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试题库说课材料.doc
《土地资源学试题库说课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资源学试题库说课材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土地资源学试题库 精品文档 一、 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学: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土地报酬递减律: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一定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一生产要素投入量将使产量增加,但达到某一点后,其单位投入的边际收益将逐渐下降,并最终成为负数的规律。 土地类型:狭义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照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广义 指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 土地分级: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合并或者自上而下划分,产生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土地类型结构: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与数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也称土地利用构成 土地潜力评价: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等顶级的过程 土地经济评价:运用经济指标对使用价值或价值进行评定,即依据土地经济条件评定土地的等级或价格 比配:将土地的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应性结果计算相应结合的过程。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一定生产条件下的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一定生活水平下人口限度的最大水平 AEZ法: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可持续土地利用: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持续性包括了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的涵义。 土地生态设计: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进行优化和选择 土地退化: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关于地表的物质在地质外营力的作用下分离,破坏和运移 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必须确保的农田 土地整理: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是对土地地形,地貌,地力,水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土地储备: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 土地复垦:指对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地进行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二、 填空 1土地的自然属性包括 资源属性 、 生态属性 、 工程属性 。 2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气候 条件的再分配。 3土地的生态功能包括 支撑功能 、 净化功能 、 养育功能 三方面。 4地表岩石可分为 岩浆岩 、 沉积岩 、 变质岩 三大类。 5根据其成因及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可将平原进一步划分为 冲积平原 、 湖积平原 、 扇形平原、 滨海平原 四种类型。 7土地资源调查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路线勘察 、 制作工作分类系统 、 室内预测 三方面。 土地持续利用的原则有 、 、 、 、 。 8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 气候 、 水文 、 土壤 、 地质地形 、 生物 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93S技术是土地资源学中运用广泛的技术手段,它包括 GIS 、 GPS 、 RS 。 10我国的土地分级系统采用 地方 、 限区 、 相 作为基本的土地分级单位。 11土地资源调查大致可分为 土地条件调查 、 土地利用现状调 两种。 1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分为 准备工作 、 外业调绘 、 内业工作 、 检查验收 四个阶段。 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土地资源 生产力 的高低。 13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分四级,即 纲 、 级 、 亚级 、 单元 。 14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五大支柱是 生产性原则 、 稳定性原则 、 保护性原则 、 可行性原则 、 可承受性原则 。 三、 简答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指标是评价因子性质的量化表示。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中选因子的指标分级体系。它反映每个评价因子在数量上的变化与评价对象质量差异的对应关系。由于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必须聘请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完成。(2分)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1)每个因子的指标分级都要力求有科学依据,避免采用等差级数机械处理的方法;(2)各因子间划分的等级数目不强求一致;(3)特别注意反映出评价因子的最佳评价条件和临界条件;((4)某些定性指标如土壤侵蚀程度,自然灾害,排水条件等,要寻找较好的量化方法。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由于土地治理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因此,在土地治理中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二)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宣地进行土地治理。土地治理是在特定的土地开发利用区域内进行的,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条件、开发历史、土地利用方式等也不尽相同。(三)综合措施与主导措施相结合。由于土地的性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须坚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综合措施与主导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四)改造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人类对土地的开发、保护和管理的过程,就是使土地生态系统不断完善和实现动态平衡的过程,治理土地就是人为地促进土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进行土地治理时,必须将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作为重要目标。(3分) 3.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1)生产性原则生产性原则。生产性原则即实用性原则。土地资源评价是为生产的实际应用服务的(2)综台性原则。由于土地是自然综合体,土地类型又是综合了地表环境中所有自然要素的组成部分,其质量高低都是其内部各要素物质与能量特征及其外部形态的综合反映,是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土地评价必须要以综合性原则为基础。(3)主导因素原则。