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分享此内容可以赚币 分享](/master/images/share_but.png)
【2022决胜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复习导练测: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讲-物质的量浓度.docx
《【2022决胜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复习导练测: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讲-物质的量浓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决胜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复习导练测: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讲-物质的量浓度.docx(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其次讲 物质的量浓度 一、选择题 1.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则下列溶液沸点最高的是 ( )。 A.0.01 mol·L-1的蔗糖溶液 B.0.01 mol·L-1的CaCl2溶液 C.0.02 mol·L-1的NaCl溶液 D.0.02 mol·L-1的CH3COOH溶液 解析 题目中“非挥发性溶质”要理解清楚,D项中的CH3COOH易挥发,其余三项中C项离子数在单位体积中最多,故选C。 答案 C 2.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是 ( )。 A.将58.5 g NaCl溶解于1 L水中配成的溶液 B.将80 g SO3溶于水并配成1 L溶液 C.将0.5 mol·L-1的NaNO3溶液100 mL加热蒸发掉50 g水的溶液 D.含K+为2 mol的K2SO4溶液 解析 A中水的体积是1 L,溶液体积确定不是1 L;C中蒸发掉50 g水后,溶液的体积确定不是50 mL;D中未指明溶液体积。 答案 B 3.试验中需用2.0 mol·L-1的Na2CO3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分别为 ( )。 A.950 mL;201.4 g B.1 000 mL;212.0 g C.100 mL;21.2 g D.500 mL;100.7 g 解析 试验室中没有950 mL容量瓶,故只能配制1 000 mL 2.0 mol·L-1的Na2CO3溶液。 答案 B 4.V L浓度为0.5 mol·L-1的盐酸,欲使其浓度增大1倍,实行的措施合理的是 ( )。 A.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11.2V L B.加入10 mol·L-1的盐酸0.1V L,再稀释至1.5V L C.将溶液加热浓缩到0.5V L D.加入V L 1.5 mol·L-1的盐酸混合均匀 解析 A项,通入HCl气体后溶液的体积会发生变化,若溶液体积不变时所给数据是合理的,该项不合理;C项,盐酸具有挥发性,加热浓缩会导致HCl挥发,该项不合理;D项,不同浓度盐酸混合时,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能用两溶液的体积加和,该项不合理。 答案 B 5.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0.2 mol/L Ba(NO3)2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 L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数大约为1.2NA B.500 mL溶液中NO浓度为0.2 mol/L C.500 mL溶液中Ba2+浓度为0.2 mol/L D.500 mL溶液中NO物质的量为0.2 mol 解析 在Ba(NO3)2溶液中,c(Ba2+)∶c(NO)∶c[Ba(NO3)2]=1∶2∶1,2 L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 L×0.2 mol/L×(2+1)=1.2 mol,A正确;离子的浓度与体积无关,B错误,C正确;500 mL溶液中NO物质的量为0.5 L×0.2 mol/L×2=0.2 mol,D正确。 答案 B 6.标准状况下,1 L的密闭容器中恰好可盛放n个N2分子和m个H2分子组成的混合气体,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近似表示为( ) A.22.4(m+n) B.22.4×6.02×1023(m+n) C.22.4(m+n)/(6.02×1023) D.m+n 解析 解答本题应留意以下两点: (1)阿伏加德罗常数所包含的微粒对应的物质的量为l mol,而标准状况下22.4 L气体为1 mol。 (2)在同温同压下,不同的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可以认为是相等的。在这里N2和H2可以看成是同一种气体。 答案 A 7.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确定量的Fe与含1 mol HNO3的稀硝酸恰好反应,则被还原的氮原子数小于NA B.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C.常温常压下,等质量的SO2、S2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D.125 g CuSO4·5H2O晶体中含有0.5NA个Cu2+ 解析 Fe与含1 mol HNO3的稀硝酸恰好反应,确定会生成硝酸盐,无论是生成硝酸铁还是硝酸亚铁,都有一部分氮元素未被还原,被还原的氮原子数小于NA;1 mol Na2O2中含有2 mol Na+和1 mol O,离子总数为3NA;SO2与S2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质量相同,故物质的量相同;125 g CuSO4·5H2O为0.5 mol,含有0.5NA个Cu2+。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8.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6 g·cm-3)配制成1 mol·L-1的稀盐酸。现试验室仅需要这种盐酸220 mL,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盐酸时,应选用容量为________mL的容量瓶。 (2)经计算需要________mL浓盐酸,在量取时宜选用下列量筒中的________。 A.5 mL B.10 mL C.25 mL D.50 mL (3)在量取浓盐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等稀释的盐酸的温度与室温全都后,沿玻璃棒注入250 mL容量瓶中。 ②往容量瓶中当心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的液面与瓶颈的刻度标线相切。 ③在盛盐酸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 上述操作中,正确的挨次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4)在上述配制过程中,用刚刚洗涤洁净的量筒来量取浓盐酸,其配制的稀盐酸浓度是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则配制的稀盐酸浓度是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解析 (2)c(HCl)= ==11.6 mol·L-1。加水稀释前后HCl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11.6 mol·L-1×V(HCl)=250 mL×1 mol·L-1,解得V(HCl)=21.6 mL,应当选择25 mL的量筒量取。 (4)用刚刚洗涤洁净的量筒来量取浓盐酸,量取的盐酸被稀释了,其物质的量比实际偏小,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则一部分溶质损失,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答案 (1)250 (2)21.6 C (3)③①④② (4)偏低 偏低 9.