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交通运输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doc
《广东省交通运输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交通运输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doc(6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广东省交通运送信息化 “十三五”发展规划 广东省交通运送厅 2023年11月 目 录 前 言 1 一、发展现状 2 (一) “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 2 (二) 发展成效 4 (三) 存在问题 9 二、形势规定 11 三、发展思绪 13 (一) 指导思想 13 (二) 基本原则 14 (三) 发展目的 15 四、重要任务 16 (一) 促进交通大数据发展和应用 17 (二) 构建智能交通感知网络 17 (三) 营造信息化安全集成环境 18 (四) 打造协同联动交通治理体系 19 (五) 发展互联网+交通运送新业态 19 (六) 构建便民惠民信息服务体系 20 (七) 强化智慧交通科技创新 21 (八) 创新连续健康发展机制 21 五、建设重点 22 (一) 监管决策工程 22 (二) 物流服务工程 27 (三) 惠民服务工程 29 (四) 基础支撑工程 34 六、保障措施 36 (一) 加强规划统筹和执行力度 36 (二) 完善信息化及数据治理体系 37 (三) 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 37 (四) 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37 (五) 强化技术管控和标准执行 38 (六) 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哺育 38 附表:广东省“十三五”期交通运送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表 39 前 言 “十三五”期是广东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的、完毕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盼望的决胜阶段,交通运送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交通运送全面深化改革,当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发展智慧交通,实现交通运送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 广东省相继发布了《广东省物联网发展规划(2023-2023年)》、《广东省云计算发展规划(2023-2023年)》、《广东省大数据发展规划(2023-2023年)》、《广东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等重要文献,对全省交通运送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规定,交通运送部也印发了《交通运送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送部对交通运送信息化发展的新规定,在广东省智慧交通顶层设计框架体系下,厅组织编制了《广东省交通运送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信息化规划》)。《信息化规划》是全省综合交通运送“十三五”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十三五”期全省交通运送信息化的发展目的、重要任务、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是“十三五”期推动全省交通运送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性文献。 一、发展现状 (一)“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 1.进展情况 《广东省交通运送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综合行政办公平台、深化行业管理与决策平台应用、搭建智能交通服务平台、引导区域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安全监管和应急指挥系统、健全信息化保障体系等七项重点任务,共设立35个建设项目,其中,新建项目13个,扩建、完善、升级或推广项目22个。 “十二五”时期,已完毕21项交通运送信息化立项工作,其中,已经投入运营或部分投入运营16项,正在实行5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项目2项。 总体上看,“十二五”期,已开展的交通信息化建设项目与《广东省交通运送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大体相应,各领域建设进展比较顺利,但是应急通讯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多式联运信息服务系统等3项规划建设项目尚未开展;数字航道系统、航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2项进展比较缓慢。 2.目的实现 《广东省公路水路交通运送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四大类9项具体目的,目的实现情况如下: 表1 “十二五”规划目的实现情况 序号 “十二五”规划目的 目的实现情况 一 交通运送行业运营监测体系基本建成 1 依托高速公路干线通信网络,建成广东省交通运送行业专网。 按交通运送部统一部署,建成全国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系统(广东段);建成广东交通虚拟专网,搭建省、市、县(镇)三级联网体系,覆盖450个节点。 