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施工监理控制要点.doc
《深基坑支护施工监理控制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支护施工监理控制要点.doc(3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l 深基坑支护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一、 学习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为:三学、一悟、一修。所谓三学即是事前控制应学习那些内容,事中控制应学习那些内容,事后控制应学习那些控制要点.一悟即是工作结束后的总结和提高。一修即是工作中应注意提高自已为人处事的能力和品德修养。 二、 事前控制应学习的内容: A、 对相关规范的学习: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1、对原材料的要求,主要包括灌浆料、外加剂、水灰比的要求。 2、对锚杆、锚具的要求,主要包括锚杆应选择高强度、低松弛的普通钢筋、高强度精轧螺纹钢筋、预应力钢丝或钢绞线,上述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锚具应由锚环、夹片和承压板组成,应具有补偿张拉和松弛的功能.预应力锚具和连接锚杆的部件、其承载力不应低于锚杆杆体极限承载力的95%;预应力筋用的锚具、夹具及连接器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GJ85规定。 3、对套管材料的要求,主要包括其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其在安装过程中不被破坏,要具有抗水性和化学稳定性,与水泥浆和防腐剂接触无不良反应。 4、施工时前的具体要求,应掌握施工作业区的地下情况,检验锚杆制作工艺和张拉锁定的方法与设备,确定注浆工艺等,施工时应掌握锚孔定位偏差20MM,锚杆偏斜度5%、钻孔深度0.5M。 5、承压板应安装平整、牢固,承压面应与锚孔轴线垂直,承压板底部的混凝土应真充密实、并满足局部抗压要求. 6、对锚杆灌浆时的要求,灌浆前应清孔、注浆管距端头到孔底距离宜为100MM。 7、对预应力张拉与锁定的要求,锚杆张拉宜在锚固体强度大于20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张拉顺序应避免相近锚杆相互影响,宜进行超过锚杆设计预应力值的1.05—1.10倍的超张拉,预应力保留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8、锚杆的试验(5%)和基本试验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病房楼 锚索基本试验报告 锚索类型:预应力锚索 锚索尺寸:S15.2×4 孔径150mm 锚固段14m 自由段9m 检测项目 锚索基本试验 检测依据:1、委托合同及设计文件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仪器及编号:1、RS—JYB桩基静载荷分析系统(569B) 2、张拉千斤顶QF—1000—20 工程名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病房楼 委 托 单 位 名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地址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电话 检 测 结 论 三根试验锚索极限承载力分别为702kN、526.5 kN、819 kN。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成果专用章) 备 注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病房楼 锚索基本试验报告附页 1 工程概况 1.1概述 (1) 工程名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病房楼 (2) 工程地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 (3) 基坑加固形式:桩锚结构 (4) 基础形式:桩基础 (5) 基坑开挖深度:14.45~15。4m (6) 建设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7) 设计单位: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8) 勘察单位: 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9) 施工单位:河南省昊鼎建筑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10) 委托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2设计锚索参数 (1) 锚索类型:预应力锚索 (2) 锚索尺寸: 孔径150mm 锚固段14m 自由段9m 钢绞线规格:S15。