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餐饮管理的影响.doc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餐饮管理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餐饮管理的影响.doc(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餐饮管理的影响 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2012级旅游管理2班 岳龙 20121386 【摘要】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亦越发频繁。而“吃”作为一种可以拉近彼此距离的交流手段,理应加以重视.“吃的文化”即饮食文化,也是文化交流中不也或缺的重要部分.本文将就中西饮食文化从饮食观念、宴会礼仪及饮食内容三大方面加以比较,展示中西餐饮文化差异,以便更加顺利的进行中西间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中西方 饮食文化 差异 餐饮管理 不同的民族及国家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而饮食文化又是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不同民族及国家饮食文化间的差异有利于促进他们间的文化交流,利于跨文化的交际。而中国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在对于饮食的观念,宴会礼仪及饮食内容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较和了解这些差异,将会为中西方将来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依据。 1饮食观念上的差异 1.1“泛食主义"对“食用主义” 在中国,“吃”不仅仅是“吃”,它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一事在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而“民以食为天”的这种思想,也被很多学者称为“泛食主义"。饮食,在国人心中不止是一种对“胃”与“味”的满足,它亦溶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与精神世界挂钩。例如,以前人们一见面的寒暄语就是“吃了吗?”,可见古来人们都把“吃”或为“吃而准备当作很重要的事."小孩出生的时候要办满月酒,成人结婚时要办婚宴,高寿安康时要办寿宴,长辞人世时要办丧礼,诸如此类,中国人的一生都与饮食紧密关。“吃”可以被看做一种传递心理沟通交流和表达礼节的方式。“泛食主义”在汉语i也有充分的体现。易中天先生曾在《闲话中国人》中写道:“如前述把人称为‘口’,吧职业称为‘饭碗’等。又比如思索叫做‘拒绝’,体验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 "1 可见“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心中及生活中,饮食的重要性。 而在西方人眼中,“吃"仅仅是一种生存手段和交际方式。他们更多看中的食物可以提供的营养及那能量.从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定律和《美国礼仪事典》都可以看出。需求定律中,认定需求被分为五个层次,其中饮食属于最低的一层.而《美国礼仪事典》曾将各类宴会的目的总结为以下几点:向提供服务者表示感谢;对刚刚达成的一笔交易表示庆祝;为了赢得客户的信任;请人帮忙……”2 可见比起中国的“吃",西方的吃只是停留在生存交际方面,没有赋予更多样而深远的含义。 1。2“集体主义”对“个人主义” 中国人受儒道两教长期的影响,追求“仁"“爱”,想要创造的是个和谐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群体的主导价值观,必须是“集体主义”。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到“亲谊、乡谊、世谊、年谊"之交等,无不打上中国群体文化的烙印。3 而在宴饮同时,中国人也喜欢围坐在一个大圆桌旁,觥筹交错,把酒言欢,敬酒聊天,欢声不绝于耳,而且共同享受桌上的菜肴.一片其乐融融之景象. 而西方人更注重的是个性的发展,他们强调individualism。他们的主导价值观,相对中国的而言,是“个体主义”。他们吃饭的时候,多数是每人各有一小份食物,不是像中国人一样从桌上的大盘里夹菜喝汤,而且一般是和坐在隔壁的人说话,声音较小,不似中国式的满桌交谈。结伴出去吃饭是也是AA制. 1。3“讲排场”对"随意简单" “持家要俭,待客要丰”是中国的传统观念,加之中国人好面子,就会觉得请客关乎面子问题,讲究排场是必要的.一般正式的宴请时要上七八道大菜,不包括之前的零嘴及收尾时的甜点汤饮在内.菜色越多,品质越好,就越是显示出主人的好客及身份。当然这种情况下,很多食物是吃不完的。其中比较极而有名的例子就是集合满族和汉族饮食特色的巨型筵席—满汉全席.原为康熙皇帝大寿所举办的筵席包括咸甜苦辣各色菜式,各类山珍海味共一百零八道,可谓加入珍馐,极为奢华,尽显皇家气派。 而西方人没有这样的面子观念。他们盛大的西餐宴席通常不过是六道菜,而且其中只有两道菜算上是菜,其余不过是陪衬.平时宴请,饭菜更为简单。在美国,有时候朋友聚餐会采取大家作贡献的手法,称之为“Potluck”,即每人都带一样菜,让大家共享。4 即使是在举行party时,也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的食物,不提供主食。可见西方人注重的不是食物的丰盛,他们是要借助party或宴请来调节气氛,让客人享受更美好的时候,利于之后的交流。 2宴会礼仪上的差异 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中西方的宴会礼仪也存在着很多差异.