土地质量一方面受土地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及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另一方面,土地各因素之间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条件下是不相同的,因而不能等量齐观。所以,在土地评价中既要研究各因素的综合影响,更要注意其中对土地质量起主要限制作用的主导因素的突出作用。(4)针对性原则。土地资源评价必须以一定的土地利用为前提,评定土地资源在某种用途下的生产能力大小或适宜性高低(5)比较性原则。(6)相对稳定原则 。尽管土地的自然、社会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土地的经济价值也随之变化,但土地各等级之间的差距是相对的。因此,土地的各质量等级将保持相对稳定性。 4.简述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了中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的步骤 (1)土地资源清查土地资源①土地数量清查②气候清查③土壤清查。2)划分农业生态区(3)计算生态区的生产力(4)统计出每个行政区内的土地生产5)确定投入水平6)计算一定行政区内的土地人口承载力 四、论述题(共20分,每题20分) 1.试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由于土地资源为人类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和场所,土地资源保障了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生产的基础和条件,土地资源为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提供了本源,因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存在着五种关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模式。(1)边缘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的特征是经济发展很少或不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土地资源供给的制约,认为经济发展中土地资源的供给是无限的,不需要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行特殊的保护,国民经济各部门完全可以通过市场经济原则获取土地资源。(2)土地资源限制极端模式该模式的特征是认为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供给是有限的,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计划方式获取土地资源,保护士地资源是第一位的,经济发展是第二位的。3)土地资源服从经济模式该模式的特征是认为土地资源的供给并非无限,但土地资源的供给配置要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保护工作由社会经济各部门或用地单位或个人自行负责。4)经济服从土地资源模式(该模式的特征是经济发展应服从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置,要有利于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保护。(5)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该模式的特征是把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保护和经济发展视为相互支持的两个系统,是土地资源一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保护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彼此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的不断发展的和谐体系。在以上五种关系模式中,第一与第二种关系模式是两种相互对立的极端形式,第三和第四种模式则是第一和第二种模式向第五种模式迈进的过渡状态。(1分)第五种模式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平衡点,也是由第一种模式向第三种模式和第二种模式向第四种模式不断发展的方向。显然,第五种模式是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应埠求的目标。 三、辨析题 1、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2、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源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类型划分依据是景观形态特征、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土地资源类型划分依据是土地属性和利用价值;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土地类型强调综合属性,土地资源类型强调可利用性和利用价值,土地类型包括了土地资源类型。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适宜性等。 3、土地与土地资源。 土地与土地资源是有区别的。土地的概念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如宜农土地资源、宜林土地资源、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等等。因此,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更广,而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4、土地资源学与土地科学及二级学科的关系 土地科学为一级学科,包括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学、土地管理学等二级学科。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是土地科学的理论基础,为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土地利用是目的,是为了持续发展生产并持续获取需要的各类产品;土地管理是国家为达到土地利用目标而采取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管理措施的手段。 5、土地潜力评价与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或称土地资源潜力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土壤、气候和地形等)及其对土地的某种持久利用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对其作出等级划分。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某块土地针对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 一定的用途条件)是否适宜,如果适宜其适宜程度如何作出等级的评定。 两者属不同概念,但有相关性和可比性。 首先,两者都是针对一定用途或一定经营管理措施,只不过前者针对性强(用途范围小或具体),土地潜力评价针对性弱(用途范围大或不具体)。 其次,在一般情况下,每一个潜力级的土地均可视为适宜于一定土地利用大类的土地即单项土地潜力评价可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 最后,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可归纳或转化成土地潜力等级。 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四、简答题 1、土地经济评价的特点 1对原始资料有很高的要求。2必须选定恰当的评价指标。3要正确地进行价格折算。4要更多考虑到地域的差异性。5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6土地经济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 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农业生态区法方法步骤 1编绘气候、土壤、作物及耕地资源相同比例尺图2编绘光温土生态区和光温水土生态区图3在生态区图上叠加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分区图4在光温土生态区图与光温水土生态区图及其生产力计算基础图上叠加耕地资源图,并计算一定行政单位内耕地、草地、水土的土地生产力,最后统计出总的土地生产力。