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整理(重点)教程文件.doc
《中医学整理(重点)教程文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整理(重点)教程文件.doc(2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第一章 导论 1.《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四大医学典籍可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其中《黄帝内经》和《难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基础。 2.《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3.《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4.两晋隋唐时期:《雷公炮炙论》最早制药学专著。《新修本草》政府颁行第一部药典。 宋金元时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方)》宋代以前病因理论总结。《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一部验舌专著。 5.《洗冤录》是世界上较早的法医著作。 6.《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之大成,由[明]李时珍所著。 7.中医理论体系主要有三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密切相连,同时还受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这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 辨证论治:包括辩证和论治,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辩证:将四诊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然后概括为某一性质证的过程。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是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8.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司外揣内,注重整体研究,援物比类。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 阴阳学说是指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中的一切实物和现象中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 2.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基本概念) 3. 阴阳的基本特征: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 4. 阴阳属性的特点: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 5. 下午为阳中之阴,下半夜为阴中之阳。 6. 阴阳相互关系: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 7. 六腑为阳,五脏为阴。 8. 用阴阳来指导疾病的治疗: (1) 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亢奋,尚未损及对方时,此为实证,当损其有余。如“阳盛则热”,用“热者寒之”。“阴胜则寒”,用“寒者热之”。 (2) 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即虚证。 (3) [明]张景岳提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疗方法。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 基本概念:“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 2. 土的特性:生化,承载,受纳。 3. 金的特性:肃杀,潜降、收敛。 五味 五行 五志 酸 木 怒 苦 火 喜 甘 土 思 辛 金 悲 咸 水 恐 4. 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 5. 五行的生克乘侮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金克木,木克土,水克火,火克金,土克水。 (1) 五行相生:指五行中某一事物对于另一事物具有滋生,促进和助长的作用。 (2) 五行相克:指五行中某一事物对于另一事物具有抑制,约束,消弱等作用。 (3) 五行制化: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 (4) 相乘相侮: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一种异常变化。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一种异常变化。 6. 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解释病理传变 1. 相生关系的传变:主要为母病及子(顺传,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和子病犯母(逆传,又称子盗母气,病变由子脏波及到母脏)。 2. 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相侮。相侮:肝来侮肺。 指导临床治疗 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确定治疗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培土生金法:又称补脾养肺法:只通过补脾气以助益肺气的方法。 第三章 藏象学说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其生理功能的特点可分为三类: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五脏,多为实质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多为中空管腔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传化水谷糟粕。奇恒之腑,作用是"藏而不泻". 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 象,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 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应于外的征象。