2×4 (3) 水平倾角:150 (4) 锚索数量:3根 (5) 注浆形式:二次劈裂注浆 2 工程地质概况 第①层( Q4ml):杂填土,杂色,稍湿,稍密。含植物根系、碎砖块、灰渣等杂物。该层层底标高100。38~102。68m, 层厚0。5~2。6m,平均层厚1.40m. 第②层(Q4al):粉土:黄褐色-褐色,稍湿,稍密—中密,粘粒含量较高,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含灰白色及锈黄色斑块。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无摇振反应。层底标高98。87~100。48m,层底深度2.7~4。0m,层厚1。1~3.0m,平均层厚2。17m。 第③层(Q3al+pl):粉土:浅褐黄色,稍湿,中密-密实.土质均匀,稍有砂感。含锈黄色和灰白色斑块,偶见蜗牛碎片,含钙质结核,直径1-4cm.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无摇振反应.层底标高95.32~97。79m,层底深度5。0~7。4m,层厚1.3~3。6m,平均层厚2.78m。 第④层(Q3al+pl):粉土:褐黄色,稍湿,密实。含少量锈黄色和灰白色斑块,含少量钙质结核,直径2—3cm。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无摇振反应。层底标高91.88~94.54m,层底深度8.9~10。8m,层厚2。3~4。9m,平均层厚3。73m. 第⑤层(Q3al+pl):粉土:黄褐色,稍湿,中密—密实。粘粒含量较高,含锈黄色斑块及白色钙质网纹,含钙质结核,含量约占5%,直径1—2cm.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无摇振反应。层底标高88.75~92.27m,层底深度10。5~14。2m,层厚0.9~3。8m,平均层厚2.63m。 第⑥层(Q3al+pl ):细砂:褐黄色,稍湿,中密—密实。砂质较纯,级配较好,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云母为主,见少量蜗牛碎屑。层底标高88.49~91.10m,层底深度14.4~17。3m,层厚2。1~6。2m,平均层厚3.94m. 第⑥1层(Q3al+pl ):粉土:褐黄色,稍湿,密实,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含锈黄色及灰白色斑块,见少量钙质结核,直径1—5cm。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无摇振反应。层底标高85.15~88.57m,层底深度14。5~17。8m,层厚1.3~4。6m,平均层厚3.0m。 第⑦层(Q3al+pl ):粉土:褐黄色,稍湿-湿,中密—密实,粘粒含量较高,夹薄层粉质粘土。含铁锰质氧化物,含钙质结核,直径0。5—2cm,最大直径4cm,含量约占5%。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层底标高81.65~84。88m,层底深度18.3~21。3m,层厚3.0~6.0m,平均层厚3。76m。 第⑧层(Q2al+pl ):粉质粘土:棕黄色—褐红色,硬塑,粉粒含量稍高,夹粉土薄层。含较多铁锰质氧化物及灰绿色斑块,含少量钙质结核,直径2—5cm。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层底标高76.38~79.86m,层底深度23。5~26。3m,厚度3。3~5.7m,平均层厚4。53m. 第⑨层(Q2al+pl ):粉土:褐黄色,湿,密实,含铁锰质斑点及灰绿色条纹,局部钙质结核富集.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层底标高70.94~72.77m,层底深度30.0~31。8m,厚度5.3~6。7m,平均层厚5.91m。 3 锚索基本试验 3。1 试验目的 通过锚索张拉试验,判定试验锚索极限承载力值,为设计提供参数。 3.2 试验依据 3.2。1委托合同及设计文件 3.2.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3试验过程 3.3.1 试验方法:采用循环加、卸荷载法 3.3。2 试验日期:2010年4月29日~5月1日 3。3。3 加载装置:采用反力钢梁装置。 3.3.4 加荷系统: (1)仪器名称及编号: RS—JYB桩基静载荷分析系统(569B) (2)油压千斤顶型号: 型号QF-1000—20。 3.3.5测量装置: (1)测力传感器型号、量程及编号: 型号:FD80,量程:60MPa,编号: 35717 (2)位移传感器型号、量程及编号: 型号:调频式KR—50,量程:0—50mm,编号:33879、3915 3.3。6加卸载与沉降观测: 1.加载分级:加载分级进行,采用循环加、卸荷载;本次试验分级按设计值450kN×1.3=585 kN进行分级。