5在土地生产潜力自然因素量化计算基础上考虑经济投入水平。6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计算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阶段。 按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土地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可将土地资源利用分为四个阶段。a人对土地依存关系的原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b土地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自给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c土地与人之间的尖锐矛盾关系的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d土地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阶段 4、土地类型调查的意义。 a是全面收集编纂、存储土地信息的主要手段(自然属性资料、社会属性资料)b为土地评价提供基础资料c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d有利于深化对地表自然地课分异规律的认识,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5、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1、建立立体的土地和土地利用观2、协调土地利用运行系统3、开展土地利用耦合效益评价4、实行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 6、土地生态系统的多层次结构 水平结构方面:①各种子系统在地球表面连续不断的分布,如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②与气候、土壤、生物地带性分布具有相对应的景观生态结构,即土地类型宏观地带性地域分异,体现在纬向地带性分异和经向地带性分异;③与区域性地质、地貌、水文等要素具有相对应的区域景观单元结构,是研究区域土地类型结构和分布模式的基础。 在垂直结构方面:①地上层——气候、小气候、植被、动物;地表层——土壤、河川径流、浅层地下水、植物和微生物;地下层——土壤层以下的岩石、深层地下水等;②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所造成的气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7、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a人口和土地的供需矛盾突出b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c土地生产力较低d非农业用地缺乏宏观控制e土地资源退化严重首先,表现在水土流失逐年加重。其次,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第三,草原退化也在发展。第四,土地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8、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 1、为区域综合开发治理及环境保护提供依据。2、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3、为土地管理服务①为土地税收服务②为调整承包土地和征地补偿费提供依据③为土地交易服务④为估计土地经营好坏服务 9、简述美国的土地资源潜力评价系统。 该评价系统分为潜力级、潜力亚级和潜力单元三级。 a潜力级——潜力级是潜力评价中最高的等级,其含义是限制性或危害性的相对程度相同的若干土地潜力亚级的归并。全部土地划分为8个等级。 b潜力亚级——潜力亚级是具有相同的限制因素和危险性的潜力单元的组合。同亚级的土地,其土壤与气候等对农业起支配作用的限制性因素是相同的。与潜力亚级相应的共四种限制因素:侵蚀危害(e)潮湿,排水不良或洪涝(w),根分层(S),气候(c)。c潜力单元——潜力单元是潜力亚级续分,是对于一般农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经营管理具有大致相同效应的土地组合。即一个潜力单元,对于植物的适宜性和经营管理技术都很近似,性质较为均一,具有相似土地利用潜力和相似管理措施需要的土地结合。 10、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a具有多层次结构水平结构方面,在垂直结构方面b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c是人类活动的基地d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补偿功能 11、我国土地资源开发的对策。 a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b增加投入、改造低产田和建设商品粮基地c对土地资源实行宏观生态开发1)跨流域调水与水土资源平衡 南水北调工程,加强水土保持林和防护林工程的建设c加强草原的建设与保护 12、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涵义。 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数量”和“质量”的永续性。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永续性包括以下四方面涵义: 存在形式的永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永续性;经济效益的永续性;生态环境的永续性 13、土地数量结构主要数量指标。 是指在某个区域内包含哪些土地类型,它们各占多大面积比例,即某区域与同级各种土地类型组成比关系,常用如下一些数量指标来表示1)面积比:适合土地类型图斑面积有明显差异的区域2)频率比:适合图斑面积相差不大的区域(不同类型)3)分异度:面积偏差率4)多样性指数:土地类型多样化程度5)优势度:表示一个区域或样区一种或几种土地类型与配该区域或样区内的土地类型的程度,与多样性构成反比 14、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a针对性原则(以一定的利用目的为前提)b比较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坚持“三比较”的原则,即比较土地利用的需求和土地质量;比较对土地的投入与产出效益;比较不同的土地用途,作出决策。c区域性和综合性原则d可持续利用原则 15、土地的基本特性。 A、土地的资源特性 1)生产性 2)区域性 3)动态性 4)可更新性 5)多功能性6)有限性 7)不可替代性B、土地的资产特性1)商品特性 2)产权特性 3)增值特性 4)不动产特性 16、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步骤。 1确定土地用途或利用方式2确定各种土地用途或利用方式对土地性质的要求和限制性3划分土地评价单元及确定土地性质(土地质量)4土地用途要求与土地质量的比配及评定各土地评价单无对指定用途的适宜性等级5分析评价结果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6校核、确定、整理评价结果 1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意义 建立土地数据库;为土地利用决策服务;为土地评价服务;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土地科学研究服务;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服务 18、土地评价的特点 必须有特定的目的;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评价的结果应该能直接用于生产实践;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要进行多因素分析 19、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内容 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信息;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情况;农业用地内部结构调整情况;基本农田保护区状况;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监测。 20、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护基本农田;增加投入,改造中低产田土;实施土地资源宏观生态开发;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2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外业调绘目的 补调权属界和境界,检查室内预判内容,改正错判内容,补充漏判内容和修正界线。