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教程文件.doc
《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教程文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教程文件.doc(2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 精品文档 实验4 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 【实验目的】 1.掌握用MATLAB软件求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数值解的方法; 2.通过实例用微分方程模型解决简化的实际问题; 3.了解欧拉方法和龙格-库塔方法的基本思想和计算公式,及稳定性等概念。 【实验内容】 题3 小型火箭初始重量为1400kg,其中包括1080kg燃料。火箭竖直向上发射时燃料燃烧率为18kg/s,由此产生32000N的推力,火箭引擎在燃料用尽时关闭。设火箭上升时空气阻力正比于速度的平方,比例系数为0.4kg/m,求引擎关闭瞬间火箭的高度、速度、加速度,及火箭到达最高点的时的高度和加速度,并画出高度、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形。 模型及其求解 火箭在上升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在全过程中假设重力加速度始终保持不变,g=9.8m/s2。 在第一个过程中,火箭通过燃烧燃料产生向上的推力,同时它还受到自身重力(包括自重和该时刻剩余燃料的重量)以及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空气阻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三个力的合力产生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因此有如下二式: a=dv/dt=(F-mg-0.4v2)/m=(32000-0.4v2)/(1400-18t)-9.8 dh/dt=v 又知初始时刻t=0,v=0,h=0。记x(1)=h,x(2)=v,根据MATLAB可以求出0到60秒内火箭的速度、高度、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程序如下: function [ dx ] = rocket( t,x ) a=[(32000-0.4*x(2)^2)/(1400-18*t)]-9.8; dx=[x(2);a]; end ts=0:1:60; x0=[0,0]; [t,x]=ode45(@rocket,ts,x0); h=x(:,1); v=x(:,2); a=[(32000-0.4*(v.^2))./(1400-18*t)]-9.8; [t,h,v,a]; 数据如下: t h v a 0 0 0 13.06 1.00 6.57 13.19 13.30 2.00 26.44 26.58 13.45 3.00 59.76 40.06 13.50 4.00 106.57 53.54 13.43 5.00 166.79 66.89 13.26 6.00 240.27 80.02 12.99 7.00 326.72 92.83 12.61 8.00 425.79 105.22 12.15 9.00 536.99 117.11 11.62 10.00 659.80 128.43 11.02 11.00 793.63 139.14 10.38 12.00 937.85 149.18 9.71 13.00 1091.79 158.55 9.02 14.00 1254.71 167.23 8.33 15.00 1425.93 175.22 7.65 16.00 1604.83 182.55 6.99 17.00 1790.78 189.22 6.36 18.00 1983.13 195.27 5.76 19.00 2181.24 200.75 5.21 20.00 2384.47 205.70 4.69 21.00 2592.36 210.18 4.22 22.00 2804.52 214.19 3.79 23.00 3020.56 217.79 3.41 24.00 3240.08 221.01 3.07 25.00 3462.65 223.92 2.77 26.00 3687.88 226.56 2.50 27.00 3915.58 228.97 2.27 28.00 4145.60 231.14 2.06 29.00 4377.76 233.11 1.89 30.00 4611.86 234.91 1.74 31.00 4847.68 236.57 1.62 32.00 5085.02 238.14 1.51 33.00 5323.85 239.61 1.41 34.00 5564.11 240.99 1.33 35.00 5805.77 242.28 1.27 36.00 6048.72 243.50 1.21 37.00 6292.87 244.68 1.17 38.00 6538.11 245.83 1.13 39.00 6784.48 246.96 1.09 40.00 7031.96 248.05 1.07 41.00 7280.54 249.10 1.05 42.00 7530.19 