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线施工技术措施.doc
《架线施工技术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架线施工技术措施.doc(2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架线施工技术措施 1. 工程概况及工程技术特性 1。1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况 新建杆塔16基,线路架设2。67公里,其中5#—9#OPGW光缆为地埋。 电压等级:220kV输电线路。 杆塔基础: 1316。616立方米 导线型号:导线LGJ-185/30*2 地线型号:OPGW光缆、GJ-50; 防震型式: GJ—50分流线防震锤用FG—50型.OPGW光缆防震装置. 1.1.2交叉跨越情况 主要交叉跨越表 表1-1 序号 被跨越物名称 位 置 次数 备注 1 10Kv电力线 N9-N10、N10—N11 2次 2 低压电力线 N11—N12、N14—N15 1次 3 通信线 4 乡道 5 树苗带 6 公路 N14—N15 1次 1。2工程技术特性 本工程设计气象条件为:最大设计风速30米/秒,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40℃,年平均气温—10℃,覆冰10mm。 1.2。1导、地线特性 导线型号:导线采用LGJ—185/30*2钢芯铝绞线,子导线间距为450mm; 地线型号:采用2根GJ—50; 导、地线参数见表1-2导地线主要技术参数表. 导、地线主要技术参数表 表1-2 电线型号 外径(mm) 综合截面 (mm2) 拉断力 (KG) 计算重量 (kg/km) 备注 LGJ—185/30 21。6 275。96 7860 922。2 GJ—50 9 49。5 4900 424 1。2.2导地线连接 本工程导、地线均采用液压连接,导地线线夹及接续管见表1—3,各种液压管的参数及施工方法详见液压作业施工指导书。 表1—3 导地线线夹及接续管一览表 线型 耐张线夹 接续管 补修管 LGJ—185/30 NY-185 JYD-185 JX—185 GJ—50 NX—2 1。2。3绝缘子 LXHY4—70; 1.2。4均压屏蔽环 导线用悬垂串均采用铝均压屏蔽环.为了避免均压平闭环起吊时与地面摩擦,使环体表面产生刮痕,因此要求将绝缘子串吊离开地面后或固定到铁塔上时,再进行安装均压平闭环. 1.2。6防振措施 (2)导线防振措施 导线每相均为二分裂,采用防振锤。防振锤安装个数与档距有关;本工程使用的LGJ—185/30导线安装防振锤的距离。导线防振锤型号为FD—4; (3)地线防振设计 地线按一般惯例安装防振锤、防振锤型号为FG—50,具体安装数量见下表。 导线型号 防振锤型号 杆塔呼称高(m) 防振锤安装距离(m) LGJ—185/30 FD—4 18-21 1。26 24—27 1。04 30-33 0.99 36—39 0。96 GJ—50 FG-50 18-21 0。55 24—27 0.5 30—33 0。46 36-39 0.45 2.施工技术要求及规定 2.1相序及线号规定(见图2—2) 2.2。1导线相序及换位: 原线路相序 2。2.2地线接地情况 地线两侧为GJ—50,采用直接接地。 展放导线时,面向利民变方向,每相导线自左向右依次为1、2号子导线;附件时,每相的1号线为上线,2号线为下线。 2.3导地线绝缘子金具安装要求 2。3。1螺栓穿向: a。顺线路方向者由小号向大号侧穿.(双串绝缘子对穿,即螺栓头对头); b.横线路方向者,两边相由内向外穿,中相由左向右.(耐张双串对穿,即螺栓头对头); c.垂直方向者由上向下穿; d.直线、耐张线夹处的金具螺栓一律由线束外向线束内穿; e.V型绝缘子串上的螺栓一律由下向上穿。 2。3。2绝缘子、碗头大口朝向 a.悬垂式两边相(包括跳线)大口朝塔身,中相大口朝右; b.耐张塔跳线绝缘子开口朝向塔身,横串绝缘子开口朝下; c.V型串大口朝塔身; d.碗头大板大口朝向:悬垂单串时两边相(包括跳线)大口朝塔身,中相大口朝右;双串时大口朝内(顺线路口对口);V型串大口朝塔身。耐张碗头大口朝下; 2。3.3跳线引流板螺栓两边相由里向外,中相由左向右。换位塔跳线和中相绕跳的跳线驰度以满足电气间隙要求为主,成型美观即可。