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教学设计资料讲解.doc
《桃夭教学设计资料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夭教学设计资料讲解.doc(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桃夭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 《周南·桃夭》教学设计 同学们,下午好! 课前罗老师给大家放了一首来自音乐诗人李健的《在水一方》,歌声可谓是余音绕梁,而歌词同学们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呢?没错,这首《在水一方》正是由《诗经》中的名篇《蒹葭》改编而成。这么美的诗歌,大家还会背诵吗?老师起个头,同学们和我一起朗诵一遍,好吗?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同学们的声音很洪亮、清脆,唯一不足的是情感稍微欠缺了些。如果是单独朗诵,老师一定会感受到连绵起伏的山峦。 除了《蒹葭》之外,同学们还接触过《诗经》中哪一篇经典之作?对了,是《诗经》中的第一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这次,我想请一位同学为大家单独朗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位同学的朗诵如春雨般滋润人的心田,谢谢你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请坐!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关雎》、《蒹葭》,很高兴和大家和我要开始一段新的《诗经》之旅。在正式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想考考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1、《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诗经》存目311篇,实际存诗则为305篇。 2、《诗经》实为乐歌总集。《诗》305篇皆入乐可歌,古籍早有明确记载。 3、所谓“六义” ,又称“六诗”,即指“风”、“赋”、“比”、“兴”、“雅”、“颂”。 “风” “雅” “颂”是《诗》的体制,而“赋”“比”“兴”则是《诗》的表现手法。 风:指当时诸侯国所辖各地域的乐曲,犹如今天的地方乐调。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颂:用于朝迁、宗庙的乐章,是祭神、祭祖时所用的歌舞曲。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同学们回答得真棒!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那老师再问一下大家,你们觉得《诗经》难学吗? 因为时隔久远,学习《诗经》的确要通过看注释、查词典来解决字词问题。从这一点来看,《诗经》还是有点晦涩的。然而,如果我们抛掉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真正走进《诗经》的世界,你又会发现《诗经》其实很亲切。 就像女作家安意如所说的:“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只是,在渡河的时候,被我们无声的遗落在另一个时代。……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诗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这份无邪的记忆流转千年,依然让人惦念和偏爱。 下面让我们一起重温前世的记忆,一起去寻找被我们遗落在另一个时代的歌谣,一起走进《周南·桃夭》。 俗话说“诗非读而不能品也”,我们更常挂在嘴边的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想品味一首诗,须得先读。老师先给大家范读一遍,同学们要注意听字词的读音以及诗的情感。 好,现在请大家齐读一遍,“桃夭,起——”(生齐读) 读得不错。看来,美的东西总是容易让人接受。接下来,咱们试着理解一下。相信对诗意有所理解后,大家读起来会更加情感饱满。《桃夭》这首诗歌共三章十二句,第一章由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 【板书:花(美)】 【板书:人(美)】 有时我们会在某些人家的门楣上,看到 “之子于归”的横批。这就表示这户人家有女儿出嫁了。“之子于归”最早就出自《桃夭》。因为古时侯认为夫家才是女子的归宿,所以他们会用“归”来表示出嫁。 【板书:夫妻和睦】 好。那么老师已经带领大家理解了第一节,现在请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来自行理解第二、三节。等会我们请同学起来发言。(同学阅读、讨论) 【板书:果】 【板书:(生子) 【板书:家庭融洽】 红花还需绿叶衬,过日子得有大家帮。古人一般都是以家族为单位生活,同一姓氏的族人,住在一个村落里,大家互相帮扶。所以,这里的叶象征着“收族”【板书:叶】 【板书:(收族)】也就是团结族人的意思 【板书:家庭和乐】 问题:全诗共三章,章节间内容上有什么变化? 诗句 桃景变化 时序推移 人事演进 灼灼其华 宜其室家 花 春 女子花季 二人世界 有蕡其实 宜其家室 实 夏 多子多女 三人…….. 其叶蓁蓁 宜其家人 叶 夏末秋初 枝繁叶茂 三世四世 为什么说此诗“开千古辞赋咏美人之祖”?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打比方。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桃花的鲜艳象征新婚女子之美。 “有蕡其实”、“其叶蓁蓁”:分别以桃实的圆大和枝叶的繁密,象征新婚夫妇的多子多福,暗示新娘要给这个家族带来吉运。 “兴”又称 “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茂盛的桃枝、艳丽的桃花,和新娘的青春美貌、婚礼的热闹喜庆互相映衬。塑造了一个美丽而富有生命力的女子。 比、兴手法常常交替使用,有“比而兴也”,也有“兴而比也”。当一句诗中的句子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 好,现在思考第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看一看,三节诗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嗯,观察的很准确。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重章叠句。这是《诗经》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那么,这种重章叠句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增强诗歌的音乐感,更充分的抒发情感。) 是的。最初,诗是用来唱的,所以我们今天读《诗经》会觉得里面的诗具有很强音乐感。重章叠句就像我们音乐里的变奏,回环往复,易于抒情。《诗经》可以说是咱们中国文学的源头,后世的很多文学创作里都可以看到《诗经》的影子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其实,不仅是重章叠句,还有赋、比、兴、叠词、押韵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都被我们传承了下来。这似乎可以被称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了。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学好《诗经》,传承民族文化是我们必须担负的责任。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诗是做什么用的?或者说,这首诗该在什么时候唱? (祝贺女子出嫁的时候。) 对,这是一首贺嫁诗。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婚礼进行曲》、或《今天你要嫁给我》。孔子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我们古人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是要引用《诗经》里的诗来言情明志的。那么,如果适逢人家嫁女,吟一首《桃夭》就再合适不过了。 文化探究 《桃夭》这篇诗歌为我们展现了先秦时期的人们衡量美的标准和尺度,同学们,你能从诗歌中领悟到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所表现的不是简单的漂亮。那种桃花般的美丽是最难以名状的,多一分就是艳俗,少一分又显得平淡。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却把新婚女子形容得恰如其分,给人一种照眼欲明的感觉。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曾学过一首很经典的用桃花来喻人的诗。(人面桃花相映红)对,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写美貌只有一句,倒是“宜室”、“宜家”被反复提到。这是不是说女子的品德更为重要呢。)这首贺嫁诗,不像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室”、“宜家”,希望女子温顺、和善。这表现了人们对女子的要求:德行与美貌兼备。所以,好的女子应该内外兼修。 这首诗,很有情境感。读着它,我们似乎就会想象出那种亲人们欢聚一堂,装扮新娘,殷殷叮嘱,送出祝福的场面。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意境深厚。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扑面而来。“嫩嫩的桃枝鲜艳的花。美丽的姑娘要出嫁,把欢乐和美满带到婆家。”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两千多年前处于战乱时代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幸福和美满家庭的追求。 这首诗读到这儿,才算真的读懂了。我们终于穿越了岁月的河流,走进了《桃夭》的意境。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片文字,我们似乎来到了周南那热闹的出阁宴上,看到了桃花般美丽的新娘,听到了那殷殷的叮嘱和美好的祝福,喜悦和感动,如温暖的泉水,汩汩地流到了我们的心间。 现在,让我们用动情的吟诵,一起向这位新娘送上跨越千年的祝福吧! 读完之后,同学们你们是否能感受到这首诗里包含的那种幸福美满的气氛呢?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好的理解了这首诗。 玫瑰是美的,……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那么我们今天的作业是:自主赏析《鄘风·相鼠》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设计 资料 讲解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