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为孩子提供成长的动力》教学设计.doc
《《亲子沟通-为孩子提供成长的动力》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子沟通-为孩子提供成长的动力》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家长必读》第三版小学高年级分册优秀教案评比 亲子沟通,为孩子提供成长的动力 小学高年级分册第七课教案 教学内容: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家长必读》小学高年级分册第七课《亲子沟通,为孩子提供成长的动力》 教学对象: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家长 教学背景: 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就必须及时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和困惑,共同与孩子分享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让孩子能敞开心扉,把父母当成最知心的朋友。这种与孩子之间的双向沟通,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为它能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洒满阳光。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父母明确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及其在孩子成长中的意义。 2.了解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对待存在的问题。 3.掌握亲子沟通的步骤及亲子沟通时的策略和技巧。 教学重难点:掌握亲子沟通的步骤、策略和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卷分析法、经验介绍法、教学互动法等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1.做“亲子沟通情况的问卷调查”,了解亲子沟通普遍存在的问题。 2.剪辑《我爱我家》电视剧中家长与子女沟通的部分场景,体会亲子沟通的策略和技巧。 3.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约60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班级所有任课老师感谢各位家长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家长学校学习。今天主要围绕四个方面的内容和各位家长探讨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及其策略技巧,为孩子提供成长的动力。 课件出示: 一、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二、了解亲子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三、正确对待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四、积极主动地改善亲子之间的沟通。 下面我们来探讨第一个问题。 一、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下面来看一个案例。 1.出示案例:令潇潇,女,14岁。现在与父母亲情冷漠。拒绝与家长沟通。经常离家出走。原因就在于,父母经常剥夺她发言的权利,有什么事都不得申辩,只能由父母数落和指责。同时,面对她的不足与错误,父母非打即骂,不注意引导。开始,潇潇有什么事还和父母谈谈。但得到父母多次的打击后,慢慢地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基本上不再主动找父母说话,有时父母找她谈心她也不理。时常不回家,一回家就躲进自己的房间里。久而久之,亲情链条出现断痕,造成亲情冷漠。 2.谈话交流:上述案例中家长不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不管孩子能不能接受,只按自己的方式去沟通,这会让孩子反感逃避、,甚至拒绝与家长交流,教育就无法进行。因此,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懂得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本来是血脉相连不可分离的亲情,彼此之间经常沟通交流,父母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孩子也可充分感受到父母的舔犊之情,这原本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可如今为什么却变得如此奢侈,导致冷潇潇拒绝与父母沟通,造成亲情冷漠?究竟是谁之过,父母还是孩子? 二、了解亲子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各位家长朋友们,上述案例中再一次把“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呈现在人们面前。那么,亲子沟通在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具体又有哪些作用呢? 1.互动交流:家长议一议、谈一谈亲子沟通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2.简要小结:在家长谈论的基础上,教者简要总结亲子沟通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明确亲子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密切亲子关系、形成良好家庭氛围的桥梁。下面从六个方面来探讨一下。 课件出示: ⑴亲子沟通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⑵亲子沟通能明显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⑶亲子沟通能为家庭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教育 ⑷亲子沟通是顺利解决家庭教育中过程性问题的前提条件 ⑸亲子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 ⑹亲子沟通能有效巩固学校教育的成果 三、正确对待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各位家长朋友们,我们现在知道亲子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那么在日常与孩子沟通中,是否交谈很顺利呢?