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123.docx
《公共政策1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123.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公共政策是随着公共权力机关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人们有关公共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也在产生与发展。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旦有人能够对他们进行整合并发现和掌握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政策过程的方法,公共政策就能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产生了。第一节 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一、古代的政策研究1.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的四个阶段 史官制度中国古代的史学著作从以史为鉴的角度来看都可以作为政策研究的著作。 策士制度策士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而且才华横溢的一批政策研究者。 谏议制度相当于政策规划、政策分析和政策监控评估。 科举制度考察求仕者的行政和政策能力。2. 古代环地中海地区 知识、思想和
2、观点的积累不如中国古代丰富。 欧洲中世纪的中晚期,随着拥有自治权的城市的发展,开始培育出在财政、战争、法律三大领域中拥有专门知识并向统治者提供政策建议的政策分析人才。3. 结论 没有形成独立的公共政策学4. 原因: 政治体制 个人直观的体验以及对权威、伦理、哲学的依附 没有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二 、学科诞生前的理论与方法论准备1. 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2. 19世纪应用社会学(统计学)作为了解和控制社会复杂性的手段开始成长起来3. 19世纪中期政治学开始沿着两条路线由思辨的哲学变成实证的哲学4. 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直接为公共政策的研究
3、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是亚当.斯密、克劳塞维茨、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公共政策学孕育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一 、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 “三论”的产生以及大系统论的发展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决策科学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有关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 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使得公共政策学具有了分析研究的可能性(主要是提供了方法论和研究方法) 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为公共政策显示其作用提供了舞台二 学科的诞生 1951年美国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维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标志着公共政策学的诞生 公共政
4、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维尔 关于拉斯维尔 20世纪50-60年代取得的进展:政策分析的定量方法和技术方面;著名的政治学家投身公共政策学的研究三 公共政策学的发展1.学科发展的新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以德洛尔为代表的政策研究者对拉斯维尔德行为主义进行全面的批判。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 标志德洛尔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 取得的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2)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3)对价值和伦理因素给与了重视;4)比较研究开始起步2.学科研究的新进展 课题选择的新取向 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 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四 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
5、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 建国到60年代中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80年代中期 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一 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名称至今不统一 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 它尽可能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学科概念的内涵: 研究对象 准科学 跨学科 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二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与概念体系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行为取向而言,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 公共
6、组织就结果取向而言,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学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属性、构成与结构、特征与功能; 政策系统; 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 在内部构成上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的品格 研究公共政策的方法论体系 政策研究工作的程序步骤、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技术性手段和方法第四章 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含义和类型 相关概念辨析 决定、决策、对策、政策、公共政策一、公共政策的概念与内涵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内涵:1 公共政策是一种特殊形态
