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doc
《广西桂林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广西桂林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物质一定是电解质的是( ) A.氨 B.液体时能导电的纯净物 C.硫酸钡 D.能导电的物质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析: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根据定义即可解答. 解答: 解:A.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离子是氨水中的一水合氨电离的,故A错误; B.液体时能导电的纯净物可能为熔融的金属单质,故B错误; C.硫酸钡固体中有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熔融的硫酸钡有自由移动的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导电,硫酸钡是化合物,是电解质,故C正确; D.能导电的物质包含单质和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的判断,关键注意“电解质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难度不大. 2.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K+、SO42﹣、HCO3﹣B.Cu2+、K+、SO42﹣、NO3﹣ C.Na+、K+、Cl﹣、NO3﹣D.Fe3+、K+、SO42﹣、Cl﹣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酸性溶液里含有大量H+离子,与H+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溶液呈无色透明,则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存在. 解答: 解:A.酸性条件下HCO3﹣与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不能大量存在,故A错误; B.Cu2+有颜色,与题目无色不符,故B错误; C.四种离子无色,且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Fe3+有颜色,与题目无色不符,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题目酸性、无色的要求,注意常见有颜色的离子以及离子之间反应的类型. 3.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C.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D.表示6.02×1023个粒子的集合体 考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分析:A.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的基本物理量,摩尔是其单位; B.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C.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及作用进行判断; D.6。02×1023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解答: 解:A.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错误; B.摩尔只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为mol,简称摩,故B正确; C.物质的量是连接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桥梁,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C错误; D.1mol微粒中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对应粒子,6.02×1023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近似值,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应用方法,物质的量可以计量所有微观粒子,不能计量宏观物质,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4.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①漏斗 ②试管 ③蒸馏烧瓶 ④天平 ⑤分液漏斗 ⑥研钵.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①③⑥ 考点: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 专题: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分析:实验室常用于分离的操作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等,常用的仪器有普通漏斗、分液漏斗、蒸馏烧瓶等仪器. 解答: 解:①普通漏斗常用于过滤,可用来分离固液混合物; ②试管常用于物质的制备、发生装置; ③蒸馏烧瓶常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④托盘天平常用于称量固体的质量; ⑤分液漏斗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⑥研钵常用于固体药品的研磨,不能用来分离. 所以用来分离的仪器有①③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常见基础知识的积累. 5.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 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止仪器炸裂 D.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分析:A.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应该对化学品可能的腐蚀性、有毒有害、挥发性等心里有数,比如易挥发的化学试剂,就要注意瓶内有可能有压力,开启的时候瓶口避免对着自己或旁人; C.给试管加热时,不需要垫上石棉网,可以直接加热; D.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 解答: 解:A.为防止液体污染,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A正确;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到安全第一,该说法合理,故B正确; C.给锥形瓶、圆底烧瓶等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但是有的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加热,如试管加热时不需要垫上石棉网,故C错误; D.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则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孔,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安全及事故处理方法和实验基本操作,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试题侧重对学生实验基础知识的检验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应学会处理常见意外事故的方法技巧.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B.常温常压下,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本身的大小对于气体体积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同 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 分析:A.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B.分子间距很大; C.气体的体积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D.气体摩尔体积是不确定的,会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 解:A.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是单位体积的溶剂,故A错误; B.由于分子间距很大,分子本身的大小对于气体体积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故B正确; C.