250.12 1.03 43.00 7780.85 251.14 1.02 44.00 8032.49 252.15 1.00 45.00 8285.12 253.16 0.99 46.00 8538.75 254.15 0.98 47.00 8793.39 255.12 0.97 48.00 9049.01 256.07 0.97 49.00 9305.58 257.03 0.96 50.00 9563.08 257.99 0.95 51.00 9821.52 258.95 0.94 52.00 10080.93 259.90 0.93 53.00 10341.30 260.83 0.93 54.00 10602.62 261.75 0.94 55.00 10864.86 262.67 0.94 56.00 11127.98 263.61 0.93 57.00 11392.04 264.54 0.91 58.00 11657.03 265.46 0.91 59.00 11922.96 266.35 0.92 60.00 12189.78 267.26 0.92 因此,在引擎关闭的瞬间,火箭的速度为267.26m/s,高度为12189.78m,加速度为0.92m/s2。 (2)在第二个阶段,火箭的重量保持不变,没有向上的推力,只收到重力和空气阻力。因此有如下关系式: a=dv/dt=(-mg-0.4v2)/m=-0.4v2/320-9.8 dh/dt=v 假设在80秒之前达到最高点,以60秒时的速度、高度、加速度为初始值进行计算,程序如下: function [ dx ] = rocket2( t,x ) dx=[x(2);-0.4*x(2)^2/320-9.8]; end ts2=60:1:80; x1=[12189.78,267.26]; [t2,x2]=ode45(@rocket2,ts2,x1); h2=x2(:,1); v2=x2(:,2); a2=-0.4*v2.^2./320-9.8; [t2,h2,v2,a2]; 数据如下: t2 h2 v2 a2 60.00 12189.78 267.26 -99.08 61.00 12416.32 192.70 -56.22 62.00 12584.73 147.43 -36.97 63.00 12715.67 116.11 -26.65 64.00 12819.59 92.79 -20.56 65.00 12902.81 74.29 -16.70 66.00 12969.22 58.96 -14.15 67.00 13021.42 45.73 -12.41 68.00 13061.17 33.95 -11.24 69.00 13089.63 23.12 -10.47 70.00 13107.61 12.91 -10.01 71.00 13115.55 3.02 -9.81 72.00 13113.66 -6.80 -9.86 73.00 13101.90 -16.78 -10.15 74.00 13079.96 -27.19 -10.72 75.00 13047.26 -38.34 -11.64 76.00 13002.90 -50.62 -13.00 77.00 12945.47 -64.56 -15.01 78.00 12872.96 -80.96 -17.99 79.00 12782.31 -101.08 -22.57 80.00 12668.88 -127.03 -29.97 可以看到:在第60秒瞬间,加速度发生了突变,从0.92m/s2突变为-99.08m/s2;而在第71秒至第72秒之间,速度从正变为负,即速度反向,说明在第71秒中的某个时刻速度为零,火箭达到了最高点。因此需要对这个时间段进行分析,并且找到速度减小到0的时刻和此时的高度。 以0.1为步长,在71s到72s中重新求解微分方程的数值解。 71.00 13115.16 2.98 -9.81 71.10 13115.41 2.00 -9.81 71.20 13115.56 1.02 -9.80 71.30 13115.61 0.04 -9.80 71.40 13115.57 -0.94 -9.80 71.50 13115.42 -1.92 -9.80 可见在t=71.3时,速度为0.04,可视为速度为零点,此时最大高度为13115.61,加速度-9.80。 综合(1),(2),可以绘出高度,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plot(t,h,t2,h2),xlabel('t/s'),ylabel('h/m'),title('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plot(t,v,t2,v2),xlabel('t/s'),ylabel('v/(m/s)'),title('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aa=[a',a2']';tt=[t',t2']'; plot(tt,aa),xlabel('t/s'),ylabel('a/(m/s2)'),title('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题6 一只小船渡过宽为d的河流,目标是起点A正对着的另一岸B点。已知河水流速v1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2之比为k。 (1)建立描述小船航线的数学模型,求其解析解; (2)设d=100m,v1=1m/s,v2=2m/s,用数值解法求渡河所需时间、任意时刻小船的位置及航行曲线,作图,并与解析解比较; (3)若流速v1=0,0.5,1.5,2m/s,结果将如何。 