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docx
《长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自评报告 2014 年 10 月 20 日 目 录 学校简介 1 1.定位与目标 3 1.1 办学定位 3 1.2 培养目标 6 1.3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8 2.师资队伍 13 2.1 数量与结构 13 2.2 教育教学水平 14 2.3 教师教学投入 16 2.4 教师发展与服务 17 2.5 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 3.教学资源 27 3.1 教学经费 27 3.2 教学设施 28 3.3 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32 3.4 课程资源 35 3.5 社会资源 37 3.6 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9 4.培养过程 45 4.1 教学改革 45 4.2 课堂教学 49 4.3 实践教学 53 4.4 第二课堂 56 4.5 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60 5.学生发展 68 5.1 招生及生源情况 68 5.2 学生指导与服务 69 5.3 学风与学习效果 73 5.4 就业与发展 75 5.5 学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78 6.质量保障 84 6.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84 6.2 质量监控 89 6.3 质量信息及利用 93 6.4 质量改进 95 6.5 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97 7.特色项目:致力于离学生最近的教育 104 学校简介 长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教育、艺术 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 1952 年, 前身是为筹建一汽而创建的长春汽车工业学校,1992 年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 首批三所省属重点高校之一,在 2004 年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 优秀等级。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 81 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 52 万平方米,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2.4 亿元,馆藏图书 160 余万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9807人,其中本科生15435人,研究生2169人。 教职员工1803人, 其中专任教师1122人,教授173人、副教授364人,博士生 导师23人; 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3人、 全国百名优秀留学回国先进个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 学校设有 19 个学院,2 个教研部,1 个工程训练中心;拥有 2 个省重中 之重立项建设学科,8 个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3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 个 一级学科硕士点及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不含一级覆盖),4 个硕士专业学 位类别,18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4 个本科专业;创建了以国家地方共 建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吉林省重点实验室等为代表的 20 个 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机构。 学校建有 6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 个国家“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 个 省级品牌专业,12 个省级特色专业;1 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 门 国家级精品课,1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 部国家级精品教材,10 部国 家级规划教材;1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 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 个国家级校 外实践教育基地,9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 等学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举办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 35 所院 校之一,也是教育部首批审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先后与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并与美国奥克兰 大学和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举办了本科教育项目。 学校始终坚持“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 办学宗旨,紧紧围绕吉林省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建设和 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开展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形成了“人才 培养面向实际,科学研究讲求实用,社会服务讲求实效”的鲜明办学特色, 孕育了一代代师生“艰苦奋斗、严谨求实”的办学精神。建校六十二年来, 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 14 万余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毕业生 就业率始终在省内高校中位于前列。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 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成为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 50 所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学校曾连续两次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 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全 国文明单位”称号,学校党委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推进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过渡,为把学校建成国 内一流的地方工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1.定位与目标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 兴校”的办学方略,坚持弘扬“爱国、敬业、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不 断优化结构、改革创新,全面实施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强校工程。学校办学 定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发展规划科学,与国家和吉林省经济社会发 展需求高度契合。 1.1 办学定位 一、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 学校始终把科学确定办学定位作为办学的顶层设计,统领学校工作全 局,引导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学校根据国家、吉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的需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总结学校办学历程所形成的 办学传统、办学经验、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准确把握学校在国家和地方经 济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应发挥的作用,充分考虑学校在国家和地 方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布局、地位、区域特点及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经 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的广泛讨论与认真论证,学校逐步形成并日益明确了清 晰的办学方向、准确的办学定位,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并有效实施。 (一)办学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两服务”办学宗旨,坚持弘扬“艰苦奋 斗、严谨求实”的办学精神,努力建设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 究型大学。 (二)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吉林振兴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要求,秉承为吉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的 办学宗旨,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方略,以立德树 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 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全面实施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强校工 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整体水平, 确保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国家、吉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 贡献。 (三)办学定位 1.办学类型定位 教学研究型大学。 2.办学层次定位 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 继续教育。 3.学科结构定位 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教育、艺术等学科相互支撑、协 调发展。 4.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吉林,面向全国,服务国家特别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工业 建设。 5.发展目标定位 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地方工业大学。 (1)近期发展目标(2011—2020 年):积极推进学校由教学型向教学 研究型的过渡,为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2)中长期发展目标(2021—2030 年):建设成为有特色的教学研究 型大学。 (3)远期发展目标(2031—2052 年):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教 学研究型大学,实现国内一流地方工业大学的奋斗目标。 (四)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具体体现为: 1.在办学主体方面,提出“两第一、两主体”的理念,强调教职员工教 第一,师生员工生第一,学校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主体, 强调队伍建设是学校最根本的建设,培养人才是学校最根本的任务。 2.在办学条件方面,提出“硬件做好、软件做强”的理念,强调“资源 有限、创意无限”,从省情和校情出发,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增强办学软实 力。 3.在教育的内外规律上,提出做好“两个接口”的理念,做好教师与学 生的接口,优化教与学的关系;做好学校与社会的接口,遵循人才培养与社 会需求的关系。 4.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提出“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 的理念,强调教学与科研的依托互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5.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根据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提出“不可一 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的理念,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因材施 教、扬长保底”的理念,构建“合格+特长”人才培养模式。 6.在培养空间上提出“课内外结合,功夫在课外”的理念,强调三个课 堂结合,做强第二课堂,激发兴趣、张扬个性、自主学习。 7.在教育环境上,提出“办大学就是要办一个育人氛围”的理念,强调 全面深入开展大学文化建设,培育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具有时代特征和学 校特色的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创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二、办学定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在《长春工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学校对办学类型、学科结 构、发展目标、服务面向的定位都有明确的描述和体现。学校“十二五”发 展规划中的各分项规划均依据办学定位进行设计和实施。 人才培养分项规划明确提出“牢固树立全员质量意识,牢固确立教学工 作的中心地位,以适应国家、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为 导向,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加快探索并积极构建具有我校特 色的教育教学新体系”。 学科建设分项规划明确提出“学科建设以工科为主,积极发展理科,适 度发展管理学科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努力培育学科发展新的生长点,促进 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构造具有特色的学科群,全面提高学科 水平,服务国家和吉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分项规划明确了师资队伍建设要“建成一支素质优良,数 量充足,职业道德高尚,高水平、高效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师资队伍”。 学生工作分项规划明确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 成才服务”。 学校坚持把办学定位体现在发展规划和具体的日常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中,保证了办学定位的落实。 1.2 培养目标 一、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及确定依据 (一)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 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 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兼顾培养多样化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依据 1.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我国的教育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 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优先 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培养学生社会责任 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国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 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国家施政方针在高等教 育领域的集中体现,也是全球化、新型工业化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学校以培 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侧重理 论应用与技术创新,与工程实际和社会问题紧密相接,能够在社会生产、管 理、服务的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根据用人单位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为培养契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学校通过对一汽、吉化、长客、通钢等企 业用人标准进行调研与分析,了解到用人单位普遍看重的是应聘者的能力与 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敬业精神与团队意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较强的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良好的经营管理素质,良 好的人际协调能力,强烈的学习愿望与学习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及时地将用人单位的这些要求纳入培 养目标之中,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3.