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doc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doc(5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行为,保障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有效履行职责,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效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实施交通行政执法行为,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交通运输管理机构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法委托的交通运输管理机构。 本规定所称执法人员是指依法从事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路运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海事行政等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并持有《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海事行政执法证》等合法有效执法证件的人员。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是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依法实施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 第四条 经依法批准履行法律法规授权机构的全部或部分行政执法职权,且具有法人资格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属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范畴,具有相应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以自己的名义实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权,并对其作出的行政行为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第五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执法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第六条 实施行政执法应当做到: (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准确; (二)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 (三)严格执行法定执法程序; (四)规范填制执法文书; (五)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一节 管 辖 第七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管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条 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两个以上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都有管辖权的,由最先立案或发现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管辖。 第九条 两个以上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指定管辖。 第十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发现所查处的案件不属于其管辖时,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受移送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报请共同的上一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十一条 下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认为其管辖的案件属重大、疑难案件,或者由于特殊原因,难以办理的,可以报请上一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决定。 第十二条 跨行政区域的行政处罚案件,共同的上一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做好协调工作。相关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异地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办理案件。 第十三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发现所查处的案件属于其他执法部门管辖的,应当依法移送至其他有关执法部门。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发现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依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令2001年第310号),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第二节 回 避 第十四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提出回避申请,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权要求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第十五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执法人员提出回避申请的,应当说明理由。 执法人员的回避,由其所属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决定;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的回避,由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执法人员具有应当回避的情形的,本人没有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没有申请回避的,有权决定回避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可以指令回避。 第十六条 当事人要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执法人员回避的,应当提出申请,并说明理由。口头提出申请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应当记录在案。 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及时作出决定。 第十七条 检测、检验及技术鉴定人和翻译人员需要回避的,适用本节的规定。 检测、检验及技术鉴定人、翻译人员的回避,由指派或者聘请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决定。 第十八条 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作出回避决定前,执法人员不得停止对行政案件的调查。 作出回避决定后,应当回避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执法人员不得再参与该案件的调查、审核、审批等工作。 第十九条 被决定回避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执法人员、检测、检验及技术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在回避决定作出前进行的与执法有关的活动是否有效,由作出回避决定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第三节 期间与送达 第二十条 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当日或者当时不计算在内。