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详细知识点总结说课材料.doc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详细知识点总结说课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详细知识点总结说课材料.doc(2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学习资料 第一、二单元知识精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精耕细作 1、耕地工具:①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木器、石器和骨器;②铁器在春秋出现,铁器牛耕在战国推广;③在汉代普及并发明犁壁;④唐代在长江下游出现曲辕犁,标志传统步犁成熟定型; 2、播种工具:汉代赵过发明耧车; 3、水利与灌溉:①春秋战国时期建有楚国在安徽的芍陂、秦国在四川的都江堰、秦国在陕西关中平原的郑国渠;西汉的漕渠和白渠和新疆坎儿井;东汉王景治理黄河。②灌溉工具:在春秋战国是桔槔和辘轳;东汉毕岚发明翻车;三国马钧加以改进;唐宋发明筒车和畜力高转筒车; 4、生产组织方式:商周时期是在井田制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简单协作;从春秋开始出现家庭为生产单位的个体经营,并逐渐推广普及。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是土地公有制; 2、商周时期是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3、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和变法运动,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形成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包括土地国有制、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土地兼并现象贯穿始终。 4、关于土地兼并: ①根源: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②方式:土地买卖在汉代以后成为主要途径;③危害: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和徭役的征发;大批自耕农丧失土地后成为流民,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影响社会安定;④缓解:政府采取均田制等抑制兼并的措施;爆发农民起义打击地主阶级。 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经济格局是起源于多个中心,形成南稻北粟等地域特征; 2、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 3、农业生产模式是精耕细作; 4、主要经营方式是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①小农经济的特点有三: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分工简单,农业与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②小农经济的优点有三: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③小农经济局限:小农经济比较劳苦和脆弱;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的特点,不利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导致社会发展缓慢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阻碍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4、实行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5、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1.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 (1)主要原因 八王之乱 五族内迁 (2)影响 为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促进了民族融合 2.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唐中期 (1)主要原因 安史之乱 (2)影响 南方人口首度超过北方 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 3.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 (1)主要原因 靖康之变 (2)影响 使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4.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过程 两汉之前,经济重心位于黄河流域 孙吴、东晋、南朝——南方得到初步开发 中唐之后——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标志:苏湖熟,天下足) (2)影响 1.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地区。 2.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 3.促进了南北方的民族融合。 4.由于过度开发,后来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金属冶炼业 1、青铜时代: ①时间从夏朝到春秋末期的15个世纪;②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大、种类齐、技艺精,展示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2、铁器时代:铁器在春秋战国大量开始,西汉普及; 3、冶炼燃料: ①煤始于西汉,普及于北宋;②焦炭始于南宋,普及于明朝。 二、纺织业 1、我国是最早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开始于原始社会; 2、汉代发明提花机,丝织品远销欧洲,中国被成为“丝国”; 3、唐代发明缂丝技术,丝织业重心转移到南方; 4、宋末元初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元朝黄道婆全面改进生产技术,江苏的松江元明时期成为全国棉织中心;棉布在明朝普及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三、陶瓷业 1、陶器:彩陶、黑陶和白陶。 2、瓷器: ①东汉晚期发明青瓷;②魏晋南北朝发明白瓷;③唐朝制瓷业发展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出现“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④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⑤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四、生产组织形式 1、官营手工业: ①地位:从西周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②优势: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密、管理严格、技艺高超,工匠从征役制逐步到雇募制;③局限:不计成本、缺乏竞争、强制劳动。 2、私营手工业: ①春秋战国兴起;②唐以前主要是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形式;③唐宋时期商品化程度提高;④明代中叶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五、技术的发明与普及知识点小结 技术发明 出现的时间 普及的时间 牛耕 春秋时期 汉朝中期 钢 春秋时期 南北朝 煤 汉朝 北宋 焦碳 南宋末期 明朝 缂丝技术 唐朝 宋朝 棉布 宋末元初 明朝 瓷器 商朝中期 唐朝 金银货币 春秋战国 明朝 纸币 北宋 元朝 六、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 1、整体地位:手工业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但是生产高度发达,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广受欢迎和赞誉; 2、发展趋势:部门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分工不断细密,发展重心随国家经济重心由北而南转移; 3、经营方式: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长期并存。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明清时期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历史局限:明清时期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转型与发展。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一、商业的发展 1、原始社会出现物物交换的原始商业; 2、商朝出现专职商人和货币; 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4、春秋战国出现高潮: ①私商崛起;②城市繁荣; 5、隋唐时期蓬勃发展:①运河开通,外贸繁荣,都会与港口众多;②城镇商业实行坊市分离制,政府对商业严格统一管理;③中唐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6、宋朝出现新的高峰:①官府放松了商业监管:城镇经济繁荣,商业在空间上打破市坊界限,乡村允许设市贸易;商业经营时间取消限制,出现晓市和夜市;②边境与少数民族的榷场贸易频繁;③海外贸易活跃,泉州等港口城市兴盛;④四川出现纸币交子。 7、明清时期出现新特点: ①众多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和港口城市兴起;②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白银成为主要货币;③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④大批区域性商人群体崛起。 二、古代商业特点 1、我国古代商业起源较早,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繁荣;从发展趋势上看,城市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2、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发展; 3、政府对城镇商业活动的行政限制逐渐减少; 4、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资本主义萌芽 1、条件:①根本原因: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世界领先;②农业: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加,生产和管理技术提高,玉米、甘薯、双季稻等高产作物与棉花等经济作物逐步推广;③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规模扩大,技术进步;④商业:白银普遍使用,世界白银大量流入,商业资本异常活跃;一系列工商业市镇和大城市崛起,建立起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形成大批区域性商帮。 2、标志:明朝中叶以后,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和以雇佣剥削劳动为特征的私营手工工场,例如苏州的丝织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手工工场。 3、评价:①这是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的一种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②仅在局部地区和生产部门出现,而且长期发展缓慢,未能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二、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根本原因是为了保护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直接原因是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重视农耕经济稳定税源兵源、加强中央集权相冲突。 