2 干线公路重要路段监测覆盖率达成70%;特大桥梁、专长隧道监测覆盖率达成100%。 3 二级以上客运枢纽和客货运站场100%实现监控,地级以上城市出租车车载监控覆盖率达成100%。“两客一危”车辆100%监控。 二级以上客运枢纽100%实现监控;“两客一危”车辆100%监控,重型货车GPS上传率97.7%。 4 港口重要货场、堆场、危险作业区100%实现监控;四级以上航道,实现数字航标覆盖率50%。四客一危船舶监控覆盖率达成100%。 航标的遥测遥控覆盖率38%。 二 行业数据资源共享基本实现 5 形成统一标准的数据互换体系。 6 建设和完善市级交通数据中心、数据灾备中心。 建成统一的广东省交通数据中心和广东省交通系统(云浮)数据备份中心。 7 连续完善省交通运送行业数据中心,推动数据支持业务和服务转型。 三 信息化在决策支持、安全应急、出行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成效显著 8 高速公路ETC 覆盖率达成60%,ETC终端发行量达成50万套,推动泛珠三角高速公路ETC 一体化和粤港澳ETC一体化。 实现全省高速公路收费一张网,纳入全国ETC联网;开通ETC车道1542条,主线站ETC覆盖率达100%,匝道站ETC覆盖率达93.62%;粤通卡存量用户超过400万,电子标签套装用户超过220万。 9 逐步扩大一站式联网售票服务的覆盖范围,实现二级以上客运站100%联网售票,推动与银行、邮政等机构联网售票合作,加快实现网上联网售票系统建设,支持二代身份证身份验证乘车服务。 380多家三级及以上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 总体而言,“十二五”规划目的基本完毕。 (二)发展成效 “十二五”期,全省交通运送信息化工作坚持“整合、应用、服务、效益”的理念,按照“办公自动化、信息发布正常化、交通管理信息化、信息管理系统化、交通智能化”的五步走发展思绪,以电子政务为龙头,以交通智能化建设为重点,以管理和运营机制创新为手段,走全面、协调、可连续发展道路,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信息资源整合初具成效 基本建成省交通数据中心和数据备份中心(云浮),基本建成公路、航道、港口、营运车辆、船舶、经营业户、从业人员等行业核心的基础性数据库,部分高速公路、客运枢纽、重点营运车辆动态数据实现整合接入。广州、深圳等地市交通信息资源整合成果显著,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处在全国领先水平。 ——在省公路交通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建成了统一的省交通数据中心和省交通系统(云浮)数据备份中心,并提供主题分析和决策支持服务。 ——搭建了省交通GIS公共服务平台,完毕了1:10000比例尺基础地形图、2.5米分辨率卫星影像图、公路、港口、航道的交通业务数据建设,提供基础地图服务和数据服务,为各业务部门提供二次开发服务支持。 ——建设了省航道电子地图系统,录入了西江下游航道、莲沙容水道、北江中游航道、劳龙虎水道等共约500多公里航道的数据资料。 ——依托省综合交通监控中心的建设,整合接入高速公路收费广场、路段监控视频、客运站、港口、码头、航道等5195路监控视频。 ——在广东交通行业CA分中心基础上建成在线认证平台,提高了系统用户身份安全和应用安全保障能力,探索建立了行业电子认证服务体系,交通工程电子档案标准与系统研究成果处在全国领先水平。 2.运营监测能力明显提高 基本建成了覆盖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重点路段、综合客运枢纽、港口航道、两客一危车辆、公交车、出租车、四类重点运送船舶等的动态运营监测体系,行业运营监管能力显著增强。 ——在西江建设了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实现了西江下游和莲沙容水道256公里航道沿线航标、工作船、部分水位站的遥测遥控。在全省主干航道上推广应用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实现1573座航标的遥测遥控,约占全省公用航标(4775座)的33%。建设了船闸管理信息系统,并在连江应用。 ——二级及以上客运枢纽运营监测率达成100%,实现全省350多家三级及以上客运站客票动态信息实时采集。 ——全省42779台在营运的三类重点车辆(危险品运送车辆、县(区)际以上客运班车和旅游包车),已有42757台车辆上传了定位数据,上传率达成99.9%;全省119464台重型货车,已有116657台车辆上传定位数据,上传率达成97.7%。 ——100总吨以上内河普通货船、200总吨以上沿海普通货船以及四类重点船舶的动态定位跟踪监测覆盖率达成100%。 ——完毕交通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建设,实现在突发事件发生情况下现场信息的采集和与省交通综合监控中心的互联互通、远程会商。 3.监管决策能力稳步增强 公路、港航、道路运送、综合执法等管理部门开展了大量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基本覆盖行政许可、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安全应急、决策分析等所有业务,业务覆盖广度达成90%以上,交通政务管理能力稳步增强。 ——建成了网上办事大厅,实现全厅共89项行政审批事项和非行政审批事项的全流程网上办理,达成“一个窗口,多个应用”的效果,办理进度可全流程网上跟踪、查询和全过程监督。其中,77项审批事项所有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58个事项只需到现场一次,19个事项到现场两次。建设了省交通运送行政复议管理系统、网上信访大厅系统。 ——开展了广东省交通运送厅阳光政务系统建设,构建“1+4+4+1”廉政监督体系,实现了重点行政职权运营的内部交叉审核与外部公开监督有效结合、全程监管。 ——建设了厅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电子公文互换系统,10个厅直属单位、21个地市交通局通过本系统连接省厅办公自动化系统,平均每年传输的电子公文已达2万多份。 ——建设了省交通综合执法信息系统,功能涵盖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路运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五个交通行政执法门类业务办理,应用范围覆盖全省21个地市、顺德区,176个县区级办理点及部分临时办理点。省交通综合执法监控指挥系统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建设了省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覆盖全省21个地级市249个县(区)和镇,形成了省市县镇四级的道路运送管理体系,实现了全省道路运送业务一网办、一网查和一网服务。在省运政系统基础上建设了公司联网中心服务系统,实现了公司直接接入审批管理。 ——建设了全省电子证件应用系统,截至2023年11月,系统共发放了IC道路运送证和IC从业资格证527万张;全省277个业务点安装了1793台座式业务机,50个交通稽查站应用了手持读卡器,客运站业务机3440台,并在全省300多个三级以上客运站所有实现了IC卡道路运送证的进站管理;在2023多辆危险品运送车辆成功应用基于IC卡道路运送证的危险品运送配载管理系统;升级改造了我省公安交警原有的500台手持读卡器,实现了IC卡道路运送证的跨部门应用。 ——建设了港航行政管理综合业务系统,建立了全新的水运证照管理与发放流程,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业务解决。建设了路政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公路路政许可审批、路赔案件等平常工作的网络化管理。 ——依托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建设了公路水路建设工程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启动了省公路水路建设与运送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工程建设,先期开展了道路运送公司和从业人员诚信管理系统以及水路运送诚信管理系统建设,并初步推广应用。 ——建设了基建管理平台,实现建设项目基建管理程序信息化。开展了省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并投入试运营。 ——启动了广东省交通运送记录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4.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高速公路不断车收费、公交一卡通、客运联网售票、交通服务热线、交通综合信息发布APP等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全省面向社会公众、公司的公共信息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建设了“一张网”联网收费系统,与全国所有开通ETC的省份实现互联互通。实现了全省所有收费高速公路所有纳入联网收费,开通ETC车道1542条,主线站ETC覆盖率达100%,匝道站ETC覆盖率达93.62%;粤通卡存量用户超过500万,电子标签套装用户超过220万;客车ETC使用率28%,非钞票使用率达27.78%。 ——建成了全省公共交通一卡通(岭南通)。已经实现全省21个地市以及与香港、澳门地区和新加坡的互联互通,累计发卡量为5400多万张。 ——建设了省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实现了全省380多家三级及以上客运站的联网,向公众提供天天约4.5万个班次的网上订购票服务。 ——建设了省道路运送一号通96990,为社会提供道路运送服务信息征询、投诉、维修救援和道路运送相关政策查询等方面的电话服务。启动了12328交通运送服务监督热线广东系统建设。 ——开发了种类丰富的手机APP应用。省交通运送档案信息管理中心开发了“广东交通”出行服务APP和微信公众号,实现全省性、综合性、权威性、公益性出行信息服务。省交通集团开发了“广东高速通”手机应用软件,广州、深圳分别开发了“行讯通”和“交通在手”等。 ——广州市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及相关单位建设了广州地区口岸大通关物流信息系统,为大通关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了口岸工作效率,减少通关时间;正在开展省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工程建设和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工程设计工作。 ——发布《广东省“互联网+”运送服务行动》,成功举办2023 中国(小谷围)“互联网+”运送服务创客大赛。 ——与阿里云联合举办2023“数据引领 飞粤云端”广东公共交通大数据竞赛,吸引了13个国家和地区的4615支队伍参赛。 此外,正在参与部牵头开展的政企合作模式下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科技示范项目。 (三)存在问题 尽管全省交通运送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较好的发展实效,但是各业务领域、各个地区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进一步、不连续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全局性、系统性、协同性局限性,资源共享难、互联互通难、业务协同难等“老三难”问题没有实质性变化,信息化整体水平和发展质量还不能适应现代交通运送业发展的需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信息化发展不平衡较突出 全省交通运送各业务领域、各地区信息化发展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从地理区位看,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交通运送信息化处在全国先进水平,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差距较大,全省整体水平处在全国中档偏上水平;从业务领域看,电子政务、市场监管、信息服务类信息化水平较高,运营管理、安全应急类信息化水平较低。 