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系统连属: 一.心: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花,外有心包护卫,和小肠相表里 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和调节血液循环于脉中,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主血:心主血的基本内涵,是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 主脉: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时,气血运行通畅,脏腑功能正常;心的阳气充沛,血液充盈,面色红润,舌色淡红,滋润灵活而有光泽,脉道通利,脉和缓有力。若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脉象细弱无力。若心脉为瘀血所阻,则面色与舌色均较黯,有时可有结代脉。 2.心主神志: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广义是指心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狭义是指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主神志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若异常,可出现失眠、多梦、健忘、反应迟钝、精神委顿,神志出现谵妄、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 系统连属: (1)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活动和喜有关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从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 (3)心在窍为舌: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解心主血脉和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态 (4)心在液为汗:心与汗液的生成和排泄有关系。 心包络:简称心包,又称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心居包络之中,包络在心之外。 二.肝:肝胆互为表里 1.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调畅气机,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正常和调; ②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 ③通达情志; ④调节生殖功能。 2.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部分血液就回流到肝脏并贮藏起来;处于活动状态时,肝内的血液又被动员起来,运送到全身。这说明肝脏有贮藏血液和调节循环血量的作用。 系统连属:1.肝在志为怒;2.肝在液为泪;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4.肝开窍于目 三.脾: 1.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主要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是指脾气有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并转输其水谷精微的功能,故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脾主运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2.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内脏两方面。 脾主升清,是指水谷精微借脾气上升而上输于心、肺、头目,以营养濡润全身。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微营养物质才能吸收和正常输布。 肺升举内脏,是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若脾气虚弱、无力外举,反而下陷,可导致内脏下垂、脱肛等病症。 3.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其固摄血液的功能正常,血液不至于溢出脉外而发生出血;反之,则可出现各种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肌衄等。 系统连属:1.在体合肌肉,主四肢;2.在志为思;3.在液为涎;4.在窍为口 四.肺:鼻为肺之外窍,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 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的功能,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两方面。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司呼吸,指肺为人体主司呼吸运动的器官,具有呼吸功能。只有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清肃,才能使气道通畅,呼吸自如;若不能,则会导致呼吸不畅,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2.主宣发和肃降: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肃降,是指肺气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肺主宣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作用,将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二是肺气的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与全身;三是通过肺气向外布散的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 肺主肃降亦有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二是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与肾和膀胱,变为尿液排出体外;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 3.通调水道: 又称主行水。肺通调水道的功能,是指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肺气传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精微部分向外散布,达到全身皮毛。