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教案.doc
《材料力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教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章 绪论及基本概念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明确材料力学的任务,理解变形体的的基本假设,掌握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教学内容: 材料力学的特点 材料力学的任务 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 变形体的基本假设 材料力学的基本变形形式 二、重点难点 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变形体的基本假设。 三、教学方式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 四、建议学时 0.5学时 五、讲课提纲 1、材料力学的任务 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学科。 工程中各种机械和结构都是由许多构件和零件组成的.为了保证机械和结构能安全正常地工作,必须要求全部构件和零件在外力作用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承载能力表现为 1。1强度是指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不被破坏,表明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 1。2刚度是指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不超过某一规定值,表明构件具有足够的刚度. 1。3稳定性是指构件承受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构件在外力作用下,能保持原有的平衡形态,表明构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1.4材料力学的任务:以最经济为代价,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通过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为构件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提供计算理论. 2、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可变形固体 ¨均匀连续性假设: 假设变形固体内连续不断地充满着均匀的物质,且体内各点处的力学性质相同。 ¨各向同性假设: 假设变形固体在各个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 ¨小变形假设: 假设变形固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与构件原有尺寸相比是很微小的,称“小变形".在列平衡方程时,可以不考虑外力作用点处的微小位移,而按变形前的位置和尺寸进行计算. 3、杆件的几何特征 3。1轴线:截面形心的连线 3.2横截面:垂直于轴线的截面 3.3杆的分类: 4、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杆件在不同受力情况下,将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形,但是,不管变形如何复杂,常常是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压、剪切、扭转、弯曲)或是它们的组合. 第二章轴向拉伸和压缩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内力、应力、应变等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截面法.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轴向拉压正应力公式、胡克定律、强度条件,掌握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方法.掌握拉压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弄清材料力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教学内容 截面法、内力、应力 轴力、轴力图 正应力、应力集中的概念 轴向拉(压)时斜截面上的应力 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泊松比 ⑥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⑦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⑧拉压杆件系统的超静定问题 二、重点难点 1、内力和截面法,轴力和轴力图。 2、应力的概念,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应力,轴向拉压时的变形. 