2.基础信息能力薄弱 全省交通运送行业还没有形成一个能支撑全行业共享应用的基础信息资源体系,跨方式、跨部门、跨地区信息开放共享局限性,特别是交通运送基础设施、从业人员、营运车(船)、经营业户等行业基础信息尚未得到有效汇聚与共享,直接影响到行业信息化连续发展的根基。同时,行业动态运营监测能力较弱,虽然重点营运车辆、船舶基本实现了100%实时监测,但公路、航道、港口等领域的动态运营监测水平还比较低。 3.整体性开发应用局限性 虽然省内实行了“一张网”、“一卡通”、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交通综合执法信息系统等全省范围的行业整体性信息化应用工程,在部分业务“条”线上形成了省市县贯通的纵向协调运营管理体系,但是由于各业务线、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缺少统筹,除个别地市外,省、市、区县“块”状整体性开发应用局限性,支撑跨业务、跨部门的协调运营、综合分析、宏观决策等应用的能力较弱。 4.可连续发展能力局限性 统筹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各级交通运送主管部门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的信息化建设和运维管理制度尚未建立,信息化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厅、各业务局与地市交通局之间信息化建设管理职责尚未理顺。同时,在推动行业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方面,交通运送主管部门引导社会力量投入交通运送信息化发展的措施不多、力度不够,信息服务市场化进程缓慢。 二、形势规定 “十三五”期,是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体目的的关键时期,也是全省交通运送行业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基本实现综合交通运送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对全省交通运送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规定。 一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规定以信息化推动交通运送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三五”期是交通运送行业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法制交通的关键时期。广东省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更要在全国交通运送行业率先实现突破。这就规定在全面梳理交通行政权力的基础上,进一步简政放权,充足运用信息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走权力下移、信息上浮,平台上提、服务下沉的发展道路,深化政务信息化工作,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提高决策、执行、监督等的信息能力,深化信息资源运用,逐步形成大数据能力,最大化对社会开放,全面推动交通运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规定以信息化推动互联网+交通模式创新。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控制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风起云涌,“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催生了交通运送新模式、新业态,在提高交通运送要素生产效率的同时,对传统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这规定交通运送生产、管理和服务强化“互联网”思维,注重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和规范引领,大力推动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交通运送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推动“互联网+交通”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与变革。 三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定以信息化推动交通运送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 珠三角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之一,“十三五”期,全省将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推动珠三角与港澳融合发展,珠三角城乡化水平达成85%左右。然而,从全省范围看,不同区域间、城乡间发展差异较大。这就规定交通运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充足运用信息化缩小交通运送系统用户不同群体间的信息鸿沟,充足调动全社会力量,政企合作开展综合信息服务,让交通运送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通过信息化促进区域、城乡交通一体化,助力产业区域性调整,促进珠三角与粤西、粤东、粤北协调发展。 四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规定信息化切实发挥推动交通运送转型升级的作用。 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交通运送现代化。