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坚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服务,在确定人才 培养目标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学校坚持以全面可持续发展为 目标来塑造培养应用型人才,充分尊重学生自身在其成长中的主体作用,根 据学生的兴趣、差异,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资源,实施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 模式,引导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实现,有效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根据学校服务面向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吉林省首批三所省属重点高校之一,学校在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建设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吉林振兴发展和建设“高教强省”的战略中 又承担了更重要的任务,为吉林省支柱、优势、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提供了强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较好适应了“高教强省”提出的“培养 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从建校之初培养汽车工业技术人 才的摇篮到目前吉林省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培养了 14 万 余名适应不同时期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为吉林省培养工科类 人才最多的高校,同时也是学科专业设置与吉林省工业建设需求契合最好的 高校。 二、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确定依据 (一)专业培养目标 学校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 年)》和 有关教指委制定的部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相关规定,参照相关行业、企业 标准,依据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坚持德育教育与业务教育相结合,人文教 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 结合,一、二、三课堂相结合的“五个结合”人才培养工作思路,以适应社 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了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型 技术人才两大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博士点覆盖的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卓越计划”试 点专业,侧重于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养过程注重学生研究能力和创 新能力的提高,强调优秀本科生具备本专业领域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重视 前沿理论知识、管理知识和专业外语知识教学,着重加强学生学术研究方法 和学术问题意识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技实践与创新活动,从 具备将专业理论知识直接运用于工程设计、工作规划和运行的实践能力。 2.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其他各专业,侧重于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培养过程注重学生思维 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强调学生在掌握本专业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 上,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成知识 的学习,还要训练知识的应用,特别是擅长技术的应用,具备解决生产实际 中的具体技术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产品开 发、技术应用、现场管理、经营决策、生产服务等工作的人才。 (二)专业标准 学校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在现行的 2009 版、2014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中,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学时学分、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主要教学 环节的毕业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并作为专业标准认真贯彻执行。 课程结构体系方面,设置了人文社科、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素 质教育、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共七大课程平台,各平台既相互联系又逐层递 进,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 1.3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一、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一)加强本科教学顶层设计,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各阶段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各届党代会、教代会和每年党政工作要 点都将教学工作与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学校领导坚持集体研究决策 本科教学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做好顶层设计,明确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二)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 2011 年,学校开展了新一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学习、大讨论活动, 通过学习研讨、专题讲座、交流观摩等活动方式,强化了“办学必以育人为 本,育人必以教学为先,教学必以质量为重”的观念,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 革新思路、新举措。 (三)建立教学激励约束机制,促进教师加大教学投入 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师加大教学精力投入,建立了一系列激励 和约束机制。学校通过开展教学表彰奖励、教学名师和优秀主讲教师评选、 人事分配制度及职称评聘改革等工作,促进教师提高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建立了教学效果一票否决、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等约束机制,确保了 教学秩序,规范了教学行为。 (四)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建设,保障教学管理科学规范 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诉求,不断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健全 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实现了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和全面保障;成立 质量工程办公室、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院 级教学工作评价,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和支持外 出学习;制定和完善了百余份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制度文件, 有效规范了教学管理。 (五)建立师资培养培训机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坚持开展教师培 养培训工作,制定了《长春工业大学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实行青年教 师导师制;选派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到国内外重点高等院校学习,支持教师在 职攻读学位;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 伍,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六)大力加强优良校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制定并实施《2010-2012 大学文化建设计划》,加强理念文化、视觉 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建设;加强师德建设,提出并践行“爱 岗位视同生命,爱学生如同子女”的师德精神;完善《长春工业大学教书育 人工作制度》,持续开展“感动工大”年度人物评选和“每周工大人物风采” 展示等活动,推进育人工作有效开展;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建设优良 学风。 二、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一)各级领导重视教学工作,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强化 学校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教学质量;教务处领 导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工作,建立较为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各项管理制 度的执行力、权威性和严肃性;学院领导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深化 教学改革,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打造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推动教 学质量不断提升。 (二)本科教学经费优先投入,教学基本条件不断改善 近三年,学校加大对本科教学的经费支持,本科教学经费投入由 9779 万元增至 16172 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由 2429 元增至 2878 元,师资 培训经费由 150 万元增至 315 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 24016 万元, 保障了本科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教师教学投入明显增加,学生学习风气显著增强 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建设与改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勤奋学 习、刻苦钻研,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教育项目。近三年,参与各级 各类教改项目研究与实践教师已达到 3000 余人次,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 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学生已达到 36000 余人次,参与人数逐年增加。 (四)教学管理制度日益完备,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按照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指导思想,建立了职责明确、层级 清晰、上下贯通的“学校-学院(部、中心)-教研室(实验室)”三级教学 组织管理体系;不断修订、充实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现已制定了《长春工 业大学教学及管理工作规范》、《长春工业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条例》、 《长春工业大学关于维护教学秩序的规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五)职能部门秉承服务宗旨,服务教学质量日益提高 学校职能部门一直秉承为学生、为教师、为教学服务的宗旨,通力合作、 协调配合,积极服务教学。机关党委加强作风建设,努力营建服务教学的氛 围;人事部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励教师加大教学投入;科研部门通过加 强科研管理,促进科研转化教学;教务部门保障教学有序、高效运行,为教 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服务;学生管理部门、宣传部门、群团组织大力开展 校风、学风和师德建设。 (六)教学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教学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学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制定了《长春工业大 学“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启动并实施了“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稳 步推行学分制管理改革,建立了选课制、绩点学分制,弹性学制、分级教学、 优秀学生转专业、双学位制、班导师制等管理模式。每学年定期集中召开教 学研讨会,推进教学改革成果在全校的实践应用,让更多学生受益,并取得 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教学建设成果。 三、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 (一)党政领导集体研究本科教学工作 学校历任党政领导始终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列入党委、行政的重要议事 日程,对教学工作进行整体设计与谋划。学校党政联席会、校长办公会三年 来召开专题研究本科教学工作的会议 30 余次,重点解决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和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2012 年学校制定并实施了《长春工 业大学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方案》,主管教学副校长每月要向党政联 席会进行一次“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工作进展汇报,为提高教学质量提 供了有力保障。 (二)建立并完善了多项重视本科教学的工作机制 建立了校领导教学工作接待日制度、教学单位联系点制度、听课制度、 教学工作会议制度等多项工作制度。三年来,学校党政领导累计听课 200 余 次;每学期学校领导召开座谈会,听取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校领导经 常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管教学副校长 每学期定期主持召开学期初、期中和期末 3 次教学工作会议,及时总结和部 署教学工作;不定期召开专题教学工作会议,深入研究本科教学。 (三)积极开展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 近三年学校历任 11 位校领导中有 6 人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共讲授 35 门 次本科课程。2000 年以来,原校长张德江坚持每年为全体新生做“学习与成 才”报告,历时 14 年从未间断,受益学生达 5 万多人;并开设《大学生学 习指导》全校选修课程,受到学生欢迎。校领导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共主持完成国家级教研课题 3 项、省部级教研课题 8 项,公开出版教改专著 2 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30 余篇;获近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 项,吉 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2 项、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3 项。 2.师资队伍 学校始终坚持“教职员工教第一”的理念,坚持“三个结合”的队伍建 设思路,即外引与内培相结合,岗位培训与学历提高相结合,学术提高与实 践锻炼相结合。学校多措并举,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师资队 伍较好地保障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1 数量与结构 一、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122 人,外聘教师 268 人,折合在校生人数 22066 人,生师比为 17.57:1。