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数字连接白皮书.pdf
《2021年数字连接白皮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数字连接白皮书.pdf(2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 目录目录 前言.1 1.数字经济新时代的到来.2 1.1.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驱动了新基建的开展.2 1.2.以信息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3 2.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驱动数字连接发展.4 2.1.推动 终 端 物 联 网 向 感 知 基 础 设 施 演 进 .5 2.2.以“双千兆”目标为引领构建网络基础设施.6 2.3.以新型数据中心构建算力基础设施.8 2.4.以 AI 等新技术牵引新技术基础设施发展.10 3.数字连接应用与实践.12 3.1.新型光纤传感技术在感知基础设施领域应用.13 3.2.智慧光网构建数字连接坚实底座.15 3.3.构建绿色、低碳新型
2、数据中心.18 3.4.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产业数字化.20 总结与展望.22 前前言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深入发展,5G、云 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催生了数字经 济 的诞生。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新基建的支撑。新基 建 强大的技术能力一方面可以助推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实现 生 产要素的智能化配置和产业供给质量的进一步升级,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产业链整合上下游优势资源,为形成 双 循环经济格局提供强大支撑。新基建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以信息基础设施为代表 的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带动了融合
3、基础设 施 和创新基础设施的发展,从而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 源源不断的 动 力。新型传感、光网络、数据中心 和人工智能 是信息基础设施建 设的要素。新型传感是泛在物联的“触角”,光网络是信息基础设施 的 的高速公路;数据 中心提供云 计算和存储 服务,让计算无处不在;AI 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决策,是 提供智能 化服务 的 关键。数 字 连接是沟通、融合这些 要素的桥梁与纽带,以数字连接为目标驱 动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为数字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并注入 了 持续的动力。中国信科此次发布 数 字连接白皮书 秉承新时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
4、力,构筑灵活智能、绿色低碳、开放共享的 信息基础设施,推动行 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建设网络强国、数 字 中国贡献力量。2 1.1.数字经济新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新时代的到来 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开局之年,开 启 了数字建设新征程,掀 起了一轮数字经济新浪潮。根据中国信息 通 信研究院相关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到 39.2万亿元,增速高达 9.7%,占 GDP 比重达到 38.6%,成为推动国民经济 持 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动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 术 在加速融合运用,各行 业数字化转型在加速落地推进,从
5、技术融 合、到 产 品 融 合、再 到 业 务 融 合,进 而 带 来 行 业 间 的 跨 界 融 合,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浮现,为数字产业和传统产业均带来重 大 机遇与挑战。1.1.1.1.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驱动了新基建的开展驱动了新基建的开展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体现在 人们的生活、生产等方面。在生活领 域,人们的购物、娱乐、办公和教育迅速从线下转为线上,在线办公、在线 教育、网络视频等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用户需 求 的巨大网络效应带来了一系列广泛的创新,电子商务、网络支付、共享单车、人 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正迅速重构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日常生活中的数字浪
6、潮。在生产领域,大量企业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加强供需对接、高效生产和统筹调配,数字经 济 在减少人员流动、降低 疫情传播风险、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稳 定 经济增长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工业互联网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对各类 数 据进行采集、传输、分析并形成智能反馈,推动形成全新的生产 制 造 和 服 务 体 系,优 化 资 源 要 素 配 置 效 率,充 分 发 挥 制 造 装 备、工 艺 和材料的潜能,提高企 业生产效率,创造差异化的产品并提供增 值 服务。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对应的是千行百业的 数字化转型,推动 数 字 经 济 持 续 和
7、规 模 发 展 的 背 后 离 不 开 新 型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的 支 3 撑。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短期来看可以 拉动 投资和经济 增长,长期来 看 可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和公共服务能力,是我 国实现 转型升级 进行 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是我国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重大战略部署。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四 个 五 年 规 划 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出“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 全 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 基 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8、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 设 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1.2.1.2.以信息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以信息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济发展奠定基础 如图 1-1 所示,“新 基建”涵盖 三大领域。一是融合基础设施,主 要 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 设 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融合基础设施,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二 是信息基础设施,主 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如新一代通信技术基站、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 网 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