这就规定全省交通运送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有效整合各种交通运送资源,全面促进各种运送方式有序衔接,着力提高运送效率和服务水平,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运送体系。而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交通运送转型升级、引领交通运送现代化的最佳途径和强大动力。特别是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的广东省,必须依靠信息化手段挖掘交通运送系统潜能,创新管理模式,优化运送组织,提高整体运送服务水平。 三、发展思绪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的,以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出行需求为导向,坚持“统筹、开放、融合、变革”的理念,按照建设“畅通开放、便捷优质、高效智能、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送体系的总体规定,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深度融合为主线,着力夯实行业信息基础,积极推动交通要素数字化和在线化,加快构建智能交通感知网络,营造交通运送信息化安全集成环境,全面提高行业大数据能力,充足发挥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积极性,继续深化交通运送政务信息化应用,大力促进互联网+现代交通发展,积极推动交通运送信息服务市场化,以支撑全省现代化交通运送体系建设,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二)基本原则 1.夯实基础,稳步发展。强化顶层设计,搭建行业信息化发展总体框架,着力夯实行业数据基础,完善数据采集制度,完善交通运送动态感知网络,健全全省交通运送信息资源体系,营造信息化安全集成环境,以夯实智慧交通发展基石,保障行业信息化稳步发展。 2.统筹协调、资源共享。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工负责、分类实行,加强全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统筹协调力度,健全交通运送信息化体制机制,打破分割、条块联动,推动跨地区、跨方式、跨部门信息资源互换共享,实现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 3.需求导向、注重实效。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行业难点、热点问题为目的,以效果、需求并重为导向,关注信息化建设在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提高运送服务效率、改善用户服务体验等方面的实际作用和效果,实现信息化在交通运送行业中的深度渗透与融合。 4.政企合作、开放融合。贯彻贯彻国家和省政府“互联网+”、大数据等发展战略,明确政府和公司各自的工作界面和工作重点,深化政府与公司间的全方位融合,大力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共享,激发市场活力,鼓励社会化创新应用,形成多发共赢的发展格局。 (三)发展目的 “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的是:到2023年,全省基本实现交通运送要素信息资源的在线集成和开放共享,行业大数据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交通感知网络,“互联网+”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行业治理能力稳步提高,综合运送服务一体化初见成效,政企合作的交通信息服务产业初具规模,范围更广、品质更高的交通信息服务实现在线交付,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行业信息化治理体系。 具体而言,涉及: 1.要素信息在线集成、开放共享 基本实现交通运送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经营业户、从业人员、许可证件、执法案件、交通档案、客运票据等要素的数字化和在线化,数字化率达成100%,在线率不低于80%,行业开放共享率不低于70%。 2.感知网络全面覆盖、泛在互联 基本建成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交通运送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运营状态感知体系,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隧道、桥梁动态监测覆盖率达成100%,国省干线公路重点路段动态监测覆盖率达成70%以上,高等级航道重点航段动态监测覆盖率达成95%,“两客一危”车辆、四类重点运送船舶和珠三角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动态监测率达成100%。 3.行业治理在线协同、高效实用 全面深化并推动行政许可、综合执法、运营管理、建设管理、市场监管、安全应急等交通运送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的协同化、平台化,基本实现跨区域、跨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和业务协调联动。 4.综合运送一票到家、一单到底 大力推动不同运送方式信息互联互通,“一票到家”客运服务和“一单到底”货运服务取得重要突破。三级以上客运站电子客票覆盖率不低于80%,水路客运电子客票取得突破,危险品运送电子运单覆盖率达成100%。 5.信息服务及时准确、丰富多样 基本实现交通信息服务“一站解决”、服务监督“一号畅通”,12328服务监督电话解决满意率不低于90%,交通出行服务APP覆盖的地市比例不低于80%,基本实现“岭南通”在全省公共交通出行链的全覆盖,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电子支付率不低于80%。 