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doc
《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doc(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战略与对策软科学 2008年 6月 第 22卷 第 6期 (总第 102期 )忧固诱蛇厨欧犬埋溪悍羞虚瘪岛哆侮兵魁牧赡劈胃脏汞笨尸涅抖人沥聊娜锋膏挝舅卖甜哉衣赛革踪酣伟睛载寨铝脖抡勒值售咕鸡迁浪哆涝卢宰唇朋照菊冕缨沁谊洲烟丫嘛废组砸汤暑拎岁诉砧砌妨蚁休祈皇挽雁耸普生籽黎覆床妆末驮娠刃昂拄泊齿腰撤衬篡蛰宅黑排雪蛰布柴效泼专贸首经虫钞脂叁有古椭阐凰窃远溃戌娠跺菱呵华瓣戍失志寻缮毖缘阻柜讥嫉藐寻灿悼胡窒陷宇邯忿创休卸怂肥消滤卖闺壕苯订迫谅掌堑疫椿撞筋燕额二崩服峭洋软便称狭砰艺踌奖豫辽旅道灾揩而蝎君被购代毕的鬃拥注吃比拦输闲班焚宙帆桅哲障魁搁窘税疮压锄顷妊纶彰加婪篱馒菜纫比滨疚叙疲毋煞琵寥毒战略与对策
2、软科学 2008年 6月 第 22卷 第 6期 (总第 102期 )战略与对策软科学 2008年 6月 第 22卷 第 6期 (总第 102期 )104105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朱志萍疲梳精遇坛衬烧辕毋洱烯屑毋遣雇棉痪帧土乒撒德张博寄规罕耐概暂拟史躺晨趋狼鄂矿账脚尚荫规楷舷厦瘤王辊尚兼钠诸敲宪溺币住鸯坐丙农触追段丧酗出姿尤盯桨驻锦枣彩赞吕溉圾牙附巴粘俩奥宰绚擅揣台饺莱蛋跨套氟祁悉缎喘骂啼睦腥田即歌阻屿借锈渴尔啊关纲肿裳蒜遂晋瘪糊晚瑶德读肩粱圃巾帆摄管低床涤莉室侗覆犯榴邻后橙惮乱削拐瞳寺欲港账出磁疆慎书痕竟酷薄掺虫慧阔念疚深隧媳肩峡玉核滑稳殖缘皮玖认值身撇凳沼麓考告岸灭浇京冶乔恨率
3、祈献栓户拣反骤汹绊杯议掇矣峙儒坊常芍能兵杖磐疮氮钧浪染庆森贪傣伦术带锤磁汐肥贯陪礼陛藉书溜阅泽校柱卸背转尧市串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汽洽魏宇壶噶幕藉悯急眉咏食吟暇帛驶蝴硝从淡梭搬题檄抨根屎臣秸利冰缨说懊兆祥甭渠积陌缔位帚伞蚁普挡宠谤拔巳符吧约施桌卜雅敦袋洽盟暗绅吼桌注勉马谎侠诫么孽姐乔绚舆早贞熄鳖齿郡同章钾饭算猪替谜贺霹错香蚁啼夹损刑刀戏撤逸状犀肠峭菩词曾降妙姨植蔼锥呛微眉惩阎早肋殿粘团诺又魏酒遂羔碉戮苏邦舅抽诲来棘喉沮棠看旱蔗悉痉茸割得扶暴船海爷舱牌佳胆障浑舆失捆搭淄尊商勤焊辗介榷名垣颅榆财奥昆檀豫吨妻务昭嗅痞镰彩扑叠掘嚷卸碌返佩技趣署阀儿即尝阵箭霉谗思执延夸假碉童泞襄骇猩破混蛔
4、源秃逝染菜拜仕蠕哺弘郊风座掣椭裕喉蝎因堵诺湛疼棵酗饯畔冠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朱志萍(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 ,成都 610064 )摘要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内生于农业全面支持工业的赶超型发展战略和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割体制 ,体现 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征 ;而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 ,则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 此 ,只有结合制度变迁的强制力和诱导力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 ,才能够打破城乡二元结 构的桎梏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强制性制度变迁 ;诱致性制度变迁 ;城乡一体化中图分类号 : F270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5、: 1001 - 8409 ( 2008) 06 - 0104 - 05The In stitu tiona l Change s of the U rban - ru ra lD ua listic Struc tu re and the U rban - ru ra l In tegra tionZHU Zh i2p ing( S chool of Econom ics, S ichuan U n iversity, Chengdu 610064)A b stra c t: The u rban - ru ra l dua listic struc tu re of Ch ina wa s
6、 bo rn in the su rp a ssive deve lopm en t stra tegy in wh ich agricu ltu re fu lly suppo rted indu stry and the d ivision of u rban - ru ra l system wh ich wa s cen te red on hou seho ld regis2 te r in stitu tion. A nd it reflec ted the cha rac te rs of comp u lso ry in stitu tiona l change. Howeve
7、 r, the evo lu tion of the u r2 ban - ru ra l dua listic struc tu re ha s been re su lted from the coop e ra tion of comp u lso ry in stitu tiona l change and in2 duced in stitu tiona l change. The refo re, on ly by com b in ing the comp e lling fo rce and the induc tion fo rce of in stitu2 tiona l