3、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4、轴向拉压的强度计算。 5、应力集中的概念,拉、压静不定问题。 三、教学方式 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法结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建议学时 7 学时 五、讲课提纲 2。1轴向拉伸(压缩)的概念 受力特点:作用于杆件上外力或外力合力的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 变形特点:构件沿轴线方向的伸长或缩短。 2.2轴力、轴力图 1、内力、截面法 内力的概念 内力是构件因受外力而变形,其内部各部分之间因相对位移改变而引起的附加内力。 截面法 截面法四部曲:截(切开)、取(取分离体)、代(代替)、平(平衡) 2、轴力、轴力图 轴向拉压时的内力-—轴力 轴力的符号规则—-轴力背离截面时为正,指向截面为负. 轴力图 2.3应力与圣维南原理 1、应力的概念: 定义:内力在截面上的分布集度。 数学表示: 应力分量; 正应力的代数符号规定: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应力的单位: Pa(N/m2) 2、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应力计算公式: 公式的适用范围: (1)外力作用线必须与杆轴线重合,否则横截面上应力将不是均匀分布; (2) 距外力作用点较远部分正确,外力作用点附近应力分布复杂,由于加载方式的不同,只会使作用点附近不大的范围内受到影响(圣维南原理)。因此,只要作用于杆端合力作用线与杆轴线重合,除力作用处外,仍可用该公式计算. (3) 必须是等截面直杆,否则横截面上应力将不是均匀分布,当截面变化较缓慢时,可近似用该公式计算. 3、圣维南原理:外力作用在杆端的方式不同,只会使杆端距离不大于横向尺寸的范围内应力分布受到影响. 4、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 2.4变形、胡克定律、泊松比 1、纵向变形、胡克定律: 绝对变形 胡克定律 E——弹性模量(Pa)—抗拉(压)刚度,反映杆件抵抗拉伸(压缩)变形的能力 相对变形(线应变) 拉伸为“+”,压缩为“—” 在弹性范围内:胡克定律 2、横向变形及泊松比: 绝对变形 横向尺寸 相对变形(横向应变) 拉伸为“-”,压缩为“+” 柏松比(横向变形系数) 实验表明:在弹性范围内 是反映材料性质的常数,由实验确定,一般在—1 ~ —0.5之间。 2.5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1、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试件: 圆截面: 矩形截面:=11。3=5。65 -工作段长度(标距)-直径—横截面积 低碳钢拉伸时变形发展的四个阶段: (1)弹性阶段(oa) 应力特征值:比例极限—材料应力应变成正比的最大应力值(服从虎克定律) 弹性极限—材料只出现弹性变形的应力极限值 成比 (比例系数) E为与材料有关的比例常数,随材料不同而异。当时,,由此说明表明材料的刚性的大小;说明几何意义。 (2)屈服阶段(bc)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应变增加很快,但应力仅在一微小范围波动,这种应力基本不变,应变不断增加,从而明显地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屈服(流动)。 现象:磨光试件表面出现与轴线成45°倾角条纹-—滑移线,是由于材料晶格发生相对滑移所造成。 材料产生显著塑性变形,影响构件正常使用,应避免出现。 应力特征值:屈服极限——衡量材料强度的重要指标 (3)强化阶段(cd) 强化现象:材料恢复抵抗变形的能力,要使应变增加,必须增大应力值。曲线表现为上升阶段。 应力特征性:强度极限-—材料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冷作硬化-—材料预拉到强化阶段,使之发生塑性变形,然后卸载,当再次加载时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提高、塑性降低的现象. (4)颈缩阶段(df) 在某一局部范围内,A (急剧)、e,用A计算的s,试件被拉断。 两个塑性指标: 延伸率(伸长率):材料分类 截面收缩率: 2、其它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16Mn钢也有明显的四个阶段;H62(黄铜)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另三阶段较明显;T10A(高碳钢)没有屈服和颈缩阶段,只有弹性和强化阶段。铸铁拉伸时是一微弯曲线,没有明显的直线部分,拉断前无屈服现象,拉断时变形很小是典型的脆性材料。 对于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的材料,常以产生0。2%的塑性变形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屈服极限,称条件屈服极限,用表示。 3、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低碳钢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压缩时曲线,在屈服阶段以前与拉伸时相同,都与拉伸时相同,当达到后,试件出现显著的塑性变形,越压越短,横截面增大,试件端部由于与压头之间摩擦的影响,横向变形受到阻碍,被压成鼓形。