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将脾气传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较稠厚部分,向下传输至脏腑器官。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行则水行。 4.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再输送至全身,肺朝百脉的作用,是助心行血。 肺主治节,是指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肺的治节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二是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三是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调节水液代谢 系统连属:1.肺在志为悲忧;2.肺在液为涕;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4肺在窍为鼻 五.肾: 1.肾藏精:是指肾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 2.肾主水:是指肾脏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故肾又有水脏之称。 3.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以保证机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作用。 系统连属:1.肾在志为恐;2.肾在液为唾;3.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4.肾开窍于耳和二阴。 六腑的主要功能: 一.胆:胆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1.贮存和排泄胆汁 2.主决断 二.胃:1.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气血之海 2.主通降,以降为和 三.小肠:1.主受盛和化物 2.泌别清浊 四.大肠:传化糟粕 五.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 六.三焦:1.通行原气 2.运行水液。三焦者,决渎之官。 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一.脑:脑由髓汇集而成,故又称髓海 1.主宰生命及精神活动 2.主感觉与运动 二.女子胞:又称胞宫、子宫 1.主月经:月经的来潮与周期也与心、肝、脾三脏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2.主孕育胎儿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 一.精: 精,是禀受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之分。 二.气: 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是指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殖、生长与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血液的生成、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均有赖于气的推动作用。 2.温煦作用:是指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驱除寒冷。 3.防御作用:是指气有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同时也可以驱除侵入人体内的病邪。 4.固摄作用:主要是指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从而防止其无故流失和对脏器位置的固护作用。 5.气化作用: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功能效应。具体表现在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 气的生成:来源于父母先天之精气,饮食物中的水谷之精气,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 气的运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形式:以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来说明气的运动规律。 气的分类: 1.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主要生理功能: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二是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2.宗气: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又名为膻中。 宗气的生成与分布:宗气是以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化生而成。肺的呼吸功能和脾胃之运化功能的强弱,直接与宗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宗气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走息道以司呼吸;二是贯注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 3.营气:是具有营养作用之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化生,充盈于血脉之中。 营气的生理功能:一是化生血液,营气经肺注入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成分之一;二是营养全身,营气循脉流注全身。 4.卫气:卫气是具有防御作用而行于脉外之气。 卫气的生成与分布:卫气主要由水谷精气所化生,它的特性是剽疾滑利,也就是说它的活动力强劲,流动迅速。 卫气的生理功能表现在防御、温煦和调节三个方面: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具有温煦全身作用;三是调节控制肌腠的开合,使汗液有节制的排泄,以维持人体体温的恒定和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 三.血: 血,是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 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血液在脉中循环于全身,所以又将脉称为血府。如因某些原因致血液不在脉中运行而逸出脉外,则为出血,又称为离经之血。 