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
《版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历史知识点总结.doc(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16版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 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国家朝代发展线索: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并立)→两晋(西晋→东晋) →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中华大地远古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 我国已知最早 的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 主要特征:⑴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接近, 劳动 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⑵ 制造和使用 石制 工具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⑶使用 天然火 ; ⑷过 群居 生活。 ◆ 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 答:火的使用,可以用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还可以用来驱逐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进化。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会人工取火,会打磨和钻孔技术。 二、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地理位置 时代 房屋结构 农业、畜牧业 使用工具 社会生活方式 半坡聚落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 新石器 半地穴式 粟 白菜、芥菜 狗、猪 磨制工具 彩陶 农业生产 与 定居生活 河姆渡聚落 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新石器 干栏式 水稻 狗、猪 磨制、捆绑工具 黑陶 农业生产 与 定居生活、掘井 ◆ 附:半坡、河姆渡过着定居生活,是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决定的。他们都是农耕文化的代表。 ▲ 图片掌握:“半地穴式房屋图”,“干栏式房屋图”。 半地穴式特点:防风保暖 干栏式特点:通风防潮 形成原因:地理位置不同,环境不同。 三、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炎帝与黄帝——形成 华夏族 是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 贡献: 炎帝 :改造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陶器,开辟市集。 炎帝 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发明文字、历法、音乐;其妻子嫘祖 还发明 养蚕抽丝技术,号称轩辕氏。 2、战争:炎帝与黄帝──蚩尤 尧舜禹“禅让”:原始社会时期通过 推举 产生 部落联盟首领 的办法。 大禹治水——方法: 筑堤堵水,疏通河道 学习精神:从其治水方法学习其创新精神,从其三过家门而不入,学习其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在对待自然环境方面,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古史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古史传说是一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但有一定的历史事实;而史实是客观的、真实的历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四、夏商西周的更替 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070年、 大禹 、阳城)——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我国从此进入文明时代; 禹传子( 启 ),“ 家 天下”──世袭制代替了 禅让制 。 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把商朝都城迁到殷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灭亡者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亳 纣王 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 周幽王 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最后一个国王残暴,荒淫无道。 五、早期国家与社会 1.原则: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等级,分为贵族、平民和奴隶。 2.管理人民的方法? 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3.分封制 目的:加强对周边的统治 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亲戚、功臣等,称为“授民授疆土”,即分封诸侯, 并规定:1、权利:诸侯管理受封当地的事务; 2、义务: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并保持与其它诸侯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作用:拱卫王室的作用。 ◆ 分封制直接导致了“诸侯”混战、“列国”等历史现象的产生。 六、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1.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齐桓公为什么最先称霸中原? ①齐国盛产食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②管仲改革.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成强大的常备军. ③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发展齐国势力. ④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确立霸主地位 3.退避三舍---晋、楚的城濮之战 结果:战役后晋成为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 1. 战国七雄形势图 2. 晋分成韩、赵、魏三国 3. 什么是合纵?什么是连横? 合纵:刘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 连横: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七、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1.西周时期,人们在贵族的田地里耕作称为“千耦其耘” 2. 铁器(春秋时期)、牛耕(战国时期)的使用──促进生产力发展,导致了个体农耕,新兴地主出现,。 3.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4.商鞅受到秦孝公的重用于公元前356年开始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富国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统一度量衡。 ⑵强兵措施:奖励军功。 ⑶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⑷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措施:承认土地私有。 作用:通过 商鞅变法 ,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但是他最后却被处以极刑,这告诉我: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来换取社会的进步。在今天的改革中,我们也会遇到同样的阻力,但是我们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坚持下来,直到成功。 ◆1、商鞅变法的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或封建性质的改革); ◆2、哪一改革措施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奖励军功。)为什么? (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 ◆3、哪一改革措施最能使秦国长期富强?(承认土地私有。) ◆4、哪一改革措施最能体现变法的性质?(承认土地私有。) ◆5、哪一改革措施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推行县制。) 我国的“县制”作为行政建制最早开始于什么时候?(战国时期。) ◆为了更好地推行商鞅变法,人们流传着商鞅将派一名能干的县令到你所在的地区。这种说法可能吗?为什么?(不可能。理由:商鞅变法时推行县制,设县令进行管理,县令是由国君任命的,商鞅无权任命。) ◆6、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成功? (1)商鞅变法上有国君支持,下有百姓的欢迎; (2)商鞅本人的创新献身精神; (3)改革的措施符合时代的要求,顺应了历史潮流。 ◆7、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成功了。理由:成功了。变法前,秦国还比较落后。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国力大增,为秦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211年,秦兼并六国,完成了国家统一。 ◆8、商鞅变法为什么影响最大? (答题说明:理由同“7问”一样 ◆9、商鞅遭“车裂而死”,有人据此说变法失败了,你的看法呢?为什么? (答题说明:仍然是“7”问的变式。 ◆10、你从商鞅变法得到了什么启示?(商鞅变法说明了什么?) 