得不到压缩时的强度极限。因此,钢材的力学性质主要时用拉伸试验来确定。 铸铁压缩时的力学性能:与塑性材料相反脆性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质与拉伸时有较大差别。 4、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力学性质特点: l 当应力不超过一定限度(不同材料其限度不同)时,成正比; l 塑性材料的抗拉强度极限比脆性材料高,宜作受拉构件;表示其强度特征的是和,而是杆件强度设计的依据; l 脆性材料的抗压强度极限远大于其抗拉强度极限,宜作受压构件;唯一表示强度特征的是,它也是杆件强度设计的依据。 2.6许用应力与强度条件 1、极限应力、安全系数、许用应力: 极限应力:材料破坏时的应力称为极限应力。 安全系数、许用应力 —安全系数(大于1的数) 构件工作时允许达到的最大应力值称许用应力.许用应力应低于极限应力。 2、强度条件: 为了保证构件有足够的强度,杆内最大工作应力不得超过材料在拉压时的许用应力,即 它可解决工程上的三类强度问题: l 强度校核 l 设计截面 l 确定许可载荷 2.7应力集中的概念 局部应力—-截面突变处某些局部小范围内的应力。 应力集中——在截面突变处出现局部应力剧增现象. 应力集中对于塑性、脆性材料的强度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脆性材料对局部应力的敏感性很强,而局部应力对塑性材料的强度影响很小. 2。8拉伸和压缩静不定问题 1、静不定问题的解法: 基本思路:静力学关系,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 解超静定问题,除列出平衡方程外,还要通过研究变形和内力的关系建立足够数量的补充方程,为此要找出变形的协调条件,即保持结构连续所必须满足的变形几何条件,在通过变形的物理条件(内力与变形的关系)就可以列出所需要的补充方程。 2、装配应力: 杆件制成后,其尺寸有微小误差是难免的,这种误差使静定结构的几何形状发生微小改变,而不会引起内力。但对超静定结构,这种误差就会使杆件在承受载荷前产生较大的内力。 由于加工误差,强行装配而引起的内力称为装配内力,与之相应的应力叫装配应力.计算装配应力的关键在于根据结构的变形几何关系建立补充方程。这类超静定问题的变形几何关系中一定有一项与尺寸误差d有关. 3、温度应力: 热胀冷缩是金属材料的通性,在静定结构中杆件可以自由变形,温度均匀变化所产生的伸缩,不会在杆内引起内力。但在超静定结构中,杆件的伸缩受到部分或全部约束,温度变化将会引起内力,和它相应的应力称为温度应力. 第三章 扭转与剪切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 教学目标 掌握扭转内力的计算方法;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扭转剪应力、扭转变形的计算方法、剪切胡克定律和剪应力互等定理、扭转强度和扭转刚度计算. 2. 教学内容 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扭矩图,纯剪切。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扭转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扭转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 扭转静不定问题,非圆截面杆扭转。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剪应力分布规律和强度,圆轴扭转变形时的刚度和变形(相对扭转角)计算. 难点:扭转剪应力推导过程 重点处理:通过例子,关键理解是指整个轴上的面上的最外边缘点(等截面);对变截面可用;严格区分刚度和扭转角的区别 难点处理:结合、对比的推导过程,和薄壁圆筒横截面上的推导,让学生思考可能采用的方法,然后在讲解。 三、教学方式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达到课堂互动。 四、建议学时 4学时 五、讲课提纲 3.1扭转的概念及实例 杆件发生扭转变形的受力特点是:在杆件上作用着大小相等、转向相反、作用平面垂直于杆件轴线的两组平行力偶系. 杆件扭转变形的特点是:当杆件发生扭转变形时,任意两个横截面将绕杆轴线作相对转动而产生相对角位移,称为该两个横截面的扭转角,用j表示. 3。2扭矩的计算和扭矩图 1、外力偶矩的计算: 已知轴所传递的功率和轴的转速,则外力偶矩(N•m) P-—功率,单位为千瓦(KW) n—-转速,单位为r/min 2、扭转时的内力——扭矩: 扭矩:受扭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是作用在该截面上的力偶,该力偶之矩称扭矩(Mt)。 扭矩的计算方法——截面法(假设扭矩为正,即设正法) 扭矩的符号规则——右手螺旋法则 扭矩图:表示杆件各横截面上的扭矩沿杆轴的变化规律。 3.3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强度条件 1、薄壁圆筒的扭转应力 ①实验研究: 变形特点: (1)各纵向线倾斜了同一微小角度,矩形歪斜成平行四边形; (2)各圆周线的形状、大小和间距不变,只是各圆周线绕杆轴线转动了不同的角度. 应力分布:横截面上只有切于截面的剪应力t,它组成与外加扭矩相平衡的内力系T。因壁厚t很小,假设均匀分布且沿各点圆周的切线方向。 