执法文书送达的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第二十一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送达执法文书: (一)直接送交受送达人,由受送达人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受送达人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受送达人是个人的,本人不在,交其共同居住的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等负责收件的人签收或者盖章。当事人指定代收人的,交代收人签收。签收人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二)受送达人拒绝签收的,执法人员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和所在单位的代表,说明情况,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执法人员、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将执法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执法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 (三)经受送达人同意,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移动通信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执法文书,但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代履行决定书除外。受送达人同意采用电子方式送达的,应当在送达地址确认书中予以确认。采取电子送达方式送达的,以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受送达人证明到达其特定系统的日期与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对应系统显示发送成功的日期不一致的,以受送达人证明到达其特定系统的日期为准; (四)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委托送达的,受委托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按照直接送达或者留置送达方式送达执法文书,并及时将送达回证交回原委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五)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级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受送达人是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转交; (六)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方式无法送达的,采取公告方式送达,并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公告送达可以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的公告栏和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发出公告日期以最后张贴或者刊登的日期为准,经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在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的,应当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张贴过程。 第三章 行政检查 第二十二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应当综合运用现场检查、路(水)面巡查、书面检查、设备设施监控、经营场所检查等行政检查方式。建立 “双随机”抽查机制,健全随机抽查对象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巡查频次。 第二十三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常规行政检查,应当制定工作计划,合理确定检查内容、巡查对象。开展专项检查、联合检查等较大行政检查活动,应当制定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第二十四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应当配备专用的执法执勤车辆、船艇、通信、录音录像及其他执法装备。 第二十五条 实施行政检查时,执法人员应当根据需要着制式服装,穿着多功能反光腰带、反光背心、救生衣,携带执法记录仪、对讲机、摄像机、照相机,配备发光指挥棒、反光锥筒、停车示意牌、警戒带等执法装备。 第二十六条 实施行政检查,执法人员应当主动出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表明执法身份。 第二十七条 实施路(水)面巡查时,应当保持执法车(船)清洁完好,标志清晰醒目,车(船)技术状况良好,启用示警灯,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安全驾驶。 第二十八条 实施行政检查,不得超越检查范围和权限,不得检查与执法活动无关的物品,避免对物品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第二十九条 实施路面巡查,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根据道路条件和交通状况,选择不妨碍通行的地点进行,在来车方向设置分流或者避让标志,避免引发交通堵塞; (二)在距离检查现场安全距离范围摆放发光或者反光的示警灯、减速提示标牌、反光锥筒等警示标志。在高速公路上检查,应当将检查现场设在收费站或者服务区、停车区; (三)采用徒手指挥和使用停车示意牌(灯)两种方式指挥停车,夜间一律使用停车示意灯进行指挥; (四)执法人员指挥停车,应站在道路中线的左端,面向来车,在安全距离,连续发出停车检查信号,指挥车辆到达指定的停靠位置; (五)驾驶执法执勤车辆巡查时,发现涉嫌违法车辆,开启车载示警装置,应当待其行驶至视线良好、路面开阔地段时,发出停车检查信号,实施检查。在高速公路发现涉嫌违法车辆,可以通过喊话、鸣警报器、车载显示屏提示等方式,引导车辆到就近服务区或者驶出高速公路接受处理。情况紧急的,可以立即进行纠正; (六)对于拒绝接受检查、恶意闯关冲卡逃逸、暴力抗法的涉嫌违法车辆,可以采用车载监控设备或摄像机及时固定、保存现场证据,或者记下车号抄告征信管理机构,纳入个人及企业不良信用记录。涉嫌违法车辆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还可以抄告车籍地管理部门,通过经营业户年审、道路客运线路招投标、信誉考核等事后追究法律责任的方法进行处理。 第三十条 实施水面巡航,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重点在船舶停泊或者作业期间实施行政检查; (二)除有明确证据证明在航船舶有违法行为且如果不对其立即制止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以外,不得登临检查在航船舶; (三)不得危及船舶、人员和货物的安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未经船方同意执法人员不得擅自操纵船舶设备。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拒不配合检查、暴力抗法或围攻执法人员的,执法人员应当冷静应对,保护自身安全,并利用录音、录像设备固定现场证据,立即向所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报告,并视情形向公安机关报警。 第三十二条 实施行政检查,应当制作检查记录,如实记录检查情况。对于行政检查过程中涉及到的证据材料,应当依法及时采集和保存。 第四章 调查取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三十三条 证据是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收集和核实的证明交通运输执法案件事实情况的材料。证据包括: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电子数据; (五)证人证言; (六)当事人的陈述;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检查)笔录、现场笔录。 