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考试范围.doc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考试范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考试范围.doc(1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备注:黄色的内容要重点看一下。 希望大家能够考高分!!谢谢支持!! 第一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基础 1. 人力资源的含义:所谓人力资源,是指能够通过劳动过程实现价值创造的人所具有的知识、智力、技能和体能的总和. 2. 美国学者康芒斯被认为是最早使用人力资源这一概念的学者.1954年,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杜拉克)在其名著《管理的实践》中对人力资源作了明确的界定. 3. 准确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A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能力应该包括知识、智力、技能、体力等四部分。 B 人力资源的物质载体是人. C 人力资源的功能是创造财富。 4 人力资源的特征是 A 人力资源的时效性和连续性. B 人力资源的再生性和功能性。 C 人力资源的无形性和有形性.人力资源是诸多经济资源中的第一资源. D 人力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E 人力资源的社会性和增值性。 5. 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人力资源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动性.参加教育和学习活动,是人力资源的自我发展的主要途径. 其次,人力资源具有自由流动的能动性.自由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有机结合的过程。 最后,人力资源具有积极发挥作用的能动性.这是人力资源能动性的作用主要的方面,也是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的决定因素。 6。 人力资源的构成 A 人力资源的数量.人力资源数量反映着一定范围内人力资源规模,其衡量指标可分为绝对量和相对量。 人力资源的相对量,是指某一空间与时间范围内人力资源的总和,反映某一国家或地区实力的重要指标. 这两种指标都必须考虑“潜在人力资源”和“现实人力资源”的分布情况。潜在人力资源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可能动员投入劳动运行过程的人力资源数量,是一种应然的估计.现实人力资源是指实际投入劳动运行过程的人力资源数量,是一种实然的估计.我国现行的劳动年龄为:男子16~60,女子16~55 B 人力资源的质量。 通常从五个方面来衡量人力资源:一是体力 二是智力 三是文化程度 四是技能 五是精神品质 7。 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三点: 一是人口总量及再生产状况. 二是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变动。 三是人口流动。 8.人力资本是指人们以某种开发性投资获得,并能够在未来取得收益的能力或技能,这种能力或技能可以依照价值标准予以量化以及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价值评估和交易。 9。 1960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人力资源之父)发表《人力资本投资》之后,人力资本才逐渐被理论界所接受和广泛的运用于各种研究.舒尔茨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和健康是人力资本的主要构成部分。 10.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是欧文·费希尔在其1960年出版的著作《资本的性质和收入》一书中首先提出. 11. 人力资本的主要特征: A 人力资本形态的依附性和无形性 B 人力资本权属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C 人力资本运行的再生性与增值性 D 人力资本价值的可变性与风险性 12。 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主要有: A 卫生保健投资.卫生保健投资的收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a关于健康状况改善指标;b 关于健康改善促进生产力提高的指标。 B 教育投资。在人力资本投资中起主导作用。 C 职业培训投资.职业培训是组织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 D 人力迁移投资 E “干中学”投资,投资少见效快的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 13.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最著名的论断“生产三要素论",即生产过程中,土地、资本、劳动是最基本的三种生产要素 14.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a 西奥多·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西奥多舒尔茨被誉为现代人力资本之父;b 加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c 雅各布·明赛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15. 中国传统人性观:人性本善论、人性本恶论、善恶建有论、性无善恶论、人性品级论。 16. 学界认为最具有揭示了和影响力的人性假设理论主要有四种: A 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提出者是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B 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起源于192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的霍桑试验. C 自我实现人假设。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53年提出。 D复杂人假设。美国行为科学家埃德加·沙因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 17. “社会人假设”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A 管理人员不应当只注重管理任务,而兼顾工人社会需求的满足。 B 管理不应只限于制定计划、控制工序和监督产品质量等,而应了解员工心理、沟通信息、协调组织关系。 