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考试重点说课讲解.doc
《中医内科学考试重点说课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考试重点说课讲解.doc(10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中医内科学考试重点精品文档第一章:肺系病证感冒1各家学说: 北宋*杨士赢仁斋直指方首见“感冒”之名。 元*朱丹溪提出病位在肺,创立辛温、辛凉两大治法。 明清时期将感冒与伤风互称。 清*林佩琴类证治裁对虚人感冒提出“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并明确提出“时行感冒”。2病证特点: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头痛,脉浮。3病因病机:六淫、时行病毒侵犯肺卫卫表不和,肺失宣肃。4病位:肺卫。5病证鉴别: 风温病势急、寒战高热,神昏谵妄。 流感症状重、发病急、传变快,具有流行性与传染性。6辨证要点: 辨风寒、风热、暑湿。 辨时行与普通感冒。 辨体虚感冒气虚与阴虚。7病证治则:解表达邪或解表宣肺。8病证分治: 风
2、寒束表: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苔薄白,脉浮紧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鼻塞喷嚏,流稠涕,发热或高热,微恶风,汗出口干,咽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重胀痛,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小便短赤合六一散或加赤茯苓)。 虚体感冒: (1)气虚感冒:恶寒较重,或发热,热势不高,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倦怠乏力,咳嗽咯痰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浮益气解表参苏饮。 (2)阴虚外感:身热,手足心热,微恶风寒,少汗
3、,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红少津,脉细数。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9预防调护:慎起居适寒温。注锻炼强体质。易感者每天按迎香穴、冬春服贯众汤、夏暑服藿佩汤。 时感流行可服贯众、板兰根、生甘草汤预防;室内食醋熏蒸消毒、加热消毒2小时每日一次。发热者适当休息,饮食宜清淡。药煮沸后510分钟即可,趁温热服。得汗、 脉静、身凉为病邪外达之象。咳嗽1各家学说: “咳嗽”病名首见于内经。“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嗽侯有“十咳”之称。 明*张景岳将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咳嗽提出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
4、养阴”为主的治疗原则。 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 清*程国彭(钟龄)医学心悟“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若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2病证特点:咳嗽、咯痰。3病因病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劳欲肺失宣降,肺气上逆。4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5病证鉴别: 肺痈发热,胸痛,咳吐腥臭浊痰。 肺痨有传染性,以阴虚为主。 喘证气喘、呼吸困难。 肺胀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而成,胸部膨胀,喘息上气。6辨证要点: 辨外感与内伤(外感者常伴恶寒发热头痛表证,内伤者伴他脏见证)。 辨咳嗽时间、节律、性质、声音。 辨痰的色、质、量、味。7病证治则:外感祛邪利肺。 内伤
5、标本虚实,分清主次处理。 咳嗽治疗直接治肺外,注意治脾、肝、肾;外感者忌敛涩之品,内伤者防宣散伤正。8病证分治: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稀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苔薄白,脉浮或浮紧。疏散风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寒包火证者麻杏石甘汤,表寒内饮者小青龙汤)。风热犯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黄稠不爽,身热恶风,口渴头痛,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暑令夹暑者-加六一散、鲜荷叶)风燥伤肺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口鼻干燥,身热微寒,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有血丝,或伴鼻塞,头痛,舌红少津,苔薄
6、白或薄黄,脉浮小数。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凉燥干咳少痰,口鼻干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白而干。温而不燥,润而不凉杏苏散。内伤咳嗽:痰湿蕴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早晨或食后咳甚,进食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脘闷体倦,食少,大便时溏,苔白腻,脉濡滑。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病情平稳者-可服六君子汤;痰湿寒化伏肺者小青龙汤)。 痰热郁肺咳嗽气粗,痰多黄稠,咯而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咯血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上气咳逆阵作,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随情绪波动增减,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清肺泻肝,顺
7、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潮热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哮病1各家学说: 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并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和喘,指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记”。2病证特点: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3病因病机:痰伏于肺,因外感、饮食、情志、虚劳引发痰气搏结气道,肺失宣降。4病位:在肺,与脾、肾有关。5病证鉴别: A哮病与喘证哮指声响言,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 喘指气息言,为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B哮病与