具体分级见下表: 锚杆基本试验循环加卸荷等级与位移观测时间表 加荷标准循环数 第1循环 10 — — — 30 — — 10 第2循环 10 30 - — 50 — — 30 10 第3循环 10 30 50 — 70 - 50 30 10 第4循环 10 30 50 70 80 70 50 30 10 第5循环 10 30 50 80 90 80 50 30 10 第6循环 10 30 50 90 100 90 50 30 10 第7循环 10 30 50 100 110 100 50 30 10 第8循环 10 30 50 110 120 110 50 30 10 第9循环 10 30 50 120 130 120 50 30 10 观测时间(min) 5 5 5 5 10 5 5 5 5 试验循环加卸荷载表 头位移值 加荷标准循环数 加荷量(KN) 第1循环 58.5 — — - 175.5 — - 58。5 第2循环 58.5 175。5 — — 292.5 — — 175。5 58.5 第3循环 58.5 175。5 292.5 — 409。5 — 292。5 175。5 58。5 第4循环 58。5 175.5 292.5 409.5 468 409.5 292.5 175。5 58。5 第5循环 58.5 175。5 292.5 468 526。5 468 292.5 175.5 58.5 第6循环 58.5 175。5 292.5 526.5 585 526。5 292。5 175.5 58.5 第7循环 58.5 175.5 292.5 585 643.5 585 292.5 175.5 58.5 第8循环 58.5 175。5 292。5 643.5 702 643.5 292。5 175。5 58.5 第9循环 58。5 175.5 292。5 702 760.5 702 292.5 175。5 58.5 观测时间(min) 5 5 5 5 10 5 5 5 5 2.位移观测:在每级荷载下,第2min、4min、5min测读锚头位移,并记录; 3.位移相对稳定标准:在每级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锚头位移小于0.1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否则应延长观测时间,直至锚头位移增量在2h内小于2。0mm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4.锚杆(索)破坏标准 1)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达到或超过前一级荷载产生位移增量的2倍时; 2)某级荷载下锚头总位移不收敛; 3)锚头总位移超过设计允许位移值. 4)锚索拉断。 5.锚索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锚索极限承载力取破坏荷载的前一级荷载,在最大试验荷载下未达到规定的破坏标准时,锚索极限承载力取最大荷载. 3.3。7 试验数据与资料 本工程3根锚索试验数据见附图、附表。 3.4试验结果 本工程锚索基本试验成果见下表。 锚索基本试验成果表 编号 试验日期 最大加荷量(kN) 最大位移量(mm) 极限承载力值(kN) 1 2010—4-29 702 98。43 702 2 2010-4—30 585 98.17 526.5 3 2010—5-1 877 102。30 819 附件1 锚索位置布置示意图 附件2 锚索基本试验加卸荷载及位移记录表及Q-s、s—lgt曲线图 附件3 锚索基本试验布置示意图 加荷标准 循环数 加荷量/预估破坏荷载(%) 第1循环 荷载 10(58.5kN) — — — 30(175。5kN) — — - 10(58。5kN) 位移(mm) 0。02 7。98 0.16 第2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 — 50(292.5kN) - - 30(175。5kN) 10(58。5kN) 位移(mm) 0.16 8。31 15.61 6.6 2。25 第3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50(292.5kN) — 70(409。5kN) - 50(292.5kN) 30(175。5kN) 10(58.5kN) 位移(mm) 2.26 7。55 16。54 27。20 21.87 18。40 5。11 第4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50(292。5kN) 70(409.5kN) 80(468kN) 70(409.5kN) 50(292.5kN) 30(175.5kN) 10(58。5kN) 位移(mm) 5。12 9.71 18.00 27.38 33。80 32.52 28。50 21。80 9。08 第5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50(292。5kN) 80(468kN) 90(526。5kN) 80(468kN) 50(292。5kN) 30(175.5kN) 10(58。5kN) 位移(mm) 9。10 12。50 20。60 34.64 42。29 40.81 33.56 28。33 13。62 第6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50(292.5kN) 90(526.5kN) 100(585kN) 90(526。5kN) 50(292。5kN) 30(175。