C 坚持吸收员工参与民主式管理并注重上下级的沟通,以培养员工自豪感、归属感、集体感. 18. “自我实现假设"人性假设前提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A 管理重心是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出发,促进员工自我实现。 B 管理任务创造一个使员工得以施展才能,自我调控,发挥自主创造性等具有内在奖酬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 C 激励机制更重是员工内部自我激励,外部奖励被降到次要位置。 D 管理体制上通过建立决策参与制度、合理化建议制度、劳资协商制度、设计具有挑战性工作等制度来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13.“社会人假设”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理解): A 管理人员不应当只注重管理任务,而兼顾工人社会需求的满足。 B 管理不应只限于制定计划、控制工序和监督产品质量等,而应了解员工心理、沟通信息、协调组织关系。 C 坚持吸收员工参与民主式管理并注重上下级的沟通,以培养员工自豪感、归属感、集体感. 第二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想的演变 1。 中国古代人才观: A 人才标准-—德才兼备(《尚书》) B 人才选拔——任人唯贤 C 人才识别—-听言观行 D 人才使用--量才录用 E 人才培育—-教化育人 2。 中国近代人才思想: A 洋务派对“中体西用”复合人才的塑造.张之洞为洋务教育确立了一个鲜明的指导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人才思想 . C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人才思想。 3。传统人事管理: A 工业革命时期的人事管理思想(18世纪末19世纪初) 这一时期的管理核心是劳动分工问题。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基本上是以经验为主。主要人物有亚当·斯密、罗伯特·欧文(空想社会主义实践者)。 B 科学管理时期的人事管理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泰勒开创科学管理运动,因此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就是用“科学”的方法代替“经验”的方法,科学管理思想的出现标志人事管理理论开始形成。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这一时期的人事管理的主题。 C 人际关系时期的人事管理思想(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 梅奥的霍桑试验的结果表明企业是一个社会系统。霍桑试验的主要观点:a 人是“社会人”.b 霍桑试验揭示了对人性的尊重、人的需要的满足、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以及归属意识等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人受重视的感觉能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c 非正式组织影响劳动生产率。人际关系运动对人事管理理论作了近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4。 传统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A 管理观念不同。传统人事管理视人为成本,以降低成本为宗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认为人是一种成本,而且视人力为四大资源中的第一资源,通过科学管理可以升值和增值,通过开发可以发挥最大潜能,并使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成果。 B 管理模式不同。传统人事管理多为“被动的反应型管理”,视人事管理为低层次管理事务。是被动的反应型的“官家"式管理,表现为一种操作式的管理模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为“主动开发型管理”。职工扮演着主动积极的角色,不断张扬着人性的优点。 C管理的中心不同。传统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强调人适应工作,没有意识到人是一种宝贵资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中心,把人看成是具有内在的建设性潜力的因素. D 管理的层次不同。传动人事管理一般处于执行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都是决策层的组成人员。 E 管理形态不同。传统人事管理一般都采用高度专业化的个体静态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整体动态管理。 F 管理的方式不同.传统人事管理的方法机械单一,即凭经验和常识就可以运用自如,技术上无先进的方法运用,理论上也无深刻的内容可借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则灵活多样,并越来越多的采用计算机与自动化办公设备等现代化手段。 5。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A. 需求层次论。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感情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B。 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理论。 C 。X理论Y理论。麦格雷戈将“经济人”假设进行总结提出X理论,X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的劳动行为的经济需要动机;总结马斯洛及其他心理学家的观点提出Y理论,Y理论是对“自我实现人”假设的运用。 D。 超Y理论。乔伊·洛希和约翰·莫尔斯他们从“复杂人”假设提出了权变理论,即超Y理论。 F。 Z理论模式。20世纪80年代,日裔美籍学者威廉·大内对美日典型企业的森力资源管理进行比较研究得出. 6。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的生产、交换、使用与分配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7。 知识经济的特点: A.人力资源成为经济主导因素. B.投资重点发生重大转移。 C.资源形态无形无限。 D.竞争对象和竞争方式发生了变化。 18。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区别: A. 研究对象侧重点不同 B. 研究目的侧重点不同 C. 研究层次侧重点不同 D. 