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正式版说课讲解.doc
《清末新政正式版说课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末新政正式版说课讲解.doc(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清末新政正式版 精品文档 江夏一中 高三历史复习小专题 大清帝国最后十年的“遮羞变法”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主备:邓超 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后继清朝的中华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光绪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百度辞典) 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它以自身覆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为中国人全面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比之以前更好的条件。(忻平《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一、高考回眸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 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 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的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持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二、回归课本知识整合 背 景 内 容 影 响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清末新政 三、探究认知 (一)新政的背景 材料一连日奔走,又不得饮食,既冷且饿。途中口渴,命太监取水,有井矣而无汲器,或井内浮有人头,不得已,采秫秕(shúshu:指高粱)秆与皇帝共嚼,略得浆汁,即以解渴。昨夜我与皇帝仅得一板凳,相与贴背共坐,仰望达旦。 ——《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 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 ——摘自新华网学者的评论 材料三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举所知,各抒己见…… ——1901年1月29日“预约变法” 上谕 问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慈禧太后为什么会决定“预约变法”? (二)新政的发展过程 拉开序幕:1901年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变法上谕”。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具体负责变法事宜。 ◎笫一阶段: 1901-1905年,新政。 材料一 新政措施(1901-1905年) 经济方面:颁《商律》,设商会,创办大清银行。 军事方面:扩编新军,采用新式装备,建立军事学堂。 文教方面:废除科举,推行新学制,办新学堂,派留学生。1905年,科举制最终被废除。 法律方面:废除酷刑,修改《大清律例》。 习俗方面: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 材料二 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 ——黄逸峰等《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材料三 清末新式学堂的发展统计表 时间 学堂数 在校学生数 毕业学生数 教师数 1902 6912 1903 769 31428 1904 4476 69475 2167 1905 8277 258873 2303 1906 23862 545338 8064 1907 37888 1024988 19508 63556 1908 47995 1300739 14846 73703 1909 59117 1639641 23361 90095 1910 42696 1284965 1911 52500 1600000(约) ——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之《第一二三次教育统计图表》 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比维新变法分析新政措施的特点,说明取得的主要成效? ◎第二阶段:1905-1911年,预备立宪。 ○第一组材料 材料一 “遍四万万人中所谓开通志士者,莫不喘且走以呼吁于海内外曰:立宪!立宪!!立宪!!!” ——柳亚子《江苏》第6期《中国立宪问题》(1903年11月) 材料二甲辰日俄战起,识者咸为之说曰:此非日俄之战,而立宪专制二政体之战也。 ——1905年《东方杂志》 材料三不知君主立宪,大意在于尊崇国体,巩固君权,并无损之可言。…以今日之时势言之,立宪之利有最重要者三端:一曰,皇位永固。…一曰,外患渐轻。…一曰,内乱可弭。…不知今日宣布立宪,不过明示宗旨为立宪之预备。至于实行之期,原可宽立年限。 ——载泽《奏请宣布立宪密折》(1906年) 材料四 革命派积极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有力地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扩大了革命影响。1900年以后东京留学生逐渐受自由平等学说的熏陶,接受革命排满学说的人也逐渐增多。 ——曾永玲《辛亥革命时期的“反满”宣传 》1994年 第2期 问题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清政府进一步实施“宪政”的原因? ○第二组材料 材料一 预备立宪大事年表(1905年-1911年) 1905年 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9月 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成立“编制馆”,专门编纂官制 1908年8月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议院法要领》 1908年11月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溥仪继位 1909年 各省成立咨议局 1910年10月 资政院在北京召开 1911年5月 成立“责任内阁” 材料二 中国《钦定宪法大纲》与英国《权利法案》内容对比表 中国《钦定宪法大纲》 英国《权利法案》 1.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2.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3.