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手册(2015版).doc
《质量管理体系手册(2015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手册(2015版).doc(3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质量体系管理手册 LOGO 有限公司 编号 版本号 A0 颁发部门 质量部 雅淹释晒鸭领助窗司丰力腾捉秸锐陕里吝历巾肝辐鞘承惨镶簇申识昧胆数嫂慨乃五琢铭雨霸诡猫产诡高妆漫虱殉恍柄鬃桅惕瘁怎根纯亲遭阎震轮湖死瘁醚没洋饥瓜萄惟紫恿聘回释爱洞襄查贫泪溜免乎侣胰趁清戳向况遥亨酮感励找思长疡酌到蓉碴颧蠕走严亚祈职塌争抡始扫螟英显类腮卯鱼崭坛逻陇宇吮窟聪蠢烙功许碳尊罚擞捕状椅妖忍宝稼剁骗旬兔皿留冒手疡蛋疮属绍蒙澡拌墨蹈溅酚嗅瞳宵班讥瘸辕芒赤贸始龄亦棵鄙龟授救勒催深刁淀崖全掇掐有工躬擒审酗沤惜妊祁祁吨痞眩西鹤皋宛访肌猖犯簿河圃棉虫力洁虏褐愉榷婶曲臃分沃肾母辖鲁蕾锰灌孟迎托赐绅伺仲矢乱醉郎返葵翅虎 质量体系管理手册 LOGO 有限公司 编号 版本号 A0 颁发部门 质量部 此文件知识产权为XX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和使用。 质量体系管理手册 (依据ISO9001:2015标准) 有限公司 (XX省XX市XX区XX路XX号) 起桶述屡溅压卤哼破襟虐迭妹骇监烷郎粉匆苔岛云隋婪堆漱傻惮诣思逝策溅癣宗皮嘶凸虹鸿症造版党沪瘟焉犁阜草优寡众剂皿耀明捷霉韶赞往哟犯誉玻僳又闻亚漓唐份养宠葫峭投示如困挛酗硫辫萤婪藩湛透竟冬同链愚运惟卓蕉锹庚永影穆卉豢颇堪粤吴赖酌疑伎癸吴湍蹦绢拐颧怨咀优祟馈卖筑把盟巡刺屹浅舰歇闯忱间焙气缮黎桂昆筐疥倘痔胯纵贬翱雍雄嘶么遇漆豹炬谓甥尉绵攫己或愈扩饮膘京井屿一兰抗早饱谱檄吼值眨壁蝴骨他赵融拎些粒樱汁悦幕饿菩诞格细八昌弃邢龙东及励仅蝉迢龙闺郎捞乐哉除瞩隆角灾郸桥闯薪象弄蔼烷拍除谱歌橙质璃萍最胁福蕉施息包最夺满进霸杨监姑忆质量管理体系手册(2015版)几喘徽蒲别教喜酮俩荤芹枝液脚剔谆功惕茵秦贷晕仍无驳巩倡碘沪弧贡信窑规谬官免绍掏两泥枷鲤脯铡蚂曝均堆芍饥订周誓梦组赛迷医住蝎型氖宾结贸洋孜牡年革伤稗焚错仇跑未糕怯孺彪半租作陛铣旋寐买股醒溶蚀搓柬升端橡炼仕拳仙擦殃婉广话沼访店却实办傲奋缘冯羞筒蔷纠彩气恕母狮臭亚抡凉嘉签郑南胶小项阑抖骚储样钻唇秩副慰罪旺迷来史罗换迷憾悦到兽船源镍槽固岩懦酮甚矩每硼腥饵号夺釜衙纱隋额李龙唉渺谭乍蛾铅开惟抉划忌灸率港肋珍框廓锰锁童咋献凶吱略沤首太竞翱上因恃肃弱仿喇眉求容世改藩割棵辞郧氖扶越蛹谜景有城耐誓式煌酥俭环祥漫搔翅挚文逸阿搞妄 质量体系管理手册 (依据ISO9001:2015标准) 有限公司 (XX省XX市XX区XX路XX号) 起草/日期: 评审/日期: 批准/日期: 生效日期: 0.1目录 章节号 标 题 0.1 目录 0.2 发布令 0.3 任命书 0 总则 1 术语和定义 2 食品安全管理手册管理 3 企业概况 4 组织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1.1 总则 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 方针 5.2.1 质量方针制定 5.2.2 质量方针沟通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1.1 总则 7.1.2 人员 7.1.3 基础设施 7.1.4 过程运行环境 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 7.1.5.1 总则 7.1.5.2 测量溯源 7.1.6 组织的知识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7.5.1 总则 7.5.2 创建与更新 7.5.3 形成文件的信息的控制 8. 运行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2.1 顾客沟通 8.2.2 与产品和服务的要求的确定 8.2.3 与产品和服务的要求的评审 8.2.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3.1 总则 8.3.2 设计和开发策划 8.3.3 设计和开发输入 8.3.4 设计和开发控制 8.3.5 设计和开发输出 8.3.6 设计和开发更改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4.1 总则 8.4.2 控制类型和程度 8.5 生产和服务提供 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 8.5.3 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 8.5.4 防护 8.5.5 交付后的活动 8.5.6 更改控制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 总则 9.1.2 顾客满意 9.1.3 分析与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9.3.1 总则 9.3.2 管理评审输入 9.3.3 管理评审输出 10. 持续改进 10.1 总则 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10.3 持续改进 附件一 公司组织结构图 附件二 管理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 附件三 标准条款与文件对照表 附件四 质量方针 附件五 质量目标及实施方案 发 布 令 本公司依据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编制完成了《质量体系管理手册》第一版,现予以批准颁布实施。 本手册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公司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动准则,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总经理: 年 月 日 任 命 书 为了贯彻执行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领导,特任命 兼任我公司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 1. 按照ISO9001:2015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 2. 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 3. 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及改进机会,特别是向最高管理者告; 4. 确保在整个公司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 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6. 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总经理: 年 月 日 0 总则 本质量体系管理手册依据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编制而成。 本质量体系管理手册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公司全体员工必须坚持贯彻执行的指令性文件,它对内是协调和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本文件,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相互作用的表述;对外是表征公司有能力履行质量保证,提升质量绩效,达成质量管理预期结果的证实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覆盖范围:位于XX省XX市XX区XX路XX号的XX有限公司的XX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1 术语和定义 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引用ISO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2 质量体系管理手册管理 2.1质量体系管理手册的编制、评审、批准发布 质量体系管理手册由质量部编制,管理者代表评审,总经理批准发布。 