由平衡条件得 ②切应力互等定理: 从薄壁中,用两个横截面和两个纵截面取出一个单元体,如图所示. 由平衡方程得 ¨¨结论:在单元体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上,剪应力必然成对存在,且数值相等;二者都垂直于两平面的交线,其方向则共同指向或共同背离两平面的交线,这种关系称切应力互等定理。该定理具有普遍性,不仅对只有剪应力的单元体正确,对同时有正应力作用的单元体亦正确。 规定:使单元体绕其内部任意点产生顺时针方向转动趋势的剪应力为正,反之为负. 单元体上只要剪应力而无正应力的情况称为纯剪切应力状态. ③剪切胡克定律: 切应变的定义:在切应力作用下,单元体的直角将发生微小的改变,这个直角的改变量称为切应变。 剪切胡克定律:实验表明,当剪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时,与成正比,即 G—-剪切弹性模量 2、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①变形几何关系 假设圆轴各横截面仍保持为一平面,且其形状大小不变;横截面上的半径亦保持为一直线,这个假设称平面假设。根据实验现象还可推断,与薄壁圆筒扭转时的情况一样,圆轴扭转时其横截面上不存在正应力,,仅有垂直于半径方向的切应力t作用. ②物理关系 ③静力关系 , --单位长度上的扭转角(同一截面上为一定值) -—截面对形心的极惯性矩(与截面形状、大小有关的几何量) ∴ 式中:-—抗扭截面模量(系数) —-—实心轴 (内外径之比)—-空心轴 4、强度计算 强度条件: 对等直圆轴: 3.4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 1、扭转变形 扭转角():任意两横截面相对转过的角度 在T=C,轴为等截面条件下 (弧度) ——截面的抗扭刚度(与成反比、反映截面抵抗扭转变形的能力) 2、刚度条件 (rad/m) 刚度条件: 可解决三类刚度问题。 3。5扭转超静定问题 第 四 章 弯 曲 内 力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①掌握弯曲变形与平面弯曲等基本概念; ②熟练掌握用截面法求弯曲内力; ③熟练列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④利用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微分关系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⑤掌握叠加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教学内容 平面弯曲等基本概念; 截面法及简便方法求弯曲内力;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用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微分关系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叠加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二、重点难点 1、平面弯曲的概念; 2、剪力和弯矩,剪力和弯矩的正负符号规则; 3、剪力图和弯矩图; 4、剪力、弯矩和载荷集度的微分、积分关系; 5、叠加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三、教学方式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 四、建议学时 2学时 五、讲课提纲 4。1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1、平面弯曲的概念 弯曲变形:杆件在垂直于其轴线的载荷或位于纵向平面内的力偶作用下,相邻两横截面绕垂直于轴线的轴发生相对转动的变形。 梁:以弯曲为主要变形形式的构件。 平面弯曲:杆变形之后的轴线所在平面与外力所在平面重合或平行的弯曲变形. 2、梁的计算简图 ①几何结构的简化 以梁的轴线来代替梁,忽略构造上的枝节,如键槽、销孔、阶梯等。 ②载何的简化 载荷按作用方式可以简化成三类 1、集中力 2、分布载荷 3、集中力偶 ③约束的简化 三种基本形式 1、可动铰支座 2、固定铰支座 3、固定端 ④静定梁及其分类 1、简支梁 2、外伸梁 3、悬臂梁 4。2梁的内力及内力图 ①弯曲内力 根据梁的平衡条件,可以求出静定梁在载荷作用下的支反力,再应用载面法,求得梁的各个载面上的弯曲内力. 、M正负号规定: 使梁段绕其内任意点有顺时针转动趋势的剪力规定为正,反之为负; 使梁段的下部产生拉伸而上部产生压缩的弯矩M规定为正,反之为负. ②用直接法计算梁内力的规律 横截面上的剪力在数值上等于此截面左侧(或右侧)梁上所有外力在平行于横截面方向投影的代数和。截面左侧向上外力,或右侧向下外力,产生正的剪力;反之产生负的剪力。左上右下,为正;左下右上,为负. 横截面上的弯矩M在数值上等于此截面左侧(或右侧)梁上所有外力对该截面形心的力矩的代数和。向上的外力产生正的弯矩,向下的外力产生负的弯矩。截面左侧顺时针转向外力偶,或右侧逆时针转向外力偶,产生正的弯矩;反之产生负的弯矩.上正下负;左顺右逆,为正. ③内力图 为了形象地表明梁各横截面上的、沿梁轴线的变化情况,在设计计算中常把各横截面上的、用图形来表示,分别称为剪力图和弯矩图。 由截面法和平衡条件可知,在集中力、集中力偶和分布载荷的起止点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可能发生变化,所以这些点均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的分段点.