钦定颁布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4.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5.……用人之权,操之君上…… 6.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 7.总揽司法权;……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皆为非法。 3.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材料三 清末第一任“责任内阁”成员名单 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宗室) 陆军大臣荫昌(满) 协理大臣大学士徐世昌(汉) 海军大臣加郡王衔贝勒载洵(宗室) 大学士那桐(满) 司法大臣绍昌(宗室)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 农工商大臣加贝勒衔贝子溥伦(宗室) 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 度支大臣加贝勒衔镇国公载泽(宗室) 理藩大臣寿耆(宗室)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 问题二:分析以上表格,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请加以说明。 (三)清末“遮羞变法”评价 ○第一组材料 材料一 ……清末新政由一批曾仇视改革或与改革为敌的人物完成了一场带有革命内容的改革……诠释这一时期的“新政”的意义,不仅在于指出假维新,更重要的是在于从假维新中剥绎出真改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列强要求清政府改革新政,总税务司赫德就向清政府提出,“认真改革是最好的办法”,并且煞费苦心写了一份《更新节略》,……拟出了具体更新的方案和措施。清政府……表示,“敝国现议力行新政,正期图报各大国之惠于后日……”。 ——徐凤晨、赵矢元《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郭世佑《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问题一: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假维新中有真改革”?清末“遮羞变法”对辛亥革命成败产生什么影响? ○第二组材料 材料一“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二 当时,变法面临的阻力至少有两个方面:第一,守旧势力。这些势力主要是现有政治体制的受益者。改革必然要向旧制度、旧秩序宣战,守旧势力也必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抵触和反对改革。第二,习惯势力。中国深受几千年封建专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这种势力往往对新生事物有一种抵制和抗拒心理,一旦改革触及到认定为是权威的、必须遵从的旧制度、旧秩序时他们很容易被动员参与到反对改革的队伍之中。 ——林志友《从亨廷顿改革理论看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问题二:结合材料六与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变法与清末新政的内在联系?并指出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四、认知拓展 1.宪政 又称立宪主义,是一种主张国家权力来自并被一部基本法律约束、规定公民权利的学说或理念。这个基本法即宪法。中文“宪政”一词来源于日文汉字,中国首次提起并予以介绍者是晚清著名学者黄遵宪。黄遵宪1887年在其《日本国志》一书中有介绍(“立宪政体”),梁启超读后为该书写了《后序》发表。正是由于梁启超的推崇使用,以及他在文中对“立宪政体”即“宪政”的明确解释,使得这个词所代表的政治思想逐渐为中国人所认知。 2.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对清末新政的评价 “新政”的部分措施是以缓与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矛盾为目的, ……如废科举、设学校、派留学生, 裁冗员, 设立商部(1903年9月), 颁布提倡与保护民族工业的一些办法, ……在另一方面, “新政”的整个精神是赋予中国政治以更多的买办性, ……当时所颁布的铁路章程与矿务章程, 关于“华洋官商”都是一体“保护”。 “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练兵筹饷。……无论中央地方, 每项“新政”都是以加重旧捐税或另增新捐税来充经费, 其中以练兵款项最大, 各省陆续招练新军的结果就是一些新军阀的产生, ……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势力最大, 成为新军阀的最有力者, ……当时清政府中枢力量日就衰微, 庆亲王奕助主政贿赂公行, 一切听袁世凯摆布。北京新成立的外务部、练兵处等机构实际都在袁世凯的掌握之中。 五、课堂演练 1.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 D.中华民国初期 2.1905年,《大公报》的一则报道称“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背景是( ) A.戊戌变法的失败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清末新政的实施 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3.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德国以威定霸……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 ) A.赞赏,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 B.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 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 D.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 4.下表是20世纪初我国有关历史 1904年 第一个近代学制开始实施 1905—1908年 各种民营厂矿增加了两倍有余 1907年 中国试行司法独立 1909年 各省(除新疆外)先后完成议员选举程序,成立谘议局 1910年 第一个近代行律颁布 1911年 国家财政收入达到近三个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近代化进程进展顺利 B.晚清十年的改革真假难辨 C.清末新政的成就难能可贵 D.辛亥革命的理由并不充分 5.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说明( ) A.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政治运动 B.