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教案.doc
《四年级数学(上)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教案.doc(14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复习与提高(一)加法与减法 第1课时 9.1 教学内容:第2页第3页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大家经过了一个开心的暑假都升入四年级了,成为了学校的大哥哥和大姐姐。小胖他们也都顺利地升入了四年级。让我们到小胖所在的四(
2、1)班去看看吧!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1)出示:(第2页) 四(1)班有男生21人,女生17人,一共有( )名学生。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男生21人女生17人一共?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211738(人) 或 172138(人)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尝试用线段图表示:男生?人女
3、生17人一共38人男生21人女生?人一共38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382117(人) 或 381721(人)(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21 17 38 38 21
4、1717 21 38 38 17 21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出示:12050170 1201705050170120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试一试:利用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并写出计算过程。125( )1125 *( )2872(注意部分学生会做加法得到100) ( )25645 150( )1000 (或150A1000)(在练习中指导书写格式,等号要对齐)问:在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350800450问:通过观察这组
5、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2)试一试: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并写出计算过程( )64100 87( ) 18124( ) 99 *( )94 94(注意部分学生会做减法得到0)问:在计算时,你的依据是什么?四、综合练习:1、判断(1)100( )159 ,( )里应填59。( ) (2)18( )18 ( )1818 ( )36( ) (3)( )72100 ( )10072 ( )18( )小结:求( )填几,我们要熟记加、减法关系式,这样才能做得又对又快。2、笔练(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并写出计算过
6、程)42( )18 *( )2771( )2957 62( )12463( )33 *( )2424(*题的易错,可指导学生如何验算)小结:求( )填几,我们还可以通过验算来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五、总结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六、课后作业:(1)课本书P3/试一试 (2)列式计算 568加上什么数等于851? 什么数减去134的差是731?教后反思: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转换”是这课重点和难点,我在教学时,对不同书写格式进行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7、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乘法与除法 第2课时 9.2 教学内容:第4页第5页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乘法与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习利用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乘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在探究乘除法关系及求解乘除法算式中未知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良好计算习惯。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探究乘法意义:1、游戏:比一比谁最快任务条:看图写算式(1) (2) ?颗五角星 ?个小方格生汇报,师板书师:
8、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特别快,我很想知道你怎么会那么快呀?你是怎么会想到用乘法来计算的?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请你举例验证自己的观点。(生小组活动)2、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法算式:222222214 乘法算式:加法算式:33333318 乘法算式:加法算式:77777777763 乘法算式:加法算式:11111117 乘法算式:3、引导提问:(1)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哪个算式比较简便?(2)想一想,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简便运算)(3) 乘法是一种求什么的简便运算?4、乘法的意义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5、复习乘
9、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二、再次探究,理解除法意义:师:刚才你们学得很棒!现在还有一个任务等着大家。1. 看图写算式1212?34?复习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2、讨论理解板书两个除法算式及任务一中的乘法算式 3412 12431234师:观察这三道算式,你认为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设计说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理解概括等一系列过程,学生能清晰地看到用除法解的问题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从而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3、学生讨论得出除法的意义4、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三、理解除法和乘
10、法之间的关系:1、观察讨论,思考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出示:3412 12342、归纳小结因数 因数 积 被除数 除数 商被除数是乘法算式里的积,除数和商分别是乘法算式里的两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师:你觉得学习了乘除法的关系后会有什么作用呢?可以解决一些什么题目?3、探究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 101111010110( )11110( )观察这组算式并填空讨论归纳得: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101011 10110( ) 10()()讨论归纳得: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四、综合练习1、跟进练习:填表因数930因数7125积3601000被除数124除数44商252、利用乘
11、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 )中的数(1)( )1111 (2)35( )105 (5)( )250(3)96( )12 (4)( )2448注:指导学生书写格式。3、学做小老师(下面的题目有错吗?把错误的改正)(1)1818 (2)120 (3)640 1818 012 064 1 0 0( ) ( ) ( )4、火眼金睛,更上一层楼;( )640 ( )( )640 ( )64( )64 ( )( )6464 ( )64( )1 ( )A1 B.0 C.64这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五、课后作业:练习部分P6、7教后反思: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是整数笔算乘、除法的最后阶段。这
12、节课把乘法和除法的知识集中复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重点是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我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使学生会利用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复习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习乘、除法口算,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和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正确、快速(三)复习用两位数乘、除 第3课时 9.3 教学内容:第6页第7页知识与技能:1.复习两位数的乘除法;2.复习乘除法计算的实际应用。过程与方法: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
13、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1.渗透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好习惯。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节水的资料。一、新课导入竖式计算:(课本P6)2545师:说一说,在做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生:数位要对齐。生:横式上不要漏写答案。生:计算后可以验算一下。填空:(课本P6) 3 2 1 2 61 8 92 0 1 6师:中填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32126,126263;62189,189633。递等式计算:(课本P7)45024(3728)师: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小结:在计算的时候,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圆括号的,先算圆括号里的,再算圆括号外的。二、新课探究(一)探究一师:小胖
14、的想法和我们是一样的,他决定从身边的小事的做起,节约用水。出示:我家如果每天节约水30千克。二、新课探究(一)探究一师:小胖的想法和我们是一样的,他决定从身边的小事的做起,节约用水。出示:我家如果每天节约水30千克。师:你能根据这个条件提出一些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反馈:一周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一个月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计算)一年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计算)师:你们能帮他算一算吗?学生练习、汇报师: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师: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出示:当因数末尾有零的时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得到的积的末尾
15、添上几个零。设计说明:主要复习两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二)探究二师:实际上节约水资源也可以节约水费的开支,关于水费的问题小兔帮小胖算了这样一笔帐: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缴了1224元的水费,它想请大家帮它算算小胖家平均每个月缴多少元的水费?学生练习、汇报,由学生自己讲解(问: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 一年的水费12个月=平均每月要缴的元数 122412=102(元)问: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时候,你又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呢?出示: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够除就用“0”来占位。设计说明:主要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探究三出示:小胖家今
16、年准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问:这里哪些词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来?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呢?是照“怎样”的计算呢?师:请大家自己试着做一做,有困难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学生尝试、汇报交流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1024)12 1224412 10212412=9812 =122448 =122448=1176(元) =1176(元) =1176(元)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这三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这样的两、三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设计说明:主要复习两、三步计算的计算顺序三、课内练习练习一:计算下列各题50414=
17、428414= 3264032= 师: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练习二:括号中应填几? ( )32=256 1430( )=13 ( )109=109 128( )=2987师:括号里的数该如何求?练习三:实际运用 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馆练习游泳。(从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 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样的速度游了13次,需要多少秒?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游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他们俩谁游得快呢?如果他们同时出发,都游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四、本课小结教后反思: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计算,其
18、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在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乘法计算的基本技能。仅仅是运算的数据由万以内扩充到亿以内。所以再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难点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写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在教学过程( )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的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关系。 3、以探索运算中的数值规律的联系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口算、计算、交流等活动,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学生在探索活动过程中
19、兴趣很高,交流得也很积极,由于前面的练习的渗透,学生较容易地说出积的变化规律。另外,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学生对于基础的练习能够运用自如,但是灵活度较高的练习却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在选择练习时应该关注练习的广度和新鲜度,让学生见多识广、灵活运用。(四)分 数 第4课时 9.4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2.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3.初步体会分数所含有的“比”的含义。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交流中感悟知识。2.在比较、实践反思中学会归纳知识。情感与态度:在学生主动学习中激发学生参与实践交流的学习热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数学 教案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