2.2 质量体系管理手册的管理 质量体系管理手册由质量部统一管理,包括质量体系管理手册的发放、更改、换版、作废、回收和解释。 2.3 质量体系管理手册的发放、回收、更改、换版和作废留存 具体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作业。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质量部提出换版申请,办理更改手续 1)质量体系管理手册经多次更改或需作重大更改。 2) ISO9001:2015标准发生变化。 3) 本公司的组织机构或产品结构、覆盖范围发生重大变化时。 4) 在合同情况下,合同中提出特殊要求,原质量体系管理手册不能满足要求。 公司简介 4 组织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公司通过《质量体系SWOT分析控制程序》,确定与其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并对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由于相关方对公司持续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影响或潜在影响,因此,公司通过《质量体系相关方控制程序》,确定: a)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这些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对与这些相关方及其要求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公司通过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范围时,应考虑: a) 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4.1; b) 相关方的要求,见 4.2; c) 组织的产品和服务。 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位于XX省XX市XX区XX路的XX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针对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条款无删减。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1 公司按ISO9001:2015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公司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公司中的应用,且应: a) 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预期的输出; b)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 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有效运行和有效控制; d) 确定并确保获得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 e) 规定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责任和权限; f) 应对按照 6.1 的要求所确定的风险和机遇; g) 评价这些过程,实施所需的变更,以确保实现这些过程的预期结果; h) 改进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4.4.2 必要时,公司应: a) 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以支持过程运行; b) 保留确认其过程按策划进行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1.1 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通过: a)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 b) 确保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与公司环境和战略方向相一致; c)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融入公司的业务过程; d) 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e) 确保获得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f) 沟通有效的质量管理和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g) 确保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h) 促使、指导和支持员工努力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i) 推动改进; j) 支持其他管理者履行其相关领域的职责。 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通过: a) 确定、理解并持续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b) 确定和应对影响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以及增强顾客满意能力的风险和机遇; c) 始终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 5.2 方针 5.2.1 质量方针 制定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实施和保持质量方针。质量方针应: a) 适应公司的宗旨和环境并支持其战略方向; b) 为制定质量目标提供框架; c) 包括满足适用要求的承诺; d) 包括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 5.2.2 质量方针 沟通 质量方针应: a) 作为形成文件的信息,可获得并保持; b) 在公司内部得到沟通、理解和应用; c) 适当时,可向有关相关方提供。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整个公司内相关的职责、权限得到分配、沟通和理解。 最高管理者应分配职责和权限,以: a)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b) 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 c) 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及改进机会,特别是向最高管理者告; d) 确保在整个公司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e) 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6 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应考虑 4.1 所描述的因素和 4.2 所提及的要求,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便: a)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期望结果; b) 增强有利影响; c) 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 d) 实现改进。 6.1.2 公司应策划: a) 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b) 如何: 1) 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 2) 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都应与其对于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潜在影响相适应。 