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电子教案.doc
《人教版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电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电子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人教版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 精品资料 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 1、国家统一安定局面的出现; 2、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 3、民族交往密切; 4、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5、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 6、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二、古代经济发展概况 (一)农业篇 1、历代中央政府出台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战国:秦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者活动,禁止弃农经商。 (3)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4)唐初:唐太宗“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即民本思想)。实行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唐玄宗前期重视农业。 (5)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6)清初:鼓励垦荒;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等制度。 2、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1)奴隶社会 ①商周时期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河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 ②西周晚期开始使用铁器 ③春秋晚期铁农具开始使用。也开始用牛耕。 (2)封建社会 ①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牛耕的推广。 ②秦朝:中原铁器传到珠江流域。 ③西汉:铁农具向边疆传,西域开始使用铁器。 ④三国:魏国马钧发明翻车。 ⑤唐朝:曲辕犁和筒车。 3、农业的产生和农作物的培植、推广和引进 ⑴商周:后来习称的“五谷”都已种植。 ⑵西汉:张骞通西域,西域的葡萄、石榴、首蓿、胡豆、胡瓜、胡麻等陆续移植内地。 ⑶魏晋南北朝:农作物品种增多。 ⑷隋唐: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 ⑸明清:棉花种植在明代由江南推向江北。明代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清代前期,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4、兴修的重要水利工程 ⑴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灌溉农田;春秋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战国秦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⑵秦:开通了灵渠。 ⑶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修复了许多渠堰提塘。 ⑷隋唐: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唐朝设立专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修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5、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⑴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发展过程:形成于商代,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内容和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作用: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 瓦解:随着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大量井田之外的荒地得以开垦成为私田,奴隶主破坏井田制,井田制开始瓦解。 ⑵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①均田制:(了解) ②更名田: 6、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1)赋税制度的沿革 ①春秋初税亩 从春秋末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 、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这就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②秦汉赋税:编户制度 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是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编户齐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负担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 影响:A汉代统治者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B加剧了土地兼并,引发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C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逃避难以负担的赋役,或托庇豪门,加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或沦为流民,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D大量的编户齐民从政府的户籍中消失。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③隋唐租庸调制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 指导思想:轻徭薄赋 内容: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是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纳绢代役(指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隋有年龄限制,唐无年龄限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特征:“庸”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作用: A以庸代役,一方面农业生产时间较有保证,另一方面劳动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劳动积极性也相应提高。B农民负担相对减轻,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C保障了政府赋税收入。D由租调制到租庸调制的转变,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④唐中后期两税法。 原因: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唐德宗即位后,宰相杨炎建议改革赋税制度。780年实施两税法。 目的: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增加税收。 内容:A课税对象:由过去的主户扩大到客户,客户纳税,反映了其地位由非法到合法的变化及其人身依附关系的相对减轻。 B征课内容:将各种名目的赋税统一并到户税和地税这两税中。 C课税标准: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 D征课时间:分为夏秋两季。 特点: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即以资产税取代自战国以来的人丁税。 作用:A两税法统一了税制,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从制度上避免官吏乱摊派的可能。 B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扩大了征税面,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D两税法按照各户的贫富程度确定征税标准,较为公平。 E两税法是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 局限性:①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激化了阶级矛盾;②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政府又增加许多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 ⑤北宋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内容:王安石变法实行募役法规定官僚也要交纳役钱,实行方田均税法,清查隐瞒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平均赋税,使官僚地主无法逃避赋税。后因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被废除。 实质:纳钱代役和按亩征税。 ⑥明后期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背景: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和土地集中、阶级斗争的产物。 目的: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化繁为简、平均赋役, 内容:A赋役合并: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 B折成银两,C部分“摊丁入地”: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意义:A上承唐宋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制,改变了历代赋与役平行的征收形式,统一了役法,纳银代役的规定,简化赋税名目和征收手续,是我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一件大事。 B一定程度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C赋役统一征银的办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适应了明中叶以来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结果:虽然由于大地主的反对,不久就停止实行,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下来。 ⑦清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内容:雍正初年实行地丁合一,开始了单一的土地标准征税,正式废除了人丁税。 评价:这一制度的实行,部分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它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劳动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杜绝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隐瞒人口的现象,也促进了人口出生率的提高,有利于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又有利于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赋税规则的简化,有利于政府征收,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2)规律总结: ①特征分类(中国古代赋税史上的四大税种): A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人头税”,即丁税。如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 B以土地和财产(田亩)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土地税,即田租。如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 C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D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 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沿革的趋势(演变特点): A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 B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 C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D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E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F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7、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和重农抑商政策 8、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⑴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具体过程是: ①初步开发: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南方开始得到开发(秦汉时期南方就已初步开发); ②开始赶上:东晋至南朝,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时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③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相差无几;唐中期以后,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④超过:南宋至元朝,南方经济完全超过北方; ⑤巩固和发展: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②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 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⑥政治中心的南移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3)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10、古代垦荒和古代西部开发 ①历代西部开发的举措 A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直接联系,揭开了中央政府开发和治理边疆的序幕。B西汉:组织军民进入西域地区实施屯垦,守卫边疆;驻扎军民,保证西部边境安全与丝绸之路的畅通;实行宽松的民族政策,西汉朝廷基本不向当地各族人民征收赋税。 C唐朝:在西域建立和完善军政管理机构都护府;着眼于综合开发,各方面建设相辅相成;军事上实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利益,不搞民族歧视。 D元朝:对西域开发治理,实行全方位开发;还重用少数民族人才;在西藏地区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正式归入中央版图。 E清朝:评定分裂分子葛尔丹、大小和卓的叛乱,加强并巩固对西域和西北、北方地区的统治;在边疆地区以军屯、民屯等形式,发展经济;重视发展商业,积极发展民间商业。 ②历代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和管辖 A西藏: a唐: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通婚;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再次和亲;“长庆会盟”。 b元:设宣政院辖地,藏族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c明:设乌斯藏都司,任用藏人担当官吏;建立僧官制度,整个明代西藏各教派都拥护中央。 d清:册封“达赖”和“班禅”;建立金瓶掣签制度;设立驻藏大臣,标志着中央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B云南: a西汉:汉武帝改滇为郡,赐予滇王王印。 b唐:唐玄宗支持南诏统一六诏,并册封其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c两宋:云南处于大理国统治。 d元:在云南设省。 e清: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1726年雍正年间实现改土归流。 C新疆: a公元年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这是新疆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b唐朝设安息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新疆地区。 c清朝于1762年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D四川: a战国:秦国在成都岷江利于修都江堰,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 b西汉:武帝在四川设郡县。 c唐:益州的丝织业和造纸业十分出名 (二)手工业篇 1、矿冶业的发展: (1)冶铁业 ①春秋战国:铸铁柔化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 ②魏晋南北朝:百炼钢技术已相当成熟,还发明了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 ③隋唐:冶铸业已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④明朝:广东佛山冶铁业,一天产铁量达到六七千斤;云南采矿业也很有名。 ⑤清朝:广东冶铁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青铜铸造业 ①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 ②夏朝青铜器目前尚未发现,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 时期。 ③商朝青铜器由官府垄断,生产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 ④西周青铜器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大。 ⑤春秋战国时期的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贵名器;战国青铜器出现金银错新技术;青铜雕塑艺术也有创新,器物上已有建筑雕塑图案。 2、纺织业的发展 ①商周:已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和刺绣。 ②春秋战国:纺织品纤维相当细密 ③魏晋:曹魏在纺织中心襄邑、洛阳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吴国缫丝质量高,蜀锦、著名。