5kN) 10(58。5kN) 位移(mm) 13.62 17。34 25。34 44.40 54。62 53。21 42.35 36.25 19.79 第7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50(292.5kN) 100(585kN) 110(643。5kN) 100(585kN) 50(292.5kN) 30(175。5kN) 10(58。5kN) 位移(mm) 19。75 26.35 33.45 56。34 72.45 71。79 62.56 56.34 41。21 第8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50(292。5kN) 110(643.5kN) 120(702kN) 110(643。5kN) 50(292.5kN) 30(175.5kN) 10(58。5kN) 位移(mm) 41.35 48。65 56。42 74.52 98.43 97.75 86。32 78。32 66。56 观测时间(min) 5 5 5 5 10 5 5 5 5 备注 1。本工程该型锚索受拉承载力设计值为 450 kN,试验加荷量分级按585kN计算 (受拉抗力分项系数取1.3) 2。位移观测时间为施加荷载后的第2min、4min、5min(5min、8min、10min) 附件2 锚索基本试验加卸荷载及位移记录表及Q-s、s-lgt曲线图 1#锚索张拉试验数据汇总表 2 #锚索张拉试验数据汇总表 加荷标准 循环数 加荷量/预估破坏荷载(%) 第1循环 荷载 10(58.5kN) — - — 30(175.5kN) - - - 10(58。5kN) 位移(mm) 0。01 14.38 2。74 第2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 - 50(292。5kN) — - 30(175.5kN) 10(58.5kN) 位移(mm) 2.74 13.68 29。15 22。82 6.98 第3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50(292.5kN) — 70(409。5kN) - 50(292.5kN) 30(175.5kN) 位移(mm) 6。98 15。84 29.72 43.02 39。82 30。76 13。215 第4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50(292。5kN) 70(409.5kN) 80(468kN) 70(409.5kN) 50(292.5kN) 30(175.5kN) 10(58。5kN) 位移(mm) 13.21 14。11 28.92 39.55 49.63 49。15 42.74 32。18 12.60 第5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50(292.5kN) 80(468kN) 90(526。5kN) 80(468kN) 50(292。5kN) 30(175。5kN) 10(58.5kN) 位移(mm) 12.60 15.24 29.50 46.28 56.94 50。17 45.03 39.08 14。69 第6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50(292。5kN) 90(526。5kN) 100(585kN) 90(526。5kN) 50(292。5kN) 30(175。5kN) 10(58.5kN) 位移(mm) 14.69 17。77 35.07 59。88 87。47 83.94 68.06 52。68 20。99 第7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50(292。5kN) 100(585kN) 110 100 50 30 10 位移(mm) 20。99 33。68 49。99 98.17 第8循环 荷载 10 30 50 110 120 110 50 10 位移(mm) 观测时间(min) 5 5 5 5 10 5 5 5 5 备注 1. 本工程该型锚索受拉承载力设计值为 450 kN,试验加荷量分级按585kN计算 (受拉抗力分项系数取1。3) 2.位移观测时间为施加荷载后的第2min、4min、5min(5min、8min、10min) 3 #锚索张拉试验数据汇总表 加荷标准 循环数 加荷量/预估破坏荷载(%) 第1循环 荷载 10(58。5kN) — — - 30(175.5kN) — — — 10(58.5kN) 位移(mm) 0.01 11。11 0。10 第2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 — 50(292.5kN) — — 30(175.5kN) 10(58.5kN) 位移(mm) 0.13 11。42 23.93 20。58 5.72 第3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50(292。5kN) - 70(409。5kN) - 50(292.5kN) 30(175。5kN) 10(58.5kN) 位移(mm) 5.72 13。08 23。60 36.01 30.79 21.38 6。