7、2 行为特性3 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互动的结果4 三大要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5 价值特性:权威的价值分配方案6 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二、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1 公共政策产生的三个条件 公共政策问题的产生 公共权力机关的产生 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2 公共政策的发展 公民参与 主权在民 社会管理 科学化和民主化三、公共政策的类型1 从内容特征上划分 元政策 基本政策 部门政策 战略 策略 战术 政治政策 经济政策 社会政策 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其他分类2 从形式特征上划分 公共政策的形式特征是由权力机关的权力划分和权力配置决定的 横向形式特征: 立法决策 国家元首决策 行政
8、决策 司法决策 执政党决策 纵向形式特征四、公共政策与法l 相同: 共同的形式特征 相同的主体 相同的社会作用 相同的程序l 相异: 各自强调的重点 执行过程 权力与义务之间的关系 条文与精神 强制性 灵活性 作用范围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与功能一、 政策的认识论本质l 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 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政策是实践经验的原则化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实践必需以政策为出发点并贯穿其整个过程二、政策的社会本质l 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是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三、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9、 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 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实然与应然的统一 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四、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管制功能 引导功能 调控功能 分配功能 案例分析反腐第五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一节 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一、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关系 系统是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结合在一起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任何系统都有其边界与环境。-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及其与环境的平衡,系统内外通常都会发生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 系统概念和理论被引进政策研究,就产生了“政策系统”这一术语。 政策系统是指一个由政策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将他们与政策客体
10、、政策环境联系起来的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政策系统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公共政策是政策系统输出的产品-政策系统的核心是公共权力 政策系统的组成单位称为政策子系统,由政策行为者(policy actors)又称为政策参与者构成。-任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相关政策行为者频繁互动的结果。-政策系统为政策行为者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设置了框架和平台。 政策系统的三大子系统: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 二、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 1.公共政策主体 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指的是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估、监控的行为者(个人、团体或组织)。
11、依据政策行为者在政策系统中所处的地位、行为方式以及影响力的大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直接主体(官方)-间接主体(非官方) 直接主体公共政策的法定生产者,获得宪法和法律授权,掌握公共权力,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从而主导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包括:- 代议机关履行制定法律或政策的职责- 行政机关行政执行和行政决策- 司法机关分为两种情况 - 执政党- 军人执政机构 间接主体不拥有合法强制力,但能够通过压力、舆论、私人接触等方式,参与、介入到政策过程中,并产生一定影响的个人、团体、组织、社群或社会关系网路。 包括:- 次国家政策行为者- 跨国政策行为者- 全球性政策行为者 2、政策主体
12、系统l 政策制定系统 认定政策问题确认政策目标组织政策方案设计政策方案选择完成政策合法化法发布政策 l 政策执行系统 为政策方案的实施做好准备实施政策方案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l 间接主体系统 利益表达与综合提出公共问题影响政策制定影响并改变政策环境弥补直接主体的不足 3、政策网络l 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l 这些行为者在法定权威、资金、信息、专业技术与知识资源等方面相互依赖,而政策就是在他们之间的互动中产生的。l 反映的是政府与其他政策行为者之间的关系 l 政策网络的兴起起源于政策环境的快速变化 不确定
13、性 模糊性 关联性 动态性l 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 交流信息和意见 交换资源 结盟 追逐权力 协调l 政策网络的特征 多元主体围绕政策过程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资源的相互依赖和交换是政策俄网络的本质特征 政策网络的规模和边界事政策行为者对网络功能和结构认知的结果4.公共政策的客体与客体系统 l 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l 包括: 直接客体: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公共政策问题) 间接客体:政策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 从“事”和“人”两个角度来认识公共政策的客体。l 政策客体系统存在于政策系统之外 一般情况下,客体系统是政策系统环境的构成部分,只有经过政策主体系统的认定
14、,并决定针对客体系统制定政策时,才内化为政策对象。 5、政策支持系统 信息传播系统 政策咨询系统 政策监控系统 政策评估系统6、政策反馈系统 7、政策系统的环境l 是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公共政策是环境的产物。 一般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国际 工作环境是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8、政策系统的运行 利益输入 利益综合 政策形成 政策发布 政策执行 政策反馈 9、关系l 主体与客体 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地位具有相对性可以互相转化 客体影响主体的规模、结构和活动方式;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在政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l 主体与