求出分段点处横截面上剪力和弯矩的数值(包括正负号),并将这些数值标在相应位置处。分段点之间的图形可根据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绘出。 第 五 章 弯曲应力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掌握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推导中所作的基本假设。 理解横力弯曲正应力计算仍用纯弯曲公式的条件和近似程度. 掌握中性层、中性轴和翘曲等基本概念和含义。 掌握各种形状截面梁(矩形、圆形、圆环形、工字形)横截面上切应力的分布和计算。 熟练弯曲正应力和切应力强度条件的建立和相应的计算。 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对梁的弯曲切应力进行强度校核. 从弯曲强度条件出发,掌握提高弯曲强度的若干措施。 理解等强度梁的概念。 教学内容 梁纯弯曲和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梁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提高弯曲强度的若干措施。 二、重点难点 重点:纯弯曲梁横截面上正应力公式的分析推导。 横力弯曲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的计算。 弯曲的强度计算。 弯曲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难点:弯曲正应力、切应力推导过程和弯曲中心的概念。 重点处理:从弯曲变形的特点出发,让学生了解两个应力的分布规律,并对两个应力的分布进行对比,加强学生理解和记忆.分析弯曲正应力、切应力公式中各项的意义,计算方法,结合T 型截面梁铸铁梁。这一典型问题分析,并在作业中进一步强化训练. 难点处理: 结合梁弯曲变形的特点,推导两个应力公式,在推导中,充分利用前面的知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选择解决方法,加强学生对内容的掌握。对照,的推导消化难点,以学生理解这一推导思路。 三、教学方式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 四、建议学时 4学时 五、讲课提纲 5。1弯曲正应力 1、 纯弯曲时梁的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图所示简支梁CD,载荷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梁的弯曲为平面弯曲,其计算简图如图所示。从CD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可以看到,和梁段的各横截面上,剪力和弯矩同时存在,这种弯曲称为横力弯曲;而在AB梁段内,横截面上则只有弯矩而没有剪力,这种弯曲称为纯弯曲。 a a A B C D P P FsssssS M x x 可以知道,梁的各截面上弯矩是不同的;纯弯曲时,梁的各截面上弯矩为一不变的常数值,即=常量。 下面,首先分析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弯曲正应力. ①变形几何关系 a a b b m m n n 实验观察 (1)梁上的纵线(包括轴线)都弯曲成圆弧曲线,靠近梁凹侧一边的纵线缩短,而靠近凸侧一边的纵线伸长. (2)梁上的横线仍为直线,各横线间发生相对转动,不再相互平行,但仍与梁弯曲后的轴线垂直. (3)在梁的纵线伸长区,梁的宽度减小;而在梁的纵线缩短区,梁的宽度增大。 中性层 :梁内某一层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因而这层纤维既不受拉应力,也不受压应力,这层纤维称为中性层. 中性轴:中性层与梁横截面的交线.如图 中性轴 根据上述实验观察到的纯弯曲的变形现象,经过判断、综合和推理,可作出如下假设: (1)梁的横截面在纯弯曲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并垂直于梁弯曲后的轴线。横截面只是绕其面内的某一轴线刚性地转了一个角度。这就是弯曲变形的平面假设. (2)梁的纵向纤维间无挤压,只是发生了简单的轴向拉伸或压缩. 纵线的伸长为 而其线应变为 由于中性层等远的各纵向纤维变形相同,所以,公式线应变即为横截面上坐标为的所有各点处的纵向纤维的线应变. ②物理关系 根据梁的纵向纤维间无挤压,而只是发生简单拉伸或压缩的假设。当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可由胡克定律得到横截面上坐标为处各点的正应力为 该式表明,横截面上各点的正应力与点的坐标y成正比,由于截面上为常数,说明弯曲正应力沿截面高度按线性规律分布,如图所示.中性轴上各点的正应力均为零,中 性轴上部横截面的各点均为压应力,而下部各点则均为拉应力。 ③静力关系 在纯弯情况下,梁横截面上只有弯矩,而轴力 和 皆为零。 由,有 将物理关系代入上式可得: 由于弯曲时,必然有 此式表明,中性轴z通过截面形心。 同时,由,可得 其中 称为截面对y、z轴的惯性积.使的一对互相垂直的轴称为主轴.而z轴又通过横截面形心,所以z轴为形心主轴. 最后,根据,将物理关系代入下式 其中 是纯弯曲时梁轴线变形后的曲率; 称为截面对z轴的惯性矩;称为截面的抗弯刚度。,梁弯曲的曲率与弯矩成正比,而与抗弯刚度成反比。 