转角塔边相直跳时,上线两个引流板朝向一律朝内角侧45°。 2。3.4分裂导线上的防震锤、地线防震锤、间隔棒、螺栓穿钉一律由线束外向线束内穿入。 2.3.5光缆防震锤大头朝塔,小头朝线路安装,螺栓穿向不做规定。 2。3。6铝包带的安装: 铝包带应紧密缠绕,其缠绕方向应与导、地线外层绞制方向一致;。所缠铝包带可露出夹口,但不应超过10mm,其端头应回夹于线夹内压住。 2.3.7防震锤的安装: 导地线防震锤的安装尺寸及要求见1.2.6;地线绝缘子放电间隙一律调至20±2mm;悬垂串的放电间隙一律朝线路外侧,耐张串的放电间隙一律朝上。 2.3。8间隔棒: 导线间隔棒的安装位置可采用全站仪定位或在导线上用百米绳实际量取,端次档距(靠近塔身的第一个间隔棒),从铁塔中心量起,必须保证第一个间隔棒位置正确,各相间隔棒安装位置应在同一平面内。若产生累计误差,应分配在中部各次档距内.转角塔次档距以中线为准,两边相间隔棒与中相对齐,间隔棒安装距离最大误差值不应大于3%(两端不应大于1.5%)。 2.5导、地线紧线及临时拉线地锚 耐张塔临时拉线对地夹角应小于45°,塔上绑扎点应靠近挂点,且不妨碍两侧紧线操作,绑点处的塔材应做好防护措施。紧线施工时应保持横担两侧受力均匀,紧线顺序为先紧中相、后紧边相. 3.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3。1。1铁塔经中间验收合格,完成转序。 3.1。2线路调查包括地形地貌、运输路径、塔位进场道路、季节对施工的影响等已经完成。架线通道已打通,张牵场地已平整,具备施工条件. 3.1。3架线施工图经过会审,存在及发现的问题已解决。 3。1.4架线指导性文件资料已齐备,且对参加的施工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 a. 设计图纸有关说明和要求; b.与本工程有关的现行国家标准、规程和规范和业主的要求; c.安全技术措施。 3。1.5对有关跨越主管部门的联系工作已完成,35千伏~220千伏带电线路要提前一个月办好跨越申请工作。 3.2原材料准备 3.2.1导地线、金具及绝缘子均已到货并对到货数量、质量进行了外观检查,导地线线股及直径与设计规定相符。 3。2。2各种线材、金具、瓷瓶等架线材料已经取得出厂产品合格证并经交接验收,符合要求。 3.2。3线材、金具、瓷瓶等架线材料的型号、规格与设计图纸是否相符。 3。2。4导地线压接拉力试验完毕且结果符合规范要求;金具绝缘子经过整体试组装符合设计要求。 3。2。5绝缘子外观检查无缺陷,有严重缺陷的不得使用,标准详见7.2 3。3施工机具准备 3。3。1张、牵机及配套设备经过检修和试运行,设备状态良好,符合作业要求. 3。3。2张力架线所用工器具应按本作业指导书附表配备。 3。3.3架线工器具已进行维护及检验,对检验后的工器具作出准确的标识。合格者方允许在施工中使用。 3.3。4通讯设备经试验状态良好,数量满足施工要求. 3。4作业人员的资格要求: 3.4。1液压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正规培训并考试合格,持有操作许可证. 3。4.2张力放线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机械性能,能熟练操作机械设备,且必须持有公司颁发的上岗操作证。 3。4。3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合格,并接受培训. 3。4。4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安全、质量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4.架线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4-1 5。施工任务及施工方法 5.1跨越架的搭设与拆除 本措施介绍的方法不包括河流、公路和66kV以上的电力线路,其越线施工方法见编制的特殊跨越施工措施。此部分介绍的是一般公路、通信线、低压配电线、电话线的跨越施工方法。 技术准备:根据线路明细表和现场实际查看,确定被跨物与明细表所注是否相符;根据施工措施在现场确定跨越架的长度、跨度及宽度;使用经纬仪确定越线架位置. 5。1。