2、表现:①政府重农:强调农本商末思想;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限制土地兼并;②战国商鞅变法抑商:贬低身份,限制范围,征收重税;③汉代抑商:汉高祖和汉武帝采取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生活限制等措施沉重打击私商; ④明清时期强化抑商政策:限制经营,强行摊派,征收重税,限制外贸等。 3、评价:①初期有利于保护封建小农经济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②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中国长期停滞于自然经济状态,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三、海禁政策 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经济上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②直接原因是清初统治者思想上盲目自大,并在军事上防范外来侵略者和人民的反清斗争。 2、评价: 第一,有一定的民族自卫的作用,暂时延缓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第二,消极影响:①沉重打击了中国的航海业和对外贸易;②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推进工业化的契机;③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④使中国脱离世界发展潮流,最终落后于西方; 四、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和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和顽固性;; 2、农民长期遭受沉重剥削,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国内市场狭小; 3、明清统治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不仅导致地主和商人将商业利润大量置房买地影响扩大再生产,而且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阻碍了海外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 5、中国思想文化专制影响了近代科技的产生等。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寻金热 3.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直接原因) 4.政治原因:欧洲各国统治者为为强化王权,支持积极对外扩张 5.宗教原因:基督教会为了传教 6.客观条件:造船航海技术进步、地理知识提高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姓 名 支持国 方向 时 间 主要贡献 顺序 迪亚士 葡萄牙 东 1487年 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① 达·伽玛 1497~1498年 到达印度,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③ 哥伦布 西班牙 西 1492年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② 麦哲伦 1519—1522年 完成了人类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④ 三、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1.对欧洲来说:a、西欧开始崛起b、欧洲的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c、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2.对美州来说: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3.对非洲来说: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黑奴贸易开始(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 4.对亚洲来说:开始侵略亚洲;白银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对全球来说: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第8课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一、四大殖民国家的殖民情况: 国 家 时间 主 要 地 点 手 段 称号(地位) 影响 葡萄牙 16C 西非海岸、东非海岸、马六甲、印度、印度民西亚、澳门(巴西)[主要在亚洲和非洲] 暴力掠夺、 敲诈勒索 印度洋海上霸权 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 西班牙 16C 中美洲、南美洲、(菲律宾) [主要在美洲] 掠夺金银、 建立农业大庄园 荷兰 17C 西北欧、亚洲、美洲(新大陆)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海上马车夫 商贸发展带动了银行信贷业,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为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 18C 全 球 海盗掠夺、商业活动、黑奴贸易、商业战争 海盗国家、 世界海上霸主、日不落帝国、 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二、黑奴贸易 (1)起因:美洲人口减少,劳动力不足;贩卖黑奴是殖民者发财的一种重要手段。 (2)参与国家:最早的是葡萄牙,支配早期阶段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到18世纪支配奴隶贸易的是英国人 (3)形式:三角贸易 (4)影响: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西欧带来了巨额财富,推动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 b、黑奴贸易为美洲殖民地的开发提供了大批廉价劳动力C、黑奴贸易对非洲人的摧残和对非洲社会经济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情况: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含义:工场手工业 机器大工业 2、两次工业革命史实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 间 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完成于19世纪40年代 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完成于20世纪初 发生国家 始于在英国,然后向欧美大陆扩散 在英、美、德等国同时进行 发生条件 ①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政治保障、前提) ②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通自由 ③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 标志性成就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电力(电动机、发电机、电灯、电影) 新兴工业部门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采煤业、冶金 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开采业、石化工业 动 力 蒸汽动力 电力、内燃机 能源 煤 电、石油 交通工具 火车、汽轮 汽车、飞机 通讯工具 有线电报 电话、无线电报 主要特点 科学与技术未结合,发明主要来自发明家的经验积累 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发明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 经济结构 由农业国转到工业国(轻工) 重工业得到发展 影 响 生产力 手工业 机械化,蒸汽时代、工业时代 电气时代 生产组织形式 以工厂制为组织形式, 以垄断(大企业)为组织形式 生产关系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帝国主义(垄断)时代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开始形成 对外侵略方式 以输出商品为主 以输出资本为主 二、世界市场的形成 1、含义:世界市场是指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而相互联系的各国市场的总体。 2、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3、形成方式: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武力威逼 4、形成过程: (1)16—18世纪中期,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5、形成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变化的原因:资本主义入侵(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2、变化的表现:(1)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2)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发展历程: (1)产 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六七十年代) 原 因: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洋务企业的诱导c、外资企业的刺激 (2) 初步发展:甲午战后 原 因: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c、实业救国热潮d、收回利权运动 (3)黄金时期:一战期间 原 因: a、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c、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4)萎 缩: 三四十年代 原 因 : 官僚资本主义垄断、日本侵华,美国加紧经济侵略 (5)消失:195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私有 国有 2、发展特点: (1)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慢 (2)工业布局: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沿江通商口岸 3、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商战和实业救国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政府对兴办实业的政策变化奖励工商业 (2)不利因素: a、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技术优势和在华特权)b、封建主义(清政府征收厘金、官吏敲诈勒索)、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和束缚 c、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d、先天不足(缺乏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后天畸形(主要在轻工业、沿海和通商口岸,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中国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a、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b、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的重要经济前提。