15、环境 环境是主体制定和执行政策的依据和出发点 主体可以通过政策的实施改变环境l 客体与环境 高度融合互相转化 主体和政策作用于目标群体,显现政策效果。政策效果又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影响新的政策过程 政策环境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政策客体第二节 公共权力与公共决策体制 政策系统的核心是公共权力 所谓公共权力就是基于特定政治共同体成员的同意或授权,为管理、支配、影响、调控该政治共同体内部和外部的公共事务,而集中起来物化在法定公共组织及其各组成部分的职权关系中一种公共权威力量。 公共权力是一个体系。 围绕公共决策权力,各种政策行为者以不同方式持续互动,从而形成了关于决策权力分配与配置的制度。一、政府职能、政
16、府权力与公共政策l 公共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权力l 国家权力行使的过程就是政府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l 政府权力的性质和大小、政府职能的结构和多寡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性质、类型与数量 政府权力、政府职能的二重性决定了公共政策的二重性 政府职能与政府权力决定政策的性质、类型与数量二、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l 任何政策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所提供的总体框架内运行的 单一制与复合制三、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 政府能力与国家能力 市场、政府能力与公共政策 治理、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第三节 公共决策体制一、公共决策权及其归属l 公共决策权通常可以理解为在决策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目的,将个人意志施加于他人意志之上,
17、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正式权力职务、法定 非正式权力人格权威、技术二、公共决策权的配置l 决策权的占有问题 首长制与委员会制 集权制与分权制三、公共决策的规则 全体一致规则 多数规则 简单多数 u 绝对多数u 投票悖论 假设在一次投票中有三种备选政策方案A、B、C,经过争论,选民的意见可分为三类: 甲类选民占选民总数的10%,其政策偏好是ABC 乙类选民占选民总数的45%,其政策偏好是BCA 丙类选民占选民总数的45%,其政策偏好是CAB (见下表)l 投票的具体程序是:选民先对A、B、C中的任意两个方案加以选择,然后就第一轮获胜的方案与剩下的第三种方案进行投票。根据不同的投票次序
18、可以划分为三种不同的政策议程。三种议程得到的是三种不同的结果。由上表可见,即便是数量较少的甲类选民,也能够通过第三种政策议程使自己偏好的政策方案获胜。由于任何公平的投票制度都会出现循环投票,那么控制政策议程的人就有机会操纵社会选择和公共决策。因此,认为绝对多数规则能够体现大多数人意志的想法往往是不切实际的。四、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l 现今世界上主要的决策体制: 议会制 总统制 半总统半议会制 委员会制 超级总统制 人民大表大会制 独裁制(军人独裁制)l 议会制:由人民选举出他们信任的议员,由议员代表人民做出公共决策,维护人民的利益。 否定君主专制 总统议会制 内阁议会制 委员会议会制l 独裁制:
19、权威人物不是由人民选举或议会选出,而是由继承、政变的方式产生。 是一种文明程度较低的决策体制 宗教领袖型 君主亲政型 军人独裁型l 人民代表大会制: 属于民主集中制决策体制的一种。 “议行合一”是重要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发挥领导作用。 优点和缺点第四节 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一、公共利益、民意表达与公共政策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1、公共利益的确定 直接与间接利益 现实利益与未来利益 形式利益与内容利益2、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3、民意与公共利益的形成和表达 民意是指民众意愿或民众的利益诉求 民意的特征 民意与政策的关系 民意的表达途径二、公民与公共政策 公民是一个反对特
20、权要求平等权利的产物 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制约或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作为政策客体的公民 作为政策主体的公民 影响方式包括:全民公决,直接投票、间接或代议,威胁和抗拒性的方式,参加利益集团,制造舆论或游说,消极抵抗或不合作,以个人的知识和社会活动能力三、公民社会、社会团体与公共政策1、公民社会及其主体要素公民社会不是一种组织,而是作为一个领域或空间,嵌入其中的是与国家或政府相分离的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2、社会团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积极影响 政策信息沟通 影响并制约公共决策 稳定公共政策秩序 角色替代 消极影响 四、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l 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利益诉求和价值
21、观的社会成员自发形成的、有组织的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政府立法的社会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 团体的规模、资金、凝聚力和社会地位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影响方式包括:游说、宣传、捐款、抗议 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积极:利益积聚与表达功能、辅助政府决策、强化政策监督 消极:利益的排他性五、政党与公共政策 政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团体 政党的特殊性体现在很多方面 各个国家不同的政党制度影响着政党与公共权力的关系以及政党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作用六、大众传媒l 是现代传媒最强有力、最直接、最方便的沟通手段,有“第四种权”力之称l 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提出公共问题并推动问题认定 监测环境变化,既是发现和提出公共问题 促进信
22、息交流,释放社会多元诉求 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 对政策议程的影响 推动公共议程向政策议程转化 引导价值取向和利益导向 构建“第二现实” 影响公共政策的抉择l 对政策执行和监控的影响 为政策执行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 监督和控制政策执行过程 l 对政策评估和政策调整的影响 及时收集和反馈公众对政策的意见 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政策评估 推动公共政策的及时调整第六章 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政策过程与政治过程具有同构性,所以各国政治体制的差异造成各国的公共政策过程各具特点。另外,各国的特殊经验、历史文化传统、主流意识形态也对其公共政策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政策 123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