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教材.doc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教材.doc(3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学习资料 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忆江南》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 教学时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桂林山水》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七月的天山》中的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的特点。 4、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4、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1 第一课时 课题:1、古诗词三首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 3、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 创情激趣: 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解释诗题。“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自读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 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三、精读品味: 1、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四、达标测评: 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 课堂小结: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作业布置: 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搜集你所学过的李白的诗?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尽 孤独 闲 授课日期: 教学后记: 2 第二课时 课题:1、古诗词三首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望洞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2、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咱们一起去看看。 3、出示洞庭湖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湖 光 / 秋 月 / 两 相 和 , 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 , 白 银 / 盘 里 / 一 青 螺 。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指名生说: 师引导: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课堂小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作业布置: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望洞庭 湖 光 / 秋 月 / 两 相 和 , 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 遥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 , 白 银 / 盘 里 / 一 青 螺 。 授课日期: 教学后记: 3 第三课时 课题:1、古诗词三首 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忆江南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 释题入情 1、出示江南春景图,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你能背得几首?(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情况,使学生对江南有初步的印象)。 2、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这首绝唱《忆江南》。 3、诗词对比 巧识词牌 师生交流对词的认识。除了预习提示中提到的以外,还要让学生知道: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节的用意所在。 4、提示学法:搜集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是理解题意、学习古诗词的一个好的 方法。 二、 探究诗意 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4、指导学法。 (1)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一首古诗的?(交流: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 伙伴讨论交流,借助书中的注释等方法去了解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2) 迁移学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词,在学习和交流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5、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6、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 7、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的大意。 (1)指名概述词的大意,其他学生纠正、补充。 (2)质疑:谈自己的独特理解或提出不同的问题。 三、品词赏句 想象悟情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1)对比赏析 师生共同回顾曾熟悉的描写江南的诗句。在白居易之前,人们描写江南春色,比较多的是抓住“花飞”“莺啼”来渲染的,而白居易在这首词里为我们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诗境。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3)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此刻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引读——“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反复朗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齐读。(在读中品味读中悟情! 读出感慨、赞叹!读出眷恋、读出花红胜火 水绿如蓝的美) 2、赏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1)赏读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品读。 (3)当江南花红似火,水绿如蓝的时候,而北方的洛阳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啊。了解诗人曾写于洛阳一首《魏王堤》七绝:“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对比感受,诵读。 3、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这如此美丽的江南春色,我们“能不忆江南?” (1)指名读、男女生呼应读。 (2)创设情景读: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 ,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节读——能不忆江南? (反复读,一遍比一遍感情强烈,读出反问句的味道,体会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强烈的赞叹和思念之情!) 课堂小结: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衬托出生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怀念,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作业布置: 推荐一个“诗酒旖旎忆天堂”的网站,课下赏读。 板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 忆 春来江水绿如蓝 授课日期: 教学后记: 2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4 第一课时 课题:2 桂林山水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生子、新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 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 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边读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揭示学法,理清脉络 (一)自由读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词 波澜壮阔 无暇 兀立 攀登 山峦 屏障 骆驼 罗列 连绵不断 泰山 2、指读,认读后听写词语。 (二)自由读文 1、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哪几个自然段总写山水? (2)文章哪几个自然段总写山美? (3)文章哪几个自然段总写水美? 2、学生自由讨论后回答 3、学习第1、4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讲第一自然段哪句话高度归纳桂林山水的特点。(桂林山水甲天下) (3)出示小黑板完成练习: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应选( ) A、第一 B、动物身上的硬壳 C、军人护身衣服 (4)拓展练习:根据老师提示的词汇仿例句写写 (黄山奇石 长城壮美 泰山雄奇) (5)小结: “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山水是天下最美的。这山这水怎样完美地形成天下奇美之画,再读第4自然段。 (6)自由读第4自然段。 画出比喻句,了解“画卷”指的是桂林的山水。 A、文中的“画卷”是怎样的?(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江上竹筏小舟) B、 这样的画卷给人留下的是什么印象?(美丽、优美、奇丽) C、大家对这画卷的美认识很深刻,现在,请大家用抒情赞美的口气来读这 美丽的“画卷”,读出对桂林山水的爱来 D、找出你最喜欢的优美的词、句,读一读。 读了1、4自然段,我们了解了桂林山水的总印象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第1、4自然段与中间段的关系:分别起总起与总结的作用 (7)背诵第1、4自然段 课堂小结: 这画卷上“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到底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我们下节课通过学习中间两个自然段来细细体会。 作业布置: 背诵第1、4自然段 板书设计: 2 桂林山水 1 总写山水美 甲天下 总(起) 2 写水美 ↓ ↓ 3 写山美 分 前后照应 ↓ 4 总写山水美 画卷 总(结) 授课日期: 教学后记: 5 第二课时 课题:2 桂林山水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 解、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 解、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 (3)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二、学习新课 1、 昨天我们了解了桂林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2、 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这样的山是怎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样的水?