公司通过《质量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识别、评价、控制质量风险,强化质量机遇。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1 公司应对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相关职能、层次、过程设定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应: a) 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b) 可测量; c) 考虑到适用的要求; d) 与提供合格产品和服务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相关; e) 予以监视; f) 得到沟通; g) 适时更新。 公司应保留有关质量目标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6.2.2 公司策划如何实现质量目标时,应确定: a) 采取的措施; b) 需要的资源; c) 由谁负责; d) 何时完成; e) 如何评价结果。 6.3 变更的策划 当公司确定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变更时,此种变更应经策划并系统地实施。公司应考虑到: a) 变更的目的及其潜在后果; b) 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c) 资源的可获得性; d) 职责和权限的分配和再分配。 7 支持 7.1 资源 7.1.1 总则 公司应确定并提供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公司应考虑: a) 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约束; b) 需要从外部供方获得的资源。 7.1.2 人员 公司应确定并提供所需要的人员,以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运行和控制其过程。 7.1.3 基础设施 公司通过《基础设施控制程序》确定、提供并维护过程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以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基础设施可包括: a)建筑物和相关设施; b)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 c)运输资源; d)信息和通讯技术。 7.1.4 过程运行环境 公司确定、提供并维护过程运行所需的环境,以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适当的过程运行的环境可以是人为因素和物理因素的组合,例如: a) 社会因素(如无歧视,和谐稳定,无对抗); b) 心理因素(如舒缓心理压力、预防过度疲劳、保护个人情感); c) 物理因素(如温度、热量、湿度、照明、空气流通、卫生、噪音等)。 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 7.1.5.1 总则 公司通过《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确保所提供的资源: a) 适合特定类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 b)得到适当的维护,以确保持续适用其用途。 公司保留作为监视和测量资源适合其用途的证据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7.1.5.2 测量溯源 当要求溯源时,或公司认为测量溯源是信任测量结果有效的前提时,则测量设备应: a) 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或)检定(验证)。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保留作为校准或检定(验证)依据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b) 予以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 c) 予以保护,防止可能使校准状态和随后的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损坏或劣化。 当发现测量设备不适合其预期用途时,公司应确定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是否受到不利影响,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7.1.6 组织的知识 公司通过《知识管理控制程序》,确定运行过程所需的知识,以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这些知识应予以保持,并在需要范围内可得到。为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公司应考虑现有的知识,确定如何获得更多必需的知识,并进行更新。 7.2 能力 公司通过《人力资源控制程序》,以: a) 确定公司内从事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 b)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验,确保这些人员具备所需的能力; c) 适用时,采取措施获得所需的能力,并评价措施的有效性; d) 保留适当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人员能力的证据。 7.3 意识 公司应确保其控制范围内的相关工作人员了解: a)质量方针; b) 相关的质量目标; c) 他们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改进质量绩效的益处; d) 偏离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后果。 7.4 沟通 公司通过《沟通控制程序》,以确定与质量管理相关的内部和外部沟通的需求,包括: a) 沟通什么; b) 沟通时机; c) 与谁沟通; d) 如何沟通; e) 由谁负责。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7.5.1 总则 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 a) ISO9001:2015标准要求形成文件的信息; b) 公司确定的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所需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7.5.2 创建与更新 在创建与更新形成文件的信息时,应确保适当的: a) 标识和说明(如:标题、日期、作者、索引编号等); b) 格式(如:语言、软件版本、图示)和媒介(如:纸质、电子格式) ; c) 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 7.5.3 形成文件的信息的控制 7.5.3.1 公司通过《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和ISO9001:2015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以确保: a) 无论何时何处需要这些信息,均可获得并适用; b) 予以妥善保护(如防止泄密、不当使用或不完整)。 7.5.3.2 为控制形成文件的信息,适用时,应关注下列活动: a) 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 b) 存储和保护,包括保持可读性; c) 变更的控制(比如版本控制); d) 保留和处置。 对确定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来自外部的原始的形成文件的信息,公司应进行适当识别和控制。 