研究内容侧重点不同 联系: 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虽然有区别,但在实践上,二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 A.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 B.人力资源开发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分析 1。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外部环境因素: A.经济因素。a. 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一计划为主要资源配置方式的计划经济体制。 二是以市场为主要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经济体制。 b。 经济发展状况。 c。 劳动力市场状况。劳动力市场是组织从外部获得人力资源的主要渠道。 B.政治因素.主要包括民主政治的发展状况、政府管理方式和政府法规、政策等方面。 C.科学技术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2。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部环境因素: A.组织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终极目的就是为组织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适应组织目标和发展的人力资源。 B.人员状况 C.组织文化。组织人员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组织文化的制约。 第四章 不同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职业生活质量、经济效益等),采用计划、组织、领导、监督、激励、协调、控制等有效措施和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组织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A.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将人看成是具有内在建设性潜力的因素。 B.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企业岗位劳动定额的科学核定、企业劳动组织机构的合理调整及企业内部的劳动力的优化组合,重视在其基础之上大力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C.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为企业职工创造条件,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调动,各种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D.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人力资源的保护。 3.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企业运用多种社会资源,通过各种有效方式积极的发掘人力资源的智能和体能潜力,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智能和体能素质以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客观需求的行为。 4. 公共事务是指以提高全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满足全社会公众共同利益为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5. 公共事务具有以下特点: A.公益性,又称为排他性。 B.非营利性. C.阶级性。 D.权威性. 6.政府部门又称国家机关,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运用公共权力,组织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机关,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实施其政策的主要工具。在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即公务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将其定义为: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7.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的角色分析: A.政府公务人员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B.政府公务人员是宪法和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C.政府公务员是社会的公仆。 D.政府公务员是专业化的国家人力资源。公务员不仅是具有专门才能的人,而且是国家人力资源,行使公共权力。 8.。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A.权威性 B.公益性 C.复杂性 D.法制性 9.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A.政府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公务员能力开发的战略选择 B.心理素质的培养—-公务员能力开发的基础 C.教育开发--公务员能力开发的关键 D.使用开发-—公务员能力开发的重点 E.医学院培养医生的方式——公务员能力开发的有效方式 10.公务员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 A.控制过激情绪,稳定心理平衡。 B.调控行为反应,稳定身心平衡。 C.调节人际关系,稳定心理环境。 11.所谓第三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介入纯粹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部门,即介于政府组织与竞争性工商企业之间的一些部门. 12。第三部门的特征: A.公共性 B.营利性程度不同 C.半民间性 D.组织性 13.第三部门职位分类特性: A.职位与职称双因素并存 B.薪俸单一居优 C.能级相称 14.中国基本属于一种矩阵网络式管理的非独立职能集中型体制. 15.公共权力主要体现在: A.相对独立性 B.强制性和非强制性并行 C.为社会提供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D.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第五章 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重点) 1. 