商鞅变法的成功表明,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是强国之路。成功的改革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我 们要有勇于改革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者要有不怕挫折和牺牲的精神。 ◆ 11、你如何看待商鞅之死? ◆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社会进步,最终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虽死尤生。我们要有勇于改革的 意识和创新精神,改革是强国之路,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者要有不怕挫折和牺牲的精神。 八、早期中华文化 1、甲骨文──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地点——河南安阳(殷墟); 2、甲骨文的意义: ⑴记录了商王的活动与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⑵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3、金文——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称铭文; 4、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古代最大青铜器——司母戊鼎(河南安阳出土) 意义:⑴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⑵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与协同精神。 ⑶折射出商朝的强盛国力 5、四羊方尊——湖南宁乡出土 6、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示意图) 目的:为了排涝防旱。 概况:都江堰 是 战国 时期 秦国 蜀郡太守 李冰父子 在岷江流域修建的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防洪。 结果:都江堰的建成,使 成都平原 变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作用、意义(为什么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防洪、灌溉并举,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于2000年与青城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工程的修建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 (3)具有科学性,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 (4)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 ◆都江堰水利工程给我们有何启示? (要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要有创新精神等。)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 效益最好:(1)防洪、灌溉并举;(2)重在疏导,设计科学,效用持久;(3)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 历时最久:(1)设计科学;(2)历代多次修缮和改进;(3)至今仍发挥作用。) ◆李冰值得我们纪念的是什么?(答题说明:问题变式,只是要紧扣问题“纪念什么”回答。) 他巧妙的设计最值得我们纪念。防洪、灌溉并举,消除了水患,灌溉了农田,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他“绿色环保”的治水特点最值得我们纪念。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 九、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1.老子,春秋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著作《道德经》 2.孔子, 春秋末年 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和贡献:1、思想方面:主要是“仁”和“礼”两个部分,提倡“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2、 教育方面:①开始创办私学, ②主张“有教无类”; ③采取“因材施教”, ④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当仁不让于师”; ⑤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3、他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4、44页孔子像 百家争鸣出现原因: 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引起社会的大变革; ②、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社会政治秩序,加速了奴隶制度的崩溃; ③、一批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④、私人办学盛行,为各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 5、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思想: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庄子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韩非 法治、中央集权 6、百家争鸣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 想一想:哪一家思想学说最适合当时时代的发展需要?为什么? 答:法家。因为它的严厉刑法,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建立封建统治和强大的中央政权。 ◆“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用各派观点分析及解决办法。 (1)产生原因 儒家:品德问题。 法家:违纪行为。 道家:无意识的。 (2)解决办法 儒家: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等他自我觉悟。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秦始皇开创统一大业 (一)秦兼并六国 1、历史条件(为什么能兼并六国?): ⑴政治: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⑵ 经济:商鞅变法 比较彻底,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兼并六国奠定物质基础; ⑶ 军事:长平之战 (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纸上谈兵”来源于此)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⑷ 秦王嬴政 雄才大略和正确决策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 ,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3、历史意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 ,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符合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将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对历史起了促进作用。 4、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 秦始皇是嬴政,都城洛阳。 (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 ②、经济文化:车同轨,书同文 ③、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④、民族关系:筑长城,御匈奴 提示:尧舜禹——禅让制,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 1、政治方面:“废分封,立郡县”: ⑴采用“ 皇帝 ”称号,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 ⑵中央设丞相 (协管全国政事)、 太尉 (掌管军事)、御史大夫 (负责监察百官); ⑶地方废除 分封制 ,建立直接由中央管辖的 郡、县 二级地方行政机构 (★影响: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这种“中央集权制度 ”被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 ◆秦始皇派遣你回到自己的家乡出任县令。这种事可能发生吗?为什么? 可能。因为秦统一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县的长官称县令,并由朝廷直接任免。 3、 经济方面:⑴“车同轨”,车辆两轮之间一律为“六尺”; ★影响:有利于政令的畅通和经济的交流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 ⑵统一货币,以秦国货币 圆形方孔钱 为标准样式; ★影响: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后世各朝代铜钱的基本形制。 ⑶统一度量衡。 ★影响: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基本的计量单位名称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 4、 文化方面:“书同文”,秦始皇规定以 小篆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流传新字体 隶书。 ★影响:有利于政令的统一和文化的交流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 4、思想方面:为了加强思想统治, 焚书坑儒 。 5、民族关系方面:⑴防匈奴、筑长城修缮了西起 临洮 ,东到 辽东 ,全长一万余里,号称“万里长城”; ⑵征越族凿 灵渠 。 ◆你对秦始皇采取的措施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项?