气体的体积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体积不同的气体,在不同的条件下,其分子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C错误; 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其大小是不确定的,会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而变化,22。4 L•mol﹣1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应用,难度不大,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7.相同质量的SO2和SO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 B.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C.所含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硫元素的质量比为4:5 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分析:SO2和SO3的摩尔质量分别是64g/mol、80g/mol,二者摩尔质量之比=64g/mol:80g/mol=4:5,相同质量的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比==5:4; A.因为O元素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两种物质中O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二者物质的量与O原子个数之积的比; B.因为O元素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与O原子个数乘积之比; C.每个分子中都只含一个S原子,所以S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D.因为S元素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S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 解:SO2和SO3的摩尔质量分别是64g/mol、80g/mol,二者摩尔质量之比=64g/mol:80g/mol=4:5,相同质量的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比==5:4; A.因为O元素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两种物质中O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二者物质的量与O原子个数之积的比=(5×2):(4×3)=5:6,故A正确; B.因为O元素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与O原子个数乘积之比=(5×2):(4×3)=5:6,故B错误; C.每个分子中都只含一个S原子,所以S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5:4,故C错误; D.因为S元素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S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5:4,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的量公式中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题目难度不大. 8.已知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将质量分数为W%的氨水和质量分数为5W%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氨的质量分数为( ) A.6W% B.3W% C.大于3W% D.小于3W% 考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分析:本题可以看出,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等体积相混合时,浓度较稀的氨水质量较大,而较浓的氨水的质量较小,这样混合后,所得溶液浓度当然要比原来两个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偏小些. 解答: 解:若两种氨水等质量混合,则混合后氨水的质量分数为=3W%,等体积的两种氨水,浓的密度较小,所以质量较小,两种氨水混合后,质量分数更接近稀氨水的浓度,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3W%.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浓度的计算和大小比较,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较大,注意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径介于1 nm~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加热煮沸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D.溶液、胶体与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其稳定性,胶体属于介稳体系 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胶体的重要性质. 分析:A.从胶体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分析; B.从实验室制备胶体 的方法和步骤分析判断; C.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D.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是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解答: 解:A.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为胶体分散质,不是胶体,故A错误; B.氢氧化铁胶体制备是把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至红褐色,故B错误; C.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故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C正确; D.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是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的形成分散系为溶液,大于100nm为浊液,1﹣100nm的为胶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微粒直径大小的分析判断,胶体性质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10.下列关于0。1mol•L﹣1 BaCl2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溶液可由1 L水中溶解0.1 mol BaCl2制得 B.1 L溶液中含有Ba2+和Cl﹣总数为3NA C.0。5 L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 D.0.5 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对同一种溶液而言,物质的量浓度与体积的大小无关,但离子个数与体积有关,0。1mol•L﹣1 BaCl2溶液中c(Ba2+)=0。1mol/L、c(Cl﹣)=0.2mol/L. 解答: 解:A、1 L水中溶解0.1 mol BaCl2制得溶液体积大于1L,得到溶液浓度小于0.1mol•L﹣1,故A错误; B、0。1mol•L﹣1 BaCl2溶液中c(Ba2+)=0.1mol/L,c(Cl﹣)=0.2mol/L,1 L溶液中含有Ba2+和Cl﹣总数=0.1mol/L×1L+0.2mol/L×1L=0.3NA ,故B错误; C、物质的量浓度与体积的大小无关,0。5 L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故C错误; D、物质的量浓度与体积的大小无关,0。5 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故C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质浓度和离子浓度的关系分析判断,题目较简单. 11.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 A.0.1(b﹣2a)mol•L﹣1B.10(2a﹣b)mol•L﹣1 C.10(b﹣a)mol•L﹣1D.10(b﹣2a)mol•L﹣1 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分析: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每份溶液浓度相同,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发生反应Ba2++SO42﹣=BaSO4↓,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可知该份中n(Ba2+)=(Na2SO4); 另一份加入含bmol 硝酸银的溶液,发生反应Ag++Cl﹣=AgCl↓,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n(Cl﹣)=n(Ag+), 再利用电荷守恒可知每份中2n(Ba2+)+n(K+)=n(Cl﹣),据此计算每份中n(K+),根据c=计算钾离子浓度. 