人力资源战略是指组织为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针对组织的内外环境变化和战略目标诉求而制定与实施的人力资源整体规划。 2. 人力资源战略这一概念的内涵的理解: A.人力资源战略的前提是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 B.人力资源战略的职能是引导和推动组织战略的实现。 C.人力资源战略的依据是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战略目标的诉求. D.人力资源战略的核心内容是人力资源的整体规划。 3.人力资源战略的特点: A.人力资源战略的整体性与兼容性。 B.人力资源战略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C.人力资源战略的适应性与协同性。 4.成长阶段的人力资源战略核心: A.进一步加大人员招募力度,确保组织加速发展对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B.不断调整完善绩效考评和薪酬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C.进一步优化组织职位的工作配合与流程衔接使所有人员协调一致,促进整体功能发挥。 5. 人力资源规划就是根据组织发展要求和环境不断变化而导致的组织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使组织人力资源达到供需平衡,使组织和员工利益实现双赢。 6。 组织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在组织的目标实现的同时,员工的个人利益也得到满足。 7。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 A.以时间为标准可以把人力资源规划划分为:短期人力资源规划(1~2年)中期人力资源规划(3~5年以内)、长期人力资源规划(5年以上,包括5年) B.以作用的层次为标准可以把人力资源规划划分为:业务层规划、策略层规划与战略层规划,也可划分为宏观规划和微观规划。 C.以实践的范围划分 8.专项业务规划的内容: a.配备规划 b.晋升和补充规划 c.培训规划 d.工资规划 e.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9.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方法: A.德尔菲预测法。由美国兰德公司提出,一般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听取专家对组织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的分析评估,并通过多次重复最终达成一致.(最科学准确、听取专家意见、定型预测技术) B.趋势预测法。利用数学中的回归原理对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的方法。 C.分级预测法 D.经验预测法 E.模拟预测法 10.人力资源规划程序(应用): A.信息收集.同人力资源相关的主要信息包括:组织内外环境变化趋势、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组织目标、职务说明书、现有人员情况(年龄、性别、知识、经验、能力、兴趣、需求、绩效)、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情况。 B.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来预测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对各种人力资源的需求. C.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D.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不仅仅指数量,而且包括人员结构和标准,也就是说不仅要确定所需的人力资源的数量,而且要确定所需人力资源的类型. E.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F.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与反馈. 11.人力资源的内部供给往往通过组织内部的人员的流动如转任、调配、晋升、竞争等方式。 12.所谓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指以组织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工作任务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对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的数量、质量和时间进行估计的活动。 13.供给和需求总量平衡但结构不匹配时,需要采取的措施有: A.在组织内部进行岗位调动,包括晋升、转岗、降职等,并对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来满足人力资源的需求. B.进行人员置换,释放那些组织不需要的人员,调整人员结构,补充需要的人员。 14.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预测完成后会出现的四种结果: A.供需平衡 B.供给和需求总量平衡但结构不匹配 C.供给大于需求 D.需求大于供给 第六章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募(重点) 1。 招募是指组织在人力资源规划指导下,根据工作分析的要求,吸引潜在的符合空缺职位任职资格条件的人员前来应聘,并运用一定方法和手段,从中挑出符合组织需要的人员的活动。 2。 人员招募的原则: A.公正平等原则 B.效率原则 C.双向选择原则 D.合法原则 E 竞争择优原则 3. 人员内部招聘的具体方法:推荐法、职位公告法、档案法。 4。 人员外部招聘的主要方法有:广告招聘、校园招聘、招聘会、就业中介机构招聘、内部人员举荐、互联网招聘。 7. 选拔录用的常用方法:笔试、面试、心理测试、情景模拟测试 8。 影响企业员工招聘的主要因素: A.经济状况与经济政策 B.劳动力市场 C.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 D.社会文化与教育状况 E.企业内部因素 F.应聘者素质 9.企业员工招聘的程序(应用): A.招聘阶段 a.招聘需求的提出 b.制定招聘计划: 招聘标准 招聘规模 招聘范围 招聘时间 招聘预算 c.招聘工作准备: 组成招聘小组 招聘小组成员的工作培训 招聘工作的准备 d.发布招聘信息 e.收集应聘者的相关资料 B.选拔阶段 a.制定选拔录用计划 b.筛选材料 c.初步面世 d.选拔测试 e.体格测试 C.录用阶段 a.汇总测试成绩 b.做出录用决策 c.公布录用信息(一种是录用通知,一种是辞谢通知) d.培训试用 e.安置任职(应聘者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通常是以劳动合同的签订为标志) D.招募评估阶段 a.招募成本效用评估 b.招募收益-—成本评估 c.录用人员评估 10.