1搭设越线架时,除应执行《电力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外,尚应充分注意导引绳、牵引绳、导线在放线过程中处于架空状态这一特点,确保放、紧线过程中发生事故性张力失控和被跨越物的安全. 5。1。2跨越一般公路、通信线、低压配电线时采用搭设脚手架放线。 5。1.3 如有个别通信线、低压配电线高度超过5。1。8条规定时,应通知项目部制定相应可行的跨越方法. 5.1.4所有跨越架在搭设时应设有外伸羊角,跨越架的有效宽度应满足电力线与带电体的最小距离。 5.1。5凡是跨越电力线路的带电跨越架必须用绝缘材料进行封顶。搭设完毕后经项目部安监人员会同监理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1.6拆除跨越架是搭设的逆程序,应由上至下逐根拆除,先拆横杆,再拆支杆,最后拆主杆,分层进行。严禁主杆、横杆整体推倒。严禁上下层同时拆架. 5。1.7跨越架主体搭设完成后,沿顺新建线路方向在每处越线架外侧设置二条拉线.拉线采用双股8#铁线,对地夹角不大于60°.地锚采用∠60×6×1000mm角钢。越线架顶部应设置循环绳(φ12绝缘尼龙绳)用于过线使用。 5.1.8越线架架面与被跨越物的最小安全距离:(单位:m) 跨越架与带电体最小安全距离 5—1 跨越架部位 被跨越电力线电压(kV) ≤10 35 60~110 220 500 架面与导线的水平距离(m) 1。5 1。5 2.0 2。5 3。5 无地线时,与带电体垂直距离(m) 封顶杆 2。0 2。0 2。5 3.0 4。0 封顶网 3.0 3。0 3。5 4.0 5。0 有地线时,与带电体垂直距离(m) 封顶杆 1。0 1。0 1。5 2.0 2。5 封顶网 2.0 2.0 2.5 3.0 3.5 跨越架与跨越物的最小安全距离 表5—2 跨越架部位 被 跨 越 物 名 称 铁 路 公 路 通 讯 线 与架面水平距离 至路中心:3 至路边:0。6 0。6 与封顶杆垂直距离 至轨顶:7。0 至路面:6。0 1。5 与绝缘网垂直距离 至轨顶:8。0 至路面:7。0 2.5 5.1。9木杆跨越架应根据不同被跨物的要求,选用下面的形式: ⑴ 单侧单排:适用于通讯线、乡间公路.见图5-1: 导 线 羊角 ﹡﹡﹡﹡ s 拉线 或斜撑 通信线 剪刀撑 图5—1 ⑵ 双侧单排:适用于35kV以下电力线、重要通讯线及公路、铁路,其高度宜限制在10m以下,见下图5-2: S 导线 羊角 ﹡﹡﹡﹡ 拉线 斜撑 剪刀撑 图5-2 c。 双侧双排:适用于各被跨物,其高度宜限制在15m以下. 5。1。10跨越架横线路方向有效遮护宽度S≥[2(+1.5)+b]/sin 式中:S架顶宽度,m ZX—--导地线光缆在跨越点处的风偏距离,m b—-—跨越架所遮护的最外侧导地线在横线路方向的水平距离,m α—交叉角 5.2导、地线滑车的悬挂 5.2。1地线滑车的悬挂 a.地线滑车采用φ250尼龙滑车 b。地线直线塔滑车挂法: 对于直线铁塔,滑车挂在线夹耳板上。 c。地线耐张塔滑车挂法: 用φ15,长1。5m的钢绳与φ250放线滑车相连,钢绳的另两端分别绑在主材挂点附近,钢绳应在加垫木的主材上绕两圈用U型环卡住呈现“V”形布置. 5。2。2悬挂导线滑车的注意事项: 5。2.2.1本工程禁止使用对导线易损伤放线滑车(如槽边缺口、挂胶脱落等)并且滑车使用前应逐个检查滑轮,并应涂黄油,保证其转动灵活,不灵活者不得使用。 5。2.2。2吊装合成绝缘子时,应采用专用的尼龙带吊具,严禁起吊钢绳直接绑在棒形合成绝缘子上,以免损坏伞裙和芯棒;严禁施工人员蹬踏伞盘上或沿合成绝缘子棒上下,须上下时应使用软梯,以免伞裙变形或损坏. 5。2。3导线滑车的悬挂:采用φ660五轮橡胶放线滑车. 5.2。3.1导线直线杆塔滑车挂法: a。 单串绝缘子起吊方法:使用绝缘子起吊器卡在从上往下数第四片瓷瓶的钢帽上,待绝缘子离地后,放线滑车与悬垂串下端的碗头挂板(WS—16)相连。连接好后缓慢起吊,滑车根部可用小绳控制,确保不与塔身碰撞。 图5-3 b。双串悬垂金具需挂双滑车,每个放线滑车与两悬垂串下端的碗头挂板(WS—16)相连,两串绝缘子之间加缠裹软物的垫木隔开并相 对固定,两滑车轴用∠70×5,长700mm的角铁支撑,如图5—3。 c.V型绝缘子串吊装时可使用两套套装系统同时起吊,分别就位;也可在绝缘子、金具连接完毕后,吊其中一串,另一串绝缘子用棕绳附在被吊装串上,当吊装并连接完毕后,将起重绳移入另一侧滑车内,使绝缘子串分别就位. 