请各位家长相互交流一下与孩子沟通中遇到的问题。 2.问卷调查,发掘沟通问题。调查研究中,发现父母与孩子交流沟通中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刚才,大家列举了很多的沟通问题。课前,我们也进行了“子女与家长沟通情况的问卷调查”,从中我们发现父母与子女在沟通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课件出示: ⑴.沟通中家长独断专行。如,喜欢用强硬的措辞,“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没有给孩子商量回旋的余地。 ⑵. 沟通中家长言行不一。如,家长经常讲玩手机多么不好,危害性有多大,而自己却经常“泡”在电脑或手机旁聊天、玩游戏。 ⑶. 沟通中缺乏对孩子的信任。如,当家长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缺点,往往采取较消极的方式对待,一味批评、指责、埋怨,即使孩子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家长总认为孩子做的不对,觉得也改变不了。 ⑷. 沟通中批评多表扬少。如,当孩子犯错,还没等他说明具体情况,父母就不分青红皂白,一概用严厉的惩罚处之。而当孩子有了点滴进步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动于衷。 ⑸. 沟通中家长选择的时机不当。一方面,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父母在子女面前始终以家长自居,任意干涉子女;另一方面,面对当今社会的竞争和挑战,父母因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加,易对子女发火,失去理智。所以父母不能很好地与子女沟通,更不可能准确把握与子女沟通的时机。 小结:亲爱的家长们,上述列举的问题是我们在亲子沟通中最常见最容易犯的错误,我们只有正确对待,及时避免,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四、积极主动地改善亲子之间的沟通 (一)讨论交流:各位家长朋友们,你们平时在家是怎么跟孩子沟通的呢? 请与坐在你旁边的家长朋友分享亲子沟通经验。 课件出示:全体家长交流:从沟通的内容、频率、主动性和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交流。 过渡:刚刚各位家长讨论的很热烈,既提出了许多好的方法,也讨论了许多沟通中的困惑。接下来,我们通过家庭教育视频来进一步体会亲子沟通技巧。 (二)视频探讨: 1.观看视频:《我爱我家》电视剧中家长与子女沟通的场景。 2.讨论交流:请各位家长,议一议刚才视频中呈现了哪些亲子沟通的技巧。 过渡:很多家长在交流中谈到要尊重孩子,要控制情绪,要多表扬少批评,要多陪陪孩子,那么我们在亲子沟通中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3.总结沟通方法和技巧: 课件出示: 1.把握正确的沟通态度。 (1)与孩子沟通时学会尊重孩子的人格 (2)理性控制情绪,把握沟通时机 (3)与孩子沟通时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2.丰富沟通的方式。 (1)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形成密切的亲子关系 (2)父母与孩子要相互了解,相互融入对方的生活 (3)与孩子的沟通中,父母要多表扬、多倾听 (4)与孩子的沟通中,父母要更新观念、丰富内容 (5)亲子共同活动,增加沟通时间 3.提升亲子沟通的质量。 (1)改变说话的方式 (2)培养孩子喜欢跟父母聊天的意愿。 (3)培养孩子的好人缘 (4)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开朗的人 (5)与孩子的沟通中,父母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与孩子的沟通中,父母要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 过渡:我们学会了这些沟通方法和技巧之后,可以按照以下四个步骤灵活运用就能促进亲子间产生良好的对话与沟通。 课件出示: 1.仔细聆听孩子所说的话。(倾听)(课件出示) 2.与孩子产生共鸣。(产生共鸣)(课件出示) 3.引导孩子思考。(一起思考)(课件出示) 4.鼓励孩子。(给予鼓励)(课件出示:三块地盘的关系图) 根据教材简单地阐述。 小结:各位家长朋友们,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既需要物质的帮助,这是他们赖以成长的基础,但更需要精神的抚慰,这同样也是他们生命成长中琼浆玉露,而亲子交流则是对孩子进行精神抚慰必要的途径和手段。因此,要多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在交流中品尝孩子的喜悦,纾解孩子的悲伤,把孩子打造成具有阳光心态的人,避免悲剧的重演! 过度:各位家长朋友们,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需要掌握哪些策略呢? (三)亲子沟通时的家长策略 (课件出示)1.培养孩子打招呼的习惯 2.共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活动 3.先放下手边的工作 4.设法引导出孩子的意见 5.以第一人称来说真心话 6.不将负面流言当作与孩子聊天的题材 7.不与他人比较,而是与过去的自己比较 8.不过度追求完美 9.尽量正面思考,给予正确评价 10.不必以十全十美期许自己 小结:各位家长朋友,良好的亲子沟通能在我们与孩子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我们与孩子相互了解,相互尊重,使我们与孩子之间形成融洽、轻松、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双方沟通、理解、谅解的结果,也是亲子双方沟通能力的体现。亲子关系密切,孩子才有可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及良好的同伴关系,将来才会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为孩子提供成长的动力。 谢谢大家。 作者:陶晓靖 单位:东台市梁垛镇台南小学 职务:教师 手机:13813236802 电子信箱:360119627@.-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亲子沟通-为孩子提供成长的动力 亲子 沟通 孩子 提供 成长 动力 教学 设计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