血,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精血相互滋生和转化。 血的功能:1.营养滋润全身;2.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血的运行:血液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脉管系统的完整性和保持通畅;2.全身各脏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心、肝、脾、肺四脏的功能尤为重要。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 四.津液: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津液是津和液的总称。津和液虽同属于水液,但二者之间的性状、分布和功能上有所不同,所以从概念上应将二者加以区别。 津: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 液: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润作用。 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病理过程中相互影响,故津和液常同时并称。津液本为同类,然亦有阴阳之分,津为汗走腠理,故属阳;液注骨而补脑髓,故属阴。 津液的生成:主要是通过胃对饮食水谷的游溢精气,吸收水谷中的部分精微,由小肠泌别清浊,吸收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再由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残余水分。胃、小肠、大肠所吸收的水谷精微,输送至脾,经脾的运化转化为津液,然后通过脾散精于肺,布散全身。 津液的输布: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多个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来完成。主要是由脾、肺、肾和三焦来完成。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将津液上输于肺,向四周布散。肺将津液通过宣发作用输至体表,肃降作用输至肾和膀胱。肾起主宰作用,肾中阳气的气化作用推动津液输布,肺下输到肾的津液经过气化,轻者经三焦上输于肺,浊者注入膀胱。 津液的排泄:主要是通过肺将宣发至体表的津液化为汗液,肺在呼气时带走部分水分,肾将水液蒸腾气化生成尿液并排出体外,大肠排出的水谷糟粕所形成的粪便中亦带走一些残余的水分。此外,还通过人体体腔脏器的分泌排泄。 津液的功能:1.滋润濡养作用;2.化生血液;3.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4.排泄代谢产物。 精与气、血的关系: 精能化气,气能生精。肾精化生元气,水谷精微化生宗气营气卫气,气不仅能生精,又能固精。 精血同源。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与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称为精血同源。血虚可致精亏,精亏也可致血虚,均形成精血亏损。 气与血的关系: 1.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2.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 气和津液的关系: 1.气能生津 2.气能行津:异常时出现水液停聚,气不行水 当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异常时,津液输布和排泄亦随之受阻,可出现水液停聚,在病理上称为气不行水。 3.气能摄津:气虚,多汗多尿 血和津液的关系 夺血者无汗:血虚时,可出现津液不足的症状,如当大出血时,脉中血少,脉外津液大量深入脉中,以补充血量之不足,可造成脉外津液的相对亏损,出现口干、咽干、尿少、皮肤干燥等症。 夺汗者无血:津液大量丧失如大汗、大吐大泻等症,可致脉外津液严重不足,血中的津液成分也会渗出脉外,使血液量减少,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的病变。 津血同源。 体质:体质的体,指形体、身体,可引申为躯体和生理;质指特质、性质。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形态等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人体正常体质大致可分为阴阳平和、偏阳和偏阴三种类型。 体质学说的应用: 1.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2.指导辩证论治 3.指导养生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病因 一。六淫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环境性,相兼性,转化性 1.风邪:为阳邪,善行而数变,为百病之长,风性主动。 2.寒邪:伤及肌表,伤寒。伤及脏腑,中寒。为阴邪,寒性凝滞,寒主收引,寒性清澈。 3.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4.湿邪:长夏多湿病 5.燥邪:秋天多燥病,如久晴无雨,火热烘烤 6.火邪:易耗心神,易耗气伤津,易生风动血,易致肿疡。 二。疠气 1.特点:发病急骤,传染性强,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2.因素:气候,环境与饮食,预防,社会 一。七情 :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 治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多见心肝脾功能失调。 2.影响脏腑气机 3.影响病情转归 二。劳逸失度:过劳,过逸 一。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肺脾肾相关) 形成:邪气导致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津停滞。 特点:在肠胃为痰饮,肠鸣有声。在胸肋,称悬饮,胸肋胀满。在胸膈,称支饮,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在肌肤为溢饮,肌肤水肿疼痛。 致病特点: 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病程缠绵较长。易扰乱神明。多见滑腻舌苔 二。淤血:指血液停滞。 形成:外邪入侵、饮食劳逸等导致血行不畅,或内外伤造成出血,血积存体内。 特点:疼痛拒按,青紫肿块,出血块,望诊面色黑,唇色紫。脉象细涩沉弦。 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制。包括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气机失常。 一。正邪盛衰 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2.实证:邪气过盛,脏腑活动亢盛或障碍。 虚证: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气血化生不足或气化无力。 