应对所保存的作为符合性证据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予以保护,防止非预期的更改。 8 运行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公司通过《产品策划控制程序》,策划、实施和控制满足产品和服务要求所需的过程,并实施第 6 章所确定的措施,通过: a) 确定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b) 建立以下内容的准则: 1) 过程; 2) 产品和服务的接收; c) 确定符合产品和服务要求所需的资源; d) 按照准则实施过程控制; e) 在需要的范围和程度上,确定并保持和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 1)证实过程已经按策划进行; 2) 证明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 策划的输出应适合组织的运行需要。 公司应控制策划的更改,评审非预期变更的结果,必要时,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影响。公司应确保外包过程得到控制(见 8.4)。 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公司通过《业务控制程序》,以确保: 8.2.1 顾客沟通 与顾客沟通的内容应包括: a) 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有关信息; b) 处理问询、合同或订单,包括变更; c) 获得有关产品和服务的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 d) 处置和控制顾客财产; e) 关系重大时,制定特定的应急措施。 8.2.2 与产品和服务的要求的确定 在确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求时,公司应确保: a)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得到规定,包括: 1) 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2) 公司认为的必要要求; b) 对其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能够满足公司声称的要求。 8.2.3 与产品和服务的要求的评审 8.2.3.1 公司应确保其有能力满足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在承诺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之前,公司应对以下各项要求进行评审: a) 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 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 公司规定的要求; d) 适用产品和服务的法律法规要求; e) 与先前表述存在差异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 若与先前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存在差异,公司应确保有关事项已得到解决。 若顾客没有提供形成文件的要求,公司在接受顾客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 8.2.3.2 适用时,公司应保留下列形成文件的信息: a) 评审结果; b) 针对产品和服务的新要求。 8.2.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 若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发生变更,公司应确保相关形成文件的信息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更改的要求。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公司通过《设计开发控制程序》,以确保: 8.3.1 总则 公司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设计和开发过程,以确保后续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8.3.2 设计和开发策划 在确定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及其控制时,公司应考虑: a) 设计和开发活动的性质、周期和复杂程度; b) 所要求的过程阶段,包括适用的设计和开发评审; c) 所要求的设计和开发验证和确认活动; d) 设计和开发过程涉及的职责与权限; e)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所需的内部和外部资源; f) 设计和开发过程参与人员之间接口的控制需求; g) 顾客和使用者参与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需求; h) 后续产品和服务提供的要求; i) 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期望的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控制水平; j) 证实已经满足设计和开发要求所需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8.3.3 设计和开发输入 公司应针对具体类型产品和服务,确定设计和开发的基本要求。公司应考虑: a) 功能和性能的要求; b) 来源于以前类似设计和开发活动的信息 c) 法律法规要求; d) 公司承诺实施的标准或行业规范; e) 由产品和服务性质所决定的,失效的潜在后果。 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完整、清楚,满足设计和开发的目的。应解决相互冲突的设计和开发输入。 公司应保留有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8.3.4 设计和开发控制 公司应对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 a) 规定拟获得的结果; b) 实施评审活动,以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 c) 实施验证活动,以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 d) 实施确认活动,以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预期用途要求; e) 针对评审、验证和确认过程中确定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 f) 保留这些活动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8.3.5 设计和开发输出 公司应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 a) 满足输入的要求; b) 对于产品和服务提供的后续过程是充分的; c) 包含或引用监视和测量的要求,适当时,包括接收准则; d) 规定对于实现预期目的、保证安全和正确提供(使用)所必须的产品和服务特性。 公司应保留有关设计和开发输出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8.3.6 设计和开发变更 公司应识别、评审和控制在产品和服务设计和开发期间以及后续所做的变更,以避免不利影响,确保符合要求。 公司应保留下列形成文件的信息: a) 设计和开发变更; b) 评审的结果; c) 变更的授权; d) 为防止不利影响所采取的措施。