主要包括地类图斑调绘、线状地物调绘、境界与权属界调绘、新增地物补测。 2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内容 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信息;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情况;农业用地内部结构调整情况;基本农田保护区状况;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监测。 23、简述土地的含义 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 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④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24、土地污染防治措施 一是控制和消除工矿业“三废”排放;二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新措施,逐步减少农药用量和使用高效低毒易分解的农药;三是推广平衡施肥法,防止地下水的硝态氮污染和富营养化;四是对于已经污染的耕地,可以采取剥离表土的措施去除污染,不能去除污染的耕地,要坚决退耕。 25、简述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方法 比配是指将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比配的方法采用最小因子法,即按单因子适宜性等级。具体要求是: 1)确定土地用途或利用方式,各土地用途或利用方式对土地的性质有不同的要求 2)选择参评因子 3)编制参评因子适宜程度分级表 4)通过对照比较,确定评价单元的每个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5)对评价的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进行比较,选最小的等级作为这个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 26、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3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方法的研究 4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的研究 5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6加强土地保护,防止生态恶化 7控制人口,实施计划生育 27、农用地整理的任务和内容。 任务:1)增加有效耕地面积2)提高耕地质量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内容:1)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 2)调整农田整治及道路、沟渠等基本建设 3)农地改造4)复垦废弃土地、开发宜农荒地 5)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6)规划地界、确定权属 7)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28、基本农田保护的意义 1)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需要2)减轻人地矛盾3)防止耕地总体质量下降。4)减少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的非农建设占用)占用 论述水土流失原因及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受水力侵蚀(简称水蚀)、重力侵蚀和冻融侵蚀等而随地表径流或土壤水分损失的现象。我国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地理原因,也有社会经济原因。水土流失的防治应该从侵蚀发生的机制着眼,对症下药,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生物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主要通过修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降低地面坡度,截短坡长,减少土壤侵蚀。不宜修梯田的地方,可以采取顺坡梯田、鱼鳞坑和等高耕作等水保耕作措施。生物措施就是通过种草植树,建设水土保持林,利用植被降低雨水对土壤的冲刷,这是恢复土地资源生产力的根本。耕作措施可以通过作物留茬,增加地表盖度或燥度,减少降雨对地表的冲击,降低地表水流速,从而减少土壤侵蚀。少耕免耕,秸秆还田,都能增强土壤的抗蚀性能。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工作程序? 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 (一)准备工作,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备-用品。资料准备:各种专业图件与数字、文字资料,工作底图,地形图。二)外业调绘:路线勘察-建立解译标志-室内预制-调绘(土地资源调查工作核心)。(三)内业工作:转绘-面积量算-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四)检查验收 论述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性及农用地整理的任务和内容。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为依据,以行政经济法律工程技术为手段,实现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改善生态环境的综合措施。重要性:1)土地整理是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 2)土地整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3)土地整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4)土地整理是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 任务:1)增加有效耕地面积2)提高耕地质量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内容:1)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 2)调整农田整治及道路、沟渠等基本建设 3)农地改造4)复垦废弃土地、开发宜农荒地 5)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6)规划地界、确定权属 7)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1我国西部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利用关键? 西部土地资源特点:1.土地资源数量丰富,人均占有量高 西部地区幅员广阔,12省(区、市)的土地总面积高达67546.40万h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1.09%。据2007年的数据西部地区人均耕地0.12 hm2,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8倍。2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地区差异明显 我国西部地区覆盖面积大,从西北到西南跨度整个中国内地,气候变化显著,地形状况也复杂多样,起伏极端,我国海拔最高点珠穆朗玛峰(8848.13m)和最低点艾丁湖(-155m)均在西部。其内部各地区之间在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等各方面也都存在着较大差异。3耕地质量低,坡耕地所占比例大 西部地区山地、高原面积广大,大面积农田较少,耕地以旱地为主,水、热、土资源组合不协调,有灌溉设施和水源保障的耕地仅占1/3。如西北地区光热条件好,但气候干旱,降水量少,除少数山前冲积平原在冰雪融水灌溉下形成绿洲外,其他耕地的95%以上需要地下水和人工河渠灌溉,且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多数为0.3%-0.5%,且黏质形成物少,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耕地质量于东、中部地区差异较大,广种薄收现象普遍。4未利用土地面积大,有开发利用潜力 截止2007年,西部地区未利用地为22549.91万hm2,占西部土地总面积的33.4%。占全国未利用土地的86.4%,其中新疆居于首位,未利用地约占其土地总面积的61.4%,甘肃占其土地总面积的38.5%,青海占其土地总面积的38.6%。 