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工作的问题探析及对策思考.doc
《中学德育工作的问题探析及对策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德育工作的问题探析及对策思考.doc(1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中学德育工作的问题探析及对策思考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年来,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仍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思考、研究和探索. 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推进中学德育工作的紧迫感 (一)存在的问题 1。德育工作认识不足。由于教育评价体系的滞后,有些学校认为德育是一项软指标,智育是一项硬指标,德育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任课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教书,对德育工作不主动、怕麻烦、不耐烦,这样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只有学校德育处和班主任在做,工作的力度跟不上,德育的实效性不够. 2。德育内容有失偏颇。有些学校对德育的管理只停留在对德育档案资料的收集上,对德育常规是否落实,德育内容是否科学则不太关心;有些学校把校园卫生清扫是否及时彻底、保持是否良好,寝室卫生内务是否合格等作为德育主要内容;有些学校把对上级部门的德育活动的落实情况作为本学校的德育内容,缺乏校本化、系列化的德育内容,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 3。德育工作方法单一。学校缺乏对德育对象新思潮的预见性,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德育工作缺乏规划,方法单一,缺乏“与生俱进”的有效德育手段,导致德育工作走过场;对学生的管理,以管代导,采取高压式教育,以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奖惩条例和老师的威严使学生服服帖帖;简单地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进行说教,学生存在排斥心理,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 4。德育工作途径不畅。专门的德育课教学在一些中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往往成为其他主课的牺牲品,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同时,其他各科教学未能做到寓品德教育于教学之中,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顾教书,忘了育人,有的教师则游离于教材之外生硬添加或简单联系学生实际,使学生反感,导致德育教学途径不畅通,没有发挥主渠道的作用,让学校德育的实施丧失了主阵地。 5。德育工作效果不显。社会中不健康因素的影响、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放纵,学校教育尤其思想道德教育不力,导致了德育工作效果不理想。许多中学生从小娇生惯养,任性、“自我”意识浓厚,对他人漠不关心,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较差,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起码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心理素质差,承受能力弱,面对人生道路的困难和挫折缺乏心理准备,一旦受挫,不知所措,乃至丧失自信心和生活的勇气,特别是心理得不到抚平和慰藉时,则变得异常扭曲,造成严重的道德缺失心理及行为;一些学生存在着人格两面性,在家长和师生面前两面派,弄虚作假,考试作弊也不以为耻;课堂内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课外又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主义”,放松对自己的道德培养,使之滑向了道德伦理的底线,而不能自省自悟,则误入歧途。校园暴力事件、迷恋不健康的网络游戏以至逃学、出走,就是其中的典型. (二)原因剖析 学校德育应促进学生有灵性、有人性、有个性地发展。然而,冷静审视学校德育陷入尴尬境地的现状,探其原因有: 1.观念转变困难。近年来,“效益"一词,已成为各行各业追逐的目标,学校也不例外。由于教育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学校教育唯分数论,育人观念淡化.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切教育评价的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学生“一俊遮百丑”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2.工作后劲不足。目前,各中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如政教处、团组织,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下,这些机构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提醒自己把握好“度",尽量减少了活动时间,充当起了可有可无的和声的角色,生怕他们过多的德育活动会冲撞了应试教育这个主旋律,以免招致“不务正业”的非议,引来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反感。有些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甚至把应有的班团队会时间也挤占了。学校的德育工作部门只能把工作计划挂在墙上,落实步骤留在心里,年底总结编在纸上,发挥德育网络的作用成了一句空话。 3.重大节轻小德。由于德育内容滞后,在当前的中学德育内容中,极多地注重政治立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大的思想理念的培养,而较少地重视行为习惯、理解尊重、交流合作等细节品行的养成。如教师对学生不爱劳动、不讲诚信等问题采取淡化甚至逃避的处理态度。 4。教书育人脱节。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困扰,相当一部分教师只看重自己所教学生的成绩,以使自己桃李“满"天下,这些教师认为德育工作是学校领导和政治课教师的事,自己只管教书就行了。所以,他们在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知识,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好”和“差"的标准也只局限在学习成绩上。这种做法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对“做人德为先”的原则产生了怀疑,造成一些学习好的学生不爱劳动、不爱锻炼、不参与班内的活动;一些学习差的学生的其他专长得不到教师的认可而使他们心理失衡,“破罐子破摔”。教师的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导致师生之间的感情淡化,出现了辍学、出走甚至犯罪的现象。教育和教学本是教师的两条腿,只抓教学不抓教育这种畸形的教育方式必然会造成发育不良的教育现状. 5。以“罚”代教严重。尽管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断涌现,但一些教师仍然存在教育方法简单,管理方法粗暴,以“罚”代管、以“罚”代教现象仍十分普遍。学生成绩差、作业交不上、违反课堂纪律,有一点小过错就罚.有罚站的,有罚打扫卫生的,有罚款的,花样翻新地罚,其做法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比如打扫卫生本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极好机会,经过老师的不恰当体罚,学生就认为劳动是不光彩的事;有些学生为了给老师交罚款,却又不敢如实和家长说,只好欺骗家长,编造要钱的理由,久而久之养成了说谎的不良习惯,甚至被迫铤而走险,滑向罪恶的深渊.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管理方式,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普遍感到学校生活单调、乏味、压力过大、负担过重,是导致学生厌学、辍学、逃学的直接原因。 6。教师越位包办.德育的真正主体是学生.但是现实德育中,学生往往被视为受动体,而非生命体和道德的构建主体,教师有意或无意的“越俎代庖”,使自己异化为德育的主体.比如德育工作目标由教师一厢情愿制定,蜕变成完人式标准要求;德育活动的形式、过程是教师事先演练多次的“现场”表演,德育成了过场作秀,难以收到理想效果,于是,学生由德育主人边缘化为局外人,德育由生命成长的必需演变为令人生厌的强加要求。 7。重说教轻体验.常常听教师抱怨自己苦口婆心地讲,但教育效果却不理想,学生德育生成能力变得薄弱。