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复习重点.doc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原理复习重点.doc(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美学学科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50多年的历史。 2.西方美学的发展划分为若干阶段, 比较常见的划分是: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17-18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美学(近代美学)、20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现当代美学)。 3.中国美学的三个黄金时代: (1)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如①最重要的美学范畴是“道”、“气”、“象”。②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原则,以实带虚,以虚带实。③论“美味、妙”。④“涤除玄鉴”说:把观照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 孔子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①提出了艺术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审美的境界要高于知识的境界。②“兴、观、群、怨”说,和谐是其核心。③“智者要水,仁者乐山”对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作为人的一种道德的象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了一大批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 ①“心斋”“坐忘”即“无己、无功、无名”,其核心是人们要从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是“至美至乐”的最高境界,是高度自由的境界。②创造自由的概念,“庖丁解牛”是一种超越实用功利的精神享受,就是审美的愉悦。 ①崇尚三玄:《老子》、《孔子》、《周易》。②不再强调艺术的政教实用功能,开始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突破了比德的狭窄柜框,开始欣赏自然山水的生机:强调审美心胸的作用。 (3)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王夫之建立了一个以诗歌的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诗”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情”与“景”的内在统一。金圣叹提出人物个性与共性的范畴。 4.中国美学的代表人物: 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现代: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 5.当代两次美学热潮: 第一次,50年代到60年代出现的一场美学大讨论。第二次,从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就在这时出现了第二次美学如潮。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在50年代到90年代的这一段时间,有两本美学和教育方面的著作在中国文化界有很大的影响,一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还有一本是《傅雷家书》。美学理论建设的真正进展,是在“美学热”消退之后,即从80年代末一直到21世纪初。 6.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 (1)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的需求。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2)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3)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他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发展、它受人类的文化环境影响和制约。因而审美活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7.美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的“美”与美学学科领域上的“美”的区分:日常生活中使用“美”的概念比较随便,例如炎热的夏天吃一根冰棍,你会说“多美啊!”。这些都不是美学学科领域的“美”的概念。广义的“美”的概念与狭义的“美”的概念的区分:狭义的“美”的概念是指我们将在审美范畴中讨论的“优美”,即一种单纯、完整、和谐的美,也就是古希腊式的美。而广义上的美,它包括一切审美对象,不仅包括优美,也包括崇高、悲剧、喜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态。 8.柏拉图观点: 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这个奇妙无比的“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是客观的。例如动物、大地或天空之类;它只是永恒的自存自在,以形式的整一永与它自身同一;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源泉,有了它那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但是那些美的事物时而生,时而灭,而它却毫不因之有所增,有所减。 9.中国美术界的代表人物: ①蔡仪:美是客观的。美是典型,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②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美在心不在物。