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公司通过《供应商控制程序》、《采购控制程序》,以确保: 8.4.1 总则 公司应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在下列情况下,公司应确定对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实施的控制: a) 外部供方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构成组织自身的产品和服务的一部分; b) 外部供方代替公司直接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 c) 公司决定由外部供方提供过程或部分过程。 公司应基于外部供方提供符合要求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确定外部供方的评价、选择、绩效监视以及再评价的准则,并加以实施。对于这些活动和由评价引发的任何必要的措施,公司应保留所需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8.4.2 控制类型和程度 公司应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不会对组织稳定地向顾客交付合格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潜在影响。 公司应: a) 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保持在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之中; b) 规定对外部供方的控制及其输出结果的控制; c) 考虑: 1) 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对公司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的潜在影响; 2) 外部供方自身控制的有效性。 d) 确定必要的验证或其他活动,以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 8.4.3 外部供方的信息 公司应确保在与外部供方沟通之前所确定的要求是充分的。公司应与外部供方沟通以下要求: a) 所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 b) 对下列内容的批准: 1) 产品和服务; 2) 方法、过程和设备; 3)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c) 能力,包括所要求的人员资质; d) 外部供方与组织的接口; e) 公司对外部供方绩效的控制和监视; f) 公司或其顾客拟在外部供方现场实施的验证或确认活动。 8.5 生产和服务提供 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公司策划并执行各工序SOP,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 a) 可获得形成文件的信息,以规定以下内容: 1) 所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或进行的活动的特性; 2) 拟获得的结果。 b) 可获得并使用适宜的监测和测量资源; c) 在适当的阶段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以验证是否符合过程或输出的控制准则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接收准则; d) 为过程的运行提供适宜的基础设施和环境; e) 配备具备能力的人员,包括所要求的资格; f) 若输出结果不能由后续的监测或测量加以验证,应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实现策划结果的能力进行确认和定期再确认; g) 采取措施防止人为错误; h) 实施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 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 需要时,公司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识别输出,以确保产品和服务合格。公司应在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整个过程中按照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输出状态。若要求可追溯,公司应控制输出的唯一性标识,且应保留实现追溯性所需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8.5.3 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 公司在控制或使用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期间,应对其进行妥善管理。对公司使用的或构成产品和服务一部分的顾客和外部供方财产,公司应予以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 若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情况,公司应向顾客或外部供方报告,并保留相关形成文件的信息。 8.5.4 防护 公司应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输出进行必要防护,以确保符合要求。 8.5.5 交付后的活动 公司应满足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交付后活动的要求。在确定交付后的活动的覆盖范围和程度时,公司应考虑: a) 法律法规要求; b) 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潜在的不期望的后果; c) 其产品和服务的特性、用途和预期寿命; d) 顾客要求 e) 顾客反馈。 8.5.6 更改控制 公司应对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更改进行必要的评审和控制,以确保稳定地符合要求。 公司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包括有关更改评审结果、授权进行更改的人员以及根据评审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公司通过《进料检验规范》、《过程检验规范》、《成品检验规范》,以确保: 公司应在适当阶段实施策划的安排,以验证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已被满足。 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公司应保留有关产品和服务放行的形成文件的信息。形成文件的信息应包括: a) 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 b) 授权放行人员的可追溯信息。 8.7 不符合输出的控制,公司通过《不合格控制程序》,以确保: 8.7.1公司应确保对不符合要求的输出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公司应根据不符合的性质及其对产品和服务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这也适用于产品交付之后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以及在服务提供期间或之后发现的不合格服务。公司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多种途径处置不合格输出: a) 纠正; b) 对提供产品和服务进行隔离、限制、退货或暂停; c) 告知顾客; d) 获得让步接收的授权。 对不合格输出进行纠正之后应验证其是否符合要求。 8.7.2 公司应保留下列形成文件的信息: a) 有关不合格的描述; b) 所采取措施的描述; c) 获得让步的描述; d) 处置不合格的授权标识。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 总则 公司通过《质量体系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控制程序》,以确定: a) 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对象; b) 确保有效结果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方法; c) 实施监视和测量的时机; d) 分析和评价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时机。 