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与垂直》说课稿讲课稿.doc
《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与垂直》说课稿讲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与垂直》说课稿讲课稿.doc(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与垂直》说课稿 精品文档 四年级数学上册《垂直与平行》说课稿 坡头镇中学 李凤华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一课时——直线的《平行与垂直》,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在探究中发展”这是我本节课的设计宗旨。我将从如下几个部分完成说课: 一、说教材 《垂直与平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 四年级上册第56页到57页的平行与垂直,平行与垂直是在学生已认识了点和线段以及射线、直线和角的基础上安排的,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正确理解垂直与平行这两个概念是学生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几何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随处可见平行与垂直的原型。学生的头脑里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充分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在这一节课中主要掌握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这两个知识点,通过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从学生出发,以《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生活实例引入,通过猜测、动手画线、图形反馈使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知识,以及运用分类、观察、讨论等方法以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从而揭示出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最后加以巩固、提高与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力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 1.注意创设生活情境, 使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2.让学生通过动 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亲身体验,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3.努力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 快乐学习,而教师则适时给予鼓励,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三、说学法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上,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讨论、合作交流去唤起原有的生活经验,在自主探究中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进而过渡到数学概念的理解中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 四、 说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技能目标: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五、说教学重、难点及准备 教学重点: 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垂直的关系,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内” 的含义,建立垂直与平行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晚上,吃过晚饭小明在收拾碗筷时,不小心把两根筷子掉在地上了,如果用两根筷子表示两条直线。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猜测一下: 两根筷子落在地上可能会形成怎样的图形?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新课,便于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展示各种情况 首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作品,然后将部分同学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学生会出现如下情况。 2、进行分类: (1) 相交与否。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们所想象的两条直线画下来会有这么多种情况,能给他们分分类吗?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 汇报: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第二种,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 一类,不交叉一类。 第三种,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 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 师:你们所说的交叉是两条线碰到一块了,在数学上称为相交。 (3) 引导学生分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和不相交两类。这里学生可能对两幅图有疑问: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想象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同时请两名学生动手画一画,把两幅图中的直线分别延长。学生通过观察与想象很快明确了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刚才在分类时有的同学把已经相交和快要相交看作不同的两类,因此分成了三类,那分成四类的同学把交叉成直角的看成单独的一类了,其实这也是相交。这样同学们在交流中达成分类共识:即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 (设计意图:在积极探究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辨析、求证过程中顺其自然的发现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3认识平行: 师:这组直线会相交吗?你是怎么想的?有的学生认为它不会相交,有的学生觉得两条直线是一样宽的,有的学生则认为是不是一样宽,必须动手量,通过用尺测量,说明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这种情况在数学上叫互相平行。 (课件演示:两条直线向两边无限延伸, 进一步说明两条直线向两边无论怎样延伸都不可能相交。 )在此基础上揭示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质疑:同一平面是什么意思?教师出示图帮助学生理解,问:平行吗?平行。接着问:这样还平行吗?为什么?因为不在同一平面。 练习:出示下列几组直线,判断哪几组互相平行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强调: 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时“在同一平面 内”“不相交”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质疑、解惑这样一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他们的想象,情感等参与到学习中去,亲身 体验,加深理解平行中同一平面,不相交的概念。 ) 4认识垂直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两条直线相交后都有四个角,我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直角,我发现对着的两个角一样大。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相交 后形成四个直角呢?学生说:“可以量一量。”(请一学生验证。 ) 教师小结: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设计意图:学生从相交后形成的角度来看,发现+,从而引导学生 用工具验证相交后成直角的现象, 清晰揭示出互相垂直的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 5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垂直与平行》 (三) 、分层练习,拓展新知 1、 找一找 a、课件(投影)出示主题图,找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学生们自主发言。 b、在几何图形中找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说一说 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举例说明 平行的例子:五线谱中的五条线,黑板相对的两条边。 垂直的例子:长方形镜框长边和短边互相垂直。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 3、判断题: 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b:直线是a是平行线。 c:在同一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直(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判断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信心。 ) 4、摆一摆(是拓展延伸练习):这个练习是本节课的拓展和应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同时,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研究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回顾总结,自我反思 让学生自主回顾本节课所学会的知识与收获,反思自己本节课的进步表现和不足之处。教师只是引路人,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明确了通过自己努力所获得进步之时,才能积极地发挥起学习主体的作用。 七、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既体现了教学流程,又重难点突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八、说应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打破了时空阻隔,为教师终身学习构建了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的平台。本节课充分使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讨论与自主探究。垂直与平行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孩子,他们生活的局限性及空间思维能力还不够丰富,不能从实际生活经验中将其抽象出来并作为单独的概念来认知,所以我借助远程教育资源找到了有关教学所需要的图画、课件、练习题等来帮助学生认识。当我把这些素材整合到我自制的课件中,上课时,呈现给学生的就是一些图、文、声并茂的情景,这样更容易突破教学重难点,激活学生的空间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总之,我们应当充分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我的说课完毕,有不当之处请专家们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行与垂直 四年级 数学 上册 平行 垂直 说课稿 讲课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