25 第4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50(292.5kN) 70(409。5kN) 80(468kN) 70(409.5kN) 50(292。5kN) 30(175。5kN) 10(58。5kN) 位移(mm) 6。25 13。32 21.85 35.19 40。20 38。56 33.83 22。96 9。66 第5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50(292.5kN) 80(468kN) 90(526。5kN) 80(468kN) 50(292.5kN) 30(175.5kN) 10(58.5kN) 位移(mm) 9.66 14.30 24.51 42。65 48.30 47。44 39.76 28.57 10。82 第6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50(292。5kN) 90(526.5kN) 100(585kN) 90(526.5kN) 50(292.5kN) 30(175.5kN) 10(58。5kN) 位移(mm) 10.82 17.68 27.95 48。41 53.22 52.63 42.72 27.92 9.19 第7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50(292。5kN) 100(585kN) 110(643。5kN) 100(585kN) 50(292。5kN) 30(175。5kN) 10(58。5kN) 位移(mm) 9。19 15.99 26.05 53。09 59。70 58。27 38.63 24。06 12.09 第8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50(292.5kN) 110(643.5kN) 120(702kN) 110(643.5kN) 50(292.5kN) 30(175。5kN) 10(58.5kN) 位移(mm) 12.09 29.31 36.88 62。37 70.48 69.48 47.96 27.82 13.91 第9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70(409.5kN) 120(702kN) 140(819kN) 120(702kN) 70(409.5kN) 30(175.5kN) 10(58.5kN) 位移(mm) 13。91 30.31 41。64 69.98 81。87 77。81 71。22 53。60 21.01 第10循环 荷载 10(58.5kN) 30(175。5kN) 70(409。5kN) 140(819kN) 150(877kN) 位移(mm) 15.40 30。90 47。17 83。93 103.30 观测时间(min) 5 5 5 5 10 5 5 5 5 1. 本工程该型锚索受拉承载力设计值为 450 kN,试验加荷量分级按585kN计算 (受拉抗力分项系数取1.3) 2。位移观测时间为施加荷载后的第2min、4min、5min(5min、8min、10min) 9对观测规范也要进行相应的了解和掌握。 B、对施工图纸的学习:应学习的内容 图纸审查问题如下 1、业主提供给监理基坑支护工程变更图7张设计院已盖章认可(其余设计总说 明、基坑总平面布置图、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均未有设计院盖章)。 2、腰梁验收规范是否参照GB502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3、设计总说明: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等级? 4、4—1锚索钢绞线为1860级1х7Φ1524型有否? 5、4—2塑料支架如何使钢绞线居中? 6、4—4稀水泥浆配合比? 7、4—5-1┈┈腰梁转角处尽量不断开?(标高不一致怎么连接) 8、锚索水平间距2。25m如何分布?请提供起点、桩号、剖面图? 9、锚索孔施工允许误差多少?若受腰梁限制如何处理? 10、型钢板材材质? 11、腰梁阳角和阴角如何连接? 12、焊条牌号及焊缝等级及标识? 13、锲型钢板锚索孔径?几种孔径? 14、锲型钢板剖面图不详?投影是否正确? 15、槽钢对接缝翼缘连接钢板及腹板连接钢板如何焊接?均为满焊? 16、16#工字钢是普通型还是轻型工字钢? 17、锚具规格型号有何技术要求? 18、Φ16土钉未标注钢筋牌号。 19、锚索应力观测点标注不明确?如只在第一排观测,观测点设置的依据是什么? 20、锚杆是否做变形观测? 21、锚索注浆管如何设置及制作? 22、锚索居中如何控制? 23、锚索制作详图? 24、锚索张拉若出现滑索,松动如何处理? 25、支护桩柱与腰梁之间有加强筋与钢筋网片,如何保证垫板平整度? 