5.2。3。2耐张塔杆塔导线滑车挂法: a.在U—2080下端依次连接U—16挂环,Φ17.5长1.5米的钢绳、U-16挂环、 Φ660型五轮放线滑车。 b.中导线放线滑车悬挂在中横担临时挂架上,用U—16挂环与挂孔连接,其下端依次连接Φ17。5长1。5米的钢绳、U—16挂环、Φ660型五轮放线滑车。 注:施工过程中,钢绳长度需根据转角大小进行调整。 c。对于一般耐张塔或包络角小于30º的转角塔,用φ15长1.5m作为φ660放线滑车的挂具,钢绳的另两端分别绑在两侧主材挂点附近,钢绳应在加垫木的主材上绕两圈,用U型挂环卡住,呈现“V"型布置。图5-4 d.对于放线包络角大于30º的转角塔,每相必须挂两个三轮放线滑车,中间以∠90×5的角钢支撑,其长度以小于或等于横担宽为宜,具体挂法如图5—4,角钢长度要求见表5-3: 滑车支撑角钢加工长度 表5—3 塔型 角钢型号 边横担L(mm) 中横担L(mm) SDJ ∠90×5 1100 1400 SJ 直线塔 ∠70×5 750 5.3牵引场及张力场的布置 5。3。1本工程初步划分为3个张牵段,详见表5-4。本次划分非最终划分,架线施工过程中,视条件变化而适当调整,在根据各张牵段的具体条件编制各区段的放线措施。 5.3。2张牵场的布置 5。3.2.1首先进行张牵场及运输道路的平整,以便于导地线及张牵设备等进场. 5。3.2。2牵、张机一般布置在线路中心线上,并注意张力场不宜转向布场,牵引场可以转向布场。 5.3。2.3牵、张机进出口与邻塔悬点的高差角不宜超过15°。 5.3。2.4必须保证牵引机卷扬轮、张力机导线轮、导线线轴、导引绳及牵引绳卷筒的受力方向与其轴线垂直。 5.3.2。5临锚架与牵、张机间应保持20m的距离,与临塔导线的挂点间仰角不得大于25°。 5。3。2.6大牵、张机调头转向时,第二次就位与第一次位置应重叠10—15m,以利导线连接. 5.3.2.7大小牵、张机就位后,应用枕木将机身垫平、支稳,并用地锚将机身固定。顺线锚固的绳索对地夹角应小于45°,侧向锚固绳与机身夹角应小于20°。 5。3。2.8在每台大张力机后方约15m处,设两个导线盘架,使导线出线方向垂直于线盘中心轴。大张力机与线端临锚架间为导线压接场地。 5.3.2。9吊车应布置在导线盘架的后方,其侧面为导线集放区。 5。3.2。10导地线摆放应根据布线的要求,先放的摆放在前面,按次序摆放。 5.3。2。11牵引场、张力场平面布置示意如图5—5: 牵引场平面布置图 1-—主牵引机;2—牵引绳拖车;3———小张力机;4牵引绳线轴;5—四线锚线架;6—高速转向滑车;7—-手板胡芦;8—地锚;9-导线。 张力场平面布置图 1—主张力机;2-在用导线轴;3-小牵引机;4—导引绳轴;5—牵引走板;6—四线锚线架;7-待用导线轴;8—地锚;9-导线;10—手板胡芦。 图5—5 5。4展放导引绳 5。4。1导引绳的布线应考虑裕度。按1.1倍放线段长度布线. 5.4.2导引绳用人力展放。先将每捆导引绳分散运到放线段内指定位置,用人力向线路前后侧展放。导引绳之间用30kN抗弯连接器连接。 5.4.3放线段内同相位的导引绳宜使用同型号、同规格、捻向的导引绳。 5。4。4导引绳穿过放线滑车时,必须穿入滑车的中轮槽内。导引绳用于牵拉地线的可直接穿入地线放线滑车。 5.4.5导引绳当天展放完毕,应于当天升空,导引绳需拖地过夜时应派专人看护。 5.4.6升空方法:将导引绳一端用3t地锚固定,另一端通过一根φ11钢丝绳绞磨牵引,使导引绳升空.升空过程中,应派人沿线监护,防止导引绳挂住树木或其它障碍物。 5.5张力展放牵引绳及地线 5.5.1张力展放牵引绳及地线时,其顺序是:先展放地线,再展放牵引绳.由于地线张力较小,可用导引绳直接牵放地线。 5。5。2张力展放牵引绳及地线均采用小牵机及小张机. 5。5.3张力展放地线时,在张力场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5.5。3。1将地线盘架上的钢绞线由上方进入小张力机轮子,缠绕后从上方引出. 5。5。3。2用与网套连接器固定地线引出端。网套连接器尾部用12号或14号铁线绑扎牢固.网套连接器使用前应做拉力试验。 5。5.3。3用30kN旋转连接器将导引绳与地线引出端的网套连接器相连接. 5.5。3。4在张力机前方,在地线上安装接地钢轮滑车,做好保安接地. 5.5。4张力展放牵引绳时,在张力场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5.5.4。