就美与美感的关系说,是美感决定美;③李泽厚: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美不能脱离人类社会而存在;④朱光潜:主客观的统一。美既不全在物,也不全在心,而在于心物的关系上。 10.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命题,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释:第一,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第二,没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生成不同的意蕴。第三,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11.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唐代青原惟信禅师有一段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答:第一阶段,“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主客二分关系中“自我”对外物的单纯肯定。主客二分关系中的“自我”,不仅实体化了自己,而其实体化了客体,因而总是把世界上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看成彼此外在、相互对立的,所以山就是山,水就是水。 第二阶段,“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把实体性的“自我”进一步绝对化,只有“自我”是真实的,“自我”之外一切都不存在,所以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这是主客二分关系中“自我”对外物的单纯否定。 到了第三阶段,“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是超越了主客二分的关系,超越了“自我”。在这个境界中,人们才真正见到事物(世界)的本来面目,见到万物皆如其本然,这种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是非实体的“心”(“空”、“无”)上面刹那间显现的样子。这是刹那间的真实。这是“心物不二”。所以马祖道一说:“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固有。”“万物皆如其本然”,万物的本来面目就是在这个非实体性的“心”上显现、敞亮。反过来说,“心”的存在,就在于它显现了万物的本来面目。 12.美在意象: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 13.梵高《一双鞋》能解释什么: 这个感性的世界,在这双农鞋被扔在农舍中时并不存在,在农妇漫不经心的穿上它、脱下它时也并不存在,而只有梵高对它进行审美观照时,也就是当他进入梵高的审美活动(审美体验)时,它才对艺术家敞开。艺术家于是看到属于这双破旧的鞋的那个充满意蕴的世界。这不是一双作为物理存在的鞋或有使用价值的鞋,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这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就是审美意象,也就是美。 14.真善美的统一: 真是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被人认识和利用的时候,即是“为我之物”,真代表“有”。善是人们认识到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并遵循它,利用它,以符合人的意愿,便有了善的价值。人类社会体系中,主要是“真”和“善”的价值,经历了一个从真到求善的一个过程。美以真善为前提,美必须建立在真的前提上,美必须以善为前提,真善并非都是美的。美是以真善为基础的一种高层次,高境界的内容。真善美的统一只能在审美活动中实现。 15.美感不是认识,而是体验。用“现量(现在、现成、显现真实)”说明美感的性质(美感的三个层面): “现在”是当下的直接的感兴,是“心目之所及”。“现成”就是指通过直觉而生成一个充满意蕴的完整的世界。美感是“显现真实”—是真与美的统一。审美体验是与生命、与人生紧密相联的直接的体验,它是瞬间的直觉,在瞬间的直觉中创造一个意象世界,从而显现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 16.审美态度是什么及中国文化中的审美态度? ①为得到诗意和美感就必须超越主客观关系的模式,为进入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准备条件。这种条件,在西方美学史上,叫做审美态度。在中国美学史上,叫做审美心胸。瑞士审美学家布洛用“心理的距离”来解释这种审美态度。所谓“心理的距离”,就是指审美主体必须与实用功利拉开一定的距离。 ②中国美学中审美心胸的理论发源于老子,老子提出“涤除玄鉴”的命题,“涤除玄鉴”就是把关照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庄子进一步发挥了老子的思想。庄子提出“心斋”和“坐忘”的理论。理论最核心的思想是要人们从自己内心排除利害观念,保持一个空明的心境。“平常心”是禅宗的概念。所谓“平常心”,一是要破除“功利心”,二是要破除“分别心”。 17.什么是移情作用? 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移情作用的核心乃是意象的生成,移情作用之所以使人感受审美的愉悦,也是由于意象的生成。 18.美感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愉悦,它和生理快感是不同。 区分的根据主要是两点:第一,美感是超实用、超功利的,而生理快感则其与实用要求的满足。第二,美感的实质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美感必有一个审美意象,而生理快感完全受外来刺激所支配,它不可能出现情景交融、物我同一,不可能有审美意象。但是不要把生理快感和美感的这种区别加以绝对化, 要注意:第一,人的美感,主要依赖于视、听这两种感官。第二,除了视听这两种感官,其他感官获得的快感,有时也可以转化为美感或加强美感。 19.高峰体验是什么? 高峰体验一词是对人的最美好的时刻,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是对心醉神迷、销魂、狂喜以及极乐的体验的概括。 