二。阴阳失调 三。气机失常: 1.气滞:气机滞郁而流通不畅 2.气逆:气的上升过度或下降不及 3.气陷:气虚的情况下,气的上升不及和升举无力 4.气闭:气出入障碍,气机突然闭厥 5.气脱:气不内收,大量向外逸脱 第五章 四诊 四诊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 望诊: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金和局部表现、舌象以及排出物等,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 1、全身望诊:望病人的神、色、形、态等整体表现,从而对病性的寒热虚实,病情的轻重缓急形成总体的认识。 一)、望神:广义指高度概括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指人的神志、意识、思维活动 望神可知正气存亡、脏腑盛衰、病情轻重、预后善恶。分:得神、少神、失神、假神 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的暂时性的某些症状“好转”的假象。古人比作“回光返照” 二)、望色:通过观察病人皮肤的色泽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分:常色和病色 病色包括: 1青色:主寒、痛、瘀血、惊风 ;2赤色:主热;3黄色:主湿、虚、黄疸;3白色:主虚、寒、失血;4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 三)、忘形:望形体,是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和异常表现等来诊察病情的方法。形体强弱:反映脏腑的虚实和血气的盛衰。胖瘦:反映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 四)、望态:望姿态,观察病人的身体姿势和动态一诊察病情的方法。分为:动静、抽搐、偏瘫、痿痹 2、局部望诊:在全身望诊的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和诊断的需要,对病人的某些局部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从而帮助了解整体的病情。 一)、望头面 二)、望五官:1望目:目眦血络属心,白睛属肺,瞳仁属肾,眼睑属脾;2、望耳:反映肾肝胆的情况;3、望鼻:反映肺与脾胃的情况;4、望口和唇:反映脾胃的情况;5望齿和龈:反映肾和胃的情况6望喉咽:反映肺胃与肾的情况 三)望颈顶躯体 四)望皮肤 五)望毛发 3望排出物:一望痰、涎、涕、唾 二望呕吐物 三望大便 四望小便 4望小儿指纹:通过观察小儿食指掌侧前缘浅表络脉的部位以及形色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小儿指纹是手太阴肺经的分支,按部位分为风、气、命三关。 指纹突破风关显至气关、甚至于命关,表明病情渐重,若直达指端称为“透关射甲”,为临床危象。 5望舌:“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舌尖主心肺;舌边主肝胆;舌中主脾胃;舌根主肾 一望舌质: 1望舌神 是判断疾病预后的关键 2望舌色:(1)淡白舌:舌色较淡红舌浅淡,主虚证、寒证。(2)红舌:舌色叫淡红舌为深,甚至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热迫血行,舌质血脉充盈所致。(3)绛舌:舌色深红甚至红舌,主热盛,主瘀。(4)青紫舌:色淡紫无红者为青舌,舌深绛而黯是紫舌,两者常常并见。 3望舌形(1)老嫩,辨虚实的关键。(2)胖瘦(3)芒刺:舌面有乳头高突如刺,扪之碍手,为芒刺舌,主热盛。(4)裂纹:舌面有裂沟,深浅不一,浅如划痕,深如刀割,常见于舌面的前半部以及舌尖两端,主阴血亏虚。(5)齿印:常与胖大舌并见,主脾虚、水湿内停(6)舌疮 4望舌态(1)痿软(2)强硬:舌体板硬强直,活动不利,语言不清称舌强(3)吐弄:舌伸口外,久不回缩为吐舌;舌体反复伸出舌唇,旋即缩回为弄舌(4)麻痹:舌体麻木,转动不灵活。常见于血虚风动货肝胆风夹痰等症状(5)舌纵:舌体伸出口外,难以回缩称为舌纵。舌纵麻木可见于气血两虚。舌纵舌色深红,口角流涎,口眼歪斜,多为风痰或痰火扰心;舌纵不收,舌枯无苔,言语塞涩,多为为重凶兆。 二望舌苔: 1苔质:(1)厚薄:反映病邪的深浅和重轻。(2)润燥:反映津液之存亡(3)腐腻:主反映中焦湿浊情况。 2苔色:(1)白苔:多主表证,寒证,湿证;(2)黄苔:主表里证,热证。(3)灰黑苔:主里热、里寒之重证 3苔形:苔剥多处二不规则称花剥苔,主胃阴不足;舌苔全部剥脱,舌面光洁如镜者称为“镜面舌” 望舌的临床意义:1判断正气盛衰。2辨病位深浅3区别病邪性质4推断病势进退5估计病 情预后 闻诊: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 一听声音1声音 2语言:(1)谵语:甚至不清,语无伦次,语意数变,声音高亢,多为热扰心神之实证 (2)郑语:神志不清,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为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3)独语:喃喃自语,喋喋不休,逢人则止,属心气不足,或气郁痰阻。 (4)狂语:神经错乱,语无伦次,狂躁妄言,不避亲疏,多为痰火扰心 (5)言謇:舌强语謇,言语不清,多因风痰阻络,为中风先兆或中风后遗症。 3呼吸:呼吸声音高气粗而促,多为实证和热证 4咳嗽 5呕吐6呃逆:指胃气上逆,自咽喉出,不能自主。虚寒者,声音低沉而常气息无。实热者,呃声频发,高亢而短,响而有力。7太息又称叹息 问诊: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这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以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问诊的方法:“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先恶寒战栗,继而全身大汗者为战汗,多见于急性热病正邪剧烈变革,为疾病之转折点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是医生手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寸口诊法”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分。通常以腕后高骨处(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为关,其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 左手寸心 关肝胆 右手寸肺 关脾胃 两侧尺脉侯肾 正常脉象又称“平脉”或“常脉”其特点是: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五至,约每分钟60—90次)和缓有力,戒律均匀。 临床所见少数人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手背,此名“斜飞脉”。