解答: 解: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每份溶液浓度相同.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发生反应Ba2++SO42﹣=BaSO4↓,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可知该份中n(Ba2+)=(Na2SO4)=amol; 另一份加入含bmol 硝酸银的溶液,发生反应Ag++Cl﹣=AgCl↓,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n(Cl﹣)=n(Ag+)=bmol,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每份中2n(Ba2+)+n(K+)=n(Cl﹣),每份溶液中n(K+)=bmol﹣2amol=(b﹣2a)mol,故钾离子浓度为=10(b﹣2a) mol•L﹣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根据电荷守恒计算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关键.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为( ) A.石灰石与盐酸反应:C+2H+═H2O+CO2↑ B.醋酸与烧碱溶液反应:H++OH﹣═H2O C.氧化铜与盐酸反应:O2﹣+2H+═H2O D.硫酸与氨水混合:H++NH3•H2O═NH4++H2O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石灰石不溶于水,离子方程式中应写成化学式; B、醋酸为弱酸,应写成化学式; C、氧化铜为氧化物,离子方程式中应写成化学式; D、氨水是弱电解质,用化学式. 解答: 解:A、石灰石不溶于水,离子方程式中应写成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故A错误; B、醋酸为弱酸,应写成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OH﹣═CH3COO﹣+H2O,故B错误; C、氧化铜为氧化物,离子方程式中应写成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CuO+2H+═H2O+Cu2+,故C错误; D、氨水是弱电解质,用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NH3•H2O═NH4++H2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化学式、离子符号、电荷守恒以及是否符合反应实际的角度分析. 13.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 A.硫酸、纯碱、石膏 B.硫酸、烧碱、胆矾 C.硫酸氢钠、生石灰、醋酸钠 D.磷酸、熟石灰、苛性钠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根据概念进行判断: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硫酸属于酸,纯碱属于盐,石膏属于盐,故A错误; B.硫酸属于酸,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胆矾是五水合硫酸铜属于盐,故B正确; C.硫酸氢钠属于盐,生石灰属于氧化物,醋酸钠属于盐,故C错误; D.磷酸是酸,熟石灰属于碱,苛性钠属于碱,不是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酸、碱、盐的分类,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酸碱盐的概念的含义,题目难度不大. 14.标准状况下,将VLA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溶于0.1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g/mL,则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n=来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根据m=nM计算气体的质量,根据m=ρV计算水的质量,溶剂和溶质的质量和为溶液的质量,利用V=来计算溶液的体积,最后利用c=来计算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 解:气体的物质的量==mol,故气体的质量=mol×Mg/mol=g,1L水的质量为100mL×1g/mL=100g,溶液的质量为(100+)g,溶液的体积为=L,所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属于字母型计算,增大题目难度,计算溶液的体积是解题关键,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2。4 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B.1 mol HCl气体中的粒子数与0。5 mo1/L盐酸中溶质粒子数相等 C.在标准状况下,22。4 L CH4与18 g H2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A D.22。4 L的CO气体与l mol N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镁变为镁离子失去2个电子; B.使用物质的量必须指明具体的物质或化学式、微粒,盐酸溶质粒子为氢离子和氯离子,0。5mo1/L盐酸未告诉体积,无法计算; C.甲烷和水中都含有10个质子,标况下22.4L甲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18g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 D.气体状况未知,Vm不确定. 解答: 解:A。2。4 g金属镁物质的量为=0。1mol,镁变为镁离子失去2个电子,所以共失去电子数为0。2NA,故A错误; B。1molHCl气体中的粒子数,粒子指代不明确,盐酸溶质粒子为氢离子和氯离子,0.5mo1/L盐酸未告诉体积,无法计算,故B错误; C.标况下22。4L甲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18g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二者都含有10mol质子,所含的质子数均为10NA,故C正确; D.气体状况未知,Vm不确定,无法计算CO的物质的量和电子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注意物质的量、气体摩尔条件使用注意事项,题目难度不大. 16.除去某溶液里溶解的少量杂质,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 A.KNO3溶液(AgNO3):加过量KCl溶液,过滤 B.NaCl溶液(BaCl2):加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再加适量盐酸并加热 C.NaCl溶液(Br2):加CCl4,萃取分液 D.KNO3溶液(NaCl):加热蒸发得浓溶液后,降温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分析:A.硝酸银与KCl反应生成沉淀、硝酸钾,但KCl过量; B.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和NaCl,过滤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C.溴易溶于有机溶剂CCl4; D.二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 解答: 解:A.硝酸银与KCl反应生成沉淀、硝酸钾,但KCl过量,引入新杂质,不能除杂,故A错误; B.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和NaCl,过滤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则加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再加适量盐酸并加热可除杂,故B正确; C.溴易溶于有机溶剂CCl4,与NaCl溶液分层,则萃取、分液可除杂,故C正确 D.二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则加热蒸发得浓溶液后,降温可除杂,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7.只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Ba(NO3)2、Na2CO3、K2SO4三种溶液,该试剂是( ) A.KNO3溶液 B.