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 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汇报 4、 教师归纳并板书 水——静、清、绿 5、师引导: (1)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了哪些词汇? 学生汇报: 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 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引导:作者用了对比的手法,就是要告诉读者漓江的水与大海、西湖 比,显得怎样?(更美) (3)师肯定:这么美的大海、西湖与漓江该怎样读,读一读。(强调“从 没看见过”) (4)作者用上了相同的句式来写漓江的水的特点,这样的句子叫排比句。 (5)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 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 (6) 江水的三个特点是:“静、清、绿”,为了强调江水真的很静、很清、 很绿,所以作者用了三个“真”,大家用赞叹的口气来读一读江水的三个特点。 (7)个别读、集体读 (8) 背诵这个排比句 (9)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请你找出比喻句。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 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读一读。 (10)现在大家仿照比喻句写一写江水的静、清。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仿佛是安睡的仙女。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仿佛是晶莹的钻石。 (11)想一想,漓江的水还有什么特点? 漓江的水真平啊,平得像一面光滑的镜子。 漓江的水真柔啊,柔得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漓江的水真甜啊,甜得像一罐清香的蜜糖。 漓江的水真软啊,软得像一匹轻盈的绸缎。 …… 师小结:这样的水只有漓江有,见过这样的水,你就忘了大海,你就忘了西 湖,见过这样的水,你就知道为什么说漓江的水甲天下。现在我们齐读第2自然段。 三、总结方法,自学感悟 思考题: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 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 (7)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山。 (8)背诵第2、3自然段。(采用填空提示法) 四、深化重点,揭示中心 1、学习重点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课堂小结: 清悠碧绿的水,奇伟壮丽的山,让人领悟的是桂林挡不住的诱惑。同学们, 让我们怀着无限的向往齐读《桂林山水》的第1自然段。 作业布置: 感情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并试着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授课日期: 教学后记: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4、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6 第一课时 课题:3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生子、新词。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 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 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 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板书: 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自学为主,课件相辅 教师不拘泥于游览线路,学生感受深的部分先学,打破按课文段落前后排列顺序讲解的传统教学法。 师过渡:看了这个游览线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描写?(教师点击课件中的“游览线路”) (一)学习“内洞” 1、和这位同学一样,喜欢内洞的同学一起把描写内洞的这一段朗读一遍。 2、刚才大家游了内洞,内洞有什么特点?(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内洞”) 3、这一段还有什么不懂的? (1)“蜿蜒”是什么意思? (2)“上源”是什么意思? (3)“石钟乳”与“石笋”有什么区别?(教师点击课件中生字词学习,通过图片让学生理解“蜿蜒”、“上源”、“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4、大家看了这么多的石钟乳、石笋,想想它们都像什么?(教师展示课件中千奇百怪的石钟乳、石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小结学法:1、看图片,悟词义; 2、赏景观,抓特点; 3、理顺序,学写法; 4、勤动脑,善发现。 (二)学习“孔隙” 过渡:除内洞外,同学们还喜欢什么?(孔隙) 1、闭上眼睛,坐上小船,体会作者的感受,想想孔隙有什么特点?(一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2、既然小船都能通过孔隙,为什么还说孔隙小呢?(启发学生思考) 3、作者躺在船上生怕什么?请大家做动作,把椅背当小船,身子贴在椅背上,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清。( “观看景象”之“孔隙”) (三)学习“路上” 过渡:这么多同学喜欢路上,四人小组一起学习写路上的段落。 1、喜欢“路上”的哪些词句,四人小组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如此美景,爸爸的心情会怎样?能读出来吗?(小组之间互相对朗读进行评价) 2、“路上”有哪些特点?(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路上”) 3、有哪些地方不懂?(1)“映山红”有哪些?“油桐”是什么植物?(2)“新绿”、“明艳”各是什么意思?(教师点击课件中生字词学习,通过图片理解“映山红”、“油桐”、“新绿”、“明艳”等词语) (四)学习“洞口”、“外洞” 1、朗读第四自然段,看看洞口、外洞有什么特点。(教师点击课件中“观看景象”之“洞口”。“洞外”) 2、不懂的地方提出来。(1)“突兀森郁”什么意思?(2)“像桥洞似的”怎么理解?(教师点击课件中生字词学习,通过图片理解“突兀森郁”、“像桥洞似的”等词语) 四、溪流引路,再拟游序 在发扬民主,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基础上,打乱游览顺序教学,为避免学生思维混乱,以溪流走向为起点,再拟游览顺序,使学生对作者“溪水流向、景点转移”的写作顺序有清醒认识。 (一)在路上除了看到明艳的花花草草外,还看到了什么? (二)课文里有几处写了溪流,齐读描写溪流的句子。 (三)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四)做个小练习,把溪流的走向填下来。作者进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反,出洞游览顺序与溪流走向相同。(教师说“溪流走向”)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漆黑的石洞) 五、讨论总结,编写提纲 (一)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觉得这篇游记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 (二)游记写作要点有哪些?(教师说“游记要点”) (三)给这篇文章编写提纲,把假期游玩的地方写下来。 课堂小结: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子、词语。 2、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授课日期: 教学后记: 7 第二课时 课题:3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浙(zhè)呈(chéng)稍(shāo)是翘舌音; 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多音字:“盘曲(qū) 而上”、“系(jì)着绳子”、“像桥洞(shì)的” 2、注意字形。蜒、臀 3、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二、复习巩固。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二、 整体回归。 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一(1)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二(2—3)讲路上的见闻。 三(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四(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五(6—7)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六(8)讲乘船出洞。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 爱。) 四、学习写法。 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 一是游览的顺序: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 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课堂小结: 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练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 板书设计: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览顺序: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泉水流经的路线: 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 授课日期: 教学后记: 4、七月的天山 8 第一课时 课题:4、七月的天山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总分总)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深处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1、学生自学 2、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3、合作学习 你觉得 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 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4、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 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5、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四、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五、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绵缎……光霞……彩虹”——绘其艳; “满”——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采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花的烂漫之美。 如果你亲眼看到,你有什么感受? 六、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 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课堂小结: 你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那么在课外可以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 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作业布置: 摘抄优美词句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 骑马 ↓ ↓ 七月的天山 再往里走 森林 日影 水声 美 ↑ ↓ 热爱 走进深处 溪流 野花 授课日期: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增强-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 单元 教案 教学 教材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