有下列化学试验用品: ①托盘天平 ②玻璃棒 ③药匙 ④烧杯 ⑤量筒 ⑥容量瓶 ⑦胶头滴管 ⑧细口试剂瓶 ⑨标签纸 (1)现需要配制500 mL 1 mol·L-1 H2SO4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H2SO4________mL; (2)从上述仪器中,按试验要求使用的先后挨次,其编号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 (3)容量瓶使用前检查是否漏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试验过程遇到下列状况,对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①用来稀释浓硫酸的烧杯未洗涤,________; ②未经冷却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________; ③摇匀后发觉液面下降再加水,________; ④定容时俯视观看液面,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确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本题难点在于误差分析,理解引起误差的缘由是解题的关键。依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求算所需浓H2SO4的量;烧杯未洗涤,烧杯上将沾有硫酸;溶液未冷却,溶液体积膨胀,冷却后溶液没有到达刻度线;摇匀后发觉液面下降,再加水使溶液体积偏大,则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定容时,俯视观看液面,没有到达刻度线,体积偏小。 答案 (1)27.2 (2)⑤④②⑥⑦⑧⑨ (3)往容量瓶内加适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把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把瓶倒立过来,若不漏水,才能使用 (4)①偏低 ②偏高 ③偏低 ④偏高 10.“84消毒液”能有效杀灭甲型H1N1病毒,某同学购买了一瓶“威露士”牌“84消毒液”,并查阅相关资料和消毒液包装说明得到如下信息: “84消毒液”:含25% NaClO、1 000 mL、密度1.19 g·cm-3,稀释100倍(体积比)后使用。 请依据以上信息和相关学问回答下列问题: (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 (2)该同学取100 mL“威露士”牌“84消毒液”稀释后用于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c(Na+)=____________mol·L-1。 (3)一瓶“威露士”牌“84消毒液”能吸取__________L空气中的CO2(标准状况)而变质。 (4)该同学参阅“威露士”牌“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 mL含25% NaClO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如上图所示的仪器中,有四种是不需要的,还需一种玻璃仪器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才能用于溶液配制 C.利用购买的商品NaClO来配制可能导致结果偏低 D.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质量为143 g 解析 (1)依据c= c(NaClO)==4.0 mol·L-1。 (2)稀释后c(NaClO)=×4.0 mol·L-1=0.04 mol·L-1, c(Na+)=c(NaClO)=0.04 mol·L-1。 (3)一瓶“84消毒液”含有的n(NaClO)=1 L×4.0 mol·L-1=4.0 mol,依据反应:CO2+2NaClO+H2O===Na2CO3+2HClO,需要CO2的物质的量为n(NaClO)/2=2.0 mol,即标准状况下V(CO2)=2.0 mol×22.4 L·mol-1=44.8 L。 (4)选项A,需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O固体,需用烧杯来溶解NaClO,需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和引流,需用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来定容,图示的A、B、C、D不需要,但还需玻璃棒和胶头滴管。选项B,配制过程中需要加入水,所以经洗涤洁净的容量瓶不必烘干后再使用。选项C,由于NaClO易吸取空气中的H2O、CO2而变质,所以商品NaClO可能部分变质导致NaClO削减,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结果偏低。选项D,应选取500 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然后取出480 mL即可,所以需要NaClO的质量:0.5 L×4.0 mol·L-1×74.5 g·mol-1=149 g。 答案 (1)4.0 (2)0.04 (3)44.8 (4)C 11.依据下面物质间转化的框图,回答有关问题; ` (1)由反应①产生的A、B混合物的工业名称是________。 (2)写出框图中D、E的化学式:D________;E________。 (3)假如2 mol Na2O2与足量水蒸气反应,可得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_L,同时反应中转移电子总数是____________。(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4)假如A、B混合气体7.8 g,在与G充分反应后,通过足量Na2O2层,可使Na2O2增重________g。 解析 (1)由碳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成分可知,此混合物的工业名称为水煤气。 (2)由图中信息及E+D―→F可推知,A为氢气,B为CO,故E为NaOH,D为CO2。(3)由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可知,若2 mol Na2O2参与反应,则生成1 mol氧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同时有2 mol电子发生转移。(4)由2H2+O2===2H2O及2Na2O2+2H2O===4NaOH+O2↑可推知: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为氢气的质量;由2CO+O2===2CO2及2Na2O2+2CO2===2Na2CO3+O2可推知: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为CO的质量,故二者不管比例如何,它们通过Na2O2充分反应后,过氧化钠增加的质量即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质量,为7.8 g。 答案 (1)水煤气 (2)CO2 NaOH (3)22.4 2NA (4)7.8-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决胜高考 2022 决胜 高考 人教版 化学 一轮 复习 导练测 第一章 实验 第二 物质 浓度
![提示](https://www.zixin.com.cn/images/bang_tan.gif)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决胜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复习导练测: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讲-物质的量浓度.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3800530.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3800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