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期中复习资料-鲁教版.doc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中复习资料-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一期中复习资料-鲁教版.doc(2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 王位世袭制 影响:“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二、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王权与神权结合 三、西周(前1046~前770年) (一)分封制:1、内容: (二)宗法制: 1、概念:贵族集团内部按血缘宗族关系继承权力、维护政治等级的制度。 2、内容: (1)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征) (2)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3)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等级 3、影响: 1)维护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分封制 (2)有利于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 (3)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 (4)对后世:中国人宗族血缘观念深刻 (三)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它们本质上都是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四、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机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2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程标准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概况 1、皇帝制度 (1)皇帝称呼的由来: (2)内容:皇位独尊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核心) (3)实质:君主专制 2、三公九卿制: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3、郡县制: (1)内容:郡守-行政 郡尉-兵事 中央—郡—县 (2)评价:1.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Tips 1、专制主义: 与民主相对,其主要特征是皇帝大权独揽,个人的专断独裁。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 2、中央集权: 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 3、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4、两大矛盾1.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2.皇权与相权 (二)影响:秦朝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为后世历代王侯相承与发展 二、汉朝:汉承秦制,略有损益 1、汉初郡国并行,导致王国问题。 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将问题解决 第3课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君权和相权) •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 • 宰相制度是什么时候确立的? 秦朝(“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 丞相对君主有什么作用? 积极作用: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决策机要; 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 消极作用:相权过重而威胁君权, 造成君相矛盾。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君权和相权) 1、汉朝:实行内外朝制度 2、隋唐:三省六部制 1) 职责:中书省——起草政令 门下省——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 (2) 特点:①分工明确,各省相互配合与牵制;②相权一分为三;③宰相集体议政。 (3) 评价:①提高行政效率; ②抑制相权,加强皇权③避免决策失误; ④标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3、 宋朝: 二府三司制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 (一) 监察制度: 1、历代概况:汉代刺史制度 2、评价:书P14 (二) 选官制度: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科举制的影响 ①积极方面: a.破除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统治基础; b.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c.有利于重学风气的形成; d. 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和合理性。 e. 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方面:读书的功利性增强;忽视了应用性学问;明清时期成为文化专制的工具。 演变趋势: ①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 ②选拔方式:地方评论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 ③选拔形式: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1、概况:1)秦汉:郡、县;西汉中期后是州、郡、县。 2)唐代:道、州、县。 3)宋代:路、州、县。 (4)元代:实行行省制(10个),形成:省、路、府、州、县。 2、元朝:行省制度 (1) 内容:① 中央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 管辖“腹里”; ② 地方设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10个行省 ③ 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宣政院 ⑵ 影响:1.加强中央集权 2.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3.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第四节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 1、背景:明太祖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属皇帝 影响:皇权得到加强;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影响行政效率。 2、设立:明成祖设立内阁制 3、发展:内阁权势和地位日渐提高 4、性质:皇帝私人的顾问机构 5、影响:君主专制强化 二、清朝:军机处 1、设置时间:雍正年间 2、设置原因: ⑴ 直接原因: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⑵ 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3、特点: ⑴ 职能: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⑵ 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 4、影响: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君主专制强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行政运作的效率和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有利于我们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但君主专制总的来看,消极方面是主要的,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的羁绊。 三、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1、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证。 2、消极:皇权极度膨胀,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点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皇权势不断加强;它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深入探讨】明清君主专制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消极:皇权极度膨胀,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1节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门户洞开1、背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 中国:封建统治腐朽衰败 2、经过:(1)《南京条约》(1842年) ① 内容及危害: 割 地:—— 破坏领土主权 赔 款:—— 开创赔款恶例 加重百姓负担 通商口岸:——东南沿海门户开放 对中国本土手工业造成影响 协定关税:—— 开始丧失关税主权(最能体现英国倾销商品目的) ② 影响:开始沦为半殖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2)《马关条约》(1895年) ① 内容及危害 割 地:—— 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刺激列强侵略野心 赔 款:—— 通商口岸:—— 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投资办厂:—— 体现资本输出目的,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 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自主阅读) 第2节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意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1、黄海海战:邓世昌 威海卫战役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邱逢甲 徐骧 刘永福(黑旗军) 四、义和团反帝运动 1、 根本原因:19世纪末, 瓜分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兴起:1899年秋,山东 3、口号:扶清灭洋 评价:“扶清” ——有利于争取官军参加反帝斗争,但未认清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灭洋” ——体现反帝,有利于动员民众,但带有盲目排外色彩。 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5、意义:阻止了列强瓜分阴谋的实现 第三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历史背景 ⑴根本原因:既定国策(“大陆政策”) ⑵直接原因:经济危机使日本陷入困境 ⑶有利时机:中国内战正酣,给日本可乘之机; 英美等忙于应对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 2、侵华罪行: (1)军事侵略长驱直入 ⑵屠杀平民和俘虏:如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⑶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做试验 ⑷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 ⑸在占领区血腥的殖民统治: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经济上掠夺资源、财富和劳动力;思想上奴化教育 二、中国军民的抗战 (一) 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局部抗战,1931~1937) 指前线中国军队的抗击日军侵略和后方民众的救亡运动。 (二)全民族的抗战(全面抗战,1937~1945) 1、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①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②过程: a.《自卫抗战声明书》 b.中共军队改编:八路军、新四军。 c.9月,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③意义:推动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战胜利的可靠保证。 (2) 国共合作抗日 ①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a.淞沪会战: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太原会战: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平型关大捷——首次大捷。 c.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战役——最大胜利。 