事实上,完整德育过程本该是受教育者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与践行活动的有机结合,只是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德育重说教,轻体验;重灌输,轻交流;重认知,轻实践,才使得德育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身修养和道德素质,缺少应有的活力和效果。工具理性主义使德育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温水”,始终徘徊在效益的低谷,寻找如何创造性破解这一难题的“良药妙方"成了德育研究的新课题。 8。缺乏联动合力。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离,德育资源缺乏必要整合.中学品德教育只是整个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中的一个方面,从来不可能孤立地只存在于学校课堂教学之中.而目前的中学品德教育却存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没有建立一定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影响了德育资源合力的形成和发挥. 真抓实干,努力推进中学德育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教育的宗旨是促进人的发展.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其生命发展需要出发,真抓实干,创新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使其主动构建自己的德育大厦,促进让德育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一)完善管理体制,健全工作制度 合理、完善的德育管理制度是各项德育措施、各种德育活动得以落实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管理体制不理顺、不合理,工作中就易发生相互推诿、拈轻怕重等不利于工作落实的现象;工作制度不健全就会出现想起什么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工作随意性现象。这些由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造成的现象给德育工作的落实埋下隐患。 1。明确德育管理主体。建立以“德管办”为管理窗口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工作主要是学生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个性心理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建立以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德管办、年级办、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德育管理责任体制,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德育管理体制中的职责不明、落实不利等弊端。在成立“德管办"的同时,为了避免学生管理中的真空,还可以建立学生管理“行管办"(校长、分管副校长、行管办、年级办、班主任),用以管理校园环境等硬性保障性工作。这样职能明确,分工具体,可以有效地抓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完善德育管理制度.一是完善德育规划与调整制度,充分发挥学生代表、教职工代表、家长代表在德育规划与调整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德育规划中的针对性、前瞻性。二是制定、完善“德育办”的工作制度、对“德育办"的考评制度等.三是各年级制定和完善“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时间分配比例制度,为德育工作的落实提供时间保障。四是完善班主任家访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班主任培训制度、优秀德育工作者表彰制度等。五是完善德育工作月主题制度。六是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制度.七是班团会检查评比制度.八是建立“优秀学生”“优秀团员”等考察、表彰制度。九是建立“困难学生”教育帮扶制度,例如德困生的结对帮扶制度、留守生帮扶制度等。十是建立学生心理疏导制度。成立心理咨询室,及时排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 (二)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德育活力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生的信念和生命的境界,就是要通过营造和谐沟通、宽容理解、积极向上、其乐融融的学习生活氛围和环境,使师生获得富足的精神生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1.优化学校环境.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的“德育场",学校环境的优化对青少年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与培养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在这一方面应做到:一是校园环境美化、文明、卫生、清洁,各项设施和布置具有教育性、知识性,让青少年在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和时代气息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二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师资的整体素质,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三结合,使青少年德育工作渗透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三是形成正确的校园舆论.正确的校园舆论,能起到表扬、鞭策、扶正祛邪、激励进取的导向作用。四是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培养优良的学风.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本身就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的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和青少年积极进取的动力源.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学习、生活中,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班会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优化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应给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和氛围,家长要学会道德教育的艺术,明白言传身教的道理,特别要塑造家庭的民主氛围和文化气息,杜绝家庭道德中精神垃圾的产生及对孩子的侵害,拓宽家庭道德教育优美的人文环境. 3.优化校外环境.社会各部门要大力协同、配合,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减少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滑坡的环境诱因,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校外道德教育监护和督导系统,使学生在校外的环境得到净化,使之走上健康文明的阳光大道。 (三)改革评价体系,更新德育观念 要真正使中学德育取得实效,还是得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学德育中唯分数论的状况,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德育评价制度,以发挥评价的激励、教育、导向功能,有利于学生主体的终身发展。 1.评价过程要多元化。在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再是优秀与否的唯一依据,更应注重学生成长中的收获、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发展潜力,把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品质与素养、实践与探究、科技与创新、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等五方面要求结合起来,对学生做出贴切的综合评价.比如,学校实施“学生成长档案”举措中,“成长足迹栏"应帮助学生明确学期目标、学年目标、学段目标,并记录各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而“收获园”栏则记录学生每一个阶段的进步,除了获奖证书等荣誉外,更多地应反映学生成长的作品样本,比如优秀作文、绘画作品等. 2。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构筑包括学生自己、家长、教师、同伴(同学)在内的多元、互动评价结构,使评价更能发挥激励、促进的作用。