④隋唐: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北方以宋州、毫州最著名,南方以吴越、宣州出名;另外丝织品种类增多。 ⑤明清:棉纺织业成为农民的主要副业,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明代浙江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陶瓷业 ①商和西周遗址里出现了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次飞跃。 ②秦: 兵马俑是制陶与雕塑结合的艺术化。 ③三国两晋南北朝:当时南方盛产青瓷,后来制作技术传到北方。北方创制出白瓷。 ④隋唐:唐三彩为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越州的青瓷、邢州的白瓷、巩县的唐三彩最为有名;还出现了秘色瓷。 ⑤明清: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很细 4、造船业发展 ①隋唐:能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而且最早出现了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洪州是著名的造船中心。 ②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表现出明朝造船水平的高超。 5、煮盐业、酿酒业的发展 ①商周时期酿酒业就已经很发达。 ②春秋战国:煮盐业有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和四川的井盐都已开发;人们已能用曲造酒。 6、造纸业的发展 ①汉:西汉前期已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②魏晋南北朝:纸张质量提高,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工具。造纸中心:洛阳、长安、建业、扬州。 7、古代制漆业的发展 ①原始社会: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②商朝:漆器出现了浮雕式花纹, ③周朝:漆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种植漆林,已被征收税赋。 ④战国:漆工艺有新成就,已出现采用夹纻技术的漆器 8、玉器雕刻业 商周玉器加工有了很大发展,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仅安阳妇好墓就出土玉器七百多件。 9、手工工艺专著: 战国:《考工记》 明清:《天工开物》 (三)商业篇 1、古代交通的发展概况 ⑴先秦时期:我国古代交通初具规模而且相继开凿了邗沟、鸿沟等运河。 ⑵秦汉时期:水路交通形成全国网络。秦朝统一中国后,颁布“车同轨”的法令,并建成遍及全国的驰道;挖掘灵渠,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汉朝开辟了汉帝国同罗马帝国的海上航线。 ⑶隋唐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高峰,唐都长安成为国内外交通枢纽和重心,构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遍及全国的驿路系统。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和沟通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使水陆交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⑷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明代出现造船高峰,郑和七下西洋,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不久以后,明清两朝相继实行海禁,航海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2、古代城市的发展概况 ⑴夏、商、周: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 ⑵战国时期:封建城市兴起,商业兴盛,但此时城市基本上是依附于政治中心的,商业活动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官僚地主和大商人。 ⑶魏晋南北朝:洛阳、荆州、益州、扬州。 ⑷隋唐——城市的兴旺: ①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商业大都会——长安和洛阳。 a.长安城内有东西两个市。 b.洛阳城内有三个市,工商业也很繁荣;武则天时,引漕渠开新潭,使船进入市内。 c.盛唐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和手工业的活动已发展到市外。 ②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扬州和成都。 a.扬州地处运河和长江的会合处,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又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江南地物产大多在这里集散,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在此云集。唐朝后期,由于经济重心南移,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和洛阳,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繁华的夜市也是扬州城的一个特点。 b.成都物产富饶,与扬州号为“天下繁殖”。当时的谚语称“扬一益二”,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的重要。 c.南方商业都会、国际贸易港口——广州。 d.北方商业大都市——位于通济渠沿岸的汴州。 ⑸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商品经济非常活跃,这个时期城市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①城市的生产性和商业性更为突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大大减弱。 ②江南一些城市出现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重点提示】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⑴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⑵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⑶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⑷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⑸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3、古代货币 ⑴古代货币的发展概况 ①先秦:商朝人善于经商,以贝为币;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铁钱,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 ②秦:规定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 ③隋:仍铸五铢钱, ④唐: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新铸的“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4、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重点提示】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⑴前期陆路为主,后期以海陆为主。唐以前以陆路交通为主,唐朝时海陆并重,宋元明清是海陆贸易地位日渐上升。 原因有: ①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 ②路上丝路本身存在南移克服的缺点。 ③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以丝织品为主,两宋以陶瓷为主,不易陆路运输。 ④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运为主。 ⑤宋代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 ⑵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而着力加强友好往来。⑶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⑷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回族的形成。 5、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前提条件:在农业、手工业新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时间地点:明朝中后期的东南地区。 产生部门:丝织业等手工业生产部门。 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原因 ① 国内市场小:封建剥削很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 ② 资本少:地主、商人剥削所得钱财,多购置田产,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③ 社会环境:封建国家设立众多的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重农抑商); ④ 国外市场:实行闭关政策,下令禁止海外贸易; ⑤ 封建行会严格控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7-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中国古代 经济史 专题 复习 电子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