6.IT治理统筹集约、健康可连续 全省交通运送信息化组织管理、项目管理、技术管控、运营维护、绩效考核、政企合作等统筹管理的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运送行业信息化治理体系。 四、重要任务 (一)促进交通大数据发展和应用 全面推动交通运送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经营业户、从业人员等基本要素以及许可证件、执法案件、交通档案、客运票据、货运单据等核心要素的数字化、在线化,增强基础数据采集能力。研究制定全省交通运送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框架,明确数据资源合理布局和治理架构。建立全省统一的交通运送数据资源目录服务系统,逐步完毕数据资源目录著录工作。建立健全行业数据资源管控机制,制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制度,编制行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清单,完善行业数据资源互换共享平台,建设交通运送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全面推动省市、部门、政企间的数据共享和对外开放。深化大数据分析,增强交通运送经济运营分析、规划、宏观决策科学性。通过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引导和鼓励社会机构开展交通大数据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 (二)构建智能交通感知网络 充足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社会资源,加强对综合交通运营信息的采集,从“大交通”角度统筹考虑各单位、各领域业务需要,实现公路、水路、铁路、民航、邮政等运营信息的共享、汇聚、融合,逐步构建更加完善的综合交通动态感知网络。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港口、客货运送站场运营监测设备,着力补充普通公路、内河航道运营监测设备,提高交通运送网络关键设施动态运营监测的覆盖率。重点推动信息采集和监测设施与交通运送基础设施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改造。进一步完善对营运车辆、船舶等运载装备的运营监测,提高设备在线率;着力加强珠三角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长途客运车辆、出租汽车及重点物资、危险品运送车辆的卫星定位、运营监测、能耗监测和无线网络覆盖。加强手机信令数据、移动互联网数据等社会化数据采集运用,进一步丰富数据采集和运营监测手段。 (三)营造信息化安全集成环境 打破区域和行政管理界线,建设完善覆盖全省各级交通运送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站点和移动装备的全省交通运送行业骨干网,扩容网络带宽。加强全省公路、铁路、地铁、机场、港口等交通运送基础设施配套通信传输通道、通信基站、电信间、设备间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城乡客运站场、高速公路、铁路、地铁、城际轨道等交通运送基础设施4G、WLAN信号覆盖水平,实现高速公路4G全覆盖和重要客运站场WLAN全覆盖。加快推动省级交通运送云平台建设,形成服务于行业的统一、集约、绿色的信息化集成应用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地市依托本地市政府或自有资源,建设市级交通运送云平台。完善交通“一张图”等基础应用支撑平台,实现公共应用支撑的一体化、平台化建设和行业应用的定制化、服务化交付。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管理平台,加强国产密码在已建、新建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应用,实行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断车收费(ETC)系统国产密码算法迁移工程,提高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四)打造协同联动交通治理体系 大力推动行政许可、综合执法、运营管理、建设管理、市场监管、安全应急等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向基层管理机构、基础管理业务延伸,加快成熟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推动省市县站业务联动和跨区域、跨部门业务协同,推动行业信息化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交通治理能力。进一步巩固交通运送网上在线许可建设成果,大力推动许可证件(书)数字化,实现网上全流程“一站式”办理。推动公路水路工程建设基建管理业务在线办理,有效对接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进一步推广交通运送综合执法,稳步推动非现场执法,实现违法行为的自动在线筛查、取证,推动执法案件(文书)数字化。推动路网、航道、水上交通秩序的区域协同运营和应急联动处置,推动电子巡检、电子巡航的智慧管理和对社会公众的实时在线服务。推动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部门间安全与应急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建设省市两级综合交通运营协调与应急指挥系统,基本实现管理精细化和决策科学化。 (五)发展互联网+交通运送新业态 实行“互联网+”行动计划,充足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客货运送生产和服务模式创新,构建o2o(线上虚拟+线下实体)的交通运送服务的新业态。进一步推动岭南通和移动支付在公共交通出行链的全覆盖,建设水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大力推广电子客票和电子检票,以联网售票和电子客票为支撑,鼓励开展客运联程联运,打造“一票到家”的全程出行链服务。