专任教师队伍平均年龄 41.01 周岁,45 周岁以下中 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71.03%,高级职教师称占 47.80%,硕士以上学位教 师占 86.60%,外校学缘教师达到 78.70%。现有的教师数量与结构能够满足 本科教学需求。如表 2.1-1 所示。 学校现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 85 人,兼职实验技术人员 356 人;教学辅 助人员 103 人,其中高等教育研究人员 10 人,工程技术人员 13 人,图书资 料人员 80 人。教学辅助人员平均年龄 42.42 周岁,45 周岁以下人员占 62.14%, 高级职称人员占 15.53%,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 27.18%,外校学缘人员占 64.08%,基本满足教学相关需求。 近三年,共聘请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的教师 21 名,承担了 39 门本科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学校在“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师资队伍建设的 目标、措施和办法,确保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表 2.1-1 学校近三年专任教师结构统计表 指标 项目 2011/2012 学年 2012/2013 学年 2013/2014 学年 数量 (人) 比例(%) 数量 (人) 比例(%) 数量 (人) 比例(%) 年龄 结构 ≤35 岁 343 33.5% 341 32.3% 346 30.8% 36-44 岁 369 36.0% 381 36.1% 415 37.0% 45-54 岁 263 25.7% 281 26.6% 288 25.7% ≥55 岁 49 4.8% 53 5.0% 73 6.5% 学历 结构 博士 256 25.0% 274 25.9% 336 29.9% 硕士 609 59.5% 628 59.5% 636 56.7% 其它 159 15.5% 154 14.6% 150 13.4% 职称 结构 教授 125 12.2% 140 13.2% 173 15.4% 副教授 332 32.4% 347 32.9% 364 32.4% 讲师 510 49.8% 508 48.1% 535 47.7% 助教 57 5.6% 61 5.8% 50 4.5% 学缘 结构 本校 207 20.2% 209 19.8% 239 21.3% 外校 817 79.8% 847 80.2% 883 78.7% 合计 1024 1056 1122 表 2.1-1 的数据显示:学校的师资队伍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引 培机制收效明显,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升,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与 2004 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时相比,已经翻了一番;年龄结构、职称结构、 学缘结构合理,整体师资队伍发展态势良好,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 质量要求。 2.2 教育教学水平 一、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学校专任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中有“全国五一劳 动奖章获得者”1 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 人,“全国模范教师”1 人, “全国优秀教师”3 人,“宝钢优秀教师”1 人,“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2 人,“吉林省教学名师”9 人,“吉林省优秀教师”5 人。有“教育部高等学 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 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入 选者 2 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2013 年度影响人物”1 人。有国 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33 人,全国百名优 秀留学回国先进个人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 人。有吉林省高级 专家 7 人,新世纪吉林省学科(专业)建设工程首席教授 1 人、主讲教授 1 人、中青年骨干教师 5 人,吉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10 人,吉林省 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30 人,吉林省英才奖章获得者 13 人,吉 林省拔尖创新人才 21 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22 人, 吉林省学科领军教授 6 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 3 人,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 2 人,吉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4 人。 近三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33 项;全国 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4 项;吉林省高等学校教 育技术成果一等奖 10 项、二等奖 21 项、三等奖 29 项。近三年,学校承担 国家级教研课题 3 项,省部级教研课题 169 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141 篇, 其中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教学》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 26 篇。 近三年,学校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 183 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38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5 项,在研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666 项, 纵向科研经费 9150 万元、横向科研经费 10886 万元;发表科研论文 3620 篇, 其中被 SCI、EI、CSSCI、SSCI、ISTP 等检索 635 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 856 篇;出版专、译著 83 部;获得发明专利 60 项,实用新型专利 133 项。 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学校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不断提高 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依托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教育功 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 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先后组织开展了“师德标兵”“三育人”、“创先争优” “感动工大”等一系列评选活动。用榜样的示范作用带动和影响全体教师,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把立德树人的理念内化到教 师灵魂深处。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通过开展多层次、高品位 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组织开展“文化年”建设、教育思想大讨论等活动,提 升教师的师德素养。同时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职务晋升、岗 位聘任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涌现出一大批师德师风建设的先进典型。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振华 教授、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白文峰教授,两人都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与病 魔顽强抗争,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一心扑在教学科研上。