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检测: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x
《【创新方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检测: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方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检测: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程标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生疏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建立 (1)背景: 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斗成功进展。 ②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仆人士筹建新中国。 (2)标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3)内容: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②选举产生了中心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确立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代国歌,接受公元纪年。 2.正式确立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仆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3.初步进展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条件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①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 ③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开放。 2.标志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 原则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性质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民主选举: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3.意义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目的 为了实现民族公平、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富强。 2.依据 共同纲领的规定和1954年宪法的正式确认,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内容 在中心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行使自治权利。 4.成果 新中国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旗)。 5.意义 (1)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2)实现了民族公平。 (3)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1.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0月)“长夜难眠赤焰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聚。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诗中“一唱雄鸡天下白”指的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成功和新中国的成立。 2.1954年9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山西女青年申纪兰,“骑上毛驴去见毛主席”。在中南海,她和一千多名代表审议通过了新中国宪法,并且怀着无比感动的心情“投了毛主席一票”。申纪兰骑上毛驴到北京参与什么重大活动?从材料看,这次重大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参与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主要内容:通过1954年宪法;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 …………主题一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 [史料探究] 材料一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连续存在。 ——《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材料二 1954年9月15日开幕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1 226名代表,包括了我国全部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军队的英雄人物,有名的文学、艺术、科学、训练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各民族各阶层的代表。 (1)结合材料一说明政协会议职能的变化。 (2)材料二说明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怎样构成的?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特点? 提示:(1)材料一反映了政协会议的职能由代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变为统一战线组织,由立法机构变为政治协商机构。 (2)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全国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构成。特点:具有广泛性和公平性。 [拓展升华]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比较 名称/比较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协 不同点 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 人民政协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在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职能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打算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产生方式 人大代表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 政协委员是通过民主协商推举产生的 联系 ①二者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二者都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了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 [对点训练] 1.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帮忙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气,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方案。四、亲密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解析:选D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尚未召开全国人大,所以由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随着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其职能发生了转变。 …………主题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史料探究]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依据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进展,共同的富强。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的?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目的。 提示:(1)时间:1949年9月,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2)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进展,共同富强。 [拓展升华]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缘由、特点、作用 (1)缘由: 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别的民族关系。 ③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热关系和政治认同感。 (2)特点: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自治区都是中心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机构,都必需听从中心集中统一的领导。 ②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3)作用: ①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 ②可以加速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进展。 ③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互助。 ④有利于抵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保障整个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对点训练] 2.1954年,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美丽 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爱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敬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公平的原则 解析:选D 归绥、迪化等是旧中国中心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带有肯定制服心态的称呼,具有猛烈的大汉族主义颜色,新中国改称呼是切实贯彻各民族公平原则的体现。故选D。A项是对材料名称断章取义的理解;B项材料未体现;C项说法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名称的转变从而体现公平,并未涉及民族习惯。 考点一 政治协商制度 命题角度 1.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 2.考查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方针 [史料探究] [例1] (江苏单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仆人士,进入解放区,参与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支配隐秘北上的民仆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与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仆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方案 [解题思路] 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 选项 史论分析 推断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仆人士,进入解放区,参与筹备新政协,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 正确 B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错误 C 贯彻“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的时间是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 错误 D 1953年,国家开头实施第一个五年方案,与材料时间不符 错误 [答案] A [题组冲关] 1.下表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表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 会议总代表662人 党派代表 165人 人民解放军代表 71人 团体代表 235人 区域代表 116人 特殊邀请人士 75人 A.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宏大成功 B.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历史进展的必定结果 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协商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解析:选D 依据材料可知,第一届政协代表的组成格外广泛,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它实际上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故选D。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材料二 到底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生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材料一确立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什么性质的组织?1954年以前它的职权是什么? (3)材料二提出的对民主党派的方针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命制,考查同学对基础学问的识记力量。第(1)问,据材料回答即可。第(2)问,应留意区分1954年前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权的不同。第(3)问,据材料及所学学问作答。 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性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职权: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方针:长期共存,相互监督。作用:更加亲密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考点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命题角度 1.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 2.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史料探究] [例2] 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宏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成功和新进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实际上是指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 C.确立了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D.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解题思路] 本题旨在考查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54年”。 [答案] D [题组冲关] 3.20世纪50年月中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说:“依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把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的确凿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全都的一种新制度。”这种“制度”的作用是( ) A.奠定了我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B.使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C.调动了民仆人士参政议政的热忱 D.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解析:选A 由“20世纪50年月中期”“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可知“新制度”指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为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础,A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B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宽敞民仆人士参政议政的热忱,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D两项错误。 4.人口特殊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使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愿。由此可见(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解析:选C 从题干可以看出,人口特殊少的少数民族也可以在全国人大上表达本民族的意愿,据此可推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核心内容。 [课堂归纳] [网络构建] [关键必背]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进展。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各民族公平、团结和共同富强的原则。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经有过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功能。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历史背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斗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成功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解析:选B 1949年,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战斗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成功。为解决成立新中国的问题,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2.“它的任务是:团结各种力气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在全国未普选以前,它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材料中的“它”是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理解。依据相关史实,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的职权。 3.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了特大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 )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解析:选B “人民大宪章”意指宪法,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制定其他各种具体法律法规的依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4.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进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头的标志是 ( )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 C.“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的提出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解析:选B 从材料中的时间“1954年9月21日”和“人民民主政治进展的新阶段”可推断答案应是B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项的时间是1949年,C、D两项的时间是1956年。 5.“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进展。”这部宪法的“进展”主要体现在( )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解析:选D 本题考查1954年宪法。从材料“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可知该宪法是1954年宪法。A、B、C三项都是共同纲领的内容。故选D。 6.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争辩了近三个月,参与争辩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终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供应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选C 由1954年宪法的制定经受了“广泛征求意见”“全民争辩了近三个月”“意见共138万条”等信息,可以看出1954年宪法的制定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愿,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7.“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这一评价适用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选B 由材料中的“少数民族自治”“因民族制宜”等关键信息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某导演欲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 ①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国大典 ②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③“长期共存,相互监督”——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展的新阶段 ④1954年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 新中国的成立,是新中国政治建设的起点,①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②③④正确。故选A。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第一章 总纲 其次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公平。禁止对任何民族的卑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进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行分别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填写下表。(11分) 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 不同 通过会议 背景 性质 意义 规定国体 相同规定 (2)“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之初,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1954年宪法的特点。(4分)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学问说明,新中国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3分) 解析:第(1)问,由材料和所学学问,归纳两者的异同即可。第(2)问,由“新中国成立之初”可推断出法律依据是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的特点需要依据材料二概括。第(3)问,依据所学学问即可得出新中国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 答案:(1) 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 不同 通过会议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54年一届人大 背景 1949年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成功 保障在政治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当过渡 性质 临时宪法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 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 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规定国体 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相同规定 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法律依据:共同纲领。特点: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3)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方案 创新 方案 2020 2021 学年 人教版 高中历史 必修 检测 20 新中国 民主政治 建设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创新方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检测: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3796004.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379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