模型及其求解 (1).假设在航行过程中,人们不知道水流的速度,小船的方向始终指向目标B,因此若以B为原点,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方程组: 解初值为(x, y)=( 0, -d) 的常微分方程组,得到解析解为: 其中 c=–1/d=–0.01,故有 事实上,若用matlab中计算微分方程的语句: [x,y]=dsolve('Dx=v1-v2*x/sqrt(x^2+y^2)','Dy=-v2*y/sqrt(x^2+y^2)','x(0)=0','y(0)=-d','t'); 则显示“Warning: Explicit solution could not be found.”即无法得到x,y关于t的分立解。 (2)d=100m,v1=1m/s,v2=2m/s。求数值解时,由解析解可以看出,此为刚性方程。为避免用ode45s求解时间过长。采用ode23s进行求解。假定100s可以到达对岸。 ts=0:0.1:100; x0=[0,-100]; [t,x]=ode23s(@boat,ts,x0); [t,x]; plot(t,x);gtext('x');gtext('y');xlabel('时间t/s');ylabel('距离/m');title('x,y与时间t的关系'); 可以得到数据如下(部分): t/s x/m y/m 10.00 8.93 -80.04 20.00 15.41 -60.36 30.00 18.87 -41.49 40.00 18.71 -24.31 50.00 14.48 -10.34 50.10 14.42 -10.23 66.50 0.19 -0.00 66.60 0.09 -0.00 66.70 0.00 0 可知在t=66.7s时,船到达对岸B点。做 x,y与时间t的关系图:从曲线上可以看出,0到30s这段时间内,y的增长几乎呈线性关系,即小船几乎研直线匀速前进。 现在求解析解并将之与数值解对比: function [ x] = jiexi(y,k) x=-0.5*(-0.01)^k*y.^(k+1)+0.5*(-0.01)^(-k).*y.^(1-k); end y=-100:1:0; x2=jiexi(y,0.5); plot(x2,y,'ro',x(:,1),x(:,2));legend('解析解','数值解',-1); 从轨迹曲线中也可以看到,用数值解得到结果与解析解几乎重合,可信度很高。 (3)当改变v1的值时,解析式中的k值将发生变化,此时将对结果产生影响。利用MATLAB计算和绘图也可以发现,渡河时间及航行曲线都发生了变化。 v1=0时,k=0。说明河水静止不动,这种情况下,小船的总速度就是它在静水中的速度,于是沿着AB直线便可到达对岸,计算结果表示,t=50s时,小船到达B点。 v1=0.5m/s时,k=0.25,得到的曲线如下: 这种情况下,t=53.33s时,小船到达B点,比起v1=1m/s时,小船在x方向上走过的距离缩短了大约一半,总路程缩短了许多。 v1=1.5m/s时,k=0.75,得到的曲线如下: 这种情况下, t=114.28s,小船到达对岸,渡河时间明显长了许多。而且由数值解的疏密程度也可以看出,小船花费较少时间久到达x的最大位移处,但是却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回到x=0的目的地,可见1.5m/s的河水流速给小船到达终点造成了巨大阻碍。 v1=2m/s时,k=1,得到的曲线如下: 这种情况下,小船无论如何都无法到达B点,只能到达B点下游50米处。从解析式中也可以看到,k=1时,有x(y)=-0.005y2+50。曲线呈开口朝左的抛物线状。从速度合成的三角形上来看,由于v1和v2长度相等,v1的方向也已确定,它们的合速度的方向与v1的夹角不可能大于90°,也就是说在x的分位移始终在增加,不可能减小。即使v2沿着水流逆向,也只能使合速度为零,此时正好是小船停在B点下游50米处的情况。类似的问题在高中物理出现过。 综合上述曲线,有下图: 仔细观察解析式可以发现影响船过河轨迹仅是k值,即船与河水的相对速度,我们不妨作此假设。 如果我们用v1=2m/s,v2=4m/s与前面的结果做下对比(我们仅做数值解的对比,因为解析解相同)。结果证明当v1=2m/s,v2=4m/s 时船的航行轨迹与v1=1m/s,v2=2m/s 航行轨迹相同,但时间缩短为33.33s。而且继续实验当v1=4m/s,v2=8m/s时,船的航行轨迹也与前两种情况相同,但过河时间为16.66s,说明过河时间与船速成倒数关系,这是从航行轨迹相同、路程相等可以很自然导出的关系。 在实际问题中,人们通常会对水的流速做初步判断,以调整船行驶的方向,而不是单纯的每个时刻都将方向对准目的地。同时由于水的流速也不是始终不变的,在不同的流域和不同的时刻流速都可能不同,本题中只是采取了最为简单的数学模型进行近似计算。 题9两种群相互竞争的模型如下: X’(t)=r1*x*(1-x/n1-s1*y/n2); Y’(t)=r2*y*(1-s2*x/n1-y/n2); 其中X(t),Y(t)分别为甲乙两种种群的数量;r1,r2为他们的固有增长率;n1,n2为他们的最大容量。s1的含义是:对于供养甲的资源而言,单位数量乙(相对n2)的消耗为单位数量的甲(相对n1)消耗的s1倍,对s2可做相应的解释。 该模型无解析解,使用数值的解法研究问题: (1)设r1=r2=1,n1=n2=100,s1=0.5,s2=2,初值x0=y0=10,计算 X(t),Y(t),画出他们的图形及相图(x,y),说明时间t充分大以后X(t),Y(t)的变化趋势。 (2)改变r1,r2,n1,n2,x0,y0,但保持s1,s2不变(或保持s1<1,s2>1),计算并分析所得结果;若s1=1.5,s2=0.7,再分析结果。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请用各参数生态学上的含义做出解释。 (3)实验s1=0.8,s2=0.7和s1=1.5,s2=1.7时会有什么结果,并作出解释。 模型及其求解 (1)编写程序如下: function [ dx ] = compt( t,x ) r1=1;r2=1;n1=100;n2=100;s1=0.5;s2=2; dx=[r1*x(1)*(1-x(1)/n1-s1*x(2)/n2);r2*x(2)*(1-s2*x(1)/n1-x(2)/n2)]; end ts=0:0.5:20; x0=[10,10]; [t,x]=ode23s(@compt,ts,x0); [t,x]; plot(t,x);title('t充分大后x(t),y(t)的变化趋势');xlabel('时间t');ylabel('种群数量');gtext('x(t)');gtext('y(t)'); plot(x(:,1),x(:,2));xlabel('x');ylabel('y');title('相图x,y'); 设定t从0到20,得出t,x(t),y(t)的数值关系 t X(t) Y(t) 0 10.0000 10.0000 0.5000 15.0556 13.7363 1.0000 21.8041 17.4479 1.5000 30.1504 20.2070 2.0000 39.6707 21.1843 2.5000 49.6905 20.1332 3.0000 59.4906 17.4859 3.5000 68.4731 14.0317 4.0000 76.2336 10.5329 4.5000 82.5937 7.4878 5.0000 87.5743 5.0991 5.5000 91.3224 3.3592 6.0000 94.0516 2.1579 6.5000 95.9832 1.3614 7.0000 97.3207 0.8479 7.5000 98.2306 0.5233 8.0000 98.8409 0.3209 8.5000 99.2457 0.1960 9.0000 99.5118 0.1194 9.5000 99.6855 0.0726 10.0000 99.7982 0.0441 10.5000 99.8709 0.0267 11.0000 99.9177 0.0162 11.5000 99.9477 0.0098 12.0000 99.9668 0.0060 12.5000 99.9790 0.0036 13.0000 99.9867 0.0022 13.5000 99.9916 0.0013 14.0000 99.9947 0.0008 14.5000 99.9967 0.0005 15.0000 99.9979 0.0003 15.5000 99.9987 0.0002 16.0000 99.9992 0.0001 16.5000 99.9995 0.0001 17.0000 99.9997 0.0000 17.5000 99.9998 0.0000 18.0000 99.9999 0.0000 18.5000 99.9999 0.0000 19.0000 100.0000 0.0000 19.5000 100.0000 0.0000 20.0000 100.0000 0.0000 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t=17时,乙种群的数量已经为0,之后甲种群的数量达到饱和。由图线更能很好的分析出甲乙两个种群的变化趋势。刚开始时两种群的数量都在增长,但环境的容纳量有限,甲乙两种群不可避免的竞争,于是甲的数量持续增长而乙数量在达到一个峰值后逐渐减少,两种群数量相差悬殊。最后乙灭绝而甲繁荣。 究其原因,s1<s2,表明甲消耗供养对方的食物的能力要远强于乙。甲不但可以放心吃供养自己的食物,还能大量消耗供养乙的食物。由于能够获取更多的食物,这样表现为甲的生存能力——种群增长率要大于乙。所以甲种群走向繁荣,乙种群濒于灭绝。 (2)探究r1,r2,n1,n2,x0,y0对种群数量的影响。除探究的因素以外,要让其他因素保持(1)中数值不变。 A. 首先实验自然增长率r。对于r1>r2,显然甲增加的会更快,结果与(1)相同。而对于r2>r1,不妨设r1=1,r2=4,作图。 可见开始的时候,凭借着高自然增长率,乙种群数量超过了甲。但之后甲种群数量开始稳步上升,乙种群数量则不可避免的下降,最后甲种群再次繁荣,乙种群灭绝。且达到最后稳定的时间比(1)要短,也许是食物消耗过快的结果。 由此可见,乙自然增长率r的提高并不能让乙种群避免灭绝的命运。 B. 其次探究最大容量n的影响。显而易见,如果n1>n2,则趋势与(1)相同。仅仅是甲的最大数量更大了。 对于n2>n1,不妨设n2=300,n1=100。作图: 可见乙种群最大容量的增大,也不能避免他灭绝的命运。从生态学上来看,这样的结果符合常理。 C. 之后探究种群数量初值。对于x0>y0,显然趋势和最后结果与(1)相同,甲的增长会更加迅速。对于x0<y0,设x0=10,y0=40,作图: 可见,乙种群初始数量的增大,虽然在开始时有过一个高峰,但是并不能避免最后灭绝的命运。从生态学上解释,当一个种群生存能力很弱时,即使初始数量很多,最后也会灭绝。 下面探究s1,s2。设s1=1.5。s2=0.7。其他因素与(1)相同。 可见结果发生了逆转:甲种群最终走向了衰落,几乎灭绝,而乙种群走向了繁荣。 