为什么? (提示:任何一项都可以,“为什么”就用这一项的影响来回答。) ◆ 如何评价秦始皇(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的看法呢?) 答:方法:作为(史实)+结论+总结。综其一生,秦始皇完成了国家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开创了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其统过于残暴。因此,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而又功过分明的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 ◆秦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1)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顺应了历史 发展的潮流,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课文第14课 (2)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合”和“分”这两种社会状态对人类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合”就用“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答案中的结论来回答, 如:“合”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分”阻碍了历史潮流的发展,阻碍经济的发展,给人民带来灾难;战争客观上促进人口迁徙;等。 ◆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结合所学秦兼并六国和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说明其现实意义。 (3)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在安定的环境中从事生产,又推行了许多消 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开创了新的统一格局。这些措施沿袭了两千多年,为 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我国的《反分裂国家法》从法律上有效地维护我们多民 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该题重在以史为鉴,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从统一国家的意义分析, 最后要紧扣题目要求“《反分裂国家法》”,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十一、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一,陈胜吴广起义 1、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 2、经过:公元 前209年 ,在大泽乡遇雨误期续而“揭竿而起”,建立张楚政权,结束失败。 3、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地打击了秦的残暴统治。 4、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5、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6、文景之治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巨鹿之战──项羽与秦军主力之战(★成语典故“破釡沉舟”的来源) ◆ 楚汉战争──刘邦与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四面楚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十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格局 (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削弱封国势力 3、强化集权举措 1、思想文化方面:采纳儒家代表人物 董仲舒 的建议,推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策,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影响: 儒家学说 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对封建社会思想文化产生什么影响? (1) 当时思想上的大一统适应了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巩固。 (2)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禁锢了人们的头脑,这实际上是文化专制主义的一种表现。 ◆李斯、董仲舒的建议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焚书坑儒”加强了秦朝思想上的统治,巩固了中央集权,但也使中国的古代文化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从此,儒家学说被确定为专制制度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有人认为“李斯和董仲舒所奏的内容是相反的,所以其目的也是相反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不同意。两人对儒学思想的态度虽然是相反的,但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 政治方面: ⑴削弱封国势力:采纳 主父偃 的建议,颁布“ 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作用: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无力和中央抗衡,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自然对皇帝感恩戴德,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⑵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 司隶校尉 ,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 刺史 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4、总结性论述: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 如何评价汉武帝?答:方法:作为(史实) +结论+总结 ◆“秦皇汉武”,你更赞赏哪一位? (提示:任何一位都可以。理由就用“评价秦始皇”或“评价汉武帝”的答案回答) ◆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哪些主要标准和方法? 答案提示:①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②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③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④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分别评价。 ⑤具体事件具体分析。⑥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 ▲ 图片掌握:“董仲舒”; 十三、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1、 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直接影响到河套与西域地区的安定与发展。 2、 汉武帝时,国立昌盛,用卫青、霍去病发动三次战役。 3、 第一次:目的:为了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 时间:公元前138年; 结果: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使汉朝对西域诸国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4、第二次:目的:联系西域各国,加强汉朝同西域的联系; 时间:公元前119年(汉已经击败匈奴); 结果—意义: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从此,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5、张骞通西域奠定了我国对西域(今新疆地区)管辖和开发的基础,公元 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6、丝绸之路示意图 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丝绸之路的意义?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双方的交流:⑴西传:丝绸、凿井、冶铁技术、造纸术等。 ⑵东来:西方的毛皮、汗血马、佛教、魔术、音乐、雕塑、石榴、葡萄、核桃、胡萝卜等 ◆张骞的感人事迹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何启示? 体现了张骞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精神。这些精神对我们今天来说仍是十分需要的。 ◆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中国西安举行,呼吁将“丝绸之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谈谈“丝绸之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提示:丝绸之路对中西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古代丝绸之路的遗址现在已经逐渐被开辟为旅游线路,为了感受张骞的伟大精神,从中选取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游览地点,并说明你选择这一地点的理由。(开放性问题,任选一地点都可以,关键在于说理由,如: (1) 玉门关。理由:玉门关是丝绸之路上北道的关隘,四处都是戈壁滩,环境比较恶劣,古代诗人就曾说“春风不度玉门关”。 (2) 大宛、康居等,理由:西域大部分小国当时受匈奴控制,而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一起夹击匈奴, 因而张骞此行有被匈奴杀害的危险。 (3) 葱岭。理由:当时通往西域的道路还未开通,张骞出使西域承受了大自然恶劣环境对他的挑战,只有坚强的毅力,才能完成历史使命。 十四、东汉的建立与衰亡 1、西汉灭亡原因:政治腐败,赋役沉重,社会矛盾尖锐。 2、经过: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权改国号新,绿林、赤眉农民起义于公元23年杀死王莽,推翻新政权。 3、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称东汉,刘秀是汉光武帝 4、刘秀称帝后,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的促进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5、黄巾起义原因: ①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互相倾扎残杀 ②政治极端腐败 ③豪强地主肆意兼并土地,鱼肉百姓 6、结果:黄巾起义失败 7、意义:猛烈冲击了豪强地主庄园,缓解了土地兼并的趋势。 十五、先进的科学技术 1、最早的纸:目前世界已知最早的纸是西汉前期发明的纸。 2、蔡伦 改进 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我们把改进后的纸称为“蔡侯纸”。 3、改进造纸术的优点? 蔡伦改进造纸术,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使纸的使用在我国普及。 4、影响:中国的造纸术外传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 图片掌握 “蔡伦”、“造纸术外传时间表” 5、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被誉为“神医”。 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是东汉医学家,著有 《伤寒杂病论》 ,在书中全面阐述中医 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世称为“医圣”。 6、《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十六、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 1、《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 (体例)作者: 西汉 史学家 司马迁 ; 意义:完备的体例、翔实的史料、简洁的叙事、生动的文笔使它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历史 ▲ 图片掌握:七上P80“司马迁”、“《史记》书影”、 司马迁语;“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价《史记》) 2、佛教的传入: 佛教起源:古代印度。 传入时间:西汉末年。 传入路线:丝绸之路。 东汉汉明帝修河南洛阳白马寺(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 教义: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只有忍耐眼前一切痛苦,努力修行,才能得到来世的幸福。 影响:佛教的传入为中国文化注入背后的因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道教兴起:兴起时间:东汉后期。 思想来源: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相结合。 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东汉以后,中国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 图片掌握:七上P81白马寺”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的代表,也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十七、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 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⑴政治上:“挟天子[汉献帝]以令诸侯”,取得有利的政治地位; ⑵招贤纳士,唯才是举; ⑶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问题。 2、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的战役,为曹操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奠定基础。 3、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最后形成奠定基础。 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20年,曹操病死(★注意:曹操是 东汉末年 人),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 汉 ,定都成都,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 图片掌握:七上P88三国鼎立示意图 5、263年,魏国灭蜀。266年,司马炎建立晋,都城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是晋武帝。 6、南朝:589年后,江南地区宋,齐,梁,陈相继更迭 北朝:439年,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后分成东魏和西魏,后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 十八、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人口南迁(始于 东汉末年 ) 1、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为了躲避战乱 2、分布: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到达岭南一带。 (二)淝水之战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或魏晋南北朝时期) 主要的原因: 1、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不但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2、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3、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4、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有利于生产的政策,在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5、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 十九、北方的民族汇聚 1、内迁的少数民族(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2、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1、根本原因:在北方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 2、直接原因(改革的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1、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洛阳 ; 2、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同汉人通婚。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条,并说明理由。 (开放性问题,任何一条都可以,理由要用改革的历史意义来回答。 ◆ 改革给我们的启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而要发展则必须改革,只有适时的进改革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中应该勇于创新、善于学习别人先进的文化。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顺应了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 ◆北魏孝文帝身上有何精神?坚定不移的改革创新精神。 ◆问题的变式:对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人认为是不可取的,它放弃了本民族的特色,你如何看待这问题? 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提示:评价历史事件应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当时的中原汉族经济发展、文化先进,孝文帝能冲破守旧势力的反对,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力地推动了鲜卑族及北方社会的进步,应予肯定。 二十、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 1、祖冲之圆周率 南朝时期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的人,比欧洲早约1000年。 2、贾思勰《齐民要术》 北朝(北魏和东魏)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五、(识记)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成就。 1、“书圣”王羲之 东晋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兰亭序》 2、顾恺之 东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人物画 点睛传神 3、石窟艺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佛教传播而发展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指注意方法和重点提问;“-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北师大 历史 知识点 总结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