26、腰梁如何固定控制锚索对中? C、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学习:主要学习内容 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及地基土分层描述、各层土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及不良地质现象), 2、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场地土湿陷性评价、各层土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性评价、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地下水腐蚀性评价、地震效应评价), 3、基坑开挖支护方案论证(场地环境条件评价、基坑开挖与支护论证、基坑开挖、基础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D、对施工方案的学习: 1、掌握方案是否需专家论证? 2学习方案中的质量控制、工艺要求、质量通病的预防和处理? 3、学习总监理工程对方案的审批意见? 4、对观测方案也要给予高度重视? 三、事中控制应学习的内容 通过对事前各项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很有信心的做好事中的监理控制工作了,在事中控制过程中我们应注意那些方面的内容呢? 施工顺序为:挖第一层土—施工第一排锚索—第一层土钉墙施工-安装支护腰梁-施加预应力―挖第二层土进入第二循环…。 1、挖第一层土应注意:宽度要满足锚杆机和洛阳铲掏洞需要的工作面约6m,深度以满足锚杆机正常施工为准,一般地面距锚索孔约80cm,挖土超过2m时要放坡,以防土方坍塌. 2、第一排锚索施工的顺序为: 成孔--锚索制作和安放—-第一次注浆--第二次注浆 锚索施工前应做锚索基本试验,当试验满足设计要求时,以基本试验参数作为下步工程锚索施工的依据。 ①成孔:根据设计图纸,成孔前要用水准仪确定孔口标高,用长尺确定洞口间距,用筷子固定位置。施工时要检查锚杆机与坑壁是否垂直,角度与钻头直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误差要求孔深±50cm孔径±5mm孔距±100mm,倾角±2%),根据所用钻杆的长度即可计算出孔深的深度.常见问题不能成孔 ②锚索制作:锚索制作前要检查钢绞线是否符合要求,钢绞线制作场地要平整、硬化,保证钢绞线不能污染,放线架要牢固安全,符合要求后方允许开始制做;制做时重点检查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第二次劈裂注浆管的开孔位置,封闭开孔胶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中支架位置,尾端包裹长度自由段长度及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锚索安装:成孔后应进行清孔,清孔完成后应立即安放锚索,此时一定要检查钢绞线长度,防止钢绞线用混出锚,如果安放进不去应拔出锚索重新顺孔,锚索清干净开孔重新缠上胶带后重新安放,外露长度要满足要求。 ③第一次注浆:注浆前要检查注浆水灰比是否准确(设计为0。45—0。5)P42。5,第一次注浆只要将孔内泥浆置换完毕(流出正常泥浆)即可,此时要记录注浆开始、结束时间;注浆压力液面下沉深度(对应一定的水泥量),注浆完成后,要对锚索水平标高位置进行固定,确保同一排锚索标高一致。 ④第二次劈裂注浆:第二次注浆应在初凝后(查水泥复试报告中的初凝时间),或达到5。0MPa时,一般一次注浆后4个小时,记录注浆开始、结束时间,注浆压力(1。5-3.0MPa)本工程设计Φ150 65KG/m设计Φ200 85KG/m,二次注浆的终止条件为:第二次注浆压力如果在1.5-3.0Mpa之间,注浆总量达不到设计要求,但达到设计要求总量的80%,也可终止注浆,此种情况不能连续超过3根.如果注浆压力达不到1.5Mpa要求,应要求施工单位继续注浆,注浆总量达到设计要求150%后,注浆压力仍然达不到设计最小压力1。5Mpa要求,可以终止注浆。 需要注意的问题:1、由于工人存在私自加水改变水灰比和第一次、第二次注浆完成后有向孔内补浆的情况,为修正此偏差,监理和施工方管理人员应共同对当天完成锚索数量、当天用水泥量进行统计,水灰比用比重计进行抽查,施工进行实事求是的记录。2、对于锚索在施工时遇到管沟穿不过去时,可调整入土角度,或移动锚索的位置,或实际注浆量与设计不一致时,要进行调整等.只要发生变化,应经设计同意,以保证施工和监理都有依据。 ㈣土钉墙施工控制 土钉墙施工按下列顺序: 按设计要求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土钉成孔→土钉制作安装→注浆→喷射第一层砼→挂钢筋网→喷射砼→养护 1、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开挖工作面时测量人员要提前测量洒出开挖边线,开挖时一定按开挖线开挖,有坡度时更要注意不要欠挖和不要掏挖.机械开挖好后,要及时进行人工修整,土钉墙墙面坡度不宜大于1:0。1。本工程只是桩间土土钉墙,坡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宜为±20mm,在坡面喷射砼支护前,应清除坡面虚土。如有杂填土应采取措施加固比如注浆.对于护坡桩表面的虚土特别是腰梁处虚土要清理干净. 2、土钉成孔:土钉成孔一般采用洛阳铲,也可采用锚杆机,允许偏差孔深±50m孔径±5m孔距±100m,成孔倾角±5%。 3、土钉制作安装:土钉钢筋宜采用HRB335、HRB400,直径16-22m,长度一般为开挖深度约0。5—1。2倍,钻孔直径宜为70-120mm.