1将牵引绳盘架上的牵引绳通过转向滑车由上方进入小张力机轮子,缠绕后从上方引出。在张力机前方,在导引绳上安装接地钢轮滑车,做好保安接地. 5。5.4.2用30kN旋转连接器将导引绳与牵引绳连接. 5.5.5张力展放牵引绳及地线时,牵引场应做好下列准备: 5。5。5。1将导引绳前端从小牵机上方引入卷扬轮,绕卷扬轮6圈后上方引至导引绳盘。 5。5.5。2在小牵机前方,在导引绳、牵引绳或地线上安装接地钢轮滑车,做好保安接地。 5。5。6张、牵场准备完毕后,各岗位工作人员应全面检查各部位情况并报告现场指挥员。指挥员确认各部位正常后,方能下达开始牵引牵引绳或地线的命令。 5。5。7用小牵、张机“一牵三”展放地线或牵引绳,开始时应慢速牵引。待系统运转正常后,方可全速牵引。 5。5.8地线或牵引绳换盘应按以下程序操作: 5.5.8.1当小张机尾架上的地线或牵引绳在盘中剩余4—5圈时,应通知小牵机暂停牵引。 5。5。8。2换盘方法是:先用卡线器锚固地线或牵引绳;倒出盘中剩余的线或绳,卸下空盘,换上待展放的地线或牵引绳新盘. 5.5。8。3地线换盘后,把线盘上的地线用人力引出与已展放的地线与地线之间应按导地线液压连接措施的方法进行液压连接.压接工作须监理在场,否则不许进行压接作业。 5。5。8。4牵引绳换盘后,已展放的牵引绳与新盘上的牵引绳之间用125kN抗弯连接器连接。 5。5。8。5将前一盘的余线或余绳绕进新盘并收紧尾绳,缓慢拆除卡线器。 5。5.9导引绳换盘应按下列程序操作: 5。5。9.1当导引绳的接头(即30kN抗弯连接器)牵引至接近小牵机时,应减速牵引,使接头缓慢通过小牵机的卷扬轮. 5.5。9。2当接头进入导引绳盘2—3圈后,应暂停牵引。小牵机的前方用卡线器锚固导引绳。 5.5。9。3解开导引绳的抗弯连接器,卸下已缠满的导引绳盘,换上导引绳空盘。对卸下的导引绳盘应及时根据计划送至下一个放线段内的指定地点。 5。5。9。4将导引绳头缠绕于空盘并收紧,启动小牵引机受力后再次暂停,拆除卡线器,即可继续牵引。 5。5。10地线或牵引绳的锚固应按下列程序操作: 5。5。10。1当放线段内的地线或牵引绳展放到位后,应停止牵引。用卡线器将地线或牵引绳的前后端锚固在地锚上. 5.5。10。2锚线后,保持地线或牵引绳的张力,与地面及被跨物的距离不小于: 一般地区,距地面3m; 只须设岗监护而不需要搭设越线架的道路,距地面5m; 距越线架架顶1m。 5.5。10。3拆除导引绳. 5。5。10。4将小张力机、小牵引机转入下一条线或下一段继续牵引作业。 5。6张力展放导线 5.6。1展放导线前,牵引场应做好下列准备: 5。6。1。1检查牵引机方向,是否已对正牵引导线方向。 5。6.1。2放下牵引机液压支腿,支垫道木,将牵引机调平;收紧锚固牵引机的手板葫芦,将其固定。 5。6。1.3把已锚固在牵引场的牵引绳尾端穿绕牵引机的牵引轮后,将其固定于牵引绳盘上。 5。6。1.4启动牵引机,慢速牵引,收紧牵引绳锚固点与牵引机间的余绳.余绳收紧即停机。 5.6。1。5拆除牵引绳上的卡线器,并在牵引机前的牵引绳上安装钢质接地滑车. 5.6。2展放导线前,张力场应做好下列准备: 5。6.2.1检查张力机方向,是否已对正导线展放方向。 5.6。2。2放下张力机液压支腿,支垫道木,将张力机调平;收紧锚固张力机的手板葫芦,将其固定. 5.6.2。3将第一组四轴导线吊上导线盘架,调好盘架高度,使线轴水平,装上液压制动器. 5。6.2。4将4条φ16的尼龙绳分别缠绕在张力机的张力轮槽内,缠绕方向与导线外层捻回方向一致。 5.6。2。5将第一组四轴导线的线头拉出盘外,截除散股部分后,将导线套入单头网套连接器并收紧;在距离连接器尾端20-50mm处用10号镀锌铁线绑扎不少于10匝; 5。6.2.6将导线头上的网套连接器与张力机侧的尼龙绳头连接. 5.6。2。7启动张力机,以人力拉紧张力机出线侧的尼龙绳,慢速牵引,使导线随尼龙绳通过张力机的张力轮,拉出张力机。 5.6。2.8解下导线头的尼龙绳,将导线头的网套连接器与50kN旋转连接器连接,再分两组与两个牵引板连接。形成牵引绳→12。5t旋转连接器→牵引板→50kN旋转连接器→单头网套→导线的连接形式。 5。6。2.9待四条导线分别与牵引板连接后,启动张力机,让其慢慢倒车。收紧线盘至牵引板间的牵引绳和导线,同时用人力同步倒转线盘,使余线盘于线盘上。收紧后,拆除牵引绳上的卡线器。 5。6。2.10以张力机调整子导线的张力,使牵引板处于水平状态。 