9、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 代 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 基 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 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图 1-1 新 型 基 础 设 施 三 大 领 域 4 2.2.以以信息信息基础设基础设施施建设驱动数字连接建设驱动数字连接发展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对新型基础设施的概念作进一步阐释时,将新 型 基础设施定义为三大类,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即基于新一代信息技 术 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主要包含以 5G、物联网、工 业互联网、卫 星 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 链 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
10、,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 的 算力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传输网络系统,主要由通道及其节点组成,连接是其本质特征。基础设施通 过 连接不同的地区、不同 的民众和不同的服务,来传输物品和人们自身,从而实现位置的转移,或 者来传输水、电、气和信息,从而 使 人们获得公共服务。随 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成为越来越 重 要的传输对象。如图 2-1 所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云-网-边-端”的 建 设 和 协 同 为 抓 手,构 建 信 息 网 络 的 立 体“交 通 体 系”。其 中 网是基础,光网络、IP 承载网等构建了高速通道和连接通道,5G 和 宽
11、带光接入网则覆盖了用户连接。云是核心,数据 中心所涵盖的计算、存储基础设施以及基于新技术形成的平台类基础设施构成了 应 用和服务的基础,是信息基础设施的“仓储”。边缘计算的就近和按需部署,进一步将服务贴近于用户,构成了信息基础设施的“高速 公 路服务区”。终端由传统用户终端、物联网终端进一步向感知、传 感 单 元 扩 充,为 数 字 连 接 向 千 行 百 业 进 行 延 伸 提 供 了 无 限 可 能。图 2-1 云 网 边 端 协 同 构 建 新 一 代 信 息 基 础 设 施 以信息 基础设施 建设 驱动数字连接 发展,加强了数据资源畅通 5 流动、开放共享,为城市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
12、字社会发展建设提供了新动力,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 强大的数据运力和数据算力。包含 终端 物联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和以 AI 为代表的 新 技术基础设施则奠定了数字产业发展的基础。2.1.2.1.推推动终端动终端物联网物联网向感知基础设施演进向感知基础设施演进 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 施。当前 已广泛应用于社 会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但建设和应用 多 为行业主导,呈碎片化,公共性不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 等部门联 合下发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明确指出:我
13、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持续推进解决的问题。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感知、传输、处理、存储、安全等重点环节技术创新积累不足,高端传感器、物联网芯片、新 型 短距离通信、边缘计算 等关键技术仍 需加大攻关力度。二是产业 生 态不够健全。我国物联 网企业竞争力不高,具有生态主导能力的 领 军企业较少,产业链上 下游的交流协作程度低。三是规模化应用不足。现有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小、零散化,广覆盖大连接的 物 联网商业化应用场景挖掘不够,应用部署成本较高。四是支撑体 系 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标准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不强,物联网 安 全问题仍然严峻,相关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
14、能力不足。解决上述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汇聚合力,协 同 推进物联网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建设、重点领域应用推广和安全 等 工作。现阶段 散落在 各行业和领域的传感 设施 建设多数是 烟囱型,缺乏 统 一的终端标识、数据标 准、建设规范,感知数据多为独家使用,还 不 是基础设施。如图 2-2 所示,通过构 建统一的物联网开发平台、应用平台,实现横向泛行业连接,借助应用平台为不同群体提供感知数据服务,实现感知设施从私有设施向公共基础设施的转变 是推 6 动 终 端向感知基础设施演进 的关键所在。图 2-2 终 端 物 联 网 向 感 知 基 础 设 施 演 进 以 政 府 或 者 行 业 推
15、进 建 设 区 域 性 物 联 网 连 接 管 理 平 台 和 物 联网应用平台,建立统一连接协议和数据交互机制,推动建设城市级、行业级、城市群级的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和应用平台,探索构建统一 的 物联网平台、数据规范,实现感知数据共享,逐渐将 终端物联网设 施转变为公共的 感知 基础设施是丰富数字连接数量、壮大数字经 济 发展的必要措施。2.2.2.2.以以“双千兆”“双千兆”目标为引领目标为引领构建网络基础设施构建网络基础设施 光网络已经历了几十年长期发展,为信息化社会的构建打下了坚 实 的网络连接基础。如同交通网络是人们日常生活高度依赖的基础设施一样,光网络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人类社
16、会正 依托光 网 络迈进智能化和万物互联的时代。随着“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 5G 网络和应用的规模部署,网络和信息服务的领域 不 再 局 限 于 普 通 公 众 用 户,越 来 越 多 的 行 业 和 应 用 依 靠 通 信 网 络获得新的发展。为应对网络流量、连接和规模的快速增长,万兆无源 光 纤网络、Wi-Fi6、超 100G 传输、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光交叉连接、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 字 孪 生 等 新 兴 技 术 不 断 涌 现,驱 动 光 网 络 开 始 新 一 轮 的 大 变 革。7 在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印 发 的 “双