c、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d、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因而不能引导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第12课、第13课 一、 物质生活的变化 1、 服饰: (1)演变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西方生产、生活方式 传入中国 ②进入19世纪中期,传统思想观念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 ③ 清 政府和 国民 政府的推动 (2)表现:①长袍马褂 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②清政府对 官定服饰 制度进行一定的改革 ③民国期间,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 (3)特点:既受 西方服饰 的影响又带有浓厚的 政治色彩 (4)影响: ①人们根据 生活方式 、审美情趣和 经济能力 ,选择和设计自己喜爱的服饰。 ②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 和 旗袍 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2、 饮食: (1)传统饮食文化变化的原因 :近代 西风东渐 ,传统饮食文化受到冲击,但受自然物产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变化速度相对 缓慢 。 (2)传统饮食文化变化的概况: ①19世纪40年代,通商口岸出现 外国人经营的西餐馆 ②19世纪60年代前后,上海陆续开办一批 西菜馆 ③七八十年代以后, 西 餐 成为一种时尚 ④日常食品在近代也发生嬗变: 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首开使用新工艺技术、大规模制造葡萄酒和白兰地酒之先河。 3、 居住: (1)特征:洋房和里弄并存,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艺术和西方建筑艺术的融合 (2)居住概况:①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 租界 地区 ②近代民居最普遍和最典型的是居住 大 院 和 里 弄 ③在大城市出现高级公寓和 别墅 式住房,其中独院式的 花园洋房最为引人注目 4、 交通: (1)铁路:概况: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是 淞沪铁路 ;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唐胥铁路 ;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 ,成为中国铁路史的里程碑。特点:大部分被 帝国主义 控制,不能真正发展 (2)水运: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轮船招商局 正式成立,标志着 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 。 (3)航空: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 1918 年 二、社会习俗的变化 1、断发: 1910 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布《 剪辨通令 》,结辫陋习至此 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 2、不缠足:开始时间 先于 (早于还是晚于)断发,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正式成立 不缠足会 。但是不缠足运动完成较晚。 3、礼节: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代之以 鞠躬 、 握手 。 4、婚姻: 新文化运动 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变革进程,但是晚清婚姻风俗变革主要发生在 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 5、丧葬: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 三、大众传媒 1、报刊: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太平天国运动 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1872年创刊的《 申报 》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维新 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新文化运动 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2、电影:19世纪末,电影传入我国;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是 《 定军山 》;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是《 难夫难妻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歌女红牡丹 》 四、通讯的变化 1、邮政: 1896 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 邮传部 ,邮政正式脱离海关;1913年北洋政府裁撤全部 驿站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万国邮联大会。 2、无线通讯:1877年福建巡抚在 台湾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第三单元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俄国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人勾结起来,妄图把刚刚诞生的苏维埃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革命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危机,迫使苏维埃政府采取果断措施。 2.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2)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3)商业:取消商品贸易。(4)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3.影响:保证了军事斗争得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是,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成为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的制约因素。 4.评价:积极方面——该政策在当时形势下的实施是必要的,且是有效的。它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按战争的需要进行分配和有效使用,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消极方面——该政策使农民负担过重,而且不符合客观价值规律,它挫伤了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工农联盟濒于瓦解,也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最终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践证明,它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一种尝试无疑是失败的,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新”在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凸显,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2.内容:(1)农业:固定的粮食税。(2)工业:有区别地对待大、中、小工业。(3)商业:产品交换转为自由贸易。(4)分配:工资级别制,按劳分配。 3.影响: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工农支持,经济恢复、政权巩固。 三、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1.背景:(1)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2)经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 2.表现: (1)单一的公有制:全民所有、集体所有制。(2)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3)实现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的作用。(4)以行政乃至军事手段管理经济。 3.评价:成就突出,二战前积极作用为主。基本实现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弊端严重,二战后消极作用为主: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长期落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提高缓慢;损害农民利益,导致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1)二战结束,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2)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3)斯大林的逝世。 2.内容:(1)农业:A.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B.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 C.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D.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 (2)工业:A.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B.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的权利 C.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通过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3.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 2.内容:(1)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2)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 3.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纠正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混乱。 2.内容:(1)工业:提出“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重点是重工业; (2)经济: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A.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但实行严格的间接控制。 B.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C.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D.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3.评价:虽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相同点: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不同点:赫氏改革侧重农业,勃氏改革侧重重工业,戈氏侧重经济体制;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后者虽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危机(1929-1933)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基本矛盾。 主要原因:供给与需求、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政策原因:长期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结果。 