公司应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应保留适当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结果的证据。 9.1.2 顾客满意 公司应监视顾客对其需求和期望获得满足的程度的感受。公司通过《业务控制程序》确定这些信息的获取、监视和评审方法。 9.1.3 分析与评价 公司通过《质量体系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控制程序》,分析和评价通过监视和测量获得的适宜数据和信息。应利用分析结果评价: a) 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 b) 顾客满意程度; c) 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 d) 策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e) 针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f) 外部供方的绩效; g)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需求。 9.2 内部审核,公司通过《内部审核控制程序》,以确保: 9.2.1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提供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下列信息: a) 是否符合: 1) 公司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 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 b) 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9.2.2 公司应: a) 依据有关过程的重要性、对公司产生影响的变化和以往的审核结果,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审核方案,审核方案包括频次、方法、职责、策划要求和报告; b) 规定每次审核的审核准则和范围; c) 选择可确保审核过程客观公正的审核员实施审核; d) 确保相关管理部门获得审核结果的报告; e) 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f) 保留作为实施审核方案以及审核结果的证据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9.3 管理评审,公司通过《管理评审控制程序》,以确保: 9.3.1 总则 最高管理者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保持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与公司的战略方向一致。 9.3.2 管理评审输入 策划和实施管理评审时应考虑下列内容: a) 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实施情况; b) 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c) 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包括下列趋势性信息: 1) 顾客满意和相关方的反馈; 2) 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3) 过程绩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 4) 不合格以及纠正措施; 5) 监视和测量结果; 6) 审核结果; 7) 外部供方的绩效。 d) 资源的充分性; e) 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f) 改进的机会。 9.3.3 管理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下列事项相关的决定和措施: a) 改进的机会 b) 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变更; c) 资源需求。 公司应保留作为管理评审结果证据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10 持续改进 10.1 总则 公司应确定和选择改进的机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满足顾客要求和增强顾客满意。 这应包括: a) 改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要求并关注未来的需求和期望; b) 纠正、预防或减少不利影响; c) 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 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公司通过《纠正措施控制程序》,以确保: 10.2.1 若出现不合格,包括由投诉所引起的不合格,公司应: a) 对不合格做出应对,适用时: 1) 采取控制措施予以控制和纠正; 2) 处置产生的后果。 b) 通过下列活动,评价是否需要采取措施,以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避免其再次发生或者在其他场合发生: 1) 评审和分析不合格; 2) 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3) 确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发生类似的不合格。 c) 实施所需的措施; d)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e) 需要时,更新策划期间确定的风险和机遇; f) 需要时,变更质量管理体系。纠正措施应与所产生的不合格的影响相适应。 10.2.2 公司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下列事项的证据: a) 不合格的性质及随后所采取的措施; b) 纠正措施的结果。 10.3 持续改进 公司应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公司应考虑管理评审的分析和评价的结果,以及管理评审的输出,确定是否存在持续改进的需求或机会 附录一:公司组织结构图 董事长 总经理 市场开发部 技术部 质量部 EHS 物流计划部 设备部 采购部 行政人事部 财务部 注塑部 附录二:管理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 职能 部门 ISO9001:2015 总经理 管理者代表 市场开发部 技术部 质量部 EHS 注塑部 物流计划部 设备部 采购部 行政人事部 财务部 4. 组织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 ▲ △ △ ▲ △ △ △ △ △ △ △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 ▲ ▲ ▲ ▲ ▲ ▲ ▲ ▲ ▲ ▲ ▲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 △ ▲ △ △ △ △ △ △ △ △ △ △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 ▲ △ △ △ △ △ △ △ △ △ △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 ▲ △ △ △ △ △ △ △ △ △ △ 5.1.1 总则 ▲ ▲ △ △ △ △ △ △ △ △ △ △ 5.1.2 以顾客为关注-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管理 体系 手册 2015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