他们以高尚的师 德、高度的敬业精神、高深的学术水平,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崇敬以及社会各 界的广泛赞誉,先后荣获了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教育系统师德模范、 吉林好人、长春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等称号。《光明日报》《吉 林日报》《新文化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曾多次报道学校涌现出的师德师风先 进典型事迹。榜样的精神和行为,感召了一批又一批工大教师投身教学,热 爱教学,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2.3 教师教学投入 一、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 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精神,把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一项基本制度严格落实。同时 在《长春工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例》中明确规定,晋升教授和副教授 的教师必须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否则不能申报参评相应职称。近一学年度学 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分别占教授、副教授总数的比例为 91.91% 和 90.66%,教授、副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比例为 52.25%。 二、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2007 年以来,学校共组织了 3 次校“质量工程”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立 项工作,批准“质量工程”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455 项,参与教师达到 2200 余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近三届, 学校教师共参与申报教学成果奖 209 项,获奖 181 项。近三年,学校教师共 发表教研论文 141 篇;承担教研课题 720 项,其中国家级课题 3 项、省部级 课题 169 项、校级课题 548 项,参与教师 950 余人,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 85.43%。 学校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体作用,提倡任课教师以教研室为单位,参 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发展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和教材建设规划。 在近三年学校承担的教研课题中,有关专业建设的课题 55 项,参与教 师 300 余人,取得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促进了专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践行课程建设的“七个一”,积极参加各 类讲课比赛、教学观摩活动,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学科前沿知识的引入。 近三年,在各级各类课程建设中,参与教师达 500 余人次。 自“十一五”教材建设规划实施以来,学校共组织了 3 次校级规划教材 立项工作,55 部教材获得了学校的立项资助,10 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 材,居吉林省省属院校首位。近年来出版的,由我校教师担任第一主编的教 材共计 203 部,参与编写的教师达 500 余人次。其中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学院王红梅教授编写的《数据结构(C++版)》是首批“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教材、第二批“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一五”国家精品教材,曾获 2010 年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教材一等奖。该教材自出版以来,已累计 印刷 40 余次,共发行 20 多万册,被国内 100 多所院校使用。 2.4 教师发展与服务 一、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 学校始终把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作为教师发展的两条主线, 在学校制定的《长春工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例》中,将教学业绩与科 研业绩并重,作为评聘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条件,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同时 实施多项工程,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一)实施“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等引领工程 学校发挥优秀人才的引领作用,大力开展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学术 骨干、优秀主讲教师遴选活动,先后出台了《长春工业大学教学名师、优秀 主讲教师评选及管理办法》、《长春工业大学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聘任办法》 等文件。对评出的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给予每月 1000 元特殊津贴,优秀 主讲教师、学术骨干给予每月 800 元特殊津贴,发放周期为 3 年。目前我校 共遴选出教学名师 52 人次,优秀主讲教师 44 人次,学科带头人 91 人次, 学术骨干 122 人次。 启动了由学校知名校友李成日捐资设立的“李成日奖教基金”评选活动, 每年评选出 10 名师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的教师予以奖励,每人奖金 1 万 元。近两年共有 20 名教师获得了该项奖励。 (二)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师培养机 制,制定了《长春工业大学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明确要求进入培养期 的青年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水平训练、科研能力培养和工程(社会)实践能力 培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实践三个方面的 培养,为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积蓄了力量。同时学校注重“教学与教研互动、 教学与科研互动、理论与实践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与教师的互动” 的“五个互动”的教学团队建设。目前,“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已经实施了 5 期,共有 240 名教师参加了培训,较好地促进了学校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三)实施校企合作工程 学校在校企合作上秉承“面向企业、服务地方,把科研成果落到吉林大 地上,让校企合作互惠共赢,实现企业增产提效,达到教师锻炼能力、提高 水平的目的”的原则,紧紧依托一汽、北车、吉化等省内大型重点企业和新 兴科技企业,开展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培养了一批 双师型教师,推进了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现有校企科研合作基 地 30 余个,承担横向科研项目 210 余项。 (四)实施校际合作交流工程 学校注重与国内知名院校进行校际间的教师互派访学活动。近三年,向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选派教师进修访学。通过进修访学,丰富了教师的 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加强国际交流与学术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 国等 20 多个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三年, 学校教师国外进修访学上百人,拓展了教师的国际视野,使教师的外语水平、 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职业道德得到了很大提升。 (五)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制定合理的“引才计划”,设立专项引才资金-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春 工业大学 本科 教学工作 审核 评估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