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旱地耕作制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doc
《东北地区旱地耕作制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地区旱地耕作制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doc(2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项目名称: 东北地区旱地耕作制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推荐单位意见推荐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按照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都已对该项目的拟推荐情况进行了公示,目前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处理后再次公示无异议】.【技术创新】该项目明确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种植区划的影响,制定了基于气候变化的旱地耕作制度新区划,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和优势作物发展战略优先序与技术优先序,为耕作制度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从玉米田高产土壤耕层构建入手,首次系统提出了基于土壤理化性状的白浆土、黑土、棕壤和褐土的高产耕层参
2、数阈值,填补了合理耕层构建参数量化研究上的空白。围绕高产耕层主要物理指标参数阈值,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土壤耕作方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土壤耕作制度。围绕耕层主要养分指标参数阈值,确定了主要土壤类型的秸秆最佳还田方式、周期、数量、氮肥配施量、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施肥配比量,建立了地力保育型施肥制度,在养地制度研究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技术水平】本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用情况】项目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四盟地区累计应用面积5486万亩。【取得效益】累计增加经济效益47。49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2016年度国家科学
3、技术进步一等奖。二、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实现农业区域性开发、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东四盟)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现有耕地面积约4亿亩,其中70以上为旱地。依靠科技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旱地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稳定提高农田生产力、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围绕种植区划优化、主要作物高产耕层标准及配套耕法、典型区域耕作制度模式构建等重大关键技术难点,在主要类型区开
4、展了为期14年的联合攻关和集成应用,取得了重大创新和突破。1明确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种植区划的影响,制定了基于气候变化的旱地耕作制度新区划,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和优势作物发展战略优先序与技术优先序,为耕作制度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项目系统分析了1961年以来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玉米种植区划的影响,发现不同熟期玉米种植界限表现出明显的“北移东扩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对1978年以来东北地区旱地耕作制度演变规律研究,首次制定了东北地区新的耕作制度区划,将东北地区划分为6个一级区,并对应地提出了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发展战略优先序和技术优先序,为区域旱地耕作制度构建提供了理论指导。2系统开展了
5、旱地耕作制度关键技术研究,明确了关键技术的作用机理.(1)种植制度。从田间作物优化配置入手,确定了不同区域田间作物群体优化配置的具体参数,探明了群体光、热、水和养分高效利用的机理,构建了适合不同区域的资源高效利用型种植制度。(2)养地制度。从玉米田高产土壤耕层构建入手,首次提出了白浆土、黑土、棕壤和褐土的高产耕层参数阈值,填补了合理耕层构建参数量化研究上的空白。在土壤耕作制度方面,围绕4种土类高产耕层主要物理指标参数阈值,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土壤耕作方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土壤耕作制度。在施肥制度方面,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平衡入手,围绕耕层主要养分指标参数阈值,确定了主要土壤类型的秸秆最佳还田
6、方式、周期、数量、氮肥配施量、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施肥配比量,建立了地力保育型施肥制度。3建立了主要类型区典型耕作制度模式,系统集成了与生态环境相吻合的耕作制度综合技术体系,实现了粮食产量和效益的同步提高。在粮食主产区构建了高产高效型耕作制度模式与配套技术体系3套,在生态脆弱区构建了资源高效利用型耕作制度模式与配套技术体系3套,实现了技术的制度化,并在试验示范区广泛应用.项目已经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取得了较好的技术应用效果.农田生产力平均提高20%以上,玉米产量增加611,降水利用效率提高48,主要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150。35kg/m3.项目获得授权专利5件,制定地方标准4个,出版或参
7、与出版著作17部,发表论文310篇,其中SCI/EI 34篇。培训农业技术骨干和农民12.6万人。项目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通辽累计应用面积5486万亩,增加经济效益47。49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三、客观评价1国内外重要科技奖励本研究的部分成果已经获得省级奖励,其中“旱地耕作制度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获2015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黑土合理耕层构建与配套设备研究”获2014年度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旱作农田水分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2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玉米立茬覆盖间隔深松保护性耕法及配套设备研制获2012
8、年度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野生大豆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及新种质创制”获2009年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获201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二等奖.“旱作与节水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07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查新结论该成果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进行查新检索结果表明:项目制定了基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东北地区新的耕作制度分区,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和优势作物发展战略优先序与技术优先序;首次系统提出了基于土壤理化性状的白浆土、黑土、棕壤和褐土4种土类的高产耕层标准参数阈值,并确定了配套耕法和轮耕技术体系,填补了合理耕层构建参数量化研究上的空白。建立
9、了不同生态类型区旱地作物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明确了各典型种植模式对群体生产力提升的作用,并阐明了资源高效利用的机理;确定了东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秸秆还田的最佳方式、还田量和氮肥配施量,提出了有机无机配比施肥技术。以上研究结果,均由项目各参加单位完成,在所查国内外文献中未见相同报道,具有新颖性。3验收意见(1)成果部分内容来源于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作制模式构建与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200803028)项目。2011年1月16日经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会议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课题研究形成的东北粮食主产区高产高效型农作制模式和生态脆弱区资源高效利用型农作制模式及配套技术体系,推