稀H2SO4C.NaOH溶液 D.Na2SO4溶液 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 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根据三种物质组成的异同进行判断,鉴别Ba2+可用SO42﹣,鉴别CO32﹣可用H+,则应为稀H2SO4. 解答: 解:A.加入KNO3溶液与三种物质都不反应,故A错误; B.加入稀H2SO4,与Ba(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Na2CO3反应生成气体,与K2SO4不反应,三者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B正确; C.加入NaOH溶液,与三种物质都不反应,故C错误; D.加入Na2SO4溶液不能鉴别Na2CO3、K2SO4,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8.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H2SO4=H2++SO42﹣ B.K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KHCO3=K++H++CO32﹣ C.Ca(OH)2在水溶液中的电离:Ca(OH)2=Ca2++2(OH)﹣ D.Al2(SO4)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Al2(SO4)3=2Al3++3SO42﹣ 考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硫酸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产生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B.碳酸氢根离子为多元弱酸的酸式根离子不能拆; C.氢氧化钙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D.硫酸铝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产生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解答: 解:A.硫酸电离的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A错误; B.碳酸氢钾电离方程式为:KHCO3=K++HCO3﹣,故B错误; C.氢氧化钙在水中电离方程式为:Ca(OH)2=Ca2++2OH﹣,故C错误; D.Al2(SO4)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Al2(SO4)3=2Al3++3SO4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知识,注意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用等号表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用可逆号表示,选项B为易错点,注意多元弱酸的酸式根离子不能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6分) 19.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渗析、加热分解等.下列各组混和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 (1)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可用加热分解的方法. (2)实验室中制取的Fe(OH)3胶体中常常含有杂质Cl﹣离子.可用渗析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杂质Cl﹣离子. (3)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微量食盐可采用蒸馏的方法. (4)粗盐中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氯化钙、氯化镁及一些硫酸盐.对粗盐中的这些杂质可采用过滤和蒸发的方法除去(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加入适当试剂).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分析:(1)碳酸钙加热分解生成CaO; (2)离子可透过半透膜,而胶体不能透过; (3)乙醇易挥发; (4)不溶性的泥沙可过滤除去,而可溶性的氯化钙、氯化镁及一些硫酸盐加试剂转化为沉淀后除去,最后蒸发得到NaCl. 解答: 解:(1)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可用加热分解的方法,故答案为:加热分解; (2)可用渗析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杂质Cl﹣离子,故答案为:渗析; (3)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微量食盐可采用蒸馏的方法,故答案为:蒸馏; (4)不溶性的泥沙可过滤除去,而可溶性的氯化钙、氯化镁及一些硫酸盐加试剂转化为沉淀后除去,最后蒸发得到NaCl,则采用过滤、蒸发可除杂, 故答案为:过滤;蒸发.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及选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意有机物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20.配制480ml 0。1mol/L的碳酸钠溶液: (1)应用托盘天平称取十水合碳酸钠晶体( Na2CO3•10H2O )14.3g ( 5克以下用游码) (2)若称量时砝码和晶体的位置颠倒,则平衡后实际称得的样品质量为:13。7g (3)用到的仪器主要有托盘天平、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 使用下列仪器时的第一步操作是: 容量瓶检漏 托盘天平调节平衡 (4)假如其他操作均准确无误,分析下列情况对配制溶液浓度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偏高 B.移液时,没有洗涤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偏低 C.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补加水至刻度线偏低 D.使用前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且没有干燥无影响. 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分析:(1)配制480ml 0.1mol/L的碳酸钠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配制500ml溶液,依据m=CVM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 (2)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据此解答; (3)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称取、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选择合适的仪器; 有活塞或瓶塞的装置,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使用托盘天平使用前应先调平衡; (4)分析不当操作对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影响,依据C=分析误差. 解答: 解:(1)配制480ml 0。1mol/L的碳酸钠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配制500ml溶液,需要溶质的质量m=CVM=0.5L×0.1mol/L×286g/mol=14。3g,故答案为:14.3; (2)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14.0g﹣0。3g=13.7g. 故答案为:13。7; (3)配制500ml溶液的一般步骤为:称取、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50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 使用容量瓶时第一步应先检查是否漏水;使用托盘天平使用前应先调平衡; 故答案为:胶头滴管 玻璃棒;检漏;调节平衡; (4)A.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高; 故答案为:偏高; B.移液时,没有洗涤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低; 故答案为:偏低; C.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补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低; 故答案为:偏低; D.使用前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且没有干燥,对n和V都不产生影响,溶液的浓度不变; 故答案为:无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熟悉配制原理和配制过程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1.