第三十四条 证据应当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 第三十五条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第三十六条 调查取证不得少于两名执法人员,并应当主动出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 第二节 证据收集 第三十七条 执法人员应当及时、全面、客观、合法地收集证据材料,依法履行保密义务,不得收集与案件无关的材料,不得将证据用于法定职责以外的其他用途。 第三十八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收集证据: (一)现场检查,制作相关证据材料; (二)询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听取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的陈述申辩; (三)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证据,包括物证和书证、视听资料等,可以提取原物,也可以查阅、复制有关资料; (四)通过技术系统设备固定违法事实,通过重点场所、执法车辆安装的或者执法人员随身携带的监控设施对现场情况进行摄像、拍照或者录音; (五)依照法定职权,经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书面批准,可以不经过当事人同意,采取录音、录像、拍照等方式提取不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且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但不得以反复纠缠、许诺重金、虚拟灾害等手段和方式引诱取证,不得采取欺骗、诬陷当事人或其他违法方式取证。 (六)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与违法行为有关的问题进行鉴定; (七)对违法行为发生的现场或者涉及的物品进行勘验、检查; (八)依法收集证据的其他方式。 第三十九条 收集、调取书证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收集书证原件。收集原件困难或不可能的,可以收集书证的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本; (二)收集书证复制件、影印件或抄录本的,由证据提供人标明“本件与原件核对无异”,注明出具日期、证据来源,并签字或者盖章。书证由有关部门保管并由其提供的,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注明出处并加盖其印章; (三)收集图纸、专业技术资料等书证的,应当附说明材料,明确证明对象; (四)收集评估报告的,应当附有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有效证件或资质证明的复印件; (五)取得书证原件的节录件的,应当保持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应当注明出处和节录地点、日期,并有节录人的签名; (六)取得工商、公安、税务等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作为证据的,证明材料上应当加盖出具部门的印章并注明日期; (七)被调查对象拒绝在证据复制件、各式笔录及其他需要其确认的证据材料上签章或押印时,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被调查对象所在单位、公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或者公安机关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相关证据材料上记明被检查人拒绝确认事由和日期,由执法人员、见证人签名或签章。 第四十条 收集、调取物证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收集原物。收集原物确有困难或不可能的,可以收集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他证据; (二)原物为数量较多的种类物的,可以采用拍照、取样、摘要汇编等方式收集。拍照取证的,应当对物证的现场方位、全貌以及重点部位特征等进行拍照或者录像。抽样取证的,应当通知当事人到场,当事人拒不到场或暂时难以确定当事人的,可以由在场的无利害关系人见证; (三)收集物证,应当在勘验(检查)笔录中载明获取该物证的时间、原物存放地点、发现地点、发现过程以及该物证的主要特征,并对勘验现场尽可能以照片、视频等方式予以同步记录; (四)物证不能入卷的,应当采取妥善保管措施,并拍摄该物证的照片或录像存入案卷。 第四十一条 收集视听资料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收集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并由证据提供人在原始载体或者说明文件上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二)提取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取复制件。提取复制件的,应当由证据提供人出具由其签字或者盖章的说明文件,注明复制品与原始载体内容一致; (三)原件、复制件均应当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地点、制作人等; (四)复制视听资料的形式包括采用存储磁盘、存储光盘进行复制保存、对屏幕显示内容进行打印固定、对所载内容的书面摘录与描述等。条件允许时,应当优先以书面形式对视听资料内容进行固定,由当事人注明“经核对与原件一致”,并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五)视听资料的存储介质无法入卷的,可以转录入存储光盘存入案卷,并标明光盘序号、证据原始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地点、制作人,及转录的制作人、制作时间、制作地点等。证据存储介质需要退还当事人的,应当要求当事人对转录的复制件进行确认。 第四十二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可以直接提取被调查对象电子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以对被调查对象电子数据库中的数据采用转换、计算、分解等方式形成新的电子数据,也可以接受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电子数据。 通过前款方式收集电子数据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无法提取电子数据原始载体或者提取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电子数据复制件,但应当附有不能或者难以提取原始载体的原因、复制过程以及原始载体存放地点或者电子数据网络地址的说明,并由复制件制作人和原始电子数据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或者以公证等其他有效形式证明电子数据与原始载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二)收集电子数据应当依法制作笔录,详细记载取证的参与人员、技术方法、步骤和过程,记录收集对象的事项名称、内容、规格、类别以及时间、地点等,或者将收集电子数据的过程拍照或录像; (三)收集的电子数据应当使用光盘或者其他数字存储介质备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为取证人时,应当妥善保存至少一份封存状态的电子数据备份件,放入执法案卷归档备查; (四)提供通过技术手段恢复或者破解的与案件有关的光盘或者其他数字存储介质、电子设备中被删除的数据、隐藏或者加密的电子数据,应当附有恢复或破解对象、过程、方法和结果的专业说明。 第四十三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可以通过下列方式确认电子数据: (一)打印后由被调查对象、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二)以公证的方式证明; (三)转化为只读光盘、磁盘等,经被调查对象、执法人员与原电子数据核对无误后,加封封条; (四)依据《电子签名法》的相关规定使用电子签名; (五)能够确认电子数据的其他方式。 第四十四条 证人证言和当事人陈述的收集,以制作询问笔录为主要形式,或者由当事人、证人自行书写材料证明案件事实。 询问笔录应当客观、如实地记录询问过程和询问内容,尽可能地按照被询问人的原话进行记录。询问人提出的问题被询问人不回答或者拒绝回答的,应当注明。 