10、进了区域种植制度优化、良种良法良田配套,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成果部分内容来源于“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北方旱区特色林果产业开发模式与技术研究”(2004BA508B08)课题。2005年12月22日经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会议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课题筛选主栽品种4个,提出了覆盖、蓄水、增墒和施肥的土壤陪肥与管理技术,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成果部分内容来源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东北风沙半干旱区林粮结合技术集成与示范”(2006BAD29B06)课题,2010年9月6日经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有关专
11、家进行了会议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构建了环境协调型复合旱作农业模式1个,形成旱作农田抗旱稳产集成技术体系4套,通过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善了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增强了农业抗旱减灾能力。(4)成果部分内容来源于国家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辽西北旱作区玉米节水增产技术示范与推广(2011GB2B000022)”,该项目2013年11月4日经辽宁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会议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对农田微集水种植、玉米贴茬少耕种植、田间优化配置、标准化高产耕作、土壤培肥增产等技术进行了熟化和完善.项目区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6公斤/(mm亩),化肥利用效率达到47,降水利用效率达到51%,农田风蚀降低3
12、1,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4鉴定结论项目完成的“旱地耕作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研究成果,经以陈温福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鉴定认为:首次系统提出了辽宁省主要土壤类型棕壤和褐土的高产耕层技术标准,为旱地耕作制度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吉林省中部中低产田生产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成果,经吉林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鉴定认为:形成的玉米立茬覆盖还田土壤培肥技术,连年行间深松土壤耕作技术构建了合理耕层,实现了25%30的秸秆安全还田.技术总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研究成果,经以吉林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鉴定认为:建立了玉米留茬行间直播技术模
13、式,有效提高了降水利用效率。技术总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旱作农田水分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经辽宁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鉴定认为:形成的林粮间作、覆盖保墒、深松中耕等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体系,实现了集成创新。技术总体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5文章他引本成果在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制度、养地制度和耕作制度区划及优先序研究方面发表论文310篇,主要包括Climatic Change、Soil Tillage Research、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农业工程学报、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等国内外影响因子较高的学术论文。四、推广应用情况经过14年课题攻关研究和集成示范,项目建立
14、了“核心试验区研发、示范区引领带动、政府行政主导”的推广机制,依托分布在东北地区主要类型区的试验区和示范区,采用现场展示、基层技术人员培训等多种措施开展技术普及,使得旱地耕作制度典型模式、关键技术、集成技术在东北3省1市得到大面积应用,2002年至2015年累计应用面积5486万亩,增加经济效益47。49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国内有关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在科学时报刊登了“现代耕作制度破解农业发展难题”的主题文章,中国节水农业信息网刊登了“大旱之年,旱作农业彰显成效的主题报道。本项目的推广应用,为区域相关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主
15、要应用单位情况表应用单位名称应用技术应用的起至时间应用单位联系人/电话应用情况黑龙江省技术推广总站玉米大豆合理轮作种植模式、原垄卡种、白浆土高产耕层构建、土壤耕作技术优化组合20042015芦玉双13351109926累计应用面积达1800万亩,增加粮食作物产量108万吨,新增产值27.36亿元,新增利润18.92亿元吉林省技术推广总站玉米条带宽幅深松耕作、黑土高产耕层构建、土壤耕作技术优化组合、清种玉米田间优化配置、秸秆还田增碳、有机无机配施20042015潘希波0341859525526累计应用面积达1780万亩,增加粮食作物产量89万吨,新增产值16。02亿元,新增利润11。0亿元辽宁省
16、技术推广总站玉米田间优化配置、果粮间作、棕壤和褐土高产耕层构建、土壤耕作技术优化组合、秸秆还田增碳、有机无机配施等旱地耕作制度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体系2002-2015邢岩13604181155累计应用面积达1080万亩,增加粮食作物产量45.854万吨,特色林果产品25.743万吨,新增产值16。67亿元,新增利润11。38亿元通辽市技术推广总站土壤耕作技术优化组合、清种玉米田间优化配置、秸秆还田增碳、覆盖保墒、膜下滴灌补充灌溉20062015肖华13947513442 累计应用面积达826万亩,增加粮食作物产量49.6万吨,新增产值8.92亿元,新增利润6.18亿元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知
17、识产权类别知识产权具体名称国家(地区)授权号授权日期证书编号权利人发明人发明专利有效状态发明专利一种干旱半干旱农田保水剂中国ZL201210275654。62014年7月2日证书号第1434139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孙占祥等有效实用新型专利中耕深松机中国ZL201220201589.82012年12月12日证书号第256464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孙占祥等有效实用新型专利中耕深松追肥机中国ZL200720103251.82008年3月5日证书号第1027039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邱贵春等有效实用新型专利三刀式中耕深松追肥机中国ZL201320302791。42013年11月20日证书号第3266177吉林
18、省农业科学院刘武仁等有效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大豆授粉去雄器中国ZL201420830748.X2015年7月1日证书号第440825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刘明等有效其他玉米高产耕层土壤改良技术规程中国DB21/T2385-20142014年12月1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孙占祥等有效其他旱作农田合理耕层创建技术规范中国DB22/T162920122013年1月1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刘武仁等有效其他玉米宽窄行留高茬交替种植技术规程中国DB22/T1629-20122012年12月1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刘武仁有效其他玉米垄膜沟播栽培技术规程中国DB21/T2382-20142014年12月1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北地区 旱地 耕作制度 关键技术 研究 应用 辽宁省 农业 科学院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