脉见于腕部背侧的,此名“反关脉”均为脉道位置的生理变异,不属于病脉 病脉1浮脉,脉象: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主病:表证虚证 2弦脉,脉象:形直体长,如按琴弦。主病: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 3滑脉,脉象:往来流利,如珠如盘,应指圆滑。主病:主痰饮、食积、实热 4细脉,脉象: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主病: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 5结脉,脉象:脉来缓中时止,止无定数。主病:主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 6代脉,脉象: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有定数,良久不来。主病:主脏气衰微,亦主风证 相兼脉、真脏脉以及主病 相兼脉:由于疾病常由多种病因兼相而致,因而脉象也常是两种以上的脉象相兼出现。凡脉象由两种以上的复合构成的称相兼脉或复合脉 真脏脉:指疾病危重期出现的脉象,以无胃、无神、无根为特点又称“败脉”“死脉”“绝脉” 无胃之脉:以无冲和之意,应指坚搏为主要特征,提示邪盛正衰,心肝肾等脏气外现,是病情危重之兆 无神之脉:以脉率无序,脉形涩滞为主要特征。提示脾胃或肾阳衰败,神气耗散,生命将绝。 无根之脉:以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为主要特征。均为三阴寒极,亡阳于外,虚阳外越之象。 第六章 辩证 八纲辨证,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它们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经过分析和综合,以概括病变的类别、部位、性质以及谢正盛衰等方面情况,从而归纳为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实证、虚证八类基本征候。任何一种疾病从类别上分为阴证、阳证;从病位上分表证、里证;从病性分寒证、热证;从邪正盛衰分实证、虚证。 表里辩证:辨别病变部位深浅、病情轻重和病势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一种辩证方法。 1表证:位于潜在肌肤的一类征候。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常兼头身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2里证:是病位深在于内(脏腑、气血等)的一类征候。里证病程长,不恶风寒,脉象不浮,可与表证相鉴别。 3半表半里证:外邪由表内传,尚未达于里;或里证出表,尚未至于表,邪正搏于表里之间的一种征候。征候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不欲饮食、脉弦等 4表证和里证的关系(1)表里同病:表整合里证同时在一个病人身上出现,(2)表里转化:表证、里证还可以相互转化。 寒热辩证: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 寒证:面色苍白、四肢清凉、怕冷、口渴或热饮不多、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润、脉象迟 热证:面色红赤、四肢燥热、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干、脉象数 寒证热证的关系(1)寒热错杂(2)寒热转化(3)寒热真假:1真寒假热:又称阳盛格阴,由于内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郁而不能外达四肢,就会出现格阴于外的一些假寒的现象。2真寒假热:阴盛格阳,由于阴寒内盛,阳气虚弱已极,阳不制阴,虚阳浮越于外,事阴阳不想顺接而致。 虚实辩证 虚证:人体的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征候。多见于素体虚弱,后天失调,或久病、重病之后,但因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故而临床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区别。 实证:邪气过盛、脏腑功能亢盛所表现的征候。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虚证:久病、体虚、精神委靡、身倦乏力,气弱懒言,隐痛喜按,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嫩少苔,脉象细弱 实证:新病,体格壮实、精神兴奋、声高气粗,疼痛惧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厚腻,脉象实而有力 虚证和实证的关系:1虚实夹杂2虚实转化(由虚至实) 阴阳辩证 阴证:体内阳气虚衰,寒邪凝滞的证候,属寒、属虚。精神萎靡 阳证:体内热邪壅盛,或阳气亢盛的征候。大便秘结 亡阴证:体内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而出现的阴液衰竭的病变的过程。见证:汗出而黏,呼吸短促,身热,手足温,烦躁不安,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 亡阳证:体内阳气严重消耗,而表现的阳气虚脱的病变和征候。见证: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精神淡漠,身畏寒,手足厥逆,气息微弱,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脉微欲绝。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兵力表现,结合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推究其病机,判断病位、病性以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心与小肠病辩证 痰迷心窍:因情志不遂,气结痰凝,痰浊蒙闭心神所致的证候。证候:面色晦滞,意识模糊,语言不清,呕吐痰涎或喉中痰鸣等 痰火扰心:火热、痰浊之邪,侵扰心神所变现出来的证候。证候:发热,面赤气粗,口苦,痰黄,喉间痰鸣,狂躁谵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小肠实热:心火下移,致小肠里热炽盛所表现出来的证候。心中烦热,口渴喜冷饮,口舌生疮,家变赤涩。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气虚:肺气不足所变现出的证候。咳喘无力,动则气短,声低,舌淡,脉虚。分析:多因久咳、久喘,或禀赋不足,或有其他脏变化影响及肺,使肺气虚,全身功能活动减弱所致。 肺气虚: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变现出的证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稠,或咳痰带血声音嘶哑,形体消瘦,潮热。分析:因久咳伤阴或痨虫袭肺,邪热恋肺伤肺阴所致。(声音低微无关肺气虚) 风寒束肺:感受风寒,肺卫失宣所变现出来的证候。咳嗽气喘,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无汗,头身疼痛。 