本工程采用HRB335直径16mm,长度5m,孔径为100m,倾角为150,注意检查对中支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宜大于2m。安装时一定要检查钢筋是否符合要求,特别长度不能搞错。 4、注浆:注浆前应将孔内残留或松动的杂土清除干净;水泥浆应拌和均匀,随拌随用,并应在初凝前用完,注浆途中停止超过30min时,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其管路,注浆时,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250-500m处,孔口部位宜设置止浆塞及排气管。本工程土钉注浆材料采用P42.5水泥制浆,水灰比为0.45—0.55,灰浆搅拌时间不能少于2min,注浆应由里向外注,注浆量为50KG/M.注浆压力为0。4-1。0MPa,以确保孔内注满水泥浆。 5、喷射第一层砼:喷射第一层砼是为了保证土钉墙钢筋网片的钢筋有一定的保护层,很多情况下,对钢筋网片下面垫一垫块,直接一次喷成而省去了此项工作内容。 6、挂钢筋网:网片筋型号、间距、搭接长度严格检查,网片之间搭接要牢固,网片挂好后,在土钉端部之间用Φ12钢筋焊接成菱形状加强筋,使土钉、钢筋网和加强筋形成一个整体. 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钢筋搭接长度不够(不应小于300mm),钢筋不弯钩不是三点绑扎,在同一截面上搭接(竖向和水平方向),间距不均匀,保护层不够(一般不宜小于2cm),加强筋与土钉焊接不牢等,监理应针对上述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7、喷射混凝土面:喷射混凝土前应检查配合比情况,提前埋设喷射砼厚度控制标志,喷射作业应分片分段依次进行.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喷混凝土,喷头与喷面保持垂直距离0.6-1。0m。厚度要求80mm,实测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90%.墙面喷射砼厚度采用钻孔检测,钻孔数量1组/100m2,每组不少于3点;按照要求,应制作砼强度试块。 8、喷射终凝2小时后,应洒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宜为3—7d. 9、当预应力锁定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进行下一次循环,当无预应力锚杆时,上层土钉注浆体及喷射砼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 ㈤腰梁安装控制 腰梁安装时应按设计图和现场实际进行组拼和安装,承压板应安装平整牢固,承压面应与锚孔轴线垂直,满足局部抗压要求. 常出现的问题是:钢梁不平整、不顺直;连接处只用钢筋焊接或不焊接;承压板处加劲肋不与槽钢翼缘板焊接;腰梁与桩之间存在缝隙,未用钢垫板填实等,腰梁阴阳角处未连接或连接不牢,监理应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 ㈥预应力锚杆的张拉与锁定 锚索张拉宜在锚固体强度大于20 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锚杆张拉顺序应避免相近锚杆互相影响;宜进行超过锚杆设计预应力值1.05-1。10倍的超张拉,预应力保留值应满足设计要求。张拉前要检查千斤顶标定值,张拉时要记录仪表值,切实达到锁定值,要注意安全. 常出现的问题是:张拉后个别钢绞线松弛,要通过单根预张拉,或在注浆时保证外露钢绞线不发散,钢绞线要调整在一个标高位置上,腰梁要垂直. 四、事后应学习控制的内容: 1、工作面土方开挖要保证锚杆机正常施工(高度和宽度),土要留有边坡。 2、锚索定位要用水平仪将控制线定好,保证在同一水平线上,在第二次注浆完毕后应督促施工人员将锚索调整到同一水平线上,以便安装腰梁时顺利进行。 3、成孔时水泥浆要有组织排到泥浆坑中。 4、成孔到第一次注浆时间间隔不得大于2小时,如大于2个小时,应要求施工单位重新拔出钢绞线进行冲孔(应量减少非正常间歇)。 5、第一次注浆结束至第二次注浆开始时间间隔不得小于4个小时,并不得大于6小时,控制在4至6小时之间。 6、每根锚索注浆总量、注浆压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第二次注浆压力必须在1。5—3.0Mpa之间,注浆总量达到1。5t后,方能终止注浆. 7、第二次注浆压力如果在1.5—3.0Mpa之间,注浆出现外溢或注浆压力超过3.0Mpa,注浆总量仍达不到设计要求1。5t,但达到设计要求总量的80%,也可终止注浆,此种情况不能连续超过3根。如果注浆压力达不到1.5Mpa要求,应要求施工单位继续注浆,注浆总量达到设计要求150%后,注浆压力仍然达不到设计最小压力1。5Mpa要求,可以终止注浆。当连续发生3根注浆总量达到设计要求的80%和注浆量超过设计用总量的150%的情况,要及时报设计院进行处理. 8、每根锚索要进行-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坑 支护 施工 监理 控制 要点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