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教学内容.doc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教学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教学内容.doc(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精品文档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省湘潭市,411201) 1 引言 摘要:环境监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科学技术活动,其直接目的就是获取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环境信息,为科学的环境管理工作服务。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我国目前环境监测研究现状,对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抓住其中的原因,不断地创新探索。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环境监测体系、发展对策 2 正文 2.1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 一、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我国已经建立2223个环境监测站,大概36万人在岗工作,占整个环保系统总人数的4%,高级技术人员有2350人,中级 技术人员8400人,再者,其他行业中还有大概1万人参加环境监测事业,其中,环境监测机构约有2634个,在岗人员约为21万。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拥有一定的环境监测能力。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对空气 质量、地表水、环境噪声、海洋、酸雨、地下水、生态以及放射性物 质进行监测,各个监测要素的监测站数量也初具规模了,多的已 经达到了近1100个监测站,最少的也有30多个,从以上这些数 据可以看出,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已经初步形成了,并且具备了 一定的环境监测能力。 已经具备较强的环境自动监测能力。就目前而言,全国已经约 有70个城市具配备了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建立了50多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在部分省市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试点工作,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再者,在全国31个省和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了全国环保系统环境监测信息卫星通信系统。 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建立。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环境质量报告制度目前已经有400多项,其中大部分的污染因子,已经有了控制标准和监测方法标准。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对于环境监测工作起着指导作用。 各类环境监测网络的完善。就目前而言,全国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网络。全国共有专业和行业监测站 4800多个,其中环保系统监测站约2200个,行业监测站约2600 个。共有103个空气质量监测站,113个酸雨监测站,135个水质监测站被国家控制。再者,国家还建立了噪声监测网络,辐射监测网络和区域监测网络等等。 二、国环境监测所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环境监测方法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对照环境监测部门现有的实验室分析检测能 力以及国内外环境监测分析技术的发展水平,仍存 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 1、监测参数已基本齐全,但仍然存在一定缺口。随着对污染因子的监测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现有的监测技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环境监测要求。有些标准中的检测参数仍不能涵盖其中,或是参数的检出限不能满足标准要求,需要进行一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发。污染源监测仍然以常规因子为主,基本不涉及特征因子。实验室所检测的目标化合物与市场使用的产品发生脱 节现象,需要及时了解实际情况进行补充。目前我们对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来源、负荷、危害及影响情况了解不很清楚,监测技术尚不配套和完整,监测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较差、缺乏相应的监测经验。缺少对土壤中的金属、有机物的分析方法。 2、 已有的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所选 检测参数不能全面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水环境监 测分析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与现有的标准存在一些漏洞缺口,使其缺乏一定严肃性,为实施贯彻带来一定的困难。现行的水环境监测指标已无法反映有机污染物的类型、种类和程度。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不同类型的污染物采用不同的采样和分析方法。一些检测参数在采样和分析监测过程中受干扰因素影响较大。 3、环境空气监测主要监测项目仍为延续多年的 常规监测项目,用于霾污染、臭氧光化学污染特征 及生成机制、空气污染的人体健康和生态效应的跟 踪评估和控制研究等监测项目尚为空白。 4、噪声监测技术和规范尚需不断完善。 5、我国生态监测刚起步,生态监测、生物监测的方法相对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无实质性突破,没有一套成熟的监测评价体系和技术方法。 6、监测分析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7、海水监测项目研究欠缺。 (二)环境监测存在问题 1、环境监测队伍尚存在问题 环境监测队伍素质与紧迫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 发展不协调。环境监测人才的引进、管理、培养等缺少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导致我国多数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结构不合理,出现监测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缺乏复合型高级监测人才。 2、资源配置不合理 是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又存在资源配置手续、制度上的不健全,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3、监测技术能力不足,未能有效控制监测质量。 2.2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一、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1、现场监测自动化。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废水、废气以及噪声进行实时且自动监控,实现对现场污染物的监测和控制。 2、实验室分析测试自动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室逐步引进化学分析仪器,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实验全程自动化,大大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实验结果的精准度。 3、应急监测的简易快速。对于现场突发污染事故,我们就需要配备小型的便携式现场监测仪器。 4、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针对日益发展的环境监测事业,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遥感技术进行环境监控,遥感监测就是指在不直接接触被测物的情况下,对被测目标或者自然现象进行远距离感知探测。 二、我国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化 建立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网络,可以提高环境监测的实时性 和监控容量,对监测人员获取来源于第一线实时信息提供了便利 条件,有助于监测人员对于环境污染治理,可以及时提出可行有 效地治理措施。而且通过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监测技术人员也可 以实时得到环境污染治理的反馈信息,可以有效及时地调整环境 污染治理对策,对环境治理有着比较深远的意义。再者通过信息 化监测网络,可以大大提高环境监测效果,为环境监测事业提供 便利,推动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 三、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环境监测人员专业素质层差不齐,导致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各地分布不均匀。提高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对各个环保监测站的监测人员 进行统一定时培训,可以发放一些培训资料,或者开设培训班等,对这些监测人员的监测能力进行定期测试检查,所有的环境监测人员都要持证上岗。通过这些手段,全面提高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促进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 四、环境监测发展对策 1、提高对环境监测地位、重要性的认识; 2、资金投入增加,完善监测设备。环境监测工作必须配备精良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相应的测试手段,这就要求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 3、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 4、加强制度建设,督促监测部门履行职责; 5、要内部质量控制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五、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发展对策 1、进一步完善配套的标准分析方法,制定国家层 面的环境监测规范。 2、进一步研究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体系。 3、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内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强化全程序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并建立起环境 网络监测体系,选择有代表性的参数进行监测,增 强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可靠性,保证监测数据的 质量。 4、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的研究。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要有点有面,有现状分析、趋势 分析、规律分析,分析要有整体性、综合性、预见性,既要有监测数据,又要有分析评价和对策建议等。 5、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操作流程、技术指标,跟踪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及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全面提升水、气、土、固废等方面的检测能力。 6、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生态监测机制,全面、综合、真实地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状况。 7、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跟踪国际先进技术,拓展监测因子的覆盖面。 8、加强高新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研究。 9、进一步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突发性应急事故监测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三、结论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眼睛和基础手段, 环境监测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水平。环境监测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提高自身素质建设,加快推进环境监测的现代化进程, 逐步建立与国际实验室相接轨的内部管理体系, 提高监测数据处理能力和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分析能力, 为依法行政和监督管理提供更大的技术支持。针对于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越来越意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要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下,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不断创新,更新我们的数据库,改良仪器装备及分析方法,培养大量高素质的环境监测人才。 精品文档-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环境监测 现状 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