痰湿阻肺:痰湿阻于肺而表现出的征候。咳嗽痰多,色白而黏容易咯出。分析:多因久咳伤肺,肺不布津,水湿停聚而成为痰湿。 大肠湿热:湿热蕴结于大肠所变现出的证候 脾与胃病的辨证 脾气虚:脾气不足失其健运而出现的证候:食少纳呆,口淡无味便溏,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四肢倦怠消瘦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脾阳虚:证候:大便溏薄清稀周身浮肿,舌质淡胖,苔白滑 脾气下陷,证候:肛门坠重,或久泄不止甚至脱肛或内脏下垂,或小便混浊 胃阴虚:证候: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干呕呃逆。 胃阳虚:胃脘隐痛,吐清水,喜温喜按,得食痛减,面色白,畏冷肢凉,神疲乏力,舌质淡,苔白,脉弱 肝与胆病辩证 肝气郁结证候:情志抑郁易怒,山太息,胸胁或少腹胀痛,咽有梗阻感,妇人见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等。气郁生痰,痰随气逆,痰气搏结于咽喉,故咽喉有异物梗塞感称“梅核气” 肝阳上亢:肝气亢奋或肝肾阴虚,阴不潜阳,肝阳上扰头目所表现出来的证候。证候急躁易怒,头胀痛感,眩晕面部烘热,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风内动:肝阳化风、热极生风、血虚生风所表现出来的证候。 肝阳化风证候:眩晕欲扑,头痛而摇,项强肢麻,肢体震颤,语言不利不露不稳舌红 肾与膀胱病辩证 肾阳虚:肾脏阳气虚衰所变现出的证候。腰膝酸软,形寒肢冷,以下肢为甚,彤云耳鸣,神疲乏力,阳痿,不孕,尿少,浮肿或五更泄,面色苍白,舌质淡胖,脉沉弱。 肾精不足:肾精亏损所表现出的证候。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功能减退,小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 肾阴虚:指肾阴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出的证候。眩晕耳鸣耳聋。 膀胱湿热:湿热蕴结于膀胱所表现的证候。征候:尿频尿急排尿灼热疼痛,小便短赤涩少或尿血 脏腑兼病辩证 肝肾阴虚:指肝肾两脏阴液亏损所表现的证候。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耳鸣胁痛腰膝酸软,咽干,五心烦热,遗精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卫气营血辨证 温热病:温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发热病的总称,一般称为“温病”。 特点:发病急速病情多变,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由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引起,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温热病的临床治疗大法:卫分证,治宜辛凉解表;气分证,治宜清热生津;营分证,治宜轻盈透热;血分证,治宜凉血散瘀。 卫分证:温热病的初期阶段。病理:邪郁卫表,肺失宣降正气抗邪,邪正相争。证候:发热,微恶风寒,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渴。 气分证:温热病邪内入内脏,为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炽盛的里热证。病理:邪正剧争里热蒸津,热炽津伤。证候与辨证要点: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营分证:温热之邪,内陷心营之深重阶段,以实质损害为主要病机变化。病理:营热阴伤,扰神伤络。证候和辨证要点:身热夜甚,舌红绛,心烦不寐或有昏迷。分:1热伤营阴2热入心包:卫分邪热直接内陷心包所变现的证候。证候:高热,神昏谵语,手足厥冷,舌红绛,脉细数。 血分证:温热病发展带最危重的阶段。病理:动血耗血,瘀热内阻。证候:舌质深绛,具有耗血、动血、伤阴、动风之趋向。辨证要点:斑疹,急性多部位、多窍道出血,舌苔深绛。分1血热妄行2肝热动风:角弓反张3血热伤阴:低热不退,夜热早凉,五心烦热。 六经辨证:张仲景创立。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太阳病证:1太阳中风:风邪袭表,卫气不固所变现出来的证候。证候:发热,恶风,汗出,头痛,苔薄白,脉浮缓。2太阳伤寒:寒邪袭表,卫阳被郁所表现出的证候。证候:恶寒发热,头顶强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阳阴病证:阳明主里主燥,为此当病邪传入阳明胃肠时多化热化燥,表现一派阳亢热极的证候,为外感寒化过程中,邪热炽盛之阶段。 少阳病证:病邪已离太阳之表,尚未进入阳阴之里的阶段,病邪客于半表半里之间。证候特点:脉弦。 太阴病证:脾阳虚、寒湿内盛的里虚寒证。形成因素1阳经传变而来,多由三阳病失治、误治,以致里虚,而邪传太阴。2素体脾胃虚弱,寒邪直中于太阴,引起虚寒下利及脾阳虚的证候 少阴病证:心肾功能衰退的病变,勿论其来自传变,或因体质素虚而外邪直中,皆为疾病的严重阶段,其病变以阳虚里寒为主,有寒化、热化两个证型。1少阴寒化证:病邪从阴化寒,阴盛阳衰所表现出的证候2少阴热化证。 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 (一) 防治原则: 1养生与预防:(1)未病先防:在疾病发生之前,充分调动人体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体质,养护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主动地适应客观环境,避免病邪入侵,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2)既病防变:指疾病已经发生,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的传变. 2治病求本:就是要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1)正治与反治: 正治: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反治: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重用的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以补开塞),通因通用. (2)标本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3调整阴阳:损其偏盛,补其偏衰 4扶正祛邪:必须全面分析双方的消长盛衰状况,根据其在疾病中的地位,决定他们的主次和先后。单纯扶正,适用于正气虚而邪气又不盛。单纯祛邪,适用于邪气实而正气又不虚。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邪盛正虚,但正气尚存。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整理 重点 教程 文件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