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对阅读有困难的,应当向其宣读。记录有误或者遗漏的,应当允许被询问人更正或者补充,并要求其在修改处捺指印。 被询问人确认执法人员制作的笔录无误的,应当在询问笔录上逐页签名或者捺指印。被询问人确认自行书写的笔录无误的,应当在结尾处签名或者捺指印。拒绝签名和捺指印的,执法人员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现场制作对证人和当事人的询问笔录存在困难时,应进行口头询问,并用摄像机拍摄询问过程。 第四十五条 询问当事人或证人的,除应当符合调查取证的一般性规定,还应当遵循以下规定: (一)询问应当个别进行; (二)询问前应当确认被询问人员的身份; (三)不得使用威胁性、诱导性语言。 第四十六条 执法人员对与案件事实有关的物品或者场所实施现场检查或勘验的,应当制作勘验(检查)笔录。 勘验(检查)笔录应当当场制作定稿,不得事后根据记忆制作。 第四十七条 实施现场检查或者勘验的,除应当符合调查取证的一般性规定外,还应当遵循以下规定: (一)实施现场检查或者勘验,应当有当事人或者第三人在场。如当事人不在场且没有第三人的,执法人员应当在勘验(检查)笔录中注明; (二)现场检查或者勘验,应当限于与案件事实相关的物品和场所。 第四十八条 收集、制作现场笔录,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现场笔录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句进行描述; (二)全面记录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情况,记载违法行为的发生时间、地点、事情经过及主要证据、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以及当事人是否行使上述权利,有无暴力抗法等相关内容; (三)记录时使用的文字要规范、简洁、客观。 第四十九条 执法人员抽样取证时,应当通知当事人到场,当事人拒不到场或暂时难以确定当事人的,可以由在场的无利害关系人见证。执法人员应当制作抽样取证凭证,对样品加贴封条,开具物品清单,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在封条和相关记录上签字或者盖章。 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对抽样机构或者方式有规定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委托相关机构或者按规定方式抽取样品。 第五十条 为查明案情,需要对案件中专门事项进行鉴定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出具载明委托鉴定事项及相关材料的委托鉴定书,委托具有法定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没有法定鉴定机构的,可以委托其他具备鉴定条件的机构进行鉴定。 第五十一条 对当事人的违章状态、截停时车辆(船舶)情况、车(船)号码、制作询问笔录情形、被询问人签字或拒签情形、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等进行摄像取证,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校对确认摄像机时间和记录开始、结束的时间点。注意画面质量,及时调整镜头,确保摄录清晰有效; (二)全程拍摄执法过程; (三)摄录执法人员表明身份过程; (四)摄录被询问人的身份证明,必要时询问联系方式; (五)摄录制作询问笔录的主要过程及被询问人核对确认笔录并签名过程; (六)询问笔录中的询问人、记录人要与摄像中的对话内容保持一致; (七)对于暂扣的车船要摄录车船的车船状况及车船内的物品; (八)摄录告知权利义务过程; (九)现场拍摄产生的录像资料,应保存在与外网物理隔绝的计算机内,或刻录成光盘进行保存。 第三节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 第五十二条 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可以对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应当经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批准。 第五十三条 先行登记保存有关证据,应当当场清点,制作证据登记保存通知书,由当事人和执法人员签字或者盖章,当场交当事人一份。 先行登记保存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损毁、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第五十四条 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于先行登记保存之日起七日内采取以下措施,并制作证据登记保存处理决定书: (一)根据情况及时采取记录、复制、拍照、录像等证据保全措施; (二)需要鉴定的,及时送交有关部门鉴定; (三)违法事实成立,应当予以没收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没收违法物品; (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查封、扣押的,决定查封、扣押; (五)违法事实不成立,或者违法事实成立但依法不应当予以查封、扣押或者没收的,决定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逾期未作出处理决定的,先行登记保存措施自动解除。 第四节 证据审查与认定 第五十五条 审查证据时,应当审查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并判断证据有无证明力以及证明力的大小。 第五十六条 审查证据的合法性,应当审查下列事项: (一)调查取证的执法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执法资格; (二)证据的取得方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三)证据是否符合法定形式; (四)是否有影响证据效力的其他违法情形。 第五十七条 审查证据的真实性,应当审查下列事项: (一)证据形成的原因; (二)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 (三)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四)提供证据的人或者证人与当事人是否具有利害关系; (五)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其他因素。 单个证据的部分内容不真实的,不真实部分不得采信。 第五十八条 审查证据的关联性,应当审查下列事项: (一)证据证明的对象是否与案件程序性事实或实体性事实有本质的内在联系,以及关联程度的大小; (二)证据所证明的事实对案件主要情节和案件性质的影响程度大小; (三)证据之间是否互相印证,形成证据链; (四)所形成的证据链能否印证案件的事实。 第五十九条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能够形成证据链,并足以认定案件事实的,当事人拒绝配合制作询问笔录、对违法事实无异议放弃陈述申辩的,执法人员可以根据情况不收集证人证言和当事人陈述,不制作询问笔录。 第六十条 下列证据材料,不能单独作为案件事实认定依据: (一)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 (二)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或者与当事人有不利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不利的证言; (三)难以识别是否经过修改的视听资料; (四)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 第六十一条 下列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一)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二)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 (三)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四)进行技术处理而无法辨明真伪的证据材料; (五)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材料。 