经济比较,择优选择推荐方案,列出方案的系统示意图。 输水线路的选择,应根据以下要求确定: 1 整个供水系统布局合理。 2 尽量缩短线路长度,尽量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地质断层、滑坡等)处,尽量沿现有或规划道路敷设. 3 尽量满足管道地埋要求,避免急转弯、较大的起伏、穿越不良地质地段,减少穿越铁路、公路、河流等障碍物。 4 充分利用地形条件,优先采用重力流输水. 5 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6 考虑近远期结合和分步实施的可能。 7.5 净(配)水厂总体设计 7.5.1 厂址选择 根据工程水源位置、输水管线及供水区情况等因素,说明厂址选择的依据、把握的原则、厂址的具体位置和地面高程;厂址的选择,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水厂厂址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充分利用地形、靠近用水区和可靠电源,整个供水系统布局合理。 2 与村镇建设规划相协调。 3 满足水厂近、远期布置需要。 4 不受洪水与内涝威胁. 5 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6 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 7 有较好的废水排放条件. 8 施工、运行管理方便. 7.5。2 净水工艺选择 根据水源特点,通过净水工艺比选,提出水厂合理的净水工艺流程和净水设施形式,明确主要设计参数,列出净水工艺流程图. 1 净水工艺选择前,宜收集掌握下列资料: 1)原水水质的历史资料. 2)污染物的形成及发展趋势:对产生污染物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污染源.对潜在的污染影响和今后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和判断。 3)当地或者相类似水源净水处理的实践。 4)操作人员的经验和管理水平:应尽量选择符合当地习惯和使用要求的净水工艺。 5)场地的建设条件:不同处理工艺对占地或地基承载等要求不同。 6)经济条件:有些工艺对水质提高有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投资或运行费用较高,因此应结合经济条件考虑。 2 地下水水源净水工艺 1)原水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时,可只进行消毒处理。 2)铁、锰超标的地下水应采用氧化、过滤、消毒的净水工艺。 3)氟超标的地下水可采用吸附过滤法、混凝沉淀法或反渗透法等净水工艺。 4)砷超标的地下水可采用复合多介质过滤法或混凝沉淀法等净水工艺。 5)苦咸水淡化可采用电渗析或反渗透等处理工艺. 3 地表水水源净水工艺 1)当原水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时: ① 原水浊度长期不超过20NTU、瞬间不超过60NTU时,可采用慢滤加消毒或接触过滤加消毒的净水工艺。 ② 原水浊度长期低于500NTU、瞬间不超过1000NTU时,可采用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加消毒的常规净水工艺。 ③ 原水含沙量变化较大或浊度经常超过500NTU时,可在常规净水工艺前采取预沉措施;高浊度水应按《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CJJ40)的要求进行净化. 2)微污染地表水可采用强化常规净水工艺,或在常规净水工艺前增加生物预处理或化学氧化处理,也可采用滤后深度处理。 3)含藻水宜在常规净水工艺中增加气浮工艺,并符合《含藻水给水处理设计规范》(CJJ32)的要求。 4 对于淮北平原区,氟、铁(锰)地下水超标地区,水源多为中深层孔隙承压水,其净水厂一般工艺流程为: 消毒 1)含氟原水 取水泵站除氟净水器清水池二级泵站 用户 图7。1 含氟原水净水工艺流程 2)含铁(锰)原水 曝气过滤除铁(锰)或接触氧化除铁(锰)过滤清水池二级泵站 用户 消毒 图7.2 含铁(锰)原水净水工艺流程 5对于江淮丘陵、沿江圩区等地区,建设规模水厂多以河流、湖泊和水库等地表水体为水源,水源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其净水工艺一般为以下两种: 絮凝剂 消毒 1)原水 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 用户 絮凝剂 消毒 2)原水 澄清池过滤池清水池 用户 图7。3 常规净水工艺流程 6Ⅰ—Ⅲ型供水工程净水设施宜采用净水构筑物方案,其中,Ⅲ型供水工程净水设施可采用组合式净水构筑物方案;Ⅳ-Ⅴ型供水工程净水设施可采用慢滤或净水装置方案,其中,Ⅴ型供水工程净水设施宜选用生物慢滤方案。 