17、 千 兆”网 络 协 同 发 展 行 动 计 划(2021-2023 年)中明确提到,以 5G、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是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两翼”和“双轮”,是 新 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在拉动有效投资、促进信息 消 费和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 5G 和千 兆 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能向单个用户提供固定和移动网 络 千 兆 接 入 能 力,具 有 超 大 带 宽、超 低 时 延、先 进 可 靠 等 特 征。千 兆 光网采用固定光纤连接,具有传输带宽大、抗干扰性强等优势,更 适 合室内和复杂环境。5G 网络具有灵活性高,方便易用等技
18、术优势。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推进 5G 和千兆光网协同发展,从支撑 宏 观社会经济发展看,可以拉动有效投资,促进信息消费,为高质 量 发展提供新动能,带动 生产和消费,在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支 持 产业数字化转型看,“双千兆”网络有力支持制造、交通、医疗、教 育、港 口 等 垂 直 行 业 应 用 市 场 培 育,给 传 统 企 业 带 来 生 产 方 式、经 营 管理的数字化变革,催 生诸多新模式新生态,带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各个领域的创新创业,为赋能经济 社 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力;从满足人 民美好生活需
19、求看,“双千兆”网络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网络更快了,能力更强了,连接更便捷了。在线会议、视频直播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直播带货、线上 销 售、VR 应用丰富了人们的消费;在线教育、远程医疗让高质量的 公 共服务随身可得,无处不在的高速网络和快速发展的新业务和新 应 用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行动计划结合网络发展和产业现状制定了 2021 年 阶段目标 和 2023 年目标,提出了六个专项行动 19 个具体任务,分别从网络建设、承载增强、行业赋能、产业筑基、体验提升、安全保障六个方面着力推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其中“广覆盖”、“强基础”和“行业融合赋能”是推进以光网络为底座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的
20、关键。8 第一,“广覆盖”。一是持续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在城市及重 点 乡镇进行 10G-PON 设备规模部署,开展薄弱区域 ODN 改造升级等。二是加快推动 5G SA 规模部署。加快中心城区、重点区域等的网络覆盖,推进 5G 网络在交 通枢纽、大型体育场馆、景点等流量密集 区 域的深度覆盖。三是深 入推进农村网络设施建设升级。持续开展 电 信普遍服务,深化农村 人口聚居区、生产作业区等重点区域的网 络 覆盖。按需逐步推动农村千兆网络建设覆盖。第二,“强基础”。一是提升 骨干传输网络承载能力。按需推进骨 干 网 200G/400G 传输部署,引导 100G 及以上速率超高速光传输系 统 向
21、城域网下沉,鼓励在 新建干线中采用新型超低损耗光纤。二是 提 升数据中心互联能力。推动 400G 光网络设备在数据中心互联中的部署应用,推动 SRv6、VXLAN 和 SDN 技术的应用。三是协调推进 5G 承载网络建议。推动 5G 前传和中回传网络中大容量、高速率、低 成 本光传输系统建设,在 城域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按需部署传 输 系统。第 三,行 业 融 合 赋 能。创 新 开 展 千 兆 行 业 虚 拟 专 网 建 设 部 署。鼓 励 基础电信企业结合行业单位需求,在工业、交通、电 网、教育、医疗、港口、应急公 共服务等典型行业开展千兆虚拟专网建设部署。探 索 创新网络架构,采用与
22、公网部分共享、与公网端到端共享等多种 模 式灵活开展网络建设。按需在行业单位内部署 5G 基站、OLT 设备、核心网网元、行业终端等,支持行业单位敏感数据本地化处理和存储。探索创新运营模式,鼓励开放有关接口功能,为行业单位提 供 必要的管理控制权限,服务行业发展。2.3.2.3.以新型以新型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构建构建算力算力基础设施基础设施 随着 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上云、用数、赋智助力各行各业 数 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中心作为支撑各个行业 信 息系统远程运行的物理载体,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日益增 9 长的算力需求
23、,已成为 为经 济社会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关键新型基础 设 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如图 2-3 所示,随 着 5G、AR/VR、自动给驾驶等新业务发展,用户对于云计算 服务的响 应速度 提出了更高要求,数据中心也从大型数据中心向云边协同 趋 势进行发展。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牵引下,数据中 心 的布局、云网协同和算网一体的研究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图 2-3 云 边 协 同 发 展 2020 年 3 月我国提出加快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明 确 了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的重要地位;2021 年5 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2021 年 7 月,工
24、 信部正式发 布 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在国家政 策 大力倡议和引导下,数据中心面向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正在作出积 极 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 的 快速发展,数据资源存储、计算和应用需求大幅提升,传统数据中心正加速与网络、云计算融合发展,加快向新 型 数据中心演进。根据工 信部发文的定义,新型数据中心是以支撑 经 济社会数字转型、智 能升级、融合创新为导向,以 5G、工业互联 网、云 计 算、人 工 智 能 等 应 用 需 求 为 牵 引,汇 聚 多 元 数 据 资 源、运 用 绿色低碳技术、具备安全可靠能力、提供高效算力服务、赋能千 行 百业应用的新型基础设施,与
25、网络、云计算融合发展的新型基础 设 施。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新型数据中心的新特性主要体现在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的发展特征。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三年行动计划,未来数据中心发展将重点围绕布局、网络、算力、产业链、绿色和安全六大重点着力推进。10 在布局方面,根据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气候环境等 要 素,未来将形成 国家枢纽节点、省内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老 旧 数据中心以及海外数据中心 的梯次布局。具体而言,一是加快建 设 国家枢纽节点。推动京津冀等 8 个国家枢纽节点加快新型数据中 心 集群建设进度,满足全 国不同类型算力需求。二是按需建设各省 新 型数据中心。提高存量 数据中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数字 连接 白皮书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宇***】。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宇***】,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