2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关键问题 1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现象严重 在我国,土地退化类型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沙化、次生盐碱化、污染、性质恶化、贫瘠化及土地资源的非农业占用等,其中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沙化、碱化等土地退化现象重点集中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又以黄土高原区形势最为严峻,水土流失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0%,其年输沙量达16亿吨,占黄河总输沙量的80%,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 2.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严重滞后 西部地区平原较少,广大的山地为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因此土地资源利用中以牧草地为主,占其土地总面积的38.23%,拥有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和川西5大牧区。另外,所占比例较大的土地利用方式还有未利用地,33.5%,林地也有较大优势,占17.79%,而相比之下其他利用方式则比例较少,如交通用地仅占0.28%、水利设施用地占0.17%,呈现严重的不平衡状态。3土地利用粗放,利用率和产出率低 由于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等自然因素条件制约着土地资源利用,更由于人们在开发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及科技含量不足,所以西部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偏低,属粗放经营,土地利用率为66.50%,土地垦殖率为7.10%,林地覆盖率为17.79%,睡眠覆盖率为1.36%,建设用地率为1.56%,农业用地率为64.95%,均低于全国及东、中部地区相应指标。 3我国土地国情是? 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情是: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小,耕地、林地比重小, 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即一多三少)是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数的29%,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人均土地的1.8%、2.4%、7.0%和21.0%。人均占有的耕地、草地、林地分别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3%、42%和26%。根据国土资源部2001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1年全国主要地类面积为:耕地12761.58万公顷(19.14亿亩),林地22919.06万公顷(34.38亿亩),园地1064.01 万公顷(1.60亿亩),牧草地26384.59万公顷。9.58亿亩),水面220235万公顷(3.30亿亩),城镇村及独立工矿区用地2487.58万公顷。.73亿亩),交通用地580.76万公顷(0.87亿亩),水利设施用地572.96万公顷(0.86亿亩),其余为未利用地。 全国可耕种的耕地面积为12761.58万公顷(19.14亿亩),继续呈递减态势。全国生态退耕59.07万公顷(886.0万亩)。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4.5万公顷(67.5万亩)。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耕地0.26万公顷(303.9万亩),其中复垦增加2.45万公顷(36.68万亩),占耕地增加总数的12%,整理增加4.36万公顷(65.42万亩),占耕地增加总数的2%,开发增加13.45万公顷(201.82万亩),占耕地增加总数的66%。全国划定基本农田10880.0万公顷(16.32亿亩),达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10853.3万公顷(16.28亿亩)、保护率83.5%的要求。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体上全部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当年占补平衡。2001年建设占用耕地16.37万公顷(245.5万亩),与上年16.33万公顷(244.9万亩)基本持平,建设占用耕地的规模继续得到控制。 复垦的四个影响因素:一是待复垦土地被破坏的类型及其程度;二是待复垦土地在被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生产潜力;三是复垦土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应用机械的可能性;四是社会环境条件和经济因素。三个标准1、接近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土地生产力水平; 2、通过复垦改造为具有新适宜性的另一种土地资源; 3、恢复植被,保持其环境功能; 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问题,阐述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前景 答: 从发展的过程看,土地资源学的生命力主要在于成果的应用,土地资源学的必须紧密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问题,不断发展土地资源学,来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1.针对我国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的基本问题,土地资源学的发展要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进行基础性研究。在社会评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市场行不还是政府宏观调控都必须了解到土地资源的动态,政府为此,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应扩宽领域,扩展功能,积极引而不发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土地资源资产的核算理论和方法和研究工作。 2.针对我国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的问题,土地资源学应该加强对山地资源的研究。山地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资源开发的重点,一些条件较好 的山区将成为,我国大农业发展的战略后备基础, 为此应尽快摸清山区土地资源家底,着重掌握土地资源结构,结合规律,为合理配置组合结构,提供依据,使山区资源开发利用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高起点上,此外,还应该加强沙化土地,滩涂、湿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3.针对土地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现状, 4.针对土地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土地资源学必须对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研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土地资源退化现象日突出,土地资源环境是趋恶化,优质土地资源(高产农田)数量不断减少,为此应加强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研究。目前,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下属的各个野外站,已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还应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地区,进行中尺度的遥感监测,通过对这些地区的监测掌握全国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国民经济建设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资源 试题库 材料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