5。6。2.11在张力机出线口处安装铝质接地滑车。 5.6。3展放导地线前,每施工段都应做布线设计,其内容应包括:张、牵机位置、档距、压接管被控位置、导(地)线的被控长度、施工段总长度、被跨越物的位置和不允许出现压接管的线档等。 布线原则:a。相对控制压接管位置 b.节省导、地线和压接管 c.余线转运量少,松锚升空后导线仍悬空. 放线指挥应持有布线计划,并依据布线计划指挥导、地线展放。 5.6。4导线牵放过程中,护线人员应随时向指挥人员报告导线对地及对跨越物的距离,指挥人员根据情况下达调整放线张力的命令. 5。6。5导线牵放过程中,导线与地面及被跨越物的距离应不小于:一般地段导线离地面3m;人员及车辆较少通行的道路而不搭设越线架时,导线离路面5m;导线或平衡锤离跨越架顶面1。0m。 5。6.6当牵引板牵至距放线滑车30-50m时,应减慢牵引速度,使牵引板平缓通过放线滑车减少冲击力. 5。6.7当牵引板接近转角塔的放线滑车时,应减慢牵引速度,并注意按转角塔监视人员的要求,调整子导线放线张力,使牵引板的倾斜度与放线滑车倾斜度相同。走板一个一个过,先过内角侧走板,后过外角侧走板.牵引板通过滑车后,即可恢复正常牵引速度及正常放线张力。 5。6。8更换牵引绳应按下列程序操作: 5。6。8.1当牵引绳头进入牵引绳盘3—4圈后,应停止牵引。 5。6.8.2在牵引机与线盘之间用卡线器锚固牵引绳;拆除刚入盘的抗弯连接器;卸下满盘,换上空盘。将满盘的牵引绳运至下一条线或下一放线段。 5。6。8。3将牵引绳头缠固于新装的绳盘上,转动绳盘,收紧牵引绳. 5。6。8。4卸下牵引绳上临时锚固的卡线器后,报告指挥员准备继续牵引。 5。6。9更换导线盘的操作程序: 5.6.9.1当导线盘上的导线剩下最后一层时,应减缓牵引速度;当盘上导线剩下6圈时,停止牵引。 5。6。9.2用φ18棕绳在张力机的后面通过卡线器临时锚固导线。 5。6。9。3倒出盘上余线,卸下空盘,装上新盘导线。 5。6.9.4将前后两条导线头对接套入双头网套连接器,用12号铁线绑扎连接器尾部. 5。6。9。5倒转导线盘,将余线缠回线盘中。此时,应把双头网套连接器进行包裹,防止连接器磨损导线。 5。6。9.6装上制动器并带住线盘尾部张力,拆除φ18棕绳等临锚装置. 5.6.9.7开启张力机,通知牵引机慢速牵引。当双头网套引出张力机3—5m时停机。 5。6.9.8在张力机前方将子导线通过卡线器及φ100的钢绞线锚固在张力机上,卸下铝质接地滑车. 5。6。9.9启动张力机,使张力机前方导线缓慢落在铺垫的彩条布上.卸下双头网头连接器,切除连接器接触过的导线尾段。 5。6。9。10进行导线直线压接。详见导地线液压技术措施。 5。6.9.11压接完成后,在直线管外装设保护钢套,并绑扎牢固。再在钢套外面包裹白布,并用胶布帖牢。 5。6.9。12启动张力机,令其倒车,收紧导线,将锚固点至导线盘间的余线收至线盘上。 5。6.9。13拆除压接前在张力机的前方设置的锚固装置。在张力机出口的导线上,重新装上铝质接地滑车。报告指挥员,准备继续牵放导线. 5.6.10每相导线放完后必须先检查压接管位置是否需要串动,如不需要串动即可在牵、张机前将导线锚固.锚线水平张力不得超过导线保证计算拉断的16%即1.67t. 5。6.11临锚导线对地夹角不应大于25°.并使导线空间位置错开以免线间鞭击,锚线后导线距地面不得低于5m. 5.6.12张力放线过程中,防止导线磨损的措施: 5。6。12。1吊运、架设线轴时,应保证线轴不变形;拆除线轴包装时应使用不损伤导线的工具,拔除线轴外缘上所有封装铁钉。 5。6。12。2向线轴回盘余线时,若连接网套将被盘进线轴,则连接网套与导线之间应垫以隔离物如麻袋片、塑料布等。 5.6。12。3导线局部落地处应铺以木板、木棒或草袋等;卡线器附近的导线套以橡胶管;导线与钢线或导线与导线交叉处加以支垫; 5.6。12。4连接网套内的导线连接时应切除。 5。6。13张力放线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导线质量。导线展放时,应在每盘展放的导线轴前设置一个人,以观察导线质量,另分布在沿线的护线人员应随时注意导线是否有断股、磨伤等现象. 5.7紧线施工 5.7。1紧线作业前,应设置临时拉线以平衡部分紧线张力,导线每相设2根,地线每相设1根;临时拉线对地面水平夹角以不大于45°为宜,方向为挂线后导(地)线的延长线方向.