8、支饮支饮系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病时轻时重。 哮病间歇发作,哮吼声重。 C哮病与肺胀是否有发作性。(肺胀是多种肺系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肺脾肾受累,痰浊、水饮、瘀血互结。)6辨证要点:辨已发未发;辨虚实;辨痰性质。7病证治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8病证分治: 发作期: A冷哮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痰少色白多泡沫,天冷或受寒易发,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冷哮实证者紫金丹,上实下虚者苏子降气汤。) B热哮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咳呛阵作,好发于夏季,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C寒包热哮喉中哮鸣,咯痰不爽
9、,色黄而黏,烦躁,恶寒发热,身痛,苔白腻罩黄,脉弦紧。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D风痰哮喉中痰鸣如哨笛或拽锯,发前有鼻涕咽痒等,苔厚浊,脉滑实。涤痰利窍,降气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喘急者吞皂荚丸,必要时暂用控涎丹,痰涎涌盛者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意识朦胧者合涤痰汤。) E虚哮证喉中痰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气喘,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咯痰无力,舌淡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数。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F喘脱危证哮病反复久发,喘息鼻煽,张口抬肩,气短息促,烦躁,昏蒙,面青,四肢厥冷,汗出如油,脉细数不清,或浮大无根,舌质青黯,苔腻或滑。补肺纳肾,扶正
10、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缓解期: A肺脾气虚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阳虚者理中丸, 气陷者补中益气汤。)B肺肾两虚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咯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肾不纳气者参蛤散,肾阳虚者金匮肾气丸,肾阴虚者七味都气丸,阴虚痰盛者金水六君煎。)喘证1各家学说: 明*张景岳将喘分为虚实两类。景岳全书*喘促:“实喘着有邪,邪气实也;虚喘
11、着无邪,元气虚也。” 清*林佩琴类证治裁*喘证认为:“喘由外感者治肺,内伤者治肾”。 元*朱丹溪认识到七情、饱食、体虚等皆可成为内伤致喘之因。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喘提出“在肺为实,在肾为虚”。2病证特点:呼吸困难,甚者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3病因病机:是多种病的一症状,肺气上逆,肾不纳气。4病位:在肺、肾,与肝、脾有关。5病证鉴别: 喘证与气短是否有声(气短无声,而喘证实者气粗声高,虚者气弱声低。)6辨证要点: 辨虚实。实者辨外感与内伤。虚者辨病变脏腑。7病证治则: 实者治肺,虚者治肾。 不可见喘止喘,应积极治原发病。8病证分治: 实喘: A风寒壅肺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满,
12、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兼恶寒发热,头痛,苔薄白而滑,脉浮紧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寒饮伏肺,复感风寒者小青龙汤;得汗而喘不平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B表寒肺热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喘,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口渴,舌边红,苔薄白或罩黄,脉浮数。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甘石汤。 C痰热郁肺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黏黄,或夹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D痰浊阻肺喘满闷窒,痰多黏白,咯吐不利,兼呕恶食少,苔白厚腻,脉滑或濡。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浊夹瘀者涤痰
13、汤加桃仁、红花、赤芍、水蛭或配用桂枝茯苓丸涤痰祛瘀。平素可服六君子汤。) E肺气郁痹每遇情志突发呼吸短促,喘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平素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气滞腹胀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虚喘: A肺气虚耗喘促气短,气怯声低,自汗畏风,或见呛咳,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淡,脉软弱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兼阴虚者合生脉散。兼脾气下陷者补中益气汤。肺脾两虚者六君子汤合补肺汤。)B肾虚不纳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呼则难升,吸则难降,气不得续补肾纳气。 肾阳虚形瘦神疲,汗出肢冷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肾阴虚咳喘面红潮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14、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C喘脱喘逆甚剧,张口抬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变证: A上实下虚咳喘痰多+肾虚苏子降气汤。 B心血瘀阻心悸,喘不得卧,舌紫暗,脉结代。补虚上加桃仁、红花、川芎、丹参。肺痈1各家学说: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肺痈侯强调“正虚”是发病的重要内因。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创用苇茎汤以清热排脓,活血消痈,成为后世治疗本病之要方。 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强调“清热涤痰”为原则。 清*喻昌医门法律*肺痈肺痿门认为肺痈他脏及肺的发病机制,主张“清肺热,救肺气”为要著。 明*陈实功