第五章 行政强制措施 第六十二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履行行政执法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第六十三条 交通运输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一)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二)扣押财物; (三)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第六十四条 交通运输行政强制措施由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交通运输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 第六十五条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可以依法采取扣押车辆、船舶、工具等财物的行政强制措施: (一)车辆涉嫌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且无法当场提供有效证明的; (二)经批准进行超限运输的车辆,未按照指定时间、路线和速度行驶,拒不改正的; (三)经批准进行超限运输的车辆,未随车携带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的; (四)采取故意堵塞固定超限检测站点通行车道、强行通过固定超限检测站点等方式扰乱超限检测秩序的; (五)采取短途驳载等方式逃避超限检测的; (六)造成公路、公路附属设施损坏,拒不接受现场调查处理的; (七)船舶、浮动设施未持有合格的检验证书、登记证书或者船舶未持有必要的航行资料,擅自航行或者作业,拒不停止的; (八)在航道和航道保护范围内采砂,损害航道通航条件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六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实施前向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 (二)由不少于两名执法人员实施,并主动出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 (三)通知当事人到场; (四)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 (五)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六)制作现场笔录, 由当事人和执法人员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字或者盖章; (七)制作并当场交付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 第六十七条 发生紧急情况,需要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执法人员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报告,补办批准手续。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认为不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 第六十八条 实施查封、扣押等的行政强制措施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需延长查封、扣押期限的,经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需要延长查封、扣押期限的,经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批准,并由执法人员及时通知当事人。 对物品需要进行检测、检验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明确检测、检验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查封、扣押的期间不包括检测、检验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检测、检验或者技术鉴定的费用由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承担。 第六十九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后,应当及时查清事实,在本规定第六十八条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对违法事实清楚,依法应当没收的非法财物予以没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销毁的,依法销毁;应当解除查封、扣押的,作出解除的决定。 第七十条 对查封、扣押的财物,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对查封、扣押的财物,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第三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处置。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损失,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先行赔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承担。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不到交通运输执法部门接受处理的,逾期发生的费用和车辆的自然损失,由其自行承担。 第七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作出解除查封、扣押决定,退还扣押财物: (一)当事人没有违法行为; (二)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财物与违法行为无关; (三)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处理决定,不再需要查封、扣押; (四)查封、扣押期限已经届满; (五)其他不再需要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情形。 第七十二条 对依法解除强制措施,需退还当事人财物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应当通知当事人及时领取;当事人不明确的,应当采取公告方式通知当事人认领财物。在通知当事人或者公告六个月后,无人认领的,按无主财物处理,登记后上缴国库,或者依法变卖、拍卖后,将所得款项扣除为保管、处理物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后上缴财政。遇有特殊情况的,可酌情延期处理,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三个月。 第六章 行政处罚 第一节 简易程序 第七十三条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个人处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被处罚对象为个体工商户的,列明字号名称和经营者姓名作为当事人,按照前款个人规定办理。 被处罚对象为企业法人分支机构的,列明工商营业执照分支机构名称作为当事人,由企业法人承担责任。 第七十四条 执法人员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应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一)向当事人出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并查明对方身份; (二)根据需要制作检查、询问笔录,收集必要的证据; (三)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理由和依据; (四)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五)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并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六)制作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七)当事人在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签字; (八)作出当场处罚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将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副本提交所属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备案。 