试写出一个符合下列离子方程式的化学方程式: (1)2H++CO32﹣﹣═H2O+CO2↑ (2)BaCO3+2H+═Ba2++H2O+CO2↑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1)表示可溶性的碳酸盐和强酸之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水以及二氧化碳的反应; (2)表示碳酸钡和强酸之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钡盐、水以及二氧化碳之间的反应. 解答: 解:(1)表示可溶性的碳酸盐和强酸之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水以及二氧化碳的反应,如2HCl+Na2CO3═2NaCl+H2O+CO2↑的反应, 故答案为:2HCl+Na2CO3═2NaCl+H2O+CO2↑; (2)表示碳酸钡和强酸之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钡盐、水以及二氧化碳之间的反应,如2HCl+BaCO3═BaCl2+H2O+CO2↑的反应, 故答案为:2HCl+BaCO3═BaCl2+H2O+CO2↑.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注意离子反应的意义以及答案的不唯一,题目难度不大. 2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2)实验室用大理石制二氧化碳气体 (3)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1)单质锌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银的前面,锌能与银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实验室用稀盐酸 与碳酸钙反应制备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过量,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解答: 解:(1)单质锌与银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Zn+2Ag+=Zn2++2Ag, 故答案为:Zn+2Ag+=Zn2++2Ag; (2)实验室中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 故答案为:CaCO3+2H+=Ca2++H2O+CO2↑; (3)氢氧化钙溶液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CO2=HCO3﹣, 故答案为:OH﹣+CO2=HCO3﹣.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题目难度不大. 23.A、B、C、D分别是盐酸、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银4种溶液中的一种.将它们两两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是:①A与B或C混合都产生沉淀;②C与B或D混合也产生沉淀;③D与B混合产生无色气体.完成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CaCl2 (2)写出D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 分析:A、B、C、D分别是盐酸、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银4种溶液中的一种.将它们两两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是:①A与B或C混合都产生沉淀;②C与B或D混合也产生沉淀;③D与B混合产生无色气体,A只能产生两种沉淀,根据两两反应可知,A为氯化钙;B产生两种沉淀和一种气体,根据两两反应可知,B为碳酸钠;C能够产生三种沉淀,C为硝酸银;D产生一种沉淀和一种气体,D为盐酸,据此答题. 解答: 解:由现象分析可知,观察到的现象是:①A与B或C混合都产生沉淀;②C与B或D混合也产生沉淀;③D与B混合产生无色气体,A只能产生两种沉淀,根据两两反应可知,A为氯化钙;B产生两种沉淀和一种气体,根据两两反应可知,B为碳酸钠;C能够产生三种沉淀,C为硝酸银;D产生一种沉淀和一种气体,D为盐酸; (1)A为氯化钙,化学式是CaCl2,故答案为:CaCl2; (2)B为碳酸钠,D为盐酸,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故答案为:CO32﹣+2H+=CO2↑+H2O. 点评:本题以物质推断形式考查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难度中等,利用两两反应的现象不同进行推断,掌握物质之间的反应及现象是推断的关键. 计算题 24.(1)3。01×1023个OH﹣中质子的物质的量为4。5mol (2)1。4gN2和1。6g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3)19克某二价金属A的氯化物中含有0.4molCl﹣,A的摩尔质量是24g/mol (4)将H2与CO按一定的体积比混合,得到的混合气体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8倍,求:H2与CO的体积比6:7 (5)将3。22g 芒硝(Na2SO4•10H2O)溶于水,要使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需要水的质量为34。2 g (6)取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得到14.51g白色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后沉淀量减少到4.66g,并有气体放出.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1)根据n=计算OH﹣的物质的量,含有质子物质的量为OH﹣的9倍; (2)根据n=计算氮气、氧气物质的量,再根据V=nVm计算气体体积; (3)根据M=计算ACl2的摩尔质量,进而计算A的摩尔质量; (4)根据相对氢气密度计算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利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二者体积之比; (5)根据n=计算3。22g 芒硝的物质的量,根据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计算溶液中水的物质的量,加入水的物质的量=溶液中水的物质的量﹣芒硝中结晶水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 (6)4。66g沉淀为BaSO4的质量,进而计算BaCO3的质量,根据碳元素守恒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解答: 解:(1)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9=4.5mol,故答案为:4。5; (2)1。4gN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1。6gO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故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5mol+0。05mol)×22。4L/mol=2.24L,故答案为:2。24; (3)某二价金属A的氯化物中含有0。4molCl﹣,则ACl2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故ACl2的摩尔质量=95g/mol,则A的摩尔质量=95g/mol﹣35。5g/mol×2=24g/mol,故答案为:24g/mol; (4)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16,设H2与C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16,整理可得x:y=6:7,相同条件下H2与CO的体积之比为6:7,故答案为:6:7; (5)3。22g 芒硝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溶液中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则溶液中水的物质的量=0。01mol×2×100=2mol,加入水的物质的量=2mol﹣0.01mol×10=1。9mol,故加入水的质量为1。9mol×18g/mol=34.2g,故答案为:34.2; (6)4.66g沉淀为BaSO4的质量,则BaCO3的质量=14.51g﹣4。66g=9。85g,其物质的量为=0。05mol,根据碳元素守恒:n(CO2)=n(BaCO3)=0.05mol,故V(CO2)=0.05mol×22。4L/mol=1.12L,故答案为:1.12.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桂林 中学 2014 2015 学年 上学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