将该式代入式物理关系,即可得到纯弯曲时梁的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设为横截面上离中性轴最远点到中性轴的距离,则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为 如令 则截面上最大弯曲正应力可以表达为 式中,称为截面图形的抗截面模量。它只与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有关,其量纲为。矩形截面和圆截面的抗弯截面模量分别为: 高为,宽为的矩形截面: 直径为的圆截面: 至于各种型钢的抗弯截面模量,可从附录Ⅱ的型钢表中查找. 若梁的横截面对中性轴不对称,则其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并不相等,例如形截面.这时,应把和分别代入正应力公式,计算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最大拉应力为: 最大压应力为: 2、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对于细长梁(例如矩形截面梁,,为梁长,为截面高度),切应力对正应力和弯曲变形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而且,用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公式,即 3、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为保证梁的安全,梁的最大正应力点应满足强度条件 式中为材料的许用应力.对于等截面直梁,若材料的拉、压强度相等,则最大弯矩的所在面称为危险截面,危险截面上距中性轴最远的点称为危险点。此时强度条件可表达为 对于由脆性材料制成的梁,由于其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相差甚大,所以要对最大拉应力点和最大压应力点分别进行校核。 5。2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1、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①矩形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 当截面高度大于宽度时,关于矩形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规律,可作如下假设: (1)截面上任意一点的切应力都平行于剪力的方向。 (2)切应力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即切应力的大小只与坐标有关. 从图所示横力弯曲的梁上截取长为的微段梁 式中,为横截面上距中性轴为的横线以外的面积,如图所示.式中积分 是的截面积对矩形截面中性轴的静矩。因此,上式简化为 同理, 因六面体在方向的平衡,即 , 将和代入上式,有 整理、化简后有 根据梁内力间的微分关系,可得 由切应力互等定理,可以推导出矩形截面上距中性轴为处任意点的切应力计算公式为 当时,即矩形截面的上、下边缘处切应力;当y=0时,截面中性轴上的切应力为最大值: 说明矩形截面上的最大弯曲切应力为其平均切应力的倍. ②工字形截面、T形截面、槽形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 2.2。1 腹板上切应力 工字形截面梁由腹板和翼缘组成。实验表明,在翼缘上切应力很小,在腹板上切应力沿腹板高度按抛物线规律变化,如图所示. 腹板上切应力仍然沿用矩形截面梁弯曲切应力计算公式 其中b取腹板的宽度。 最大切应力在中性轴上,其值为 式中(S)为中性轴一侧截面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对于轧制的工字钢,式中的可以从型钢表中查得。 2。2。2翼缘上切应力 计算结果表明,腹板承担的剪力约为(0.95~0.97)Q,因此翼缘上的竖向切应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水平切应力 ③ 圆形截面梁 在圆形截面上,任一平行于中性轴的横线aa两端处,切应力的方向必切于圆周,并相交于y轴上的c点。因此,横线上各点切应力方向是变化的。但在中性轴上各点切应力的方向皆平行于剪力Q,设为均匀分布,其值为最大。 式中,即圆截面的最大切应力为其平均切应力的倍。 2、切应力强度条件 对于某些特殊情形,如梁的跨度较小或载荷靠近支座时,焊接或铆接的壁薄截面梁,或梁沿某一方向的抗剪能力较差(木梁的顺纹方向,胶合梁的胶合层)等,还需进行弯曲切应力强度校核.等截面直梁的一般发生在 截面的中性轴上,此处弯曲正应力,微元体处于纯切应力状态,其强度条件为 式中为材料的许用切应力.此时,一般先按正应力的强度条件选择截面的尺寸和形状,然后按切应力强度条件校核。 5.3梁的合理设计 1、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况 梁的弯矩与载荷的作用位置和梁的支承方式有关,适当调整载荷或支座的位置,可以降低梁的最大弯矩Mmax的数值。 2、选择合理截面形状 由 知梁可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与抗弯截面系数成正比,W越大越有利,而W又与截面面积和形状有关。因此应选择W/A较大的截面(工字形、槽形〉矩形〉圆形). 应使截面的上、下缘应力同时达到材料的相应容许应力. 3、采用变截面梁 在横力弯曲下,弯矩是沿梁轴变化的。因此在按最大弯矩设计的等截面梁中,除最大弯矩所在的截面外,其余截面材料的强度均未得到充分利用。