第二节 一般程序 第七十五条 除依法可以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实施行政检查或者通过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等途径,发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交通运输违法行为,应当自发现之日起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实施行政检查发现的违法案件,可不经过立案环节。 第七十六条 立案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同时附上与案件相关的材料,由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批准。 第七十七条 按程序立案或者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实施行政检查发现的案件,执法人员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四章的规定调查收集证据。 案件调查过程中,不得向当事人发表结论性意见。 第七十八条 委托其他单位协助调查、取证的,应当制作并出具协助调查函。 第七十九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可以责令当事人立即或在一定期限内纠正其违法行为。 第八十条 执法人员在初步调查结束后,认为案件事实清楚,主要证据齐全,应当制作案件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送办案机构负责人审查。 案件调查报告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事实、相关证据、案件性质、调查结论及处理意见。 第八十一条 对案件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办案机构应当将案件调查报告移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审核。 第八十二条 法制工作机构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案件审核: (一)案件是否属于本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管辖; (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是否清楚; (三)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充分; (四)定性是否准确; (五)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准确; (六)行政处罚是否适当; (七)程序是否合法。 第八十三条 法制工作机构按照下列规定提出书面审核意见: (一)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行政处罚适当、程序合法的,同意办案机构的意见,建议报批后告知当事人; (二)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但定性不准、适用法律不当、行政处罚不当的,建议办案机构修改; (三)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建议办案机构补充调查; (四)办案程序不合法的,建议办案机构纠正; (五)不属于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管辖的,建议移送其他有管辖权的部门处理。 第八十四条 经办案机构负责人审查后,执法人员应当将案件调查报告、案卷报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审查批准。 第八十五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批准案件调查报告后,拟对当事人予以行政处罚的,执法人员应当制作违法行为通知书,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处罚内容,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申辩权或听证权。 第八十六条 当事人要求陈述、申辩的,应当如实记录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符合听证条件,当事人要求组织听证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的规定组织听证。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证据认真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而加重行政处罚。 第八十七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经对案件调查报告、陈述申辩笔录、听证笔录、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建议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 (一)确有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四)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第八十八条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在行政检查中,对于下列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情形,可以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不予行政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公路、公路附属设施,违法行为轻微,尚未造成公路或附属设施损坏,当事人自行纠正的; (二)在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修建建筑物或构筑物,经教育后主动及时拆除的; (三)擅自在公路用地范围设置非交通标志,经教育后主动及时拆除的; (四)营运车辆初次被发现在运行中未携带道路运输证,事后能及时提供有效道路运输证或者有效证明的; (五)不增加班次,颠倒起讫点的道路客运违法行为,如该线路上运输经营者之间没有争议,且客运站认可,经教育能纠正的; (六)由于汽车生产厂家原因或有关部门工作原因,造成车辆的实际构造、尺寸与行驶证、营运证记载的技术数据有差异,经营者能提供发证机关的证明文件,经交通运输执法部门核实属实的; (七)车身外廓尺寸不变,仅改变内部形状结构,如车厢内放置临时性容器(不含危险货物容器)、集装箱半挂货车 在挂车上加装用于冷冻的空调压缩机和发电机或者半挂货车行驶山区道路需要给轮胎降温而加装水箱,并不改变车辆核定荷载或实质性影响行驶安全的; (八)经营者为防止货物扬撒、脱落所采取的临时性或活动性的加高车辆拦板以及经营者为便于货物装卸,所采取的临时性拆除或降低车辆拦板的; (九)船舶悬挂的国旗轻度污染、破旧或者未悬挂国旗,经批评教育及时纠正的; (十)船舶、浮动设施遇险后未履行报告义务或不积极施救,情节轻微,未造成危害后果的; (十一)船舶有关文书记录不完整,未造成危害后果的; (十二)交通建设工程施工单位未完全按设计要求和合同规定施工,情节轻微,未造成危害后果并及时纠正的; (十三)其他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情形。 第八十九条 减轻或者从轻处罚的,应当符合《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并履行相关批准手续。重大的行政处罚减轻案件必须经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集体讨论形成意见。未经集体讨论、不符合法定情形,不得擅自从轻减轻行政处罚。 第九十条 对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提交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重大案件集体讨论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一)拟作出的吊销证照、责令停产停业、五-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运输 行政 执法 程序 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交通 运输部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