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说课讲解.doc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说课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说课讲解.doc(1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本单元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分配律。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及分配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更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
2、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的教学理念。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以前加法学习中的“凑十法”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口算,都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做了准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和乘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并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2.学生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符号感。3.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1.让学
3、生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学习活动中主动认识运算律。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还要发挥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多方面有所发展。教材希望学生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认识运算律并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为此,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鲜明教学线索,在发现运算律、总结运算律的时候,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安排丰富、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教材安排了“引出一个实例进行类似的实验在众多案例中概括用符号表达”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获得正确的结论。2.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应用运算律。应用运算律能使有些计算简便,简便运算应该是学生的主动追求和自觉行为。为学生创设多次体验的机会,让他们
4、主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体会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时,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各种具体情况,不要生搬硬套。1加法运算律1课时2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1课时3乘法分配律1课时4解决问题1课时5整理与练习1课时加法运算律。(教材第5559页)1.经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会用符号、字母表示运算律。2.初步发展符号感,培养归纳、推理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水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初步感知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重点:在探索中理解不同运算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规律。难点:概括加法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课件。
5、师:同学们都喜欢参加阳光大课间的各项活动,说说你在阳光大课间活动时经常参加的是什么活动?学生自由发言。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强身健体,看这些小朋友也在开展体育活动,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1题)生1:知道有28个男生跳绳。生2:知道有17个女生跳绳。生3:知道有23个女生踢毽子。【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谈话,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1.教学例1。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一步并且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可能会说: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女生一共有多少人?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师:你能自己列算式解答吗?学生自
6、己列出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28+17=45(人)17+28=45(人)17+23=40(人)23+17=40(人)28+23=51(人)23+28=51(人)师: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师:像这样两个得数相同的算式,可以写成等式28+17=17+28。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1:+=+。生2:甲数+乙数=乙数+甲数。师: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这就是加法的交换律。跟同桌互相说一说,举几个例子。学生进行举例子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刚才在探讨加法交换律时,我们求的其中两
7、个组的总人数,那么要求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们会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来解答吗?学生在本子上用综合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汇报交流:(28+17)+2328+(17+23)师: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它们的得数相同吗?可以怎样表示出来。生:都是求参加活动的总人数,两道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师: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等号吗?(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两题)学生经过计算后,交流汇报,确定可以填等号。师:比较上面的三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每组两个算式中的三个加数相同。生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师: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
8、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c=a+(b+c),这就是加法结合律。2.教学例2。师:下表是林山小学四、五、六年级同学参加跳绳比赛的人数,你能算出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吗?(课件出示:教材第57页例2题)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的结果,引导学生说说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明确运用加法结合律的方法更简便)【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初步感受运算的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加法运算律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本节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为教学的切入
9、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热情,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加法运算律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注意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超越。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教学
10、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题中感悟数学,对运算律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同时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A类说说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78+0=0+7845+(20+8)=(45+20)+8 (88+64)+36=88+(64+36)71+(48+29)=(71+29)+48 (考查知识点:加法运算律;能力要求:理解加法运算律的具体含义)B类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56页,第二天上午看了133页,下午看了67页,这两天小明看了多少页?(考查知识点:加法运算律;能力要求: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先应用加法交换