为了节省材料,减轻梁的重量,可根据弯矩沿梁轴的变化情况,将梁设计成变截面的.若变截面梁的每一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均等于材料的许用应力,这种梁就称为等强度梁。 在工程实践中,由于构造和加工的关系,很难做到理论上的等强度梁,但在很多情况下,都利用了等强度梁的概念即在弯矩大的梁段使其横截面相应地大一些。例如厂房建筑中广泛使用的鱼腹梁和机械工程中常见的阶梯轴等。 第 六 章 弯 曲 变 形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掌握求梁变形的两种方法:积分法和叠加法,明确叠加原理的使用条件,掌握用变形比较法求解静不定梁。 教学内容 有关弯曲变形的基本概念 积分法和叠加法 明确叠加原理 力法求解静不定梁。 二、 重点难点 梁的变形分析。 挠曲轴近似微分方程。 积分法求变形。 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静不定梁。 三、教学方式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 四、建议学时 6学时 五、讲课提纲 6.1弯曲变形的基本概念 关于梁的弯曲变形,可以从梁的轴线和横截面两个方面来研究。 图示一根任意梁,以变形前直梁的轴线为轴,垂直向下的轴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当梁在面内发生弯曲时,梁的轴线由直线变为面内的一条光滑连续曲线,称为梁的挠曲线,或弹性曲线。第六章中曾经指出,梁弯曲后横截面仍然垂直于梁的挠曲线,因此,当梁发生弯曲时梁的各个截面不仅发生了线位移,而且还产生了角位移,如图7。1所示. 横截面的形心在垂直于梁轴(轴)方向的线位移,称为横截面的挠度,并用符号表示.关于挠度的正负符号,在图示坐标系下,规定挠度向下(与轴同向)为正;向上(与轴反向)为负。应该指出,由于梁在弯曲时长度不变,横截面的形心在沿梁轴方向也存在线位移。但在小变形条件下,这种位移极小,可以忽略不计。梁弯曲时,各个截面的挠度是截面形心坐标的函数,即有 上式是挠曲线的函数表达式,亦称为挠曲线方程. 横截面的角位移,称为截面的转角,用符号表示。关于转角的正负符号,规定在图示坐标系中从轴順时针转到挠曲线的切线形成的转角为正的;反之,为负的. 显然,转角也是随截面位置不同而变化的,它也是截面位置的函数,即 此式称为转角方程.工程实际中,小变形时转角是一个很小的量,因此可表示为 综上所述,求梁的任一截面的挠度和转角,关键在于确定梁的挠曲线方程 6.2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对细长梁,梁上的弯矩和相应截面处梁轴的曲率半径均为截面位置的函数,因此,梁的挠曲线的曲率可表为 即梁的任一截面处挠曲线的曲率与该截面上的弯矩成正比,与截面的抗弯刚度EI成反比. 另外,由高等数学知,曲线任一点的曲率为 显然,上述关系同样适用于挠曲线.比较上两式,可得 上式称为挠曲线微分方程。这是一个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求解是很困难的。而在工程实际中,梁的挠度和转角数值都很小,因此,之值和1相比很小,可以略去不计,于是,该式可简化为 式中左端的正负号的选择,与弯矩的正负符号规定及坐标系的选择有关。根据弯矩的正负符号规定,当梁的弯矩时,梁的挠曲线为凹曲线,按图示坐标系,挠曲线的二阶导函数值;反之,当梁的弯矩时,挠曲线为凸曲线,在图示坐标系中挠曲线的。可见,在图示右手坐标系中,梁上的弯矩M与挠曲线的二阶导数符号相反。所以,上式的左端应取负号,即 上式称为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实践表明,由此方程求得的挠度和转角,对工程计算来说,已足够精确。 6.3积分法求弯曲变形 积分法计算梁的变形 积分一次:´=θ 再积分一次: C、D为积分常数,它由位移边界与连续条件确定 边界条件 : (1)固定端约束:限制线位移和角位移 A B (2)铰支座:只限制线位移 A B C 连续条件 : 6。4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在第五章介绍用叠加法作弯矩图时,曾介绍了材料力学的一个普遍原理—-叠加原理。在线弹性小变形前提下,构件的支反力、内力、应力和变形都可以用叠加法的方法计算。 弯曲变形时,梁的挠度与转角都与载荷成线性关系. 因此,可以用叠加法计算梁的弯曲变形。当梁上有几个载荷共同作用时,可以分别计算梁在每个载荷单独作用时的变形,然后进行叠加,即可求得梁在几个载荷共同作用时的总变形。 应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时,若已知梁在简单载荷作用时的变形,是很方便的。 6.5梁的刚度校核 1、刚度条件 或 [q]—-构件的许用转角 []、--分别为构件的许用挠度、单位长度许用挠度 2、刚度校核 刚度校核是检查梁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是否超过容许值,在机械工程中,一般对都进行校核;在建筑工程中,大多数只校核挠度。 6。6梁的合理刚度设计 从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可以看出,弯曲变形与弯矩大小、跨度长短、支座条件,梁截面的惯性矩 、材料的弹性模量 有关。故提高梁刚度的措施为: (1)改善结构形式,减小弯矩 ; (2)增加支承,减小跨度 ; (3)选用合适的材料,增加弹性模量 .