如开展“我眼中的自己"评价活动,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得出自我的总体评价,能体现学生对自己的德育行为拥有的自主发言权。还可以开展“心灵留声”活动,由“老师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同伴眼中的我"三部分构成,让教师、家长、同伴分别做出评价。通过多角度的综合评价,能使每个学生更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 (四)强化教育培训,纯洁育人队伍 教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者,他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水平、工作的执行力等直接影响德育的实效,同时德育工作者直接与学生接触,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大德育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是德育工作起到实效的关键性保障。 1。开展教育活动.开展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师德专题教育活动,提高思想保障水平。一是要创新性、长期性开展“党性铸师魂”“爱与责任"“师德之魂”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二是要以报告会、参观学习、演讲赛等形式开展学习先进德育工作者事迹活动;三是要大力“树典型"。树立自己身边的德育工作者典型并在师生中大力宣传;四是要开展“评师德”活动。通过向学生、教师、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学校德育工作者在师德师风、德育工作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学校进行集中整治. 2。加强经验交流。以“班主任论坛"为主要载体,广泛交流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开展班主任德育艺术培训交流活动,提高业务保障水平。 3。提高律己意识。针对教师队伍的实际,学校应依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督促教师育人先育己,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不断纯洁育人队伍。 (五)拓宽人文途径,丰富德育内涵 人性化的德育,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的发展,要把关怀作为德育的内在要求,去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学校和教师要不断拓宽德育途径,进一步丰富德育内涵,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达到“寓教于乐”,不断提升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丰富性和感染力。 1。树立长远理念,力戒急功近利.养成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校在制定德育工作规划时,应注意既考虑长远性,又考虑阶段性,应从周期性和长远性上着手,每一周期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德育工作要月月有重点,年年有中心,切忌零碎地、肤浅地用活动来代替德育工作。要改变那种“活动起来闹哄哄,活动完了冷清清"的德育工作方式。同时,抓思想品德教育也要像传授知识一样,做到“温故而知新”,既要抓反复,又要反复抓,切忌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以保证德育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2。营造文化氛围,开辟德育阵地。学校通过有意识地对校园环境文化氛围的营造,创设优美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一草一木甚至是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德育的阵地。要使德育在润物无声中进行,使学生素质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提高。 3.贴近学生生活,促进德育内化。学校要努力构建科学的德育内容体系,使德育内容既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一是要扎实开展德育月主题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德育主题教育是实现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二是要坚持以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团队会、纪念日等为载体,打造主题突出、高品位的和谐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三是要成立学生合唱队、篮球队、书画协会、志愿者协会等,通过学生自主开展活动,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既增长才艺,又陶冶高尚情操.四是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德育实践活动是推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围绕德育内容为中心,围绕中心设计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受到感染、得到启发,使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4。搭建信息平台,提高保障水平。学校应把德育措施的信息化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学校将每个学生的信息进行采集,将他们的思想动态、家庭情况、学业状况及教师的跟踪情况汇总成册;建立问题学生电子档案,以便对这些学生的教育跟踪情况和他们的进步状态进行搜索;设立“电子信箱悄悄话”和“师生交流QQ群”,让学生和老师将自己的心里话在网络中尽情地交流;利用校园网,将学校的德育理念、措施、目标和德育工作开展情况及每个层次的德育要求及时发布。良好的信息平台,为学校采取相应及时的德育措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六)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学校道德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既是学校、教师的任务,也应是全社会的当然使命.德育工作仅靠学校单方面是不够的,必须增强全员德育意识,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运行机制,开展共建、共管、共育活动,形成德育工作大合唱,形成工作合力。 1。立足家校携手.学校要主动同家长联系,通过家长接待日,开家长会、办家长学校等形式同家长建立正常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吸收家长参加德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要求,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达成共识,共育新人. 2。寻求社会合作。学校要争取社会力量,建立校外教育网点,使学校德育工作向外延伸,要依靠多种社会性的组织和团体,共同对学生进行法制、社会实践、科技教育;组织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用开放性的德育观念和优良的德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使学校德育工作走向社会化。 3。构建立体网络。明确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健康成长中的角色、地位与作用,超越专门德育教材的知识,开发其他课程的育人作用,整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力量,强化学生校内外德育生活的实践.构建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实践舞台的三位一体的德育影响网络,让学生无论在“小环境”中还是在“大气候"中都能听到真话,得到真诚,悟到真理,学到规范,形成学生有形、持久的良好道德表现. 德育是一项博大精深而富有艺术性的阳光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创新,用心和智慧去经营,真正落实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凸显学生在学校德育中的主人翁地位,增强中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悟人生的真正意义,张扬生命之力,焕发生命之美,快乐地生活、学习,享受成长的喜悦,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德育工作 问题 探析 对策 思考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