d.广州、武汉会战:广州、武汉失守 →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e.枣宜会战:1940,张自忠殉国 ②敌后战场(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洛川会议:1937.8召开,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37.9,它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首府:延安) 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华北,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三、抗战的伟大胜利 1、国际国内背景 (1)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2)中共七大召开(1945、延安) 2、胜利进程:1)盟国施压:美英苏等(2)中国反攻(3)日本投降 3、历史意义1.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2.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4.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4、胜利原因 (1)中国方面:①全民族的抗战(主要原因); ②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④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2)国际方面: ①海外华侨和各国人民的支援; ②世界反法西斯各战场的相互配合。 两个战场和两条抗战路线: 国民党:正面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 共产党:敌后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 (抗战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两个政党、两个政权、两支军队的抗战局面)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1节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年) 1、洋货倾销,加剧生活艰难(民族矛盾) —催化剂 2、官府、地主的剥削(阶级矛盾) —根本原因 3、自然灾害严重 4、思想和组织条件:洪秀全等的宣传和组织拜上帝教/会 这些原因与以往农民起义的原因相比有何不同? 主要不同在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反封建的同时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农民起义的新特点。 5.政治纲领:《天朝田亩制度》(1853) (1)性质: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基本纲领 (2)内容: 按书(土地、产品和目标) (3)评价:①革命性: 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空想性: 绝对的平均主义 ③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理想 6.转折点:天京变乱(1856年) (1)原因:领导人争权夺利 (2)危害: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7.洪仁玕《资政新篇》(1859) (1)内容:政治、经济、外交、文教等方面 (2)评价: 最早的……方案,但无法实行. 8.结局:失败 (1)失败标志:1864,天京陷落. (2)失败原因: ①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②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教训:农民阶级无法承担领导中国民主革命 思考:太平天国运动跟以往的农民运动相比,有何不同? 发生在半殖地半封建化的中国, 承担起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提出了带有资本义色彩的发展方案; 在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如何理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从经济上看,农民的分散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小农经济)(根源) 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如《天朝田亩制度》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以宗教宣传和组织群众;(如拜上帝教) 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如天京变乱) 第二节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武昌起义(1911) 1、条件:(1)必要性 ①民族危机:19世纪末以来民族危机空前严 ②统治腐朽:“新政”和“预备立宪” (2)可能性: ①经济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②组织基础:1894年兴中会(美国檀香山);1905年同盟会(日本东京) ③革命形势:黄花岗等起义鼓舞了斗志 ④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兵力空虚 ⑤军事力量:共进会和文学社策反部分新军 2、经过:按书p51 3、影响: 各省响应革命,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为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提供条件.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建立中华民国 (1) 建立:1912年元旦;五色旗;以中华民国纪年 (2) 性质: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3)措施:颁布移风易俗和保护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 2、颁布《临时约法》 (1)主要内容: ①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体现主权在民原则 ②国民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民主权利。——体现自由平等原则 ③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法院独立行使权力。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④责任内阁制:——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 2、评价辛亥革命 (1)功绩(积极影响): 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 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③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中国人的思想解放 ④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⑤总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局限: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没有改变半半社会的性质 3、教训:民族资产阶级承担不起完成民主革命的重任. 第3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线/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过程:(1)第一阶段:1919年5月,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 (2)第二阶段:1919年6月,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 4、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即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意义: (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标志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共“一大”(1921年,上海) (1)“一大”内容: ①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2)意义:推动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的召开(1922年) (1)内容: (2)意义: 二、国民革命(1924~1927)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景: ①中共领导工运受挫,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 ②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合作。 (2)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同意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3)意义: 标志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2、国民革命运动 (1) 目的: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表现(高潮): 北伐战争,1926.7~1927初,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直捣南京、上海。 (3)结果:1927年,蒋、汪叛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4)意义:动摇了北洋军阀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5)失败原因: 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②主观:中共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6)教训: 中共必须掌握对革命和军队的领导权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国共十年对峙) 1、背景: ⑴南昌起义: ⑵八七会议: ⑶秋收起义:——教训:“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2、开辟: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 3、发展:到1930年夏,建立十几块农村根据地 【思考】结合近代中国国情,思考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根本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①在半半社会中国,缺乏民主制度,无议会斗争的可能性; ②在半半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落后,工人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而城市中的反革命势力异常强大,只能先占领农村; ③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深受封和帝的压迫,蕴藏巨大的革命能量。 4、内容: ⑴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⑵政权建设: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江西瑞金) ⑶武装斗争:粉碎四次“围剿” 5、红军长征(1934~1936) : (1)原因: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开始长征→遵义会议→陕北会师→会宁会师 (3)意义:锻炼和保存了革命骨干,留下长征精神遗产。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抗日战争(1931~1945):(详见专题二) 2、人民解放战争: (1)背景:蒋介石坚持内战和独裁方针 (2)过程: ①内战爆发:1946年夏,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 ②土地改革: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改,实行耕者有其田,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 ③战略反攻:1947.6,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序幕 ④战略决战:1948.9~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⑤战争胜利: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政权。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胜利标志:新中国的建立 (2)胜利意义:①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②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创造了必要前提。 ③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 (3)胜利原因(即基本经验): ①中共的正确领导; ②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③建立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④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⑤组织统一战线; 第1节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新中国的成立 1、条件:(1)军事条件:三大战役后,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2)政治条件: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①时间、地点:1949.3,河北,西柏坡 ②内容: (3)准备工作:1949年9月,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①确定国旗、国歌等 ②通过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2、成立:1949.10.1开国大典 3、意义:书P65 1。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为国家政治建设奠定牢固的基石3.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根本政治制度) (1)条件:地方各级人大会的召开,为全国人大会的成立奠定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 (2)确立标志: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会召开 2、1954年《宪法》 (1)通过: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 (2)内容: (3)特点: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4)意义: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开创人民民主的新阶段 3、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过程 ①初步形成:1949年一届政协 ②确立:1954年二届政协 ③完善: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2)政协性质:统一战线组织 (3)政协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原因: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2.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 (2)确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实行; 1954年《宪法》确认为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3)实施:内蒙、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 (4)意义:书P68最后一段 1.实现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2.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3.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归纳: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主要由……三大制度构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第2节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课程标准: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自主阅读) 2、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 (1) 原因: ①根本原因:阶级斗争扩大化,“左”倾错误发展 ②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③导火线: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2)标志: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五一六通知) (3)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 ①造反派掀起夺权运动,社会陷入无政府的大动乱 之中;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破坏; ③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摧残; ④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践踏; ⑤民众法律意识淡薄 (4)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5)教训:①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最深刻)②必须坚持依法治国,这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③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专断;④决不能把阶级斗争问题扩大化;⑤加强对国民的法制教育。 二、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结束 (2)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 2、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内容:(按书P72) (1)思想上: (2)政治上: (3)组织上: (4)经济上: 4、意义:(按书P72)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2、1982年宪法的通过 3、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1)提出:1997年,中共十五大 (2)确立: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4、发展基层民主 第3节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实践 课程标准: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 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二)“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 (1)实现祖国统一是……共同心愿,是……的要求 (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3)1981年“叶九条”: 2、形成及确立 (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 (2)确立:1984年,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该构想 3、含义: 5、意义: ⑴为实现祖国统一指明方向; ⑵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二、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Ø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 Ø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Ø 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Ø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2.澳门回归 Ø 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Ø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能够成功解决港澳问题的原因: 前提条件: 国力日强 关键因素: 一国两制构想 主观因素:中英双方共同努力 群众基础: 民心所向 4、港澳回归的意义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缓和: (1)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意义:实现两岸真正停火 (2)1980年后,两岸民间交往不断增加 2、发展 (1)1992年“九二共识”:“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1994年, 《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3)1995年,江泽民…… 3、展望 (1)有利形势:两岸人员往来及在各领域的交流发展 (2)不利因素: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干涉 (3)解决方针: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中国政府为什么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同时又不能承诺不使用武力? 答: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针对的是外国敌对势力和“台独”分子, 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坚强决心。 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①根本保证:中国的综合国力日渐增强 ②民族心理:完成国家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③历史证据: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④国际法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等国际文件,都阐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⑤政策保证: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 ⑥榜样借鉴: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与繁荣稳定 2、不利因素: ①台独势力的百般阻挠; ②美国政府对中国内政的肆意干涉; ③日本右翼势力与台独势力相配合,不断制造事端,既影响中国统一,又影响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年) [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背景: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是一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基本依据。 国家利益的需要,是一国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 ①国际形势:两大阵营对立,新中国只能选边站;且美对华实行敌视政策; ②政权性质: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③历史经验:美国长期支持国民党政权打内战,苏联曾是共产党的朋友. ④作用:避免了新中国孤立无援的地位 【规律总结】一个国家外交政策受其社会制度、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际环境、综合国力等因素的影响,从根本上是由其国家利益决定的。“一边倒”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总原则并不矛盾,“一边倒”的主要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非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顾自己的国家利益。 4、外交成就: (1)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第一次建交热潮) ——意义: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 (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影响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2、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 3、完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4、影响:(1)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逐渐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 三、走向国际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 (1)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时间、地点:1954年,日内瓦 (3)特点: (4)结果:《日内瓦协议》 (5)意义:结束了……,缓和了…… 2、参加亚非会议: (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2)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特点 (4)成果: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②《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万隆精神”。-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必修 一期 复习资料 鲁教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