7 对于氟、铁(锰)等超标地区,若原水水质氟(铁、锰)达标,其水厂净水工艺应考虑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氟(铁、锰)等超标问题. 7。5。3 水厂平面布置 1 说明布置的原则,具体布置形式及合理性,详细说明水厂的总占地面积,厂区内各构筑物、建筑物、设备、管道等的布置方式、位置及尺寸间距等(详见设计图纸)。 2 对水厂内的生产构筑物(如絮凝池、沉淀池、滤池等)、辅助及附属建筑物(包括加药间、值班室、消毒间、检验室等)的面积,结构形式、安全措施、装饰等进行设计。 3 对厂区内的各种管道(包括各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道、构筑物的排水、排泥管道、厂区排污管道等)的大小、走向进行设计. 4 对进厂道路及厂区内绿化、大门、围墙等进行设计。 5 水厂总平面布置应注意下列要求: 1)按照功能,分区集中。 通常水厂分为生产区、生活区和维修区: ① 生产区:净水工艺流程布置类型有直线型、折角型和回转型三种。加药间应尽量靠近投加点,一般可设置在沉淀池附近,形成相对完整的加药区。冲洗泵房和鼓风机房宜靠近滤池布置,以减少管线长度和便于管理操作。 ② 生活区:将办公楼、值班宿舍、食堂厨房、锅炉房等建筑物组合为一区。生活区尽可能放置在进门附近,便于外来人员联系,而使生产系统少受外来干扰。化验室可设在生产区、也可在生活区的办公楼内. ③ 维修区:将维修车间、仓库以及车库等,组合为一区。该区占用场地较大,堆放配件杂物,宜与生产系统隔离,独立为一区块。 2)注意净水构筑物扩建时的衔接. 净水构筑物通常可逐组扩建,但二级泵房、加药间,以及某些辅助设施,不宜分组过多,应考虑远期构筑物扩建后的整体性. 3)考虑物料运输、施工和消防要求。 一般在主要构筑物的附近必须有道路到达,为了满足消防要求和避免施工影响,某些建筑物间必须留有一定间距。 4)因地制宜,节约用地. 7。5。4 水厂高程布置 1 详细说明各制水构筑物的高程布置、衔接以及正常工况下水位关系. 2 说明厂区内其它建筑物及厂区地坪等的高程关系。 3水厂的高程布置应根据厂址地形、地质条件、周围环境以及进水水位标高确定。 4由于净水构筑物高程受控于净水流程,各构筑物间的高差应按净水流程计算决定。辅助构筑物以及生活设计则可根据具体场地条件作灵活布置,但应保持总体协调。净水构筑物的高程布置一般有图7。1所示的4种类型: (a) (b) (c) (d) 图7。1 净水构筑物高程布置 1—沉淀池;2-滤池;3-清水池;4-二级泵房 1)高架式[图(a)]:主要净水构筑物池底埋设地面下较浅,构筑物大部分高出地面,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布置形式。 2)底架式[图(b)]:净水构筑物大部分埋设地面以下,池顶离地面约1m左右.这种布置操作管理较为方便,厂区视野开阔,但构筑物埋深较大,增加造价和带来排水困难.当厂区采用高填土或上层土质较差时可考虑采用. 3)斜坡式[图(c)]:当厂区原地形高差较大,坡度又较平缓时,可采用斜坡式布置。设计地面高程从进水端坡向出水段,以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4)台阶式[图(d)]:当厂区原地形高差较大,而其落差又呈台阶时,可采用台阶式布置,但要注意道路交通的畅通. 7。6 配水管网布置 1 村庄及规模较小的镇,可布置成树枝状管网;规模较大的镇,有条件时,宜布置成环状或环、树结合的管网。 2 管线宜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路边布置.管道布置应避免穿越毒物、生物性污染或腐蚀性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干管布置应以较短的距离引向用水大户。 3管顶覆土应根据冰冻情况、外部荷载、管材强度、与其他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 4在岩基上埋设管道,应铺设砂垫层;在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软地基上埋设管道,应进行基础处理。 7。7 管材的选择 管材应根据使用条件和管材特点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并对经济、技术指标进行比较,择优选择。工程设计中,管径≥DN350mm的拟宜选用球墨铸铁管,其余规格管径宜采用给水PE管,入户管则宜采用PE管或PPR管。 7.8 征地、拆迁范围和数量 工程永久占地包括工程占地和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占地。说明占地范围、实物指标、移民安置规划等,并估算补偿投资。有移民的应取得政府部门的批复文件。 8 工程设计 本章内容:根据水源水质、供水规模、供区范围、地理地质等情况,对各类净水构筑物进行具体设计。Ⅰ—Ⅲ型供水工程应采用土工构筑物,Ⅳ—Ⅴ型供-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农村 饮水 安全 初步设计 报告 编制 指南 试行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