由此看出,能否消耗更多供养自己和供养对手的食物和资源,是一个种群能否繁衍生存的关键因素。如果自己的食物和对手的食物都不能有效地“为我所用”,那么一个种群就难逃灭绝的命运。 数据如下: t X(t) Y(t) 0 10.0000 10.0000 0.5000 14.1649 14.8747 1.0000 18.8098 21.1830 1.5000 23.1789 28.6762 2.0000 26.4025 36.8127 2.5000 27.9436 44.9840 3.0000 27.7660 52.6886 3.5000 26.2263 59.6679 4.0000 23.8150 65.8441 4.5000 20.9810 71.2424 5.0000 18.0622 75.9298 5.5000 15.2627 79.9823 6.0000 12.7023 83.4531 6.5000 10.4474 86.4135 7.0000 8.5052 88.9142 7.5000 6.8680 91.0077 8.0000 5.5082 92.7472 8.5000 4.3924 94.1805 9.0000 3.4860 95.3523 9.5000 2.7558 96.3033 10.0000 2.1717 97.0702 10.5000 1.7070 97.6851 11.0000 1.3390 98.1756 11.5000 1.0487 98.5653 12.0000 0.8202 98.8738 12.5000 0.6408 99.1173 13.0000 0.5003 99.3091 13.5000 0.3903 99.4597 14.0000 0.3043 99.5779 14.5000 0.2372 99.6705 15.0000 0.1848 99.7429 15.5000 0.1440 99.7995 16.0000 0.1121 99.8437 16.5000 0.0873 99.8782 17.0000 0.0680 99.9051 17.5000 0.0529 99.9261 18.0000 0.0412 99.9424 18.5000 0.0321 99.9552 19.0000 0.0250 99.9651 19.5000 0.0194 99.9728 20.0000 0.0151 99.9788 (3)当s1=0.8,s2=0.7时,两者都小于1。预计到竞争会很激烈,以ts=0:0.5:100;作图: 可见,甲乙两个种群竞争十分激烈。开始时增长率几乎相同,到后来乙种群数量超过了甲种群,但是甲种群也并没有因此走向不可逆转的衰亡,最后两者种群数量达到稳定。 部分数据如下: t X(t) Y(t) 0 10.0000 10.0000 0.5000 14.7714 14.8619 1.0000 20.7694 21.0796 1.5000 27.5290 28.2659 2.0000 34.2315 35.6596 2.5000 40.0812 42.4607 3.0000 44.5901 48.1110 3.5000 47.7058 52.4606 4.0000 49.6508 55.6472 4.5000 50.7366 57.9272 5.0000 51.2511 59.5615 5.5000 51.3929 60.7411 6.0000 51.3135 61.6167 6.5000 51.1212 62.3048 7.0000 50.8523 62.8450 7.5000 50.5623 63.3042 8.0000 50.2601 63.6927 8.5000 49.9595 64.0316 9.0000 49.6719 64.3400 9.5000 49.3972 64.6178 10.0000 49.1372 64.8662 20.0000 46.3654 67.3807 30.0000 45.6776 67.9864 40.0000 45.5066 68.1363 50.0000 45.4661 68.1717 60.0000 45.4571 68.1796 70.0000 45.4551 68.1813 80.0000 45.4547 68.1817 83.0000 45.4546 68.1817 83.5000 45.4546 68.1818 84.0000 45.4546 68.1818 当t=30以后,两个种群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已经可以视为到达稳定状态。 分析:s1=0.8,s2=0.7时,两者都小于1,表示两种群食用供养自己资源的能力要强于食用供养对手资源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两种群竞争激烈,而没有一方占据绝对优势,所以两种群最后的数量都能够达到稳定值。还可以看出,s微小的差异,会造成最后种群数量较大的不同。 若s1=1.5,s2=1.7,两者均大于1。作图如下: 很惊奇的,最后甲走向了繁荣而乙走向了灭绝。 分析:s1=1.5,s2=1.7时,两者都大于1,表示两种群食用供养对手资源的能力要强于食用供养自己资源的能力。相当于“攻强守弱”。而这种竞争情形下,更强消耗能力成为生存的决定性因素,此种能力更强的一方将会竞争中胜出。与s都小于1的情况截然不同。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分方程 数值 教程 文件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