绑点应靠近挂点,且不妨碍两侧紧线操作,绑点处的塔材应做好防护措施,拉线的张紧力以如下数值为宜:地线拉线不小于5KN,导线拉线不小于40KN. 5.7。2紧线作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5。7.2。1对紧线段内的导线进行巡查,重点检查导地线是否有跳槽,相互驮线现象。 5。7.2。2核查施工段内导、地线压接管的位置。 5.7.2.3检查各交叉跨越处的安全措施是否可靠。 5.7.2。4核对观测档位置,档距及弛度观测的计算参数,设定观测标志. 5.7。2。5检查各直线塔在防线过程中的临时接地情况,在紧线施工中予以保留. 5。7。2.6转角塔、上扬塔监护人到位,必要时应安装压线滑车抑制上扬。 5.7。2.7检查通讯情况是否畅通. 5。7.3紧线顺序及操作程序: 5。7.3。1紧线顺序:先紧地线,后紧导线。 5。7.3。2操作程序: a. 起始放线段紧线,应先在挂线端(即尾端)进行挂线作业;压接及安装过程中,注意导线耐张线夹引流板的朝向(按照液压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 b. 第二施工段以后的各施工段紧线过程中,先应在上一施工段的操作端,对临锚侧导线及地线做全张力过轮临锚。 c. 上一施工段的操作端的导线、地线直线接续管压接,并将各导地线的锚线端升空. d. 每相线完成上述操作后,即通知操作端(紧线端)进行紧线作业; e. 紧线档与观测档及各监护点作业人员联系,得到回应后,进行紧线操作。 f. 进行弛度调整后,将导、地线临锚在紧线地锚上;除紧线端的操作塔外,其余各塔同时划印,确定线夹安装位置。 g. 倒换卡线器时,临锚卡线器卡牢后,缓松绞磨,临锚钢绳受力并且卡线器未产生滑移,才能松出磨绳,倒换卡线器。 5。7。4弧垂观测 5.7。4。1弧垂观测档的选择: 紧线段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紧线段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紧线段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各选择一档。弧垂观测档的数量可根据现场条件适当增加,但不得减少。 观测档宜选择较大档距和悬点高差较小及接近代表档距的线档,观测档应尽量避开转角塔,直线塔紧线的分界档必须是下一施工段的观测档. 5。7.4.2观测弧垂时的实际温度应能代表导线或避雷线的温度,温度应在观测档内实测。观测弛度表见附页。 紧线观测弛度时,为了防止因松紧法不正确而造成非观测档尺度超差,要求采取前档紧、后档松的调线方法,即紧线顺序为紧—-松——紧——松,同时保证两根子导线松紧方向一致,避免子导线间弛度超差。 对于同相导线,紧线宜先紧两边的子导线(1#、2#),每次紧松交替进行,直至弛度全部满足观测值为止。 5。7。4.3观测驰度方法:对小档距建议采用等长法;较大档距受地形限制,建议采用角度法。 5。7。4。4紧线弛度调整程序和方法: a。收紧导线,调整距紧线塔较远的观测档的弛度,使其合格或略小于观测弛度。 b。放松导线,调整距紧线塔较近的观测档的弛度,使其合格或略大于观测弛度。 c.弛度调整发生困难,各观测档不统一时,应检查观测数据,发生紊乱时,应放松导线,暂停一段时间后重新调整。 5.7。4。5画印 a.直线塔画印:以垂球的垂绳与铁塔侧面结构中心线重合,该垂球与导线的交点即为划印点,以三角板一边与导线靠紧,另一直角边对准划印点,逐根划好其他导线的印记。 b.耐张转角塔:用一长直尺通过两挂线孔中心,直尺端部吊一垂球,垂球与内角侧导线的交点即为划印点,以一三角板的直角边对准划印点,另一直角边紧贴内角导线,将其他三根导线的印记一并划好. 5。7。4.6耐张塔平衡挂线: a.在耐张塔两侧同时锚固2根导线,并同时收紧. b。锚线距离:空中压接锚绳长度为10米,地面压接锚绳长度应为呼称高的1。5倍左右。 c。导线收紧后,在导线中间断开.地面压接需在导线落地点铺采条布,用棕绳将导线落至彩条布上断线压接,并与绝缘子串相连;空中压接需安装工作平台,在空中压接导、地线耐张线夹,空中与绝缘子串对接。 d.双联双挂点耐张绝缘子串用于转角塔上时,每项的外侧串应根据图纸进行调整,各塔的外侧串的调整板及平行挂板应图装配. e.两边相的上导线耐张线夹引流板向塔身外侧偏45º引下,下导线引流板垂直向下引出,中相跳线串的2根子导线向转角内侧偏45º引出,注意铁塔前后两侧引流板的偏角朝向要一致.