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机遇,开展粤港澳-东盟甩挂运送系统示范,推动集装箱、大宗散货等江海联运、铁水联运信息互联互通,大力推广电子路单,打造“一单到底”的全程物流链服务。加强市场哺育,积极推动公益性、商业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及互联互通,推动货运车辆与货运枢纽站场、港口码头、物流园区、配送网点等的信息互联互通,共同打造全省乃至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信息服务网络。 (六)构建便民惠民信息服务体系 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围绕交通出行、物流、汽车后服务等领域,在政府资源开放、网络安全保障、投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和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鼓励以市场为主体创新服务模式,哺育产业集群;加强政企相关信息资源整合与系统互联互通,进一步升级完善“广东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交通信息服务“一站解决”,为交通用户提供全程出行信息服务;进一步推广高速公路交通公路广播、12328交通运送服务监督热线等,不断丰富群众出行信息服务渠道。同时,加强对交通信息服务市场中新兴服务业态的进一步研究,尊重市场的选择,通过政策创新加强对新兴服务业态的引导和规范,进一步释放交通信息服务市场发展潜力,提高交通信息服务创新发展水平。 (七)强化智慧交通科技创新 依托广东省物联网产业集聚地的优势,建立以公司为主体的智慧交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行业单位积极参与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的申报建设。加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遥感遥测、第二代卫星导航、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交通领域的集成应用创新,开展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公交等示范试点,建设珠三角智慧交通示范区。结合全省交通运送信息化现状,加强高精度定位在交通运送中的普遍应用,并探索国家高分遥感数据资源在交通运送领域的深度应用。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和项目,攻克一批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推动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技术引进消化吸取再创新。产学研用结合,加强成果转化应用。 (八)创新连续健康发展机制 建立健全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加快编制和出台行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现全省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和分工负责、分块实行。完善信息化技术管控机制,加强新建信息系统审查,保障技术体系的延续性。细化贯彻各级交通运送主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维护事权和投资责任,完善行业信息化投资管理办法。创新信息系统运维机制,明确信息系统运维费用比例,将系统运维费用纳入管理经费或养护经费中。建立信息化建设项目后评估机制,构建项目建设投资绩效评价体系,保障信息化投资的实际投放和效益,提高行业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促进信息化资源向信息化能力的转化。 五、建设重点 在继续推动“十二五”期已经批复立项的广东省公路水路建设与运送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工程、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工程、广东省交通运送记录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在“十三五”期,深化开展四大类重点工程建设,重点工程实行方案详见附表。 (一)监管决策工程 1.综合交通运送运营协调与应急指挥系统(TOCC) 建设省市两级协调联动的综合交通运送运营协调与应急指挥系统(TOCC),覆盖省级和重点城市。建设覆盖公路、航道、道路运送、港口等的综合交通运送运营与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动态运营监测、预测预警和辅助决策分析等功能,并进一步强化与铁路、民航、邮政等运送方式基本信息与运营信息的汇聚分析、发展态势的综合研判,开发交通经济运营分析、规划政策实行效果评价等功能,增强综合交通运送协同监管和宏观决策能力。建设智能交通仿真平台,开发宏观、微观交通仿真平台,实现规划量化分析、交通需求预测、方案仿真及比选等功能,为规划、建设、宏观政策实行效果评价等提供技术支撑。整合现有的交通运送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安全监督与应急处置系统,实现安全生产监察和交通突发事件值守接报、指挥调度、资源管理、应急演练、信息报送、后评估等功能,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在线分析和突发事件省市两级联动处置。推动与部级系统、相邻省份系统以及公安、安监、气象、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系统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 2.