戊戌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革命运动形成广泛的社会风潮 D.政治变革成为晚清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6.1906年,清政府成立税务处,计划并入度支部(即原来的户部);并将原隶属于外务部的海关总税务司移交税务处管辖。清政府还声明不会改变海关内部制度。此举反映出清政府试图( ) A.从列强手中收回海关管理权 B.摆脱列强对财政命脉的操控 C.排除总税务司干预外交事务 D.改变屈辱的半殖民地的境遇 参考答案 认知探究 (一)新政的背景 问题根本原因:清政府内外交困,无法照旧维持统治。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的打击,民众反抗和革命运动的兴起。主观目的:实现王朝自救。 (二)新政的发展过程 ◎笫一阶段问题 特点:内容涉及面广,近代化程度甚至超过戊戌变法的内容。积极面:“新政”的措施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推动国家现代化。消极面:但是这次改革并未触及清朝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笫二阶段问题 日俄战争俄国战败;立宪思潮的兴起;革命派武装起义和革命排满学说的流行;清政府应对国内危机,清政府统治危机更加严重。 ◎笫二阶段问题 前者皇帝仍然总揽大权,后者英国君主权力受到议会诸多限制。这就使得清政府表面立宪,本质保住君权的目的昭然若揭。内阁成员中7人是皇族,说明是皇族内阁,立宪成为虚设。 (三)清末“遮羞变法”评价 问题一 一方面,“清末新政”实质是继洋务运动以后的又一次自救运动,为了维护统治,抵制革命。清政府的部分新政措施在改变社会风气,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政治机构的现代化,加速西方政治学说的传播,同时为辛亥革命爆发准备了条件。另一方面,清政府《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尤其是“皇族内阁”的建立完全暴露了清政府的面目,清政府大失民心,从而处于更加孤立的状态,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清末“遮羞变法”直接影响辛亥革命。经济上,奖励实业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文化上,新政改革教育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培养了更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政治上,新政倡导君主立宪冲击封建君主专制,假立宪和皇族内阁导致立宪派倒向投机革命,汉族官僚离心,而新政的某些举措导致地方群体不满,引发保路运动等,加剧政治动荡,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军事上,部分新军接受新思想成为辛亥革命主力。而立宪派、旧官僚投机,和新政中崛起的袁世凯军阀势力的左右,既是革命迅速成功的重要因素,又是走向失败的内因之一。 问题二 联系:都与清朝统治者有关(光绪和慈禧),都有挽救统治危机的目的,新政延续深化了维新变法的政治变革。 因素:改革的策略是否得当(或改革者是否善于操纵各种社会力量,或改革者是否善于化解各种“反动”势力);改革过程是否循序渐进;改革的措施是否可行;改革者与反对者的力量对比;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是否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等。 课堂演练 1.【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未设置“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时期虽鼓励民众向皇帝提意见,但当时科举制未废除,不可能把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议政机构的办公地,故B项错误;1905年科举制废除,贡院不再有使用价值,1906年预备立宪,成立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并把贡院作为办公地,故C项正确;中华民国初期,清帝退位,不可能“仰慕天恩”,故D项错误。 2.【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失败是1898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与题干材料“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无关,故B项错误; 1905年新政废除了实行一千多年的科举制,所以很多读书人觉得通过读书考试进而做官已经不可能,于是出现材料中“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的现象,故C项正确;中国同盟会主要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3.【答案】A【解析】“德国以威定霸……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体现了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体现了德国迅速发展成为强国,说明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赞赏和向往,故A项正确,B.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一战问题,故D项错误。 4.【答案】C【解析】8年时间内中国进行了一些近代化事业,但不能由此推知中国近代化进程顺利,故A项错误;题干所述改革确实为真改革,故B项错误;上述措施表明中国近代化确实取得一些成就,故C项正确;清统治下近代化取得一些成就,并不能说明不需要革命,故D项错误。 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1905年”和“今日立宪之声”,推断材料反映的是1905年清末新政。1895年公车上书标志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政治运动,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当时社会风潮倾向于立宪改革,而非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反映出政治变革成为晚清社会各阶层共识,故D项正确。 6.【答案】C【解析】题干中“清政府声明不会改变海关内部制度”说明海关管理权依然会保留在列强手中,故A项错误;题干中“清政府声明不会改变海关内部制度”说明其海关依然受列强控制,说明清政府并未摆脱列强对财政命脉的操控,故B项错误;题干中“清政府将原隶属于外务部的海关总税务司移交税务处管辖”说明其目的是排除总税务司干预外交事务,故C项正确;题干中“清政府声明不会改变海关内部制度”说明其目的并未是改变半殖民地境遇,故D项错误。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末 新政 正式版 讲解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