良导体地线引流板朝下。 f.耐张绝缘子串的尾部设有ZCJ—45型支撑架,以防运行时两挂点间的绝缘子串相碰撞,支撑架应在绝缘子串调整完毕后安装. g。挂线完毕后应复核弛度,如不满足规范要求,应用调长金具调整至符合要求。 h。小孤立档挂线的过牵引长度不应大于150mm。 5.8附件安装 5。8.1紧(挂)线后要及时进行附件安装,避免导线因疲劳震动和相互鞭击而损伤. 5.8。2本工程的导线附件提线,应采用两套设备提升导线,以防止工具超载造成事故,保证横担两侧受力均匀,提线用两个3吨链条葫芦及两套提线器进行操作;采用210KN悬垂串的直线塔用两个5吨链条葫芦提线.地线用2吨链条葫芦提线。 5.8.3线夹安装的要求:对于上扛式线夹,应先安装两根下导线,然后再安装两根上导线;对于下垂式线夹,导线安装顺序不做要求,建议先安装下线,再装上线. 5.8.4附件提线操作过程中,要对承力点处塔材加以衬垫、包裹,注意保护. 5。8。5护线条施工,要求安装后对导线包裹应紧固,每根护线条均不得弯曲,其中心应与划印点重合. 5.8.6防震锤的安装个数见杆塔明细表,安装要求见第1.2.6条。 5。8。7施工工器具重量的限制: 对于直线塔,导线不得超过4KN,地线不得超过2KN;对于耐张塔,导线不得超过6KN,地线不得超过2KN。 5。9间隔棒安装 5。9。1采用飞车或人工走线方式安装,在线上带滑车及小绳,当飞车或人到达间隔棒安装位置时,由地面人员用小绳将间隔棒提吊到线上,进行安装。间隔棒的安装距离在线上测量。次档距误差小于1米,每档间隔棒的安装数量见杆塔明细表,安装距离见《间隔棒安装表》。 5。9.2间隔棒与直线管之间的距离应大于0.5m,不能满足时可移动间隔棒位置直到满足为止。 5.10跳线施工 5。10.1跳线制作 5.10。1。1跳线应使用未经牵引的原状导线制作,安装时应保持导线的自然弯曲与弧垂的弯曲方向一致。 5.10.1。2导线从线盘上拆下时,避免导线出现硬弯、金钩,影响跳线工艺。 5.10。1.3跳线制作应根据设计长度+裕度(约0.5~1.0m),按导线的自然弯曲在地面压接一端引流管,吊到安装位置,在空中模拟,以确定跳线长度.并进行另一端引流管液压连接. 5。10。2跳线安装 5。10。2。1两边相跳线可采用两点或三点同时起吊安装,中线可采用四点式起吊安装。 5。10。2。2开始起吊时,各起吊点的应缓缓提升、相互协调,检查吊点是否符合要求,防止导线出现硬弯。 5.10.2。3跳线引流管与耐张线夹引流板必须光面相接触,并在接触面涂801电力脂,各连接螺栓必须达到标准扭矩,保证接触紧密;引流板如有污垢,必须用汽油清洗干净,再进行下步操作。 5。10.2.4跳线安装后,弛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误差不超过0.1米,控制电气间隙满足设计要求 5。11过程控制办法 5。11.1项目部组织对导地线液压、弛度观测、附件安装(悬垂、耐张)、跳线安装等4道工序进行首件检查并做好记录,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跟踪检查,直至满足验收规范为止. 5.11。2对导地线压接、弛度观测、跳线安装等工序质检员必须旁站,监督施工过程、检查施工质量,并在施工记录上签字,对施工全过程负责。 5.11.3工程部对每个施工队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检,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跟踪检查。 5。11。4每段施工结束后,施工队进行自检消缺,自检合格后,报项目部中间验收. 5。11。5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中间验收,并对验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案,交施工队处理. 5。11.6施工队对中间验收存在的缺陷进行处理,并逐一检查合格。 5。11。7全线路完工项目部组织全线路复检. 5.11.8项目部复检合格,报监理公司架线验收及竣-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架线 施工 技术措施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