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教学设计.doc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读文,学习雷锋精神,做诚实、勤劳、爱学习和关心别人的孩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点击课本,出示雷锋图像。 2.学生观看图像,谈一谈对雷锋的了解。 (1)介绍雷锋的生平。 (2)讲雷锋的某一个故事。 (3)背雷锋的日记。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出示生词卡片,学生读卡片上的字。 (1)开火车读。 (2)齐读。 3.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几小节? 2.指名读,思考:寻找雷锋足迹,找了几次? 3.指名答。 (四)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内互读互评。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通过初读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 l.我知道雷锋叔叔的足迹在小溪边,在小路旁。 2.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 过渡:下面我们就围绕雷锋的足迹在哪里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小组合作。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勾画出雷锋足迹到哪里的词句。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三)全班交流 1.学习第1、2小节: (1)指名读。启发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2)点击课本,创设情景,再现雷锋冒雨送孩子的场景。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所得。(学生首先应认识到前两节写的是小溪边泥泞的路上。通过抓、抱、冒、泥泞、脚窝,让学生了解雷锋冒雨送迷路孩子的事迹。) (4)指导朗读。 ①要启发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②要引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味和节奏以及内在情感的变化。第1节,要读出急切寻觅的情境和再三呼唤的深情。 (5)采用男女声对读等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1、2小节。 2.学习第3、4小节: 按前两小节的学法学习第3、4小节。 (1)汇报学习情况:①指读第3、4小节,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要让学生了解到这两节写的是小路上,要让学生体会到雷锋付出的艰辛和内心的愉悦。)②点击出课本,展现雷锋背大娘的情景。③抓词抓句谈理解。④有感情地朗读第3、4小节。 3.学习第5、6小节: (1)指读第5、6小节。 (2)启发学生重点理解;温暖、终于、诚实、勤劳、爱学习、关心别人等词语。 ①从温暖这个词让学生体会到雷锋精神温暖着每个人的心以及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之情。 ②终于说明我们渴望雷锋精神,决心以雷锋叔叔为榜样的美好心愿。四个在一起既为少年儿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说明雷锋精神在孩子们身上得已继承、发扬。 (3)结合身边的实际谈雷锋精神无处不在。 (学校里、社会) (4)指导朗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五)看有关雷锋的故事的录像 看完后谈感想。 (六)背诵课文 1.选自己喜欢的一部分背。 2.请四人小组背。 3.指名背。 4.开火车背。 (七)指导书写生字 1.请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识字,教师作指导。 2.在田字本上练习。 (八)扩展练习 写一段话,用你知道的事例说明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 7 / 8-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年级 语文教案 叔叔 我们 在一起 教学 设计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