完整地招聘信息应包括的内容: A.工作岗位名称 B.有关工作职责的简单而明确地阐述 C.说明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技巧、能力、知识和经验 D.工作报酬和福利等 E.工作条件,如地理位置和工作时间等 F.申请的时间、地点,如何申请,是否要寄送简历、填申请表及面试 11.发布招聘信息的原则: A.广泛原则 B.层次原则 C.及时原则 D.真实原则 12。发布招聘信息的方法: A.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招聘信息 B.在电视、广播和报刊上发布招聘信息 C.在特定区域张贴招聘简章 D.通过人在市场发布招聘信息 13.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应遵循的原则:公开原则、平等原则、竞争原则、择优原则 14.报考公务员的基本条件: 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B.年满18周岁 C.用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具有良好的品行 E.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F.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G.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15.报考公务员的限制条件: A.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分的 B.曾被开除公职的 C.由法律规定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 16.实施公务员开始的主要方式,也是考试录用的第一关。笔试包括两个科目,即《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 17.公务员考试录用程序:发布招考公告;对报考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对资格审核合格者进行公开考试;对考试合格者进行录用考核;提出拟用人员名单,报政府人事部门进行审批;办理录用手续;试用;正式录用。 18.志愿者是出于自由意志而飞机与个人义务和法律责任,秉承以知识、技能、体能、劳动、经验、时间等贡献社会的宗旨,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自愿为社会提供各项辅助性服务的人员。 第六章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工作分析(重点) 1. 工作分析是指组织对某一特定工作内容、要求、规范以及完成此项工作员工必须具备的素质条件进行扫描的过程,最终目的是编写工作说明书。 2。 工作分析的原则:A。 系统化 B.最优化 C.标准化 3。工作分析基本术语(要知道意思): A.工作要素。工作中不能再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 B.任务。 C.职责(看)。 D.职位(看). E.职务。可以是专职,也可以是兼职。 F.工作 H.职业(看)。 I.职系。 J.职级(教授、副教授、讲师)。 K.工作族 L.职业生涯。 4。 工作分析的内容 A工作描述:工作综述、工作内容、工作权限、工作条件及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绩效环境、其他。 B.工作规范(对从业人员任职资格的说明):基本要求、心理要求、生理要求 5. 工作分析的实施过程: A.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目标、确定计划、成立工作小组和确定分析对象。 B.调查阶段。调查阶段是一个信息搜集过程,他的主要任务是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完成工作的难易程度、工作队从业人员的要求和身心影响等方面的全面调查。 C.分析阶段。它主要任务是对于工作的特征和从业人员特征相关的调查结果深入、全面分析。 D.完成阶段。对现有的资料进行高度概括,使之成为规范文件,即编写工作说明书。 E.反馈阶段。使工作说明书进一步完善,对工作分析过程本身进行总结评估,将最终的工作说明书存档。 6。 工作分析的方法:工作面谈法(运用量最大的方法)、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工作实践法、工作日志法、资料分析法、实验法、关键事件法。 7. 工作岗位设计是指组织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满意程度,重新修改工作描述、任职资格的行为和过程. 8。 工作岗位的设计内容(应用): A.工作本身(工作的多样性、工作强度、工作难易程度、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工作权限、工作反馈) B.工作方法。其包括:组织和个人的工作方法。设计的工作方法应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满意度。 C.工作关系。协作关系和监督关系使工作关系的两个主要方面. 9.工作岗位设计的方式: A.工作轮换 B.工作专业化 C.工作丰富化 D.工作扩大化 E.以员工为中心的工作在设计 10. 工作岗位设计的方法:A。 激励型工作岗位设计 B.机械型工作岗位设计 C.生物型工作岗位设计 D.知觉型工作岗位设计 11。影响工作岗位设计的因素:环境、组织和员工 第八章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教育培训 1.企业部门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原则: A.战略原则 B.长期原则 C.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原则 D.投入产出原则 E.全员教育培训与重点教育培训相结合原则。企业教育培训应包括企业所有员工. 2.企业竞争获胜的法宝就是有应对市场的适应性、创造性和战略性。 3.企业部门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内容: A.员工知识的教育培训 B.员工技能的教育培训 C.员工态度教育培训 D.企业文化的教育培训 4.企业部门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方法: A.案例法(美国哈佛大学开发完成)。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来说学习两种方法:一是代理型学习,二是亲验性学习。目前,注重能力培养的各种亲验式的教育培训方法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中首推案例法。 B.角色扮演法 C.课堂法.课堂法是应用最为普通的一种教育培训方法,也是最传统、最简单的一种方式。 5.企业部门人力资源教育培训需求分析方法-—诺伊分析法 诺伊在他的《雇员培训与开发》中,提出分析员工教育培训需求的方法。这种方法有三个部分组成:组织分析、人员分析、人物分析。 7.