直接原因(导火线):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 经济危机的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产品积压 失业率高、人民困苦 经济危机的特征:生产的相对过剩。 1929年,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为什么很快波及到全世界? (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经济波动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后,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对世界的影响:经济方面——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加深危机。 政治方面——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泛滥。 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国际关系为何会恶化? (1)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2)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1)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一片萧条,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社会危机严重。(2)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3)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赢得广泛支持,当选新一任总统。 2.内容:围绕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1)整顿财政金融(着眼点) 作用:恢复了银行与金融正常秩序,恢复了银行的信用。 (2)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 作用:规范了工业生产,减少了盲目生产,消除生产过剩;调节了劳资关系,保护了劳工权利,缓和了阶级矛盾,为工业复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调整农业政策 作用:减少了农产品过剩,稳定了农产品价格,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对农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作用:增加了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民收入和购买能力,有助于社会稳定。 3.特点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实质 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影响 积极性:(1)取得显著成效,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2)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3)新政放弃自由放任政策,采取政府干预经济,有利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并被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局限性:新政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三、凯恩斯主义 1.背景: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人们开始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 2.内容:(1)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对商品的需求大大低于商品供给,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2)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 3.评价:(1)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观念(2)国家干预经济逐渐取代自由放任而成为主要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3)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背景 (1)经验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吸取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 (2)理论基础: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2.措施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是国家干预的重要方式。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评价 (1)积极性: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2)局限性: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黄金时代: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避免了发生像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 (2)滞胀时期:1973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为了走出困境,这些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凯恩斯主义也失去了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 第四单元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生产力领域的革命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背景:新中国成立初进行经济调整,大力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成为当务之急;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内容:“一化”——工业化;“三改”——三大改造(1953年) 3)特点:“一体两翼”(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同时并举,相互促进;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 2、一五计划 1)指导方针和任务:(农轻重、三大改造、人民生活) 2)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 1、改造的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措施 1)农业:1951年:互助组;1953年:初级社(特征:土地入股,统一经营);1955年:高级社(《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 2)手工业:1951年:试办;1953年:从供销入手,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一次性合作。 3)资本主义工商业:策略:利用、限制和改造;方式:赎买政策 步骤: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3)全行业公私合营(1956) 3.三大改造的意义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标志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4.三大改造的性质及实质 性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 实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中国八大的主要内容 国内形势: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工业国的要求——落后的农业国;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主要任务: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1958年经济领域的“左”倾错误泛滥的原因、表现、给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的影响 原因: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受苏联影响;中共缺乏经验。 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中心: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 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影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严重挫伤、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3、为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党中央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 措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结果:1962年,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4、十年“文革”动乱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的影响 严重干扰了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分别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 1)不要片面追求建设高速度 2)注意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按比例协调发展 3)变革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决策: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含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直接原因:是在安徽省四川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 根本原因:使农村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2)发展乡镇企业:是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 1、背景:国企存在弊端,农村改革推动 2、内容: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目标: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3、作用: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发展: 1993年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时宪法。 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创新。指出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立 到21世纪,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4、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 1、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特区“特”在什么地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3、我国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4、我国的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历史 必修 详细 知识点 总结 材料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