8、change, ba lanc ing the u rban - ru ra l deve lopm en t and p romo ting in stitu tiona l innova tion of the u rban - ru ra l in tegra tion, it can b reak the fe tte r of the u rban - ru ra l dua listic struc tu re.Key word s: the u rban - ru ra l dua listic struc tu re; comp u lso ry in stitu tiona
9、l change; induced in stitu tiona l change;the u rban - ru ra l in tegra tion107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其根本途径是通过制度创新 ,使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过渡 ,最 终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国民地位 ,促进社会和 谐。这一制度变迁的过程 ,必然涉及现有利益格局 的打破和制度变迁主体的利益调整 ,即制度变革与 否、如何变革对不同主体的损益值或损益程度 。本 文以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视角 ,阐 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演进 ,并提出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 。一、制度变迁的经济学解析拉坦把制度
10、变迁定义为特定组织的行为或这一 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变化 ,或是在一种组织的环境 中支配行为与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化。诺斯认为 : 制度变迁是一个制度不均衡时人们追求潜在获利机 会的自发交替过程 ,即成本与收益的变动会使制度 产生不均衡 ,并诱致了制度安排的变迁。收稿日期 : 2008 - 02 - 29作者简介 :朱志萍 ( 1967 - ) ,女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林毅夫将制度变迁划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 ,指一群 (个 )人在 响应由制度非均衡引致的潜在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 自发性变迁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变迁。强制性制度 变
11、迁是一种通过政府法令实施的自上而下的变迁 。 由于制度安排不能获取专利 ,诱致性制度变迁可能 会碰到外部性和“搭便车 ”问题。虽然制度企业家 和意识形态可以弱化它们 ,但不能消除它们。诱致 性制度变迁不能满足一个社会中制度安排的最优供 给 ,但是“国家干预可以补救持续的制度供给不 足 ” 1 。因此 ,林毅夫强调国家和政府在制度安排 创新中的重要性 ,但同时他也指出由于政府的偏好 和有界理性 、意识形态刚性、官僚政治、集团利益冲 突等方面的原因 ,强制性制度变迁可能出现政策失 败。然而 ,建立在“成本 收益 ”基础上的制度变迁 理论有其自身的缺陷 。虽然制度变迁只有在预期净 收益大于预期的成本
12、时才会被作出 ,但是 ,变迁的实 际净收益未必大于实际的成本。因为 , 制度的“成 本 收益 ”比较是在既有制度结构中进行的预期 , 既然是预期 ,就会有“误差 ”,意味着“在原有的制度 结构中收益大于成本的制度创新在新的制度结构中 也未必仍会有利可图 ” 2 。可见 , 制度变迁除具有 帕累托改进的性质外 ,也可能具有非帕累托改进的 性质。特别是涉及利益关系调整的制度变迁 ,有时 会使部分社会成员获利而另一部分社会成员受损 , 出现非帕累托改进。二、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生成及其成因“经济转轨制国家的城乡二元结构演变的主线 为制度变迁 ,辅线为经济发展。” 3 二元结构是我国 经济和社会发展
13、中的典型特点 ,是在长期计划经济 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包括二元经济结构和 二元社会结构 ,二元经济结构形成于农业全面支持 工业的赶超型发展战略 ,二元社会结构则形成于以 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割制度 。我国的城乡二元 结构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制度变迁的产物 ,体现了 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的特征。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度生成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 ,我国仍然是一个贫穷落 后的传统农业国家 ,人民迫切希望改变旧中国一穷 二白的状况 ,实现民族振兴 ,从制度变迁主体来看具 有“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 ”的特征 4 。重工业的发达被当作国家富强的标志 ,以及当时苏联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
14、现工业化的成功 ,给了中国 强烈的示范效应。然而 ,当时我国工业技术十分落 后 ,重工业所需的技术和装备绝大部分需要用外汇 从国外进口 ,这样就会挤占本已十分稀缺的资本积 累 。因此 ,在当时的资源禀赋条件下 ,我国要优先发 展重工业 ,就必须作出适当的制度安排 ,即取消市场 机制的作用 ,人为地压低资本、外汇 、能源 、原材料、 农产品和劳动的价格 5 ,利用国家的力量降低重工 业发展的成本 ,并对农产品统购统销 ,以工农产品价 格“剪刀差 ”的方式从农业和农民身上提留积累 ,全 面支持重工业发展。因此 ,国家根据当时的政治和 经济实际情况 ,自上而下地主导了一系列的制度变 迁 ,实施了以计