理论联系实际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基本原则,也是对公共部门人员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的基本途径。 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教育培训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 A.了解组织工作性质、技能要求、组织绩效水平的理想状况与实际状况之间的差距,明确他们对教育培训的影响。 B.明确教育培训的类型 C.教育培训对象的组织范围 D.确定教育培训的规模 E.估算教育培训工作的费用支出 F.确定承担教育培训的教育机构 G.选择教师 H.确定教育培训的形式 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内容: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政策、公共管理知识、专业性技术。 10.公共部分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泛指国家行政机关、公共事业单位或其他公共组织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运用一定的形势和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其人力资源进行以提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绩效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 11.公共部分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学用一致原则 C.按需施教原则 D.讲求实效原则 第九章 人员素质测评 1.人员素质测评是组织根据一定的目的,采用一系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类人员的德、能、勤、绩、体等素质进行的测量和评定。 2.人员素质测评的类型: A.选拔性测评 B.诊断性测评(目的性很强即找原因) C.配置性测评 E.鉴定性测评 F.开发性测评 3.选拔性测评的特点: A.区分性 B.标准确定性 C.过程客观性 D.指标选择性 E.结果客观性 4.诊断性测评特点: A.系统性强 B.结果保密性 C.测评内容的不确定性 5.鉴定性测评特点: A.证明性 B.概括性 C.可靠性 6.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主要有三要素:标号、标度、强度和频率 7.人员素质测评标准的构成: A.测评内容: 身体素质 文化素质 品德素质 智能素质 心理素质 B.测评目标 C.测评指标 8.人员素质测评标准的设计: A.确定测评目的与对象 B.职务分析 C.理论验证 D.指标调查 E.确定测评指标权重 F.反馈修正和检验 9.人员素质测评的程序(重点): 一、准备阶段(关键阶段): A.确定测评目的 B.确定测评内容 C.收集测评资料 D.组织测评小组 E.设计制定测评方案: a.确定测评对象 b.设计人员素质测评的要素指标和参照白准 c.选择测评方法和测评工具 二、实施阶段(核心阶段): A.测评前的动员 B.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 C.测评操作程序 三、结果分析阶段: A.分析统计测评数据 B.描述测评结果。测评结果的描述形式有两种:数字描述和文字描述 四、结果反馈阶段 10.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A.测评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 B.晕轮效应 C.近因误差 D.情感效应误差 E.测评人员训练不足 11.人员素质测评的技术:心理测验、面试和评价中心(中高层管理者)。 12.心理测验的类型: A.认知测验,认知测验测评的是认知行为,按其具体测 验对象又可分为成就测验、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 B.人格测验 13.面试的类型: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 14.面试是现代人员素质测评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有着其他测评形式不可替 代的特点 15.面试的特点:对象单一、内容灵活、信息多样、交流互动、直觉判断 16.评价中心的主要形式: A.公文处理 B 角色扮演 C.无领导小组讨论.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评价中心最具特点、最典型的 测评技术,也是一种常用测评手段。 D.管理游戏.管理游戏是测评中心形式中最为复杂的一种测验形式。 17.心理测验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A.对应聘人员能力特征的诊断及发展潜能的预测 B.对应聘者个性品质及职业兴趣进行测定 C.情景模拟法的行为检测,这是在控制的情景模拟状态下,在行为模拟过程中.考察求职者表现出的与组织目标相关行为。 第十章 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重点) 1.绩效的概念包括行为和结果两个方面,绩效涵盖了行为和结果. 2.绩效可以分为组织绩效、员工绩效和流程绩效三个层次 3.员工个人绩效管理是最受人关注的一个领域,一般包括员工绩效计划、绩效指导、绩效评估、结果运用(培训、开发和激励)等方面内容。 4.绩效考核是以特定的结构化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来衡量、评价并影响与员工工作有关的特征、行为和结果。 5.绩效管理是指一套系统的管理活动过程,用来建立组织与个人目标以及如何达到目标的共识,进而采取形而有效的员工管理方法,以提升目标达成的可能性。是管理者确保员工活动及其工作产出能够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进而促进员工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过程。 6.绩效管理的特征:系统性、目标性、强调沟通(在绩效管理中起到决定性作用)、重视过程。 7.绩效管理的实施是自上而下的。 8.评定量表是绩效考核中最常见的工具 9.关键事件法的主要原则是认定员工与职务有关的行为。 10.360度考评:主管评估、下属评估、同事互评、自我评估、客户评估。 11.绩效考核的前置作业: A.获取对系统的支持 B.确定绩效考核目标 C.工作分析 D.合理确定绩效考核周期 E.明确绩效管理的参与者 12.绩效考核制度的设计和建立: 第一,选择适当的考核工具 第二,确定绩效考核的标准:信度、效度、一致性、可接受性、明确性. 13.绩效考核的实施(应用): A.收集信息与资料积累 B.持续不断的沟通.SMART(去年考过): S——交流要直接具体,不能仅作泛泛的、抽象的、一般的接触 M-—沟通是双向的 A-—沟通中涉及的-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力资源 管理 开发 考试 范围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