高峰体验的特征: 1,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有一种比任何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整合的自我感觉。2,高峰体验的认识是存在认识。3,存在认识和普通认识还有一个区别。存在认识如果不断重复,感知会越来越丰富。4,在高峰体验中,人们往往会失去时空的感觉。5,在高峰体验中,表达和交流常常富有诗意,带有一种神秘和狂喜的色彩,这种诗意的语言仿佛是表达这种存在状态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语言。6,高峰体验是一种终极体验,而不是手段体验。7,高峰体验的欢悦是一种“属于存在价值的欢悦”。8,处于高峰体验中或经历高峰体验后的人有一种源承神恩、三生有幸的特殊情怀。 20.美感的特征(综合描述): 1,无功利性。2,直觉性。3,创造性。4,超越性。5,愉悦性。 21.为什么审美具有社会性: 1,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2,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22.自然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天然景物必然会深刻的影响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而这种方式和精神气质又必然会影响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风貌。梁启超提出两个论点,①不同的天然景物,影响一个朝代的气象(审美风貌)。②不同的天然景物,也影响人们的审美情趣,产生雄浑悲壮与秀逸纤丽这样两种不同的意向和风格。 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①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以及集中体现时代精神最时髦的中心人物,必然会影响整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必然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艺术的各种形式中表现出来。②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风尚确实是在这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必然处处体现着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这就是美与美感的社会性。 23.审美趣味与审美格调 审美趣味是一个人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 审美格调或品味是一个人的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审美趣味与审美格调在审美价值的意义上有种种区别:高雅与低俗的区别,健康与病态、畸形的区别,纯正与恶劣的区别,广阔与偏狭的区别,等等。 审美风尚与审美趣味 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时代风貌则是一个社会在一个较长时期所显示的相对比较稳定的审美风貌。两者的区别:审美风尚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是多数人的审美追求,而时代风貌则是一个社会在一个较长时期中所显示的相对比较稳定的审美风貌,是那个时期的社会美和艺术美所显示的时代特色。 24,自然美的性质: 1,自然美是在与自然物的属性。2,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3,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4,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自然美也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自然美就是“呈于吾心”而见于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意象。 25,自然美的意蕴 是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是人与自然(自然风景)互相沟通、互相契合的产物,因而它必然受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的影响,必然受社会文化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太湖石之美的意蕴,北宋书法家米芾用“瘦”、“漏”、“透”、“皱”四个字评价太湖石。瘦,如留园冠云峰,孤迥特立,独立高标,有野鹤闲云之情,无萎弱柔腻之态。漏,太湖是多孔穴,此通于彼,彼通于此,通透与活络。透,与漏不同,漏与塞相对,透则与暗相对。皱,前人认为,此字最得石之风骨。 26,中国对于自然美的鉴定: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生意,这种生命、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 27、社会美的形态: 1,人物美:人物美的第一个层面是人体美;人物美的第二个层面是人的风姿和风神;人物美的第三个层面是处于特定历史情景中的人的美;2,日常生活的美,饮食是一种文化,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从政治、经济到生活方式,从社会风气到社会心态)紧密联系,包含有历史的、审美的意蕴。日常生活的美,是表现为一种生活的氛围给人的美感。3,民俗风情的美。北京城里的吆喝,是一种充满感情的生活之歌,能够给人心灵短暂的慰藉,又是一闪而逝的美的享受。4,节庆狂欢。节庆狂欢活动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超越。生活回到了自身,人回到了自身,“回复到人类原来的样子”。狂欢节的生活是最具审美意义的生活。5,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休闲文化的核心是一个“玩”字。“玩”是自由的,是无功利的、无目的的。 28、什么叫审美形态: 审美形态就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某一类型审美意象的“大风格”。 29、什么是审美范畴: 审美范畴则是这种“大风格”(即审美形态)的概括和结晶。