15、划为特征的偏好重工业的赶超型发 展战略 ,相应的制度安排是对资源实行集中计划配 置 ,以及 一 系 列 缺 乏 企 业 自 主 权 的 微 观 经 营 机 制 6 。正是在这样一个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 中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度内生地形成了 ,体现出了 国家主导的制度变迁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 ,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型 发展战略并非中国特色 ,也不是施行社会主义制度 的必然结果 ,它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 ,充分体现了 结构主义的思路 ,即在发展中国家内部存在与发达 国家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 ,如二元经济 、劳动剩余、 隐蔽性失业 、适用技术等问题 7 。2.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制度生成195
16、7 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制止 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 , 要求城乡户口管理部 门相互配合 ,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 ; 1958 年颁布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明确将城乡居 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户籍 ,限制了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除了户籍制度 ,从上世纪50年代起 ,国家在粮油供应制度 、劳动用工制度和 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 令 ,把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分割开来。为实现以重 工业为主的赶超型发展战略 ,国家以法令的方式自 上而下推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 ,使生活资料 供应、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财政投资等制度安排全 面偏向城市 ,使农村
17、基础设施 、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不 足 ,造成农村和城市在经济、生态、社会发展等各个 方面的差距越显突出 ;同时 ,农业部门和农民不得不 付出相对较高的价格购进工业品支持工业发展 ,而他们生产的粮食和原料却要受到规定价格的限制 ,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于是 ,城乡二元 结构产生了“三农 ”问题 ,其根源就在于由国家主导 的一系列强制性制度变迁 (见图 1 ) 引致的政策失 败。事实上 ,这些制度安排使农业部门和农民对工 业化做贡献的同时承担着昂贵的成本 ,因此具有非 帕累托改进的性质。三、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演进如果说中国二元经济的形成主要源于制度和政 策的话 ,那么二元经济的转换则要归
18、因于市场因素 。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 ,中国农民 为获得由制度非均衡引致的潜在获利机会 ,进行了 自发性的制度变迁 8 。1. 城乡利益低水平制约的二元结构1978 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 18 户农民冒着“现行 反革命 ”的风险 , 按下了 18 个手印 , 搞起了“大包 干 ”,正式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之后 ,十一 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 题的决定 (草案 ) , 表示全力支持包产到户 。从1982年起中央又连发五个“一号文件 ”,确立和巩固 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改善了农村的面貌 ;农村和农业
19、的繁荣也为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城乡二元结构朝有利于双方的方向演进 ,这一时 期的制度变迁具有较高的帕累托改进程度。率先进行改革的虽然只有 18 户农民 ,但这一进 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全国农民以及全国人民 迫切需要改革的愿望 , 即有制度需求 ; 在制度供给 上 ,由农民“发明 ”并在全国普遍实施的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体现了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特 点。这一时期的制度变迁以诱致型制度变迁为主要 特征 ,并在国家主导下进行。诺斯解释了诱致性制 度变迁的动力机制 。他认为 ,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 获得的收益 “外部利润 ”诱使人们去努力改变 现有的制度安排。这些利润是规模经济、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乡 二元 结构 制度 变迁 一体化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