15、外科正宗*肺痈论根据病机演变及证候表现,提出初起在表者宜“解散风邪”,已有里热着宜“降火抑阴”,成脓者宜“平肺排脓”,脓溃成虚者宜“补肺健脾”等治疗原则。 “肺痈”病名首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2病证特点:咳嗽胸痛,发热、咯腥臭浊痰或脓血痰。3病因病机:素体痰热,复感风热、风寒之邪郁结于肺热壅血瘀。4病位:肺。5病证鉴别: A肺痈与风温起病急,发热咳嗽、胸痛两者均有,要点为咯腥臭脓血浊痰。B肺痈与肺痿肺痿由肺系病变迁延不愈发展而来,故具慢虚之象。6辨证要点:古有:验痰法痰在水中沉者为痈。 验口味法吃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其腥。 辨分期:初期恶寒发热,咳嗽。 成痈期高热振寒,胸痛气粗。 溃脓期咯腥臭
16、脓血浊痰,虚实夹杂。 恢复期阴伤气耗为主,兼余毒不净。7病证治则:祛邪。8病证分治: A初期恶寒发热,咳嗽,咯白色黏痰,痰量日增,胸痛,咳则痛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苔薄黄,脉浮数而滑疏散风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B成痈期振寒后壮热汗出,咳嗽咯黄绿色痰,胸痛转侧不利,自觉喉中有腥味,苔黄腻,脉滑数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咯痰腥臭味重者合犀黄丸)。 C溃脓期咳吐大量腥臭、脓血浊痰,或如米粥,或痰血相间,腥臭异常,胸痛气喘,烦渴喜饮,苔黄腻,脉滑数或数实。排毒解脓加味桔梗汤。(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有力者桔醒梗白散。咯痰腥臭异常者合犀黄丸。) D恢复期邪去正虚身热减退,咳嗽减轻,咯
17、吐浓痰减少,臭味亦淡,痰液转为清稀,精神渐振,食纳好转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正虚邪恋咳嗽,咯吐脓血痰日久不净,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益气养阴,排脓解毒桔梗杏仁煎。9病证转归:肺痿。10预防调护: 早治疗。卧床休息,观察痰色、质、量、味。防寒保暖,溃后体位引流。大量咯血者,按咯血处理。食清淡,忌油腻,戒烟酒、辛辣。高热者半流饮食,多吃水果。每天用薏米作粥食,鲜芦根煎汤代茶。肺痨1各家学说: A内经对本病的临床特点有具体记载。 B华佗*中藏经已认识本病具有传染性。 C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明确本病病位在肺。 D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倡导“痨瘵主乎阴虚”之说,确立滋阴降火之法。 E
18、明*虞抟医学正传提出“杀虫”与“补虚”之法。 F葛可久十药神书是我国现存治疗肺痨的第一部专著。 G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提出本病是由“病虫”引起。2病证特点: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3病因病机:体虚感染痨虫肺阴受耗。4病位:在肺,与脾、肾有关、最后可累及肝、心。5病证鉴别: A肺痨与虚劳是否有传染性。肺痨主要是肺阴虚;而虚劳主要是脾肾气血阴阳亏虚。 B肺痨与肺痿肺痿是肺叶痿缩不用,是肺痈、肺痨、咳嗽日久等后期转归。 C肺痨与肺癌、肺痈肺癌好发40岁以上,抗痨治疗无效;肺痈咳吐腥臭脓血浊痰,肺痨瘢痕可转变为肺癌。6辨证要点:辨别:阴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7病证治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8
19、病证分治: A肺阴亏虚干咳,痰中带血,隐隐胸痛,手足心热,皮肤干灼,口干咽燥,疲倦乏力,纳食不香,舌边红,苔薄白,脉细数滋阴润肺月华丸(可服琼玉膏)。 B阴虚灼肺呛咳气急,痰少质黏,痰多黄稠,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涎,心烦易怒,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渐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C气阴两虚咳嗽无力,气短声低,痰稀量多,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畏风怕冷,颧红神疲,便溏,面色晄白,苔薄,脉细弱而数。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脾气虚者加扁豆、薏苡仁、莲子。忌用地黄、阿胶、麦冬。)
20、D阴阳两虚咳喘少气,痰白有沫,潮热盗汗、自汗,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形寒肢冷或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遗精阳痿,女子经闭,舌隐紫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9病证转归:肺痿、肺癌。10预防调护:戴口罩,雄黄擦鼻,避免传染。 忌辛辣,禁烟酒,慎房事,怡情志,适锻炼,强食养。11主症治疗:咳嗽者海藏紫菀散咳咯血者白芨批杷丸潮热骨蒸者柴胡清骨散盗汗自汗者当归六黄汤泄泻者-参苓白术散(五更泻者四神丸)遗精、月经不调者大补元煎)痰热加黄芩、知母、花粉、鱼腥草痰湿加半夏、茯苓、苡仁瘀血者加参三七、血余炭。肝火加丹皮、山栀、夏枯草相火加黄柏、知母杀虫百部、白及、黄连。肺胀1各
21、家学说: 早在内经就有关于肺胀的记载。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指出本病的主症为:“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书中所载治疗肺胀之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等方至今仍被临床沿用。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对肺胀的辨证施治分为虚实两类。 清*张璐张氏医通认为肺胀以“实证居多”。2病证特点: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3病因病机: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4病位:在肺,继则影响与脾、肾,后期病及于心。5病证鉴别: 肺胀与哮病、喘证:相同点:均以咳而上气、喘满为主症。 不同点: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日久积渐而成。 哮
22、病是反复发作性的一个独立病种,喘息之时,喉中哮鸣有声。 喘证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6辨证要点:辨标实本虚。7病证治则: 标实者:祛邪宣肺(辛温或辛凉),降气化痰(温化、清化), 温阳利水(通阳、淡渗),甚或开窍、熄风、止血等法。 本虚者:补养心肺、益肾健脾为主,或气阴兼调,或阴阳两顾。 正气欲脱时:扶正固脱,救阴回阳。8病证分治: A痰浊壅肺胸膺满闷,短气喘息,稍劳即著,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畏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暗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B痰热郁肺咳逆,喘息气粗,胸满,烦躁,目胀睛突,痰黄或白黏稠难咯,或伴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学 考试 重点 讲解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