审美范畴包括五个内容:1,“优美”就概括了古希腊文化中以神庙和人体雕像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2,“崇高”则概括了继承希伯莱文化的西方基督山文化中以哥特式教堂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3,“沉郁”概括了以儒家文化为内涵、以杜甫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4,“飘逸”概括了以道家文化为内涵、以李白为代表的审美意象大风格。5,“空灵”则概括了以禅宗文化为内涵、以王维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 30、优美的审美特征: 古希腊的单纯、静穆、和谐的美,就是人们常说的优美。优美的特点就是完整、单纯、绝对的和谐。“没有地方是突出的巨大,没有地方引起人鄙俗的感觉,而是在明净清楚的界线里保持着绝对的调和” 31、崇高的文化内涵: 崇高是希伯莱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所培育出来的审美形态。神是崇高最纯粹、最原始的形式。哥特式教堂是崇高的典型代表。到了欧洲18世纪至19世纪之交的浪漫主义时期,“崇高”的文化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的超越自我的精神历程,成为崇高的核心。诗和音乐成了崇高的新的感性显现。 32、崇高的审美特征: 形式上,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美感上,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崇高的特征是无形的,既无规律的,无限制,表面粗糙、怪异、多直线、折线、常突破或违背对称均衡,均匀节奏,和谐等形式美法则,各部分不协调。可以调节情感,清除忧伤、愁苦、郁闷的心情,振奋人的精神,给人以鼓舞,使人心胸开阔。 33、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又称壮美与优美。区别: 1,他们的文化背景不同。在中国美学中的优美,并不具有西方美学的优美那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文化内涵;中国美学中的壮美,也不具有西方美学中的崇高那种宗教的文化内涵。2,由于中国美学的壮美和优美都源于《易传》,而按照《易传》,“一阴一阳之为道”,天地之道是阴阳(刚柔)的统一,就是说,阳和阴,刚和柔,不但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都是“道”所不可缺少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可以“偏胜”,但却不可以“偏废”。在中国古典美学的系统中,壮美的意象不仅要雄伟、劲健,而且同时要表现出内在的韵味;优美的意象不仅要秀丽、柔婉,而且同时要表现出内在的骨力。 34、悲剧的代表观点: 亚里士多德,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而使人得到净化。黑格尔,两种片面的理想的冲突。尼采,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悲剧的美感主要包含怜悯、恐惧、振奋三要素。 35、什么是悲剧: (1)并不是生活中的一切灾难和痛苦都构成悲剧,只有那种由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命运)所引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责任,这才构成悲剧。(2)正是悲剧英雄这种独立自主、保持自身人格尊严和精神自由的品质,给观众以巨大的震撼和激动,使观众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这就是亚里士多德说的“净化”。 36、悲剧的本质: 命运是悲剧意象世界的意蕴的核心。当作为个体的人所不能支配的力量所造成的灾难却要由他来承担责任,这就构成了悲剧。 37、悲剧美感的特点: 1这种爱或同情,会产生一种愉悦。怜悯还包含有惋惜的感觉。这主要是一种痛感。2悲剧中的同情并不是普通生活中的“同情的眼泪”,或指向某个外在客体的道德的同情,而是一种审美的同情。3悲剧感类似与崇高感。(“在崇高感中,这样一种敬畏和惊奇的感觉的根源是崇高事物展示的巨大力量,而在悲剧中,这种力量呈现为命运”)。4悲剧引起观者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但它在最后并不会使人感到沮丧压抑,悲剧主人公有一种敢于接受命运的挑战,保持自身人格尊严和精神自由的英雄气概。5、总之,悲剧,始终渗透着深刻的命运感,然而从不畏缩和颓丧;他赞扬艰苦的努力的英勇的反抗。它恰恰在描绘人的渺小无力的同时,表现人的伟大和崇高。 (中国的悲剧核心是命运,是命运不可抗拒的,有中国的文化历史和内涵)。 38、喜剧的定义: 喜剧体现古人的一种时间感。整个世界是一个新陈代谢、辞旧迎新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再生的过程。旧的死亡了,新的又会产生。旧的东西,丧失了生命力的即将死亡的东西,总显得滑稽可笑,于是产生了喜剧。 特点:轻松愉快地笑,有滑稽,机智,幽默,反讽,诙谐,夸张等 39、丑的审美价值 (1)实际生活中,不仅有美的、健康的、光明的东西,同时也有丑的、病态的、阴暗的东西,“丑”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可以展现“生活的本来面目”。 (2)十九世纪以来,艺术家们越来越重视观察和显现各种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丑常常最能显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3)优美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和谐,丑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和谐。 40、中国美学中丑的内容: 1“丑”由于显示宇宙的生命力而生成的意象(即成为美),从而具有一种“意义的丰满”。2“丑”由于显示内在精神的崇高和力量而生成的意象(即成为美),从而具有一种“意义的丰满”。3“丑”由于在审美活动中融进了艺术家对人世的悲愤体验而生成的意象(即成为美),从而具有一种“意义的丰满”。4“丑由于发掘和显现实际生活中某些人的丑恶的人性”而生成的意象(即成为美),从而具有一种“意义的丰满”-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学 原理 复习 重点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