但因各种钢材的弹性模量基本相同,所以为提高梁的刚度而采用高强度钢,效果并不显著; (4)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提高惯性矩 ,如工字形截面、空心截面等. 6。7简单超静定梁的解法 超静定梁:约束反力数目多于静力平衡方程数目的梁称为静不定梁。两者数目的差称为静不定次数. 第 七 章 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应力状态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会从具有受力杆件中截取单元体并标明单元体上的应力情况;会计算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上的应力;掌握平面应力状态和特殊空间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主方向的计算,并会排列主应力的顺序;掌握广义胡克定律;了解复杂应力状态比能的概念.掌握强度理论的概念;了解材料的两种破坏形式(按破坏现象区分);了解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观点、破坏条件、强度条件;掌握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会用强度理论对一些简单的杆件结构进行强度计算。 2. 教学内容 应力状态的概念;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最大应力; 广义胡克定律•体应变; ⑤复杂应力状态的比能; ⑥讲解强度理论的概念及材料的两种破坏形式。 ⑦讲解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基本观点,并推导其破坏条件从而建立强度计算方法。 ⑧介绍几种强度理论的应用范围和各自的优缺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主应力及主方向的计算,最大剪应力的计算。 2、广义胡克定律及其应用。 3、强度理论的概念、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的观点、强度条件及其强度计算。 难点: 1、应力状态的概念,从具体受力杆件中截面单元体并标明单元体上的应力情况. 2、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中关于正负符号的约定。 3、应力主平面、主应力的概念,主应力的大小、方向的确定. 4、广义胡克定律及其应用; 5、常用四个强度理论的理解。 6、危险点的确定及其强度计算。 三、教学方式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 四、建议学时 6学时 五、讲课提纲 7.1应力状态的概念 所谓“应力状态”又称为一点处的应力状态(state of stresses at a given point),是指过一点不同方向面上应力的集合. 分析表明,一点处不同方向面上的应力是不相同的。我们把在过一点的所有截面中,切应力为零的截面称为应力主平面,简称为主平面。例如,图(c)中a、d单元体的三对面及b、c单元体的前后一对表面均为主平面。由主平面构成的单元体称为主单元体,如图(c)中的a、d单元体。主平面的法向称为应力主方向。简称主方向。主平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 应力),如图(c)中a、d单元体上的及。用弹性力学方法可以证明,物体中任一点总可找到三个相互垂直的主方向,因而每一点处都有三个相互垂直的主平面和三个主应力;但在三个主应力中有两个或三个主应力相等的特殊情况下,主平面及主方向便会多于三个. 一点处的三个主应力,通常按其代数值依次用来表示,如图(c)中a、d单元体,虽然它们都只有一个不为零且绝对值相等的主应力,但须分别用,表示。根据一点处存在几个不为零的主应力,可以将应力状态分为三类: 1)单向(或简单)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中只有一个主应力不为零。 2)二向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中有两个主应力不为零。 3)三向(或空间)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均不为零. 7。2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 应力、角正负号规定为: 角:从x方向反时针转至面外法线n的角为正值;反之为负值.角的取值区间为或。 正应力: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切应力:使微元体产生顺时针方向转动趋势为正;反之为负。或者,截面外法线矢顺时针向转后的方向为正;反之为负。 求面上的应力、的方法,有解析法和图解法两种。分别介绍如下: 1、解析法 利用截面法,沿截面ab将图示单元切成两部分,取其左边部分为研究对象。设面的面积为dA,则x面、y面的面积分别为及。于是,得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如图(b)示。该部分沿面法向及切向的平衡方程分别为: 由此得 (a) 由,,及,式(a)可改写为: (9.1) 这就是斜面上应力的计算公式。应用时一定要遵循应力及角的符号规定。-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力学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