以下将主要就餐具、出席时间及作为安排的差异进行解释.希望借此了解中西差异后,更有利于中西方在宴会上的沟通交流,不要做出让对方觉得突兀的事情。 2。1餐具的差异:“筷子”对“刀叉” 餐具上最显而易见的差异就是中国人用筷子而西方人用刀叉。这是由于不同文化的影响。中国长期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喜欢和平与安定的生活,反对侵略。西方国家由于狩猎文化的影响,喜欢争强好胜和乐于冒险。故中国人在用餐时喜欢用圆桌,用筷子吃饭,体现一团和气;西方人一般都是用方桌,使用刀叉则给人一种杀气冲冲的野蛮之感。5 2.2出席时间的差异:“迟到”对“准时” 中国有“一寸光阴一寸金",西方有“time is money”,但是在赴宴的时候,其实中西方还是有差异的。中国人更倾向于“迟到”而西方人更倾向“准时”。 在中国,宴席之上,“迟到”之举非常常见。当然,对此,宴请人也一般会左后准备.早早安排瓜子花生之类的零嘴供来宾消磨时间。当然邀请方不会将客人们的迟到作为不礼貌的行为。而在西方国家,正式的宴会要求要准时,若是迟到最好不要超过十分钟。而且迟到之时,一般会说再过几分钟就到了.但是要是超过二三十分钟而不告知对方,就会被看作一种失约行为,对方可不必等待。对于很重视诚信的西方人,会照成很不好的印象。 2.3席位安排的差异 中西双方进餐的座次也反映着文化二代差异,而且大不相同。 2.3。1“南北”对“左右" 中国自古就有“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古代皇帝都是面南而坐,而臣子们偶的是北面称臣,所含有后来“面朝南"在中国人心中就变成了一种身份地位高的象征。所以在宴会上也是朝南的作为为上座,朝北为下坐。而西方人则是把地位的高低由“左右"来划分。虽然在古代西方社会,最尊贵的客人的座位是在主人的左边,这是应为人们习惯于用右手握匕首,刺杀坐在左手边的人.如果将最尊贵的客人安排在主人的左手卫生知识,不仅他刺杀不方便,主人还有制服他的优势地位.6 但是今天,已经不存在安全的这个问题,但由于心理保护的需求,多将主宾席放在主人的右侧,形成了以右为上以左为下的规矩. 2。3。2“男尊女卑"对“女士优先,男女平等" 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很久之前,女性在餐桌上根本没有一席之地,而是在厨房里忙碌,独自就餐。当然,今时不同往日,女性已经从封建礼教的束缚中解脱了出来.但但“尊老"与“女士优先"的原则发生矛盾是,中国人定会选择“尊老".但是在西方,“女士优先”是他们的传统观念,也是平时的行为准则。这是由于多数西方国家都信仰基督教,而在基督教中,圣母玛利亚备受推崇和尊敬。也与在十二三世纪盛行的骑士风度有关。而且在就餐时的男女插空坐的方式也显示出西方人的男女平等观。当然,他们不推崇“尊老”这一说法。由于西方许多国家畜牧业和商业较发达,需要体力劳动和勇于冒险等要求,所以人们害怕衰老,不愿谈及也就难以形成“尊老"一风. 3饮食内容上的差异:“求精美"对“讲营养重均衡”。 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可见中国人极重视食物的口味。中华料理内容丰富,有诸多菜系及流派,其中以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为代表。由此可见,国人对料理有“精”的追求。孔子也曾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也是人们对食材精品意识的体现。同时,还要色香味俱全,这是“美"的要求。国人在追求味蕾的满足的同时也重视对才的外观及颜色的搭配效果。 比起重精美的中国饮食,西方的饮食更讲究营养均衡.西方人对食物的味的要求没有很高,在他们看来,饮食是为了生存及健康。他们注重的是食物中维生素,蛋白质,卡路里等的含量.所以在西方国家的食品上都有明确表明歌成分及其比重,在菜单上也会标注菜肴的成分及重量。我们吃的自助餐中,就会表明牛排的分量。他们在下厨时常用有刻度的量杯,秤等厨房用具来对食材的量进行度量.西方人基本是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理解饮食,不会花太多的功夫在吃上面. 综上可见,中西方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还是颇多的.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饮食文化间也会有更多的交流与碰撞。了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并将之应用到对跨文化交际的实践当中,对中西方的文化的交流发展及发展将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易中天。闲话中国人[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第17—18页. 2 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研究与科研出版社,1999.第171页. 3 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隐蔽文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第74页. 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第165页. 5 单是坤,王敏。民族文化心理与中西饮食文化之对比[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6 Edward T Hall。 The Silent Language[M].New York:Anchor Books,1990。第86页-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 饮食文化 差异 餐饮 管理 影响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