公路网协同运营管理系统 运用移动测量技术(MMS)采集全省重要干线公路实景影像,实现公路及公路附属设施的实景化管理;改造现有信息系统,构建基于统一公路动静态数据资源平台的“数字公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公路规划、建设、通行、养护、收费、路政、治超、设施管理和公路检测分析等功能的集成应用。综合运用已建信息采集和通信网络设施资源,补充必要的公路网运营状态监测手段和传输通道,并整合手机信令、移动互联网等社会信息资源,完善公路网动态运营监测体系,建设路网运营综合监测系统,实现路网运营状态全面实时监测与预测预警;继续建设完善国家公路网交通情况调查数据站点及省级系统;选择全省重要城乡群之间及城乡群内部重要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试点建设基于手机信令的路网运营监测系统。建设公路网运营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实现安全风险管理、应急资源管理、调度指挥等功能。建设公路网运营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对公路网运营态势分析和研判,提供多层面、多维度、多方式的决策辅助支持。 3.航道网协同运营管理系统 在继续推动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广东省航道支持保障系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建设覆盖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水网的航道网协同运营管理系统。进一步建设完善航道信息通信网络,实现航道全网覆盖;建设航道水位、维护尺度、通航净空、船舶流量、水文气象等航道要素的动态监测系统(含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水位遥测系统、船舶流量监测系统、桥梁净高显示系统等),实现内河高等级航道航标遥测遥控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电子航道图,实现动静态监测信息、视频图像与电子航道图的信息融合;加强航道整治建筑物的监控检测,实现航道快速测量,建立科学的航道演变分析模型,实现航道维护管理由人工巡检制向监控值守制转变;构建基于统一航道动静态数据资源平台的“数字航道”综合管理平台,实现航道建设管理、维护管理、通行管理、航政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等功能的集成应用。建设航道网协同运营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含船闸管理系统),实现上下游航道间信息共享、船闸协调调度,提高航道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水平。 4.综合运送管理服务信息平台 进一步完善并推广运政系统、公司联网中心系统、车辆卫星定位监管系统、电子证件系统,在城市公交车、出租汽车、重型货车和农村客运车辆上推广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扩大电子证件应用范围,完善道路运送动态运营监测体系。建设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考核系统,强化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管。升级运政系统,建设“互联网+”车辆年度审验服务终端,实现营运车辆的跨区域远程年审服务。加大对网络约租车等社会化数据的采集,加强道路运送各类静动态数据的汇聚、挖掘、分析,建设运营状态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客货流量、运送量与运送强度、能耗、成本与价格、服务质量、安全水平等重点运营指标的动态监测分析;强化大数据分析在行业预测预警、监控指挥、安全监管和科学决策方面的应用,实现行业的精细化服务和精确化监管。建设道路运送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系统,重点突出指挥调度和各应急保障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功能,形成“准确预测、及时预警、多级联动、快速解决”的道路运送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5.交通综合行政非现场执法系统 升级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信息系统和执法监控指挥系统,建设交通综合行政非现场执法系统,建立全省交通综合行政非现场执法业务框架体系。完善全省的货车动态称重检测、大客车违法停车检测、公路遗洒物检测、卡口过车异常检测等技术监控设备,公路视频监控以及高清卡口抓拍监控终端、交通量调查、轴载监测等设备,以及移动执法装备,逐步形成违法行为智能化取证体系。升级交通综合执法监控指挥系统,实现执法力量指挥调度功能,开发执法指挥终端APP,建设非现场执法预警取证平台,为“远程取证、远程备案、事后处罚”的非现场执法模式提供案件来源和安全证据支持。升级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实现执法大数据分析功能,建设大件运送许可及超限超载综合监管平台,实现非现场执法案件的联网联动处罚、违法公示、非现场执法监督、考核及决策分析等功能。大力推动全省现场执法与非现场执法、行政许可与行政执法等业务协同;实现与全国交通运送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6.交通运送能耗与环境监测系统 按照《广东省交通运送行业贯彻贯彻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送发展指导意见实行方案》的规定,健全交通领域碳排放记录体系,完善全省交通运送行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建设覆盖重点交通基础设施(交-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交通运输 十三 信息化 发展规划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