11、律,再应用加法结合律B类:156+(133+67)=156+200=356(页)答:这两天小明看了356页。教材习题教材第56页“练一练”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材第57页“试一试”65+79+2178+(47+22)=65+(79+21)加法结合律=(78+22)+47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65+100=100+47=165=147教材第57页“练一练”1.2.295+37+6386+(14+79)47+58+42+3318+(159+82)=295+(37+63)=(86+14)+79=(47+33)+(58+42)=(18+82)+159=295+100=100+7
12、9=80+100=100+159=395=179=180=259教材第58、第59页“练习九”1.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先应用加法交换律,再应用加法结合律2. 86465111623.1381451381454. 881191591475.3765713765716.127+302354+10389+125+11=127+300+2=354+100+3=89+11+125=427+2=454+3=100+125=429=457=225238+402417+305257+35+65=238+400+2=417+300+5=257+(35+65)=638+2=717+5=257+100=6
13、40=722=3577. 344+187+213=744(张)8. 43254536130659.55+36+64238+40237+48+23+52105+478=55+(36+64)=238+400+2=(37+23)+(48+52)=100+478+5=155=640=160=58313+14+15+16+17 118+75+82 1+3+5+7+9+11+13+15+17+19=155=118+82+75=(1+19)+(3+17)+(5+15)+(7+13)+(9+11)=75=275=10010.9319493194发现: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这两个数。11.63
14、9-128-72523-(23+46)156-56-44347-(68+47)=639-(128+72)=523-23-46=156-(56+44)=347-47-68=439=454=56=23212. 14516513713.210220230240250190180170160150发现略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材第60、第61页)1.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发展符号意识。2.学生学会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使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及数学的应用意识得到一定提升。3.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
15、纳等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难点: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课件。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律,知道了运用加法的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那么乘法有没有运算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看看。1.教学例3。师:请同学们先看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3题)生:我知道了同学们分成3组在踢毽子,每组有5人。师:一共有多少人踢毽子呢?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试一试。生:53=15(人)或35=15(人)。师:你发现了什么?生1: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生2:乘法和加法一
16、样应该具有乘法交换律。师:对,你们说得很正确,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乘数,乘法的这个规律可以写成ab=ba,这就是乘法的交换律。2.教学例4。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4题)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可以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235)6=690(人)。可以先算出全校有多少个班,23(56)=690(人)。师:也就是说(235)6=23(56),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吗?试试看,并跟小组的同学交流。学生尝试写等式并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仔细观察每组中的等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
17、1:每组两个算式中的三个乘数相同。生2: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师: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c=a(bc),这就是乘法结合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实例的解答中,得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规律,由于有前面加法运算律的探究过程做铺垫,学生较容易总结出规律,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1.理解运算律的教育价值是进行运算律教学的前提,明确了教育的价值,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使教学目标得到全面而具体的落实。学习运算律可以帮助我们优化
18、算法,培养思维灵活性。在数学学习的意义上,运算律教学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应用上,它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即运算律是学生灵活处理运算程序、使运算过程简单但又不会改变运算结果的重要依据。“简便计算”是立足于“运算律”基础上的算法简单化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运算和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运算方法,以提高运算的速度。所以本节课我选择练习一组习题来导课,使学生通过计算很快的了解到运算律可以使我们的运算更简便。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再次经历通过多种方式验证运算律的过程,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2.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比赛、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一些习题来激
19、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课堂教学上也能够看出学生的参与性很高。让学生积极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A类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乘法的交换律进行验算。7846=6539=2794=(考查知识点:乘法交换律;能力要求: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问题)B类八五小学每间教室有24张课桌,每层教学楼有5个教室,那么4层的教学楼内一共有多少张课桌?(考查知识点:乘法结合律;能力要求: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7846=35886539=25352794=253878464683123588验算4678
20、368322358865395851952535验算3965195234253527941082432538验算94276581882538B类:解答:2454或24(54)=1204=2420=480(张)=480(张)答:4层的教学楼内一共有480张课桌。教材习题教材第61页“试一试”1615225(374)=16(152)乘法结合律=(254)37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480=3700教材第61页“练一练”4514965乘法分配律。(教材第6267页)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体会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
21、、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使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重点:发现、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难点:归纳并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课件。师:同学们,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用字母分别怎样表示?指名学生回答。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运算律中最难